認識林婉瑜,
是因為我們一起參加了一個作家的交流參訪活動,
記得那是一個要住在外面的,三四天的活動,
所以我跟林婉瑜曾經一起去腳底按摩。
在林婉瑜之前,
我從沒固定追蹤過一個詩人,
(可能蘇東坡跟杜甫的詩會勉強背出幾首)
但她是一個非常非常特別的人,
不只是寫出來的詩,
而是整個人,
是那種讓人想要知道她今天做了什麼的那種人。
林婉瑜最近出版了散文集<可能的花蜜>,
聽她說,因為出版日期是6月18日,
剛好在疫情封鎖當中,
也因為疫情關係,
實體書店都沒有進書。
我好想吶喊:
各位書店的採購們,這不合理啊,
天上的詩神正抓著頭走來走去,感覺不開心!!
以下,如上次訪談艾加凱磊那樣,
我跟林婉瑜也作了一次線上來回的訪談,
分享給你們--
1.
葉揚:
有許多人對於詩人的日常生活,有各種幻想,
是否能談談同時當著詩人的妳,在生活中實際的樣子?
(會問這一題,
是因為不論是當母親或是當妻子,
都是很實際的事,
以我的例子來說,我每天睡醒的第一件事,
就是花時間在廚房裝水,做二十顆冰塊……)
林婉瑜:
一開始被稱為「詩人」其實是不太習慣的,
那是一個穿長袍馬褂眺望遠方的我嗎?
是一個浪跡天涯冒險不羈的我?
有空的時候,我會開車到高速公路兜風,
放眼望去、前方沒車的時候,
把油門踩到底,
把自己喜歡的音樂開得很大聲。
還有我會去買花,一週一次,
買厄瓜多進口玫瑰搭配美國大康乃馨,
進口花卉的飛機都是禮拜一飛抵台灣,
所以禮拜一去可以買到最新鮮的。
厄瓜多玫瑰花瓣多層繁複,
開起來碩大無朋,簡直像牡丹那樣隆重澎湃的感覺!
買回家以後,慢條斯理整理那些花,
搭配顏色、修剪裝瓶,
是讓自己平靜、沉澱的過程。
2.
葉揚:
與妳剛認識時,
妳曾提起妳妹妹生病的故事,
當時讓我印象深刻,
是否可以多談談,
妳的妹妹給你帶來的影響?
林婉瑜:
我的妹妹從小讀書都是第一名,
就連身高都比我高出許多,
她考上台中女中時,
比女中的錄取分數多了二十多分,
不過,後來她因為重度憂鬱和一些心理因素,
沒有讀完女中。
2014年,
我寫了〈世界的孩子〉這首詩,
送給孤單的人。
希望像妹妹這樣流離無依的靈魂可以感受到:
每個人的存在都是與眾不同的,
都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都是被祝福的。
〈世界的孩子〉這首詩,有這樣的詩句:
我也是被愛的
被整個世界所愛
被日光所愛
被層層襲來的海浪所愛
被柔軟適合躺臥的草地所愛
被月光以白色羽絨的方式寵愛
被夏夜晚風這樣吹襲
幾乎要躺在風的背面一起旅行
雖然經常
孤獨地哼歌給自己聽
我是世界的孩子
有人喜愛的孩子
(這讓我想起,
羅比剛轉進一個新的幼兒園時,
沒有朋友的時候,
他也經常唱歌給自己聽,
羅比說他唱的都是挪威的森林。)
3.
葉揚:
妳是我心中的好心情作家,
讀妳的文字,能讓人不由自主地愉快起來,
妳曾經感到茫然,人生無以為繼嗎?
林婉瑜:
一開始寫詩的頭幾年,
因為剛好也是我媽媽生病後來過世的過程(罹患癌症),
那時期的我習慣性失眠,挫折感很深。
常有朋友或讀者提到,
我的詩帶給他們溫暖和撫慰、力量和快樂。
在我書寫的過程中,
我創造出來的詩句,
其實首先是安慰、鎮定了我自己。
我創造了詩中的情境,
主要是去擁抱當時有點疲憊、失落的自己。
記得有一次,
妳傳了一篇妳在雜誌上看到的訪談給我,
是性侵受害者談到我的詩,還有手抄我的詩的照片。
偶爾,我會去IG瀏覽讀者分享我的詩文。
知道自己的作品在其他人的生命裡產生意義,
那種感覺是特別的。
葉揚:
在壞日子裡,妳都做些什麼事情?
林婉瑜:
20歲的時候遇到困境,
容易陷入長時間的低潮;
現在受困的話,
比較想讓自己冷靜下來,
去分析為什麼不順利、癥結在哪、如何解決。
因為希望自己早一點回到好的狀態。
4.
葉揚:
妳的先生「江」的職業非常有意思,是調查官,
關於這個事,可不可以多說一些呢?
林婉瑜:
當我的親友知道江是「法務部調查局」的調查官,
他們問過、說過的話像是這樣的:
「工作內容會不會危險?」
「可不可以幫我調查某工廠?」
「我想報案。」
葉揚:
哈哈哈,我看到他,
可能也會忍不住想要報案。
林婉瑜:
大約20年前,
江考上「調查局特考」以後,
在展抱山莊受訓一年,
然後分發。
葉揚:
在展抱山莊受訓時都學些什麼呢?
林婉瑜:
法律,射擊,游泳,擒拿,行動蒐證等等……
#好想一家三口去學這個啊
葉揚:
那麼,當初你們是怎麼認識的呢?
林婉瑜:
我們是透過朋友的介紹認識。
我還記得,我和江見面以前,
介紹我們認識的朋友對我透露:
「江先生是公務員,在調查局工作。」
我還擔心地反問朋友:
「他會不會呆呆的?」
朋友回答:
「不會喔,江先生蠻活潑的。」
他做過府會組(市政府和市議會)組長、北區組長。
他們有時去做一些調查工作,
其實是需要隱藏自己的身分,假裝成路人,
所以他不喜歡我在臉書曝光他的照片。
5.
葉揚:
江先生是否曾經在家庭生活中,
發揮他強大的調查能力?
林婉瑜:
因為工作上經常在辦案,
所以拿有關法律的事問他,
他多少會知道,可以給一些蠻實用的建議。
然後他很會找東西,
家裡大大小小一時之間找不到的東西(鑰匙、印章、眼鏡等等),
要他去找,很快就找到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工作上需要去搜索的關係XD
6.
葉揚:
妳的家人理解詩人這份職業嗎?
我不是來自書香世家,
父系家族的長輩或親戚中,
有商人、有工廠主管、有土木工程師、有電腦工程師,
完全沒有藝術創作者或寫作者。
我父親年輕的時候擔任「可口奶滋」餅乾廠的廠長,
他曾經帶我們去參觀餅乾工廠,
對我來說,有一部分童年回憶是充滿餅乾香甜的氣味。
我的母親是家庭主婦。
他們不瞭解文學,
也許可以這樣說:
他們會比較瞭解具體實際的部分,
譬如,我的詩被收入國文課本裡、作為課文,
或者我幫哪個歌手寫了歌,
這種比較具體的事件,
他們比較能理解。
創作的技巧和內容,
比較抽象內在的部分,
他們就很陌生。
葉揚:
家人曾經反對妳當一個詩人嗎?
林婉瑜:
我爸很妙,
我跟他說,
接下來我的詩會和一個電視劇合作,
他立刻問我:
「你要去演戲了?」
完全狀況外。
不過相對的,
我覺得這樣比較好,
我還蠻享受自己一個人在創作的世界漫遊,
不需要身邊的人更多關心,
也不需要干涉或慰問,
就讓我自己一人去完成它。
7.
葉揚:
妳在文中經常提到自己的三個孩子,
對妳來說,孩子的意義是什麼?
林婉瑜:
其實孩子出生的頭幾年不太適應,
尤其老大知霖嬰兒時期特別沒安全感,
24小時都要看到我,否則就哭鬧。
當她學會爬以後,把她放到遠處,
也會無時無刻朝我爬過來……
那時覺得好崩潰啊,
常在心裡對她說:「離我遠一點啦!」
很想有自己的時間。
她11個月大的時候,
曾經誤吞ㄇ字型訂書針,
送到急診室取出來;
國小時曾經連續發燒11天住院……
現在她高二,身高和我一樣高了,
讀衛道中學的甲班,未來想念理工。
回想他們幼小的時候,覺得很不可思議,
時間慢慢的賦予他們、贈與他們個體的獨特性,
譬如知霖從一個啼哭黏人小怪獸,
變成一個喜歡看英文小說的街舞社社長。
老二貝貝經常被學校派去參加作文比賽。
老三小龍很喜歡數學,
有一次他在一張紙上畫了很多神祕圈圈和符號,
說:「這不是十進位,這是極進位!」
這些都讓我覺得很妙。
我覺得,孩子會帶我們看到不同的世界。
一開始以為孩子會像我們,
後來發現,他們是截然不同的個體,
對一件事,他們的理解或表現,
有可能是我們完全沒想過、沒預料到的。
譬如現在看到知霖的物理很好,覺得很神奇,
我以前上物理課都在發呆,
只看得懂課本封面的物理兩個字。
8.
葉揚:
我的孩子前幾天開始上小學了,
他要去的那個學校裡有什麼,
會遇見什麼樣的人,發生怎樣的事,
我們都無法預料。
對於即將要展開新旅程的,幼小的孩子,
這件事妳的想法是什麼呢?
林婉瑜:
我常覺得,
你對羅比說的話、你和他相處的方式,
對小朋友來說是很有啟發性的。
羅比是個幸福的小孩、很有創造力的小孩。
我想到一首我的詩〈童話故事〉。
這首詩對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
提出現代觀點的思考,
曾經被美國Connecticut大學的詩歌翻譯期刊譯為英文,
也收錄在三民書局的國文課本中、成為課文,
我想羅比可能也會覺得有趣:
〈童話故事〉
1
小紅帽最介意的是
她其實喜歡
藍色的帽子
可是奶奶說 女生要戴紅色
2
睡美人蠻累的
只想繼續睡
偏偏就有人一定要來吻她
3
自從村民知道
誠實的樵夫獲得了金斧頭銀斧頭
現在湖底都是
村民們丟的斧頭
4
第一隻小豬 蓋了海砂屋
第二隻小豬 蓋了輻射屋
大野狼從煙囪掉進第三隻小豬家的火爐
所以第三隻小豬的房子
成了凶宅
5
青蛙王子不太適應 和公主的婚姻生活
他想變回從前那隻青蛙
那隻單身的青蛙
6
放羊的孩子大叫︰「狼來了!狼來了!」
只是這次
沒有任何人相信他說的話
狼慌張的跑到同伴身邊說︰
「怎麼辦?我剛剛看到一個人類!」
7
龜兔賽跑的獎品是
一箱紅蘿蔔
所以烏龜又從終點慢慢的 把紅蘿蔔扛回去
交給在路邊睡覺的兔子
#好有意思的詩
#想到烏龜爬半天最後得到紅蘿蔔
#那無奈的感覺如此鮮明啊
後記:
除了詩以外,
我也很喜歡讀林婉瑜跟孩子的紀錄,
比如說:
她的大女兒知霖曾經在週記上寫過:
又要段考了,好煩喲,
如果段考是一個人,
我要揍爆他的臉。
還有小龍喜歡一個女同學,
他的說法是:
那個女同學的臉可愛,
肩膀也可愛!
這些文字都收錄在她的新書〈可能的花蜜〉中。
而自從林婉瑜講述了她離世的母親,
不瞭解文學但很支持她的父親,
她與三個孩子的奇妙笑語,
跟調查官之間的愛情鬥智,
她就成為我,
無論如何會繼續追蹤的創作者。
最後分享我特別喜歡的,
關於林婉瑜在婚前去相親時遇到的故事:
F男:
他是和媽媽一起出現的,
他遞上名片自我介紹,
可能因為我說話的聲音小,
每當我回答什麼,
他媽媽就會把頭壓低、把臉湊過來,
想聽清楚我說的話。
短暫半小時談話,
氣氛因長輩的過度關心而緊張了起來,
只要男人說了什麼,
他媽媽的眼光就掃射向我,
等待我的回答,
並且不時湊過來看我的表情,
像是分析我的話語成分般審視著我。
我想到電影《Men in Black》裡的「雙頭男」,
F男脖子上也有兩個頭啊,
大頭是他、小頭是他媽媽。
如果F下次約我見面,
他媽媽一起出現也不用意外。
一起看電影的話,
想必他媽媽的頭會湊過來吃他的爆米花、喝我的可樂。
#可能的花蜜 #林婉瑜
#這本可愛的書歡迎大家上網路書店支持喔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他們絞盡腦汁賺錢,與家人關係疏遠……」10歲的小天賜乖巧地在家跟媽媽朗讀課文,見天賜媽的笑容,相信她對兒子相當滿意。他們家不是很大,裝潢亦十分簡單,但對兩母子而言已是安樂窩。平凡的幸福對他們來說,尤其是在天賜媽眼中已算是奢侈,因為她差點兒失去自己的寶貝兒子。 天賜現時精靈活潑,難以想像他剛從鬼門...
分享的力量課文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鄉親們,特別如果你是中學教師的鄉親們,眼睛照過來,這次咱們抽獎的書籍可是重量級商品。
熟悉本粉絲團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當我說重量級商品時,那就代表......這本書真的很重。
它厚實的身軀,讓我將它從包裝袋拆開時,竟一時沒能拿穩,然後本書物理上的重量,直接把我的腳趾砸出血來。有道是:知識就是力量,本書的力量就是如此實在,我就問各位怕不怕?
(出版商:胡扯些啥內容?趕緊講些正經話!)
話說108新課綱推出至今,在今年的新學期,即將就要誕生出第一批的考生。
這批考生可謂意義重大,因為他們經歷歷史科有史以來的最大改版,很多歷史名詞真的成為歷史(當我跟朋友說「玄武門之變在課本不存在了」,我朋友一整個震驚;我就在想,哪天朋友要跟我聊十字軍,而我告訴他「世界史也沒在講十字軍了」,他又會是甚麼樣的反應),但也出現很多新概念。
(就好像現在九年級國中課本,竟有專門的章節在講大洋洲的原住民,這可是全新章節呀!)
課綱大改、課文大便......寫錯了,是課文大變動,教師其實比學生更慌,尤其在學測指考尚未出現相關考題之前,教師除了面對新內容的備課壓力,對於如何教導學生如何面對考試,那當真是兩眼一抹黑,誰問誰知道呀。
可即便如此,為了對飯碗負責,能預備多少那是多少。所以出版社的這本《課綱中的世界史》,我想對現場教師應該是對症下藥的備課讀物。
即便不是教師,如果你對歷史教育的現場感興趣,那閱讀本書絕對有幫助。事實上,教科書所描述的歷史相當重要,畢竟我們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空有興趣,在學校畢業後還會更進一步的擴充歷史知識。所以對於某些人來說,學校課本的歷史,可能就是一生接觸認識歷史的全部,那麼......教科書怎麼寫,不就顯得很重要嗎?而了解教科書的脈絡,其實也就了解一個國家大部分國民的歷史認識及思維了。
好的,閒話說完,說正事:來抽獎吧!
如果想獲得《課綱中的世界史:從全球化、文化交流到現代性的反思,縱觀世界的形成與展望》,請完成以下動作:
1.
按讚及公開分享本篇文章
2.
請在底下留言「課綱中的世界史」,然後順帶跟我分享您自己最有興趣的一段世界史(人物、事件、時代、國家......都可以)。
就有機會將本書帶回家,我們將在一周後抽出2位幸運的朋友,有興趣的,不妨來試試手氣吧。
購書可往這裡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2804?loc=P_0004_399
#課綱中的世界史
#臺灣商務出版
#厚重的書到底有多大的傷害輸出_這問基努李維最清楚
分享的力量課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記得小學課本中,有個課文是一束鮮花的故事(好吧...我知道要有一定年紀才會跟我一樣有幸讀到 XD),大意是一位蓬頭垢面把生活過得烏煙瘴氣的男人,某日意外收到一束鮮花,回到亂七八糟的家後,先開始找了花瓶插上,擺定後覺得旁邊太亂,遂整理之,最後竟因一束花,而打掃了整棟房子,換然一新。
今天到貨的一只時鐘,讓我想起了這故事,要說的是,不要小看一個小物的力量,可能會是顆火種,也許帶來了儀式感,或是連帶開始讓人注重生活品味,那接連而至的,可能會像蝴蝶效應般,讓居家生活再升級,而這不正是現在整日宅在家的我們最需要、也是最有感的嗎?
今天到貨的這款時鐘品牌 #Lemnos ,若是忠實粉絲肯定不會陌生,因為我前陣子去蘭嶼才帶上同品牌、那只舊金山現代美術館有在販賣的 farbe 紅色原木小鬧鐘,當時還有跟民宿可愛的貓一起入鏡拍照。
Lemnos 是日本設計時鐘的領導品牌,跟許多設計師合作,今天在家興奮開箱的這件,設計師可是大有來頭,是日本設計大師 Riki Watanabe #渡邊力,受到德國包浩斯風潮影響甚深的他,於 1911 年出生東京,是推動日本現代設計最具代表性的人之一,也是唯一一位逾百歲的日本國寶級設計師(渡邊力先生已於 2013 年過世)。
這款渡邊力設計的 Lemnos Riki Steel Line Clock,是由日本富山縣工匠職人製作,不愧是 Made in Japan,從包裝盒就很精緻,開箱儀式讓我十分享受。這款時鐘有黑白兩色,設計相當簡約俐落,時鐘背面有小彩蛋,有著渡邊力先生的簽名。時鐘使用不鏽鋼材質,鐘框的霧面質地增添了溫度,整體非常有質感,我很喜歡。
在牆上掛定後,我發現秒針的行進是不停頓的移動,採用精密的靜音指針,他們說採這樣的設計目的是「讓生活更加安適自在,不受打擾」,嗯...確實非常安靜,讓我驚喜。
📷 Canon 5D4 + Zeiss Milvus 50MM F1.4、Zeiss Milvus 135mm f2
/ Info. /
Lemnos Riki Steel Line Clock
https://www.luxurylife.com.tw/products/lemnos-riki-steel-line-clock?variant=32466200952883
品牌:Lemnos
品牌國家:日本
設計師:Riki Watanabe 渡邊力
尺寸:圓直徑 20.4 × 深 6 cm
重量:660 g
材質:不鏽鋼、ABS 塑料、玻璃
分享的力量課文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他們絞盡腦汁賺錢,與家人關係疏遠……」10歲的小天賜乖巧地在家跟媽媽朗讀課文,見天賜媽的笑容,相信她對兒子相當滿意。他們家不是很大,裝潢亦十分簡單,但對兩母子而言已是安樂窩。平凡的幸福對他們來說,尤其是在天賜媽眼中已算是奢侈,因為她差點兒失去自己的寶貝兒子。
天賜現時精靈活潑,難以想像他剛從鬼門關幸存,他去年患上急性淋巴白血病,一度要進入深切治療部,令天賜媽萬念俱灰,「(當時)我知道捱過這呢關就真係好大幸啦,因為ICU(深切治療部)主管話,60%病童就係因為感染就咁離世。」天賜媽當時已做好最壞打算,「如果上天真係咁殘忍要帶走佢,依家白血病嘅研究又係咁少嘅,我都願意將佢捐出去做大體老師。」
幸而天賜就像他的名字般,得到上天的眷顧,成功戰勝病魔留得住性命,可是不等於一切都已經解決,「之後情況雖然是樂觀,但都仲係要坐輪椅,好似一個六個月大嘅BB咁,坐都坐唔穩」。單單是兒子虛弱的身體狀況都足夠令天賜媽感到痛心,加上她身體都有很多地方不適,「又血壓高、又青光眼,腰椎又退化,成身麻痹,感覺好辛苦,但為咗天賜我都要撐落去。」
為了一口氣撐下去,鬥志雖是可嘉,但自己的身體欠佳下要頻繁地往來醫院照顧兒子,令天賜媽疲於奔命。幸好身邊有不少有心人幫助,她從醫務社工得知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就係專門為病童家長而設嘅,可以過嚟呢邊煮飯、煲湯,又有車接送(往返醫院)」,令天賜媽得到喘息的空間,「喺你最危急嘅時間、最密集返醫院嘅時間,(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就助你一把。」
除了現實的便利,旁人的協助也紓緩了天賜媽的巨大的壓力。「義工、姑娘、醫院的牧師都幫我哋好多,送心意卡畀我哋,希望我哋有一個信念向好方面諗,畀正能量我哋,我覺得心靈嘅安慰是需要嘅」,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也有不少義工服務,令天賜媽及其他家長感到支持及溫暖。
在家舍的其他家長也是令天賜媽堅強的力量,「大家互相扶持,同路人就知道同路人嘅心聲」,原因是大家都知道康復路上的艱辛,行過來並不容易。「無同路人嘅分享,就會向壞方面諗,但有同路人經歷,話你聽路係咁行,就會有心理準備,鬥志都會多啲。」
在旁人的支持鼓勵下,加上自己的堅毅,一家人總算挨過最苦的日子,天賜也逐漸康復,現時進入維持治療的第二部分,他們也是時候離開家舍搬回家中,「返去係高興嘅,但總有啲唔捨得,唔捨得嗰邊嘅姑娘、義工。」
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總幹事黃婷婷,在天賜媽母子離開前也特意探訪,對他們可以安然度過難關感到鼓舞及高興,「小朋友突然患重病對一個家庭嚟講係巨變,我好很慶幸可以幫到好似天賜同佢他媽媽嘅家庭,見到佢哋能夠完成療程、一家人返屋企係最鼓舞。」黃婷婷也祝福天賜媽母子回家後一切順利,「都希望前面嘅路,我哋大家都可以繼續支持佢哋。」
天賜媽也不忘旁人在自己逆境時的幫助,「經過呢一年生離死別,我見到我哋有事嗰陣,我哋唔識嘅人都嚟幫我哋,我哋係好感謝」,她也說未來自己有空時,可以回家舍做義工,為其他同路人打打氣,「大家都加油,人生有好多挑戰,有咩事都一定要出聲,好多人都好樂意幫我哋。」
見到兒子健康,天賜媽神情盡是苦盡甘來的喜悅,「最重要係個仔好返,佢可以返學係最開心,見到佢一日比一日強壯係感恩。」天賜學業上非常勤力,繪畫也有天分,天賜媽對兒子未來可有期望?「佢健康快樂就可以啦,我都唔期望佢要做咩,只要佢他開心嘅我都支持佢去做。」
分享的力量課文 在 寶瓶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最值得台灣父母、老師借鏡的新教育──美國Parenting Class親職教育課。
結合政府、學校、社區及家庭最大的力量與資源,共同教育孩子。
當孩子1歲多,她和孩子一起上學。他們共享表達課、禮貌課、社交課、生命課、創意課、分享課、小農夫課。1000堂的課程,孩子更了解自己的潛能,也更自信,更勇於接受挑戰。對她來說,那更是一段無可取代的溫馨親子時光。
從本書,我們可以學習:
◎美國的孩子,如何開展他們人生的第一堂社交課、人格課、文化課、生命課及大自然觀察課。
◎美國的老師如何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靈活有趣地安排在遊戲裡。
◎美國的老師如何建立孩子對學校的信心和安全感,並幫助孩子發展思考能力、邀請孩子與父母一同創造豐富的生命經驗。
◎美國的幼兒教育,如何教導他們在不同環境下,尊重與遵守不同的規範。
分享的力量課文 在 小華老師的行動教學日誌- 康軒版國語第五課『分享的力量』 的推薦與評價
康軒版國語第五課『分享的力量』,使用MVB教學過程與感想一、緣起:用過非常多的大型備課 ... 本課就只使用MVB簡單功能與『學習吧』(課文朗讀語音辨識),兩種軟體。 ... <看更多>
分享的力量課文 在 國小國語五年級康軒第五課分享的力量-1 賴淑惠西松國小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