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時候研究主題,就是這些很 #吸引人的問題,與 #強烈的好奇心 開始的,這是個很不錯的例子。 │
⠀
【快訊 🎉 蔡尚聞醫師團隊,關於洗腎與腎移植患者接受全關節置換術之預後統合分析,獲 EFORT Open Reviews 刊登!】
⠀
📝 文章介紹
⠀
末期腎病變的患者,接受髖關節或膝關節的置換手術後,手術部位併發症較高,人工關節感染機會也較多,不過,末期腎病變患者一般會接受洗腎治療,但也有部分人最終會接受腎臟移植,蔡醫師團隊對於這兩種人的手術預後究竟有沒有差異,很有興趣,於是有此研究。
⠀
收入了 22 篇文獻共 9384 位患者後,共有 8921 位洗腎、463 位腎臟移植者,手術後整體死亡率,在腎移植患者中略高於洗腎患者(15.8% vs 13.8%),整體手術部位併發症也是(3.6% vs 3.3%)。關於人工關節感染,洗腎患者則略高於腎移植患者(4.0% vs 3.7%)。
⠀
使用多變項迴歸分析,確認各種因素的影響後,會發現其實使用洗腎或腎移植,並不是顯著的預後決定因子。
⠀
這是個蠻有意思的研究,腎臟不好,會造成關節手術的風險,那如果之後把腎移植進去呢?風險會降低嗎?至少以本篇研究來看並沒有,雖然也可能是因為腎移植患者通常經歷過一陣子的洗腎,且移植後的照護也同時合併許多藥物,但無論如何,接受腎臟移植,並不會讓預後神奇的逆轉。
⠀
📝 期刊介紹
⠀
EFORT Open Reviews 創刊於 2016 年,2020 年 impact factor 為 4.618,在 Orthopedics 領域排名為 Q1(12/82) 期刊。
⠀
--
⠀
🔸 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全新梯次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免收案、免 IRB,突破資源缺乏困境的機會!
⠀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 學員回饋
⠀
「這種 #以成果為導向 的學習方式貫穿了整天課程,在這樣的學習架構底下,每堂課都只教必學的重點:繁雜的統計觀念,只聚焦在發表文章必備的部分;統計軟體當然選 CP 值最高的。也因為有這樣的課程安排,讓我能在短短的一天之內,迅速消除對統合分析的恐懼,也對統合分析的架構及寫作有較全面的理解。」
⠀
「新思惟的一天課程學習,教會我們從題目、寫作及分析技巧、文章架構及排版,到繪圖及美化圖表,製作出賞心悅目、令人不忍拒絕的圖表,教會我們如何 #快速踏入寫作的旅程中,告訴我們 meta-analysis 文章並不難,難的是你不願意開始,只要開始你就有機會拚出一篇自己的 SCI。」
⠀
👨🏫 講者陣容
⠀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全膝關節置換術復健 在 中醫師 李嘉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雄宇泰復健科診所 #陳怡嘉 醫師:
許多長者寄望 #人工膝蓋關節置換手術 後, 能夠疼痛完全改善,健步如飛。一旦發現術後還無法馬上正常行走,或是還有疼痛腫脹,常常很失望。 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過程,也需要復健治療處理,讓術後成果更佳!
而術後如果沒有依照醫師指示,適當使用助行器, 易導致膝蓋及下背痛。透過復健評估與治療,可紓解關節置換術後行走的不適, 而循序漸進的下肢肌肉耐力與核心肌力、心肺耐力訓練,能讓病人盡快回復到正常生活功能。
其實,不僅是術後,更可以在術前就進行準備工作。術後肌肉萎縮是無法完全避免的,我們如果能在術前先行「存糧」,術後就仍可維持戰力。在術前先進行雙下肢肌力與核心訓練, 關節活動度還有改善空間的,盡力先行回復,如此將可以縮短膝關節置換後的復健時程,重拾「 與家人開心同遊」的夢想就不再是遙不可及了。
膝關節置換無論在術前或是術後, 復健專科醫師都能夠提供最好的諮詢與治療, 陪伴你走過這段復原之路,得到最好的術後成效! 而預防 #膝關節的退化,復健科醫師也會是你最好的「守門員」!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
全膝關節置換術復健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靠牆壁蹲不會比深蹲還要不傷膝蓋喔,而且因為靠牆的動作過度強調股四頭肌,反而讓腿後即臀部無法平衡發展喔~
【運動】靠牆蹲比較好嗎?
史考特的媽媽最近跟史考特講了一個從朋友那邊聽來的觀念,覺得很值得與大家來好好討論一下(媽,對不起)
史媽媽的朋友因為關節問題,所以有一位醫生推薦她可以靠著牆慢慢往下滑,再慢慢的用大腿力量將自己推回原位。(如同圖片中的姿勢,只是扣掉那一大顆彈力球)據說這樣可以訓練大腿的力量,而且又不傷腰,很適合做為中老年人的肌力訓練。
史考特知道很多人都在做這種訓練,所以特別想要來跟大家分享:
如果沒有特殊的身體狀況,史考特非常不建議大家在健身房練這個。
為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靠牆(靠球)蹲時,身體會發生什麼事情:
在靠球蹲時,身體必須對球體產生一個作用力(黃色箭頭)才能保持平衡。那麼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球與牆面也會以同樣大小的力量反推回來(紅色箭頭)。這個反作用力必須一路傳遞到腳底,經由腳與地面的摩擦力來抵消,這邊一樣是用黃色紅色箭頭來顯示。
但這過程中會經過一個問題點:膝蓋。請各位讀者看看圖中的姿勢,當來自牆面的力量經由大腿傳遞至膝蓋時,大腿骨會有一股往前衝的力量,但小腿又因為有來自地板的摩擦力而停留在原處,所以這時候,膝蓋的結締組織就必須要把這兩股互相衝突的「剪力」全部承擔下來。如果您練了一陣子發現膝蓋不舒服而暫停,那麼恭喜您,您做了明智的選擇。但如果您勇往直前,一路過關斬將,克服所有來自膝蓋的抱怨。那麼,您很有可能要提早向復健科診所報到了。史媽媽的朋友說的的確沒錯:這個姿勢可以練腿而且又不傷腰,但是她忽略了這個災難底下的最大受害者:膝蓋。
(以下這段比較難一點,趕時間讀者可以跳過)
--------------------------------------
還不只如此,因為靠球蹲讓身體的重心離膝關節很遠,所以膝關節承受的力矩會變得很大,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必須要加班工作,膝蓋周圍的韌帶為了要抗衡也必須承受特別大的壓力。所以整個膝蓋會產生比正常蹲下更大的壓迫力與剪力。相對地,髖關節周圍的臀大肌與豎脊肌因為幾乎吃不到力矩,只能隔岸觀火,愛莫能助。所以最後會變成膝蓋練得很兇,但是屁股與軀幹卻都在偷懶的情況。如果把這樣的動作模式內化,並轉移到日常生活或其他運動中,您幾乎保證要提早住院接受膝關節置換術。
--------------------------------------
所以,除非身體有特殊原因,史考特非常反對大家自己在家練這個動作。
要練腿或是練臀部,最好的選擇還是深蹲與硬舉(延伸閱讀:【觀念】為什麼你我都該學習深蹲&硬舉http://goo.gl/dME5yw)
如果是身體有些限制而無法完成這兩個動作的朋友,應該要尋求專業協助,使用輔助工具,並且在比較小幅度的範圍內練習,同時想辦法找出身體活動度不佳的癥結所在。絕對不要因為蹲不下去,就狂練這種傷膝蓋的替代方法!
一分鐘健身教室關心您的膝蓋健康!
(7/31 12:05補充:在跟這方面的專業前輩聊過之後,史考特發現自己還是有很多東西知道的太少,在這邊補充一下:這個動作確實在某些傷害的復建中有角色,並不是一個完全沒有價值的運動。不過因為他會將壓力集中放在股四頭肌以及相連結的韌帶上,並忽略大腿後側hamstring的發展,所以身體健康的正常人,進行正常的深蹲/蹲舉應該會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選擇)
(參考資料:http://www.ptdirect.com/…/moment-arms-force-vectors-and-a-s…)
全膝關節置換術復健 在 導致膝關節疼痛僵硬變形。 2. 類風濕性關節炎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TKR*** Total Knee Replacement [導致須手術的病因] ... 的術後恢復治療,請不要有【一定要有持續性被動式運動機CPM才能做膝關節置換復健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