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這麼難瘦?談多囊高雄性素肥胖】
今天看到一位朋友轉貼這篇網路上的文章,
剛好借這個機會帶大家更了解「多囊性卵巢問題」。
文章中原PO提到:「自己的多囊是屬於雄性荷爾蒙過高的肌肉型肥胖、不是胰島素阻抗的類型。」
而原PO也嘗試了168斷食、低碳飲食,但是減重效果依舊不理想。
「為什麼怎麼樣都瘦不了?」
這是多囊患者們最常問的問題。
主要因為多囊性卵巢問題是一種
「多內分泌混合性失調問題」。
而其中也包含原PO提到的,雄性激素過高與胰島素阻抗的問題。
這些內分泌之間的失調,最終會導致患者的體重問題「並不是單純因為吃多所造成的肥胖問題」。
▍#雄性激素過高:
多囊患者因為無法規律排卵、積累過多未成熟卵泡,同時身體過高的胰島素持續刺激卵巢,最終導致身體雄性激素堆積增加。
而雄性激素過高,在身體則會有各種表現,像是體毛增加、面部痘瘡、上半身肌肉脂肪增加、肌肉脂肪混合結實化現象等等。
這部分每個人的表現程度不一至,是因為跟每個人身體組織的「荷爾蒙敏感性」以及「雄性激素增加程度」的不同有關。
雄性激素的積累最終將惡化卵巢的排卵功能,導致「不排卵的情形更加惡化、加重多囊狀態」。
▍#胰島素阻抗:
胰島素阻抗被認為是多囊患者的一大特徵。
胰島素阻抗問題,會讓患者對於精緻食物、高碳水、高升糖指數食物的吸收增脂效果放大。
誇飾點的比方,吃一份蛋糕甜點對於身體的影響效果,就像是一般體質的人連續吃五份蛋糕甜點一樣。
而多囊患者的胰島素阻抗問題,會讓身體的胰島素濃度偏高,導致血糖不容易被肌肉、身體組織所利用,同時使得脂肪不易被分解。
更進一步高濃度的胰島素也會惡化卵巢的排卵機能,同時間接讓卵巢生成更多的雄性激素,最終也會導致多囊問題的惡化。
看到這裡,想必很多人會問,這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是先有雄性激素過高問題?
還是胰島素阻抗問題在先?
多囊是月經先失調才變胖?
還是先變胖才亂經變多囊?
答案是,兩者都有可能。
多囊的內分泌失調大多 #互相關聯。
月經失調與體重上升也是 #互為因果。
#就跟天能一樣 (誤)
#為什麼168斷食與低碳又運動完全沒有減重效果?
其實不是沒有效果,168斷食與低碳飲食都有助於改善「胰島素阻抗」與維持血糖的穩定,如果再輔以運動或是中藥促進代謝能力,便能增加代謝脂肪的成效。
但是為什麼在原PO身上看不到減重效果?
原因是在於她的多囊還伴隨有「顯著雄性激素過高問題」,可以合理推測她的月經情況應該不太理想,可能是季經,甚至是無排卵無月經。
因為卵巢太久沒有正常排卵,導致身體荷爾蒙嚴重失調、雄性激素持續過高,也會影響脂肪代謝,並且形成「混合性脂肪肌」的現象。
手感上,捏起來不是一層分離的皮下脂肪,而是脂肪與肌肉混合生長、扎實團結的感覺。
同時因為再加上荷爾蒙水腫,因此肌肉摸起來也會「特別腫脹結實感」。
這種高雄性激素造成的體重上升,不是單純因為「高熱量飲食習慣」所導致的皮下脂肪組織囤積問題。
因此如果只藉由飲食控制與運動,可能「無法完全」的達到減重效果。
荷爾蒙失調性的體重問題,需要從調理體質著手,而這部分就需要醫療的方式介入了。
#原文留言的人其實可以多做點功課再回覆
#多囊的患者朋友真的很努力
#別因為不了解就忽視他人的努力
-
#飲食控制
#運動習慣
#良好作息
#調理月經
#以上都是治療多囊問題不可忽略的要素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問題|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疼痛治療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140的網紅Mama Colleg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種很常見的婦科內分泌疾病,以持續不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島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IR)為特徵的內分泌紊亂的症候群。 每 10 名婦女中就有 1 人受 PCOS 影響。 此症會導致患者不正常...
「內分泌失調特徵」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內分泌失調特徵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內分泌失調特徵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內分泌失調特徵 在 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內分泌失調特徵 在 Mama Colleg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內分泌失調特徵 在 內分泌失調是什麼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內分泌失調特徵 在 內分泌失調是什麼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內分泌失調特徵 在 有助於改善多囊性卵巢症侯群的各種症狀,調理荷爾蒙分泌 的評價
- 關於內分泌失調特徵 在 荷爾蒙失調特徵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內分泌失調特徵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倫敦大學研究:1/3冠狀病毒確診者出現譫妄(Delirium)的精神病症狀!】:COVID-19 (coronavirus disease-2019,新冠病毒)以及所造成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絕不止於實際得到時所造成的身體傷害,健康大眾在面對目前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威脅下,光想到COVID-19 這場戰役帶來的社交距離拉大、生活型態改變、工作穩定度的影響、未來可能的整體經濟衰退,每個人或多或少在精神心理上也都會受到影響,更嚴重的可能還會導致嚴重的焦慮憂鬱、心理創傷。(資料來源:【註1】)
《刺胳針-精神醫學期刊》(Lancet Psychiatry)最新的一項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3559包含SARS、MERS、COVID-19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數據指出,COVID-19患者的譫妄【註2】在感染的急性期時,有不少的比例:
在COVID-19的研究中:一項研究加護病房譫妄的比例約69%;另一統計則顯示在感染後死亡的82例患者中,有17位也(21%)出現意識狀態改變的譫妄症狀。治療出院後,三分之一的COVID-19患者有執行障礙的認知功能問題(dysexecutive syndrome,也就是譫妄的症狀)。
這份研究顯示:罹患新冠肺炎的患者,和其他冠狀病毒(SARS, MERS)感染類似,在恢復後不會產生精神疾病。但醫護人員仍需要注意康復後的患者更長期是否有憂鬱、焦慮、創傷壓力後症、以及罕見神經精神疾病的可能性。(資料來源:【註3】)
據美國 CNN 報導,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5月18日表示,因新冠肺炎而住院治療的重症患者中,康復後出現譫妄、意識模糊和躁動等精神疾病症狀的可能性較高,他們認為,新冠肺炎重症會導致患者出現精神疾病症狀。
醫學期刊《Lancet Psychiatry》中,倫敦大學學院精神病學教授Jonathan Rogers及同事對過去兩種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情況進行了回顧。這兩種病毒分別是2002年至2004年流行的病毒SARS,和目前仍有人感染的MERS。
Jonathan Rogers表示:「雖然沒有證據能夠證明常見的精神疾病是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一個特徵,但還是建議臨床醫生檢測患者的精神狀況,如憂鬱、焦慮、疲勞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Jonathan Rogers指出,就像SARS和MERS患者那樣,醫生需要關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康復後的幾週或幾個月內出現這些精神症狀的可能性,對精神症狀的監護應該成為醫療護理的常規內容。
當然,確診精神疾病者還是只佔了少部分,Rogers同時補充指出,團隊對3550多例新冠肺炎病例進行了分析,發現在感染病毒之後,大部分人不會出現精神問題,還需要更多有關新冠肺炎患者相關精神症狀的數據予以佐證。(資料來源:【註4】)
■ 回首SARS,對醫護人員的衝擊有多大?精神科權威這樣說…
2003年3月,SARS侵襲台灣,導致1萬3000人遭到隔離、356人受到感染,其中73人死亡。當時台灣民眾聞之色變,經過各界的努力之後,疫情才在7月初獲得控制。
■SARS過後... PTSD、憂鬱、恐慌仍在蔓延
「雖然制定了種種防疫措施,然而對於病患及醫護人員的精神心理健康的照護,卻如一片沙漠。」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蘇東平回顧SARS期間,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醫療護人員,除了身體上可能受到感染的威脅,在心理精神層面上也造成影響,例如災難後經常見到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重度憂鬱症、恐慌、害怕及失眠症。
■ 將接觸SARS的程度定義為不同劑量
以劑量效應(Dose-Response)的方式來探討其身心問題:
「劑量最低」的是被隔離的醫護人員。
「中度劑量」的是直接照顧SARS病患者。
「重度劑量」的則是罹患SARS的醫護人員。
■曾受隔離的醫護人員,身心狀態變得更強
SARS盛行期間,這些被隔離者在工作、社交與家庭上的互動關係上,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擾;然而研究也發現,家庭的支持提供了保護因子,可以降低受隔離者的身心壓力。特別的是,在SARS後的6個月,發現這107位被隔離者的身心狀態,比對照組的122位醫護人員來得健康,顯示小劑量的壓力,可能使心理、精神相對增強。
■曾照顧SARS病人,憂鬱症發生率高13倍
第二項研究是在SARS盛行時、針對在SARS病房直接照顧病患的70位醫護人員,進行為期1個月的身心狀態評估,同時以非SARS病房的32位醫護人員做為對照組。結果發現,SARS病房的憂鬱症發生率,比非SARS病房高出13倍,而失眠的發生率則高出4倍。
■醫護人員曾受感染,數年後腦神經仍脆弱
第三個研究是針對22位在照顧SARS病患時受到感染的倖存者,進行1.5年及4.5年的追蹤研究,包括精神症狀、認知功能、壓力激素及腦造影(測量腦神經細胞活動),結果發現,在SARS盛行時2/3以上的個案都得到急性PTSD及重度憂鬱症;1.5年後降低至1/3左右;4.5年後僅3到4位仍有輕微的殘餘症狀。
認知功能的測驗則發現,患者的語言記憶在4.5年後仍比對照組差。在壓力系統的挑戰試驗亦顯示,相較於對照組,罹患SARS的醫護人員有功能失調的現象,而且其左側海馬迴的神經細胞活動力也較低。
這些結果更進一步證實,罹患SARS的病患長期處於低氧狀態、使用大量類固醇以及精神嚴重創傷的聯合效應,在4.5年後,腦部的海馬迴及杏仁體仍有殘留損傷,這種腦神經的脆弱禁不起生活壓力衝擊,容易導致精神症狀再度發作。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蘇東平強調,在任何生物災難發生時,人們內心的害怕、不確定性是十分普遍的;從過去的經驗中,他認為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評估、支持、治療和服務等精神醫療也是不可或缺的,更是主要且必須的目標。(資料來源:【註5】)
■譫妄(Delirium)
譫妄(Delirium)在精神醫學的診斷分類中屬於「認知障礙疾患」,「認知」,一般指的是「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計算能力」、等等大腦功能。
一個人會有「認知障礙」表示他的大腦功能已由於某種因素而造成損傷,這些因素可以是顱內局部性的(如腦細胞退化、腦部腫瘤),也可能是全身性的(如內分泌異常)。
通常「失智」是慢性、持續性腦功能退化而造成的;「譫妄」則是急性腦功能受損的一種表現。
「譫妄」病患最常出現的症狀是:
▶ 注意力散漫及定向力不佳,且或多或少有意識清醒度減低之現象。病人看起來迷迷糊糊的,對人、時、地搞不清楚,無法集中注意力和你對話。
▶ 病人可能出現精神病症狀,所謂「精神病症狀」是指較嚴重的思考、知覺或行為異常。例如幻覺、妄想等。
▶ 較常見的是「視幻覺」,病人會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可能是鬼怪、小動物;可能是早已過世的親人;可能看到地上都是水,天花板在動 .......等等。「被害妄想」也常見,病人會以為有人要害他,以為醫護人員會對他不利,因而引發焦慮、害怕或激動行為。
▶ 睡-醒週期會因腦功能受損而變得紊亂,病人晚上不睡覺、吵鬧、激躁,白天卻呈昏睡狀態。
▶ 病程為波動形式,時好時壞大,部份病患病況嚴重時會激動不安,有些人甚至出現拔點滴、打人或到處亂跑行為,這時就需要適度的約束或醫療處理,以保護病人。
▶ 另外有些病人「譫妄」時卻變得遲緩呆滯、動作量少,整天躺床,未仔細檢查會以為他情緒不好、憂鬱,或以為他在睡覺,這種情況易被忽略而誤診,更需小心。
▶ 在病況和緩或復原後,病人不記得發生過什麼事,有失憶的現象。
(資料來源:【註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台灣精神醫學會【Taiwanese Mental Health Guideline for COVID-19 Global Pandemic 面對新冠病毒疫情,台灣精神心理健康指引】: https://bit.ly/30CY8nH
∎【註2】
「譫妄」
1.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 )「淺談譫妄」:https://bit.ly/2YyGvmi
2. ( 探索大腦的會談地圖)「急性大腦衰竭:譫妄(Delirium)」:https://bit.ly/2Aw6SS3
∎【註3】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論壇COVID-19學術專區】:
Psychiatric and neuropsychiatric presentation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oronavirus infec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ith comparison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轉譯文章:https://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1108/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林煜軒醫師摘要整理)
∎【註4】
Heho健康「倫敦大學研究:1/3冠狀病毒確診者患精神疾病!」:https://bit.ly/3d1XUsW
∎【註5】
健康2.0「回首SARS,對醫護人員的衝擊有多大?精神科權威這樣說」:https://bit.ly/2B0CNdg
∎【註6】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長庚診所)【失智與譫妄】:https://bit.ly/3hiICDD
➤➤照片
∎ (愛長照-「容易被誤解為失智症的疾病:譫妄與老年憂鬱症-《改善失智症的八大法則》」:https://bit.ly/3hqtZOH )
∎ (藥師公會全聯會)(藥師週刊-第2086期-107/10.8 ~ 10.14) 【淺談早發性失智症(2)- 失智症、譫妄、憂鬱症三者比較】:https://bit.ly/2XVErWs
∎ (衛生福利部)「失智症診療手冊」:https://bit.ly/2ULgH5v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forum.nhri.org.tw/forum/category/con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Wuhan coronavirus #新興傳染病
#2019COVID19 #2019COVID19News
##譫妄 #Delirium #Lancet Psychiatry #PTSD #憂鬱 #恐慌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 #蘇東平
LANCET /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內分泌失調特徵 在 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被遺忘的癌症】
剛剛看到主演《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印度男星伊凡卡漢(Irrfan Khan)病逝的消息,得知他是在2018年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後來在英國接受抗癌治療,最近因為結腸感染離世。另一位大家熟悉的名人是賈伯斯,他得到的是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這個癌症不容易察覺,又可能很凶險,願他們能安息~
說到神經內分泌瘤的特徵, 如氣喘、反覆腹瀉、反覆性胃潰瘍等,這些症狀大家並不陌生,但是這個疾病就可能就沒聽過。
最近我有診斷一位神經內分泌瘤的案例,他是67歲的男性病患,因為發燒和上腹痛來急診就醫,檢查起來有急性膽管炎及大腸桿菌敗血症,在抗生素治療後,症狀很快就緩解了,一般來說,急性膽管炎通常是因為膽結石引起,這位病患沒有膽結石十分不尋常,於是我進一步安排核磁共振檢查,果真在十二指腸壺腹處,看到一個1.5公分息肉樣的突起物,應該就是這個病灶堵住了膽汁的流出,造成膽管發炎,結果切片出乎意料發現這並不是單純的息肉,竟是神經內分泌瘤!回顧他大約在半年多前開始出現食慾不振的現象、吃東西常常食之無味,吃下去又想吐出來,體重減輕了2-3公斤(這些症狀並非神經內分泌瘤的典型表現)。後來這位病患接受內視鏡手術切除,現在恢復的很好。不幸中的大幸是腫瘤長在十二指腸壺腹這個位置,造成這次的症狀,因而被診斷出來,要是長在別的地方可就沒有那麼容易早期發現了。
神經內分泌腫瘤會發生在許多器官,其中百分之八十發生在胰臟及胃腸道器官,它與神經細胞有相當程度的相似性,又具有分泌荷爾蒙的特性,會導致病人產生神經內分泌相關的症狀,例如盜汗、熱潮紅、嚴重饑餓感等,早期症狀不明顯不易發現,此時醫師多做症狀處理,不過之後症狀可能會反覆出現,但是若沒有想到這個疾病,去做相關的影像檢查或是內視鏡檢查,的確很難診斷出神經內分泌腫瘤,通常就被當成一般的『腸躁症』或『自律神經失調』治療,所以會有病患花5-7年才能確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而確診時約有50% 已發生轉移😱。
以慢性腹瀉來說,腸躁症的患者一天的排泄物很少超過500克,但是有神經內分泌瘤的患者排泄物可能高達1000-3000克,所以嚴重腹瀉者要特別小心這個疾病,話說『沒有警覺就無法察覺』,多認識這十大警訊(如附圖),說不定哪天可以幫助你的親友喔!
詳盡的說明請參考 《癌症希望基金會》網站👇
http://www.net.org.tw/CustomPage/HtmlEditorPage.aspx?MId=29&ML=2
內分泌失調特徵 在 Mama Colleg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種很常見的婦科內分泌疾病,以持續不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島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IR)為特徵的內分泌紊亂的症候群。
每 10 名婦女中就有 1 人受 PCOS 影響。
此症會導致患者不正常排卵,乃女性不孕的常見成因. 現今西醫學界未清楚多囊性卵巢症的成因,但估計與肥胖或基因缺陷有關.
何謂多囊卵巢? What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PCOS?
在生理期的時候,卵巢內的囊狀卵泡會在濾泡激素的作用下發育,進而排出卵子。一般人在月經初期的時候,卵巢內會有十個左右的正常卵泡,其中只有一個卵泡會發育成熟並排卵。其他的卵泡則會退化或不發育,等待下一個週期。而多囊性卵巢症的卵巢內會有小而不成熟的卵泡大約20多個左右,因為腦下垂體荷爾蒙濾泡激素的分泌量,不足以使一個卵泡成熟,便無從進行排卵,接著導致不孕症,這些卵泡以小囊的型式繼續存在於卵巢內,積少成多,便形成多囊性卵巢。
病徵 Symptoms of PCOS
大部分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的病徵於青春期後期或二十多歲時始發,多數患者只會出現以下眾多病徵中的一到兩項:
不育 (infertility):無排卵或不規則排卵,如不接受治療則難以或甚至不能受孕
卵巢增大 (enlarged ovaries):多囊性卵巢通常比正常的卵巢大1.5倍至3倍,有時可導致腹痛
肥胖或超重 (weight gain):脂肪通常會分佈於腹部周圍,形成典型的蘋果身形(而不是啤梨身形)
多毛症(體毛過多)(excessive hair growth):過多的體毛可出現於面部、胸前、腹部、乳房、拇指及腳趾
禿髮(毛髮稀疏)(thinning of hair):患者會出現典型的男性禿髮,頭頂和鬢角的毛髮會變得稀疏
痤瘡 (acne):男性荷爾蒙的增加可引致痤瘡和頭皮屑的出現
血液中男性荷爾蒙(如睪丸酮)水平上升,稱為「雄性激素過多症」(increase in male hormone testoterone)
多囊性卵巢症的潛在危機:Other associated risked relating to PCOS
1.子宮內膜癌 (thickening of the uterus lining):
子宮內膜一樣會增生增厚,但因不排卵,所以沒有黃體素(progesterone)的生成,因此子宮內膜不會定期剝落月經,而持續的子宮內膜增生易造成子宮內膜癌。
2.代謝症候群(高血糖、高血壓、高膽固醇):(Diabetes,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high cholesterol)
多囊性卵巢症患者,尤其是肥胖者,易罹患成人型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症併肥胖症患者易有高血酯症及高血壓症,罹患心臟血管疾病也比一般人高。
所以這些患者,定期抽血檢查膽固醇 Cholesterol、三酸甘油脂 Triglyceride 及飯前血糖濃度是重要的.
多囊卵巢症候群的治療方法 (PCOS treatment)
多囊卵巢症候群治療的目的主要是建立有排卵的正常月經周期,恢復生育能力,消除多毛。一旦建立了正常的月經周期,就能受孕,卵巢也不再產生過多雄激素,多毛也隨之消失.
對荷爾蒙的治療 (PCOS hormone treatment)
PCOS 是荷爾蒙失調,所以對于 PCOS 的治療部分應包括儘量保持荷爾蒙平衡。 有兩種方法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1) 增加體內女性荷爾蒙含量
2) 减弱男性荷爾蒙增加的影響
3) 爲增加女性荷爾蒙的含量,你的醫生可能會爲你開避孕藥。避孕藥有以下作用:
促使你的經期更加正常
改善粉刺幷减少臉部和身體毛髮的生長
降低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爲减弱男性荷爾蒙的影響,你的醫生會爲你開抗雄激素藥物。抗雄激素藥物有以下作用:
- 阻擋男性荷爾蒙在人體內活動
- 减少不想要的毛髮生長和粉刺
PCOS 和懷孕
如果你想懷孕,請咨詢醫生。有些治療能够增加你懷孕的機會。
建議:
1.吃排卵藥 (排卵藥會讓子宮內膜變薄)
2.運動 (運動可以讓男性賀爾蒙降低)
3.吃避孕藥三個月 (避孕藥可讓黃體素正常分泌,補充女性荷爾蒙)
所以要是跟我一樣有多囊性卵巢的女生,
不用擔心,妳們也是可以正常懷孕的~
像是比較肥胖的女生,第一步要先瘦下來,記得多運動
瘦下來後受孕的機率會大很多! :)
縱使現在的西醫很發達,
但我總覺得吃太多藥對身體不太好,
所以能盡量不吃就不吃,
還是用最自然、健康的方式達到目的比較好!!
Thank you for watching Mama College!
I hope you find my video useful!
Please subscribe for more interesting videos. You can also add me on facebook for more information.
http://www.facebook.com/mamacollege
Kayi Cheung 張嘉兒
內分泌失調特徵 在 內分泌失調是什麼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内分泌器官包含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女性卵巢、男性睾丸等,其中任何一个器官出现异常,就会导致激素分泌过多或者不足,就会出现一系列内分泌失调的 ... 内分泌失调 ... ... <看更多>
內分泌失調特徵 在 有助於改善多囊性卵巢症侯群的各種症狀,調理荷爾蒙分泌 的推薦與評價
那麼你多能患上了多囊性卵巢症 多囊性卵巢症是常見的婦女疾病之一,是荷爾蒙失調的一種,常見的特徵包括有: 體重增加或肥胖臉部或身體汗毛過多... ... <看更多>
內分泌失調特徵 在 內分泌失調是什麼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内分泌器官包含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女性卵巢、男性睾丸等,其中任何一个器官出现异常,就会导致激素分泌过多或者不足,就会出现一系列内分泌失调的 ... 内分泌失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