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四月七日,我到花蓮參加太魯閣號罹難者的頭七法會時,第一次體驗了蘇花改,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在實際走了一趟之後,我才瞭解到了這條歷時八年工程,所謂「#安全回家的路」到底有多舒適、多好開。
-
在當時,我才知道這條「回家的路」雖然是條省道,#並沒有開放給大型重機、普通重機行駛,所以從法會回來後,我便開始關心為何遲遲不開放給機車行駛的議題,期間找了各路專家一同討論,也請火花羅上我的直播跟我分享一些歷史的脈絡與正確的概念。
-
這一年多來,我不斷利用各種機會,例如委員會質詢、協調會、公聽會等手段 #向各級機關強調交通安全與車種平權的重要,中華民國每年交通事故超過四十萬件,#死亡人數就逼近三千人,車禍新聞幾乎每天都佔據著新聞版面,這是遠比疫情還要來得恐怖的國民殺手。
-
我一向認為,#交通安全的3E缺一不可,教育、工程、執法都非常重要,可是目前政府處理交通事故的手段粗糙,且不願面對缺失的部分,導致長年以來只懂得用執法解決問題,最根本的交通安全教育、道路工程設計 #幾乎都停留在上個世紀的水準。
-
這次我除了替各位車友爭取了早日通車之外,更在今天主持完司法法制委員會公聽會之後驅車趕往蘇澳與眾車友們會合,聽聽這些路權鬥士努力幾十年來的辛酸與開花結果的感動。
-
唯有親自體驗過一次,我才瞭解到重機其實沒有大家想像地那麼危險,這次的實際體驗,讓我用了完全不同的角度重新觀察到東海岸的美景。
-
#危險並不專屬於某一種交通工具,會發生車禍,百分之八十均肇因於不當的駕駛行為,如同我在這週質詢王國材部長時所說的:沒有車種是沒有問題的,但 #重要的是解決問題所在,而不是將這些問題當作藉口來搪塞。
-
事實上,我並沒有特別偏袒摩托車,而是認為不該對車種有差別待遇甚至歧視,該給人的路權要給人家,不該分流的地方應該檢討改進,所有的訴求,都是希望能夠改善這個一年造成三千死亡的臺灣交通環境。
-
今天特地跑了這一趟,感受良多,也很感謝許多車友熱情對我的支持與鼓勵,交通安全改革不是一條容易的路,但我在任內一定會盡最大努力,在能力所及之範圍全力衝刺!
-
#但是倒車我就算盡全力也扶不起來🤣
#今天全部的過程都有拍影片敬請期待
#火花羅騎車技術很好喔
同時也有8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現在宅知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週有P4,可繼續延續觀看喔~ 運動實力和宅實力並駕齊驅!!東奧選手們真的太厲害了!! ➤本次直播依據疫情指揮中心及文化部拍攝防疫管理措施執行 立即訂閱現在宅知道,每週三給你最歡樂的遊戲節目➡ http://bit.ly/2G4TvGb ⬅ ➤宅知道周邊商品這邊看:https://cbtv.tw...
並 駕 其 驅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新竹升格:強強聯手,天下無敵?!』
2021年《遠見》縣市總體競爭力調查剛出爐,其中,新竹縣上升了8名令人相當驚訝!分析原因,我認為 #大新竹生活圈的外溢效益,是最關鍵的因素。
在總體競爭力方面,新竹市與新竹縣高居非六都前兩位,令人相當興奮。在疫情肆虐的2021年,這份報告更能顯示縣市體質差異,以及治理能力所反應的相關評估。
👉1. 新竹縣市體質強健,在逆境中更加展現城市競爭力。
在 #經濟與就業面向(北市1 竹市2竹縣3)、#公共安全與消防面向(竹市1竹縣6)、#社會福利面向(竹市1竹縣5)此三面向新竹市都拔得頭籌(經濟與就業非六都第一),竹縣名次也在前段班。在全球疫情橫行多數產業受波及災情慘重之際,竹市跟竹縣反而逆勢看漲,屹立不搖。顯示新竹城市體質強健,具備強韌的競爭力,果真是護國神山,甚至「全球高科技產業戰略重鎮」當之無愧!
👉2. #大新竹生活圈的外溢效應,促使地方政府革新跟進步
在 #生活品質與現代化面向(竹縣1竹市6)跟 #地方財政面向(竹市3竹縣5),竹縣的表現較過去相比大幅度進步,令人驚訝,翻轉過去對竹縣的落後印象。當然新竹縣府跟楊縣長的努力絕對有他的功勞,但從數據資料上看來,竹縣外來人口移居比率(社會增加率)為全台第1,自有住宅比率亦是眾縣市之冠,這也可以解讀為竹北迅速崛起成為外來人口高收入族群的居住聚落,他們要求也嚮往更高品質的生活水準。過去幾年來 #林智堅市長 的高施政滿意度,讓竹北跟竹縣人高度羨慕,連帶促使其行政機關有意無意的仿效跟進,也是原因。這是大新竹生活圈的 #外溢效應,生活圈內的人慢慢型塑出共同意志、建立對生活品質同樣標準的要求,推動地方政府(縣市皆是)的改革跟進步。
👉3. 強強聯手,天下無敵?!
大新竹合併是當前的熱門話題,倘若竹竹順利合併,未來發展會有什麼改變?
我認為,以今年竹市竹縣在全國競爭力調查排名得到的好成績,合併之後的 #強強聯手,升格為第七都後的「大新竹市」,勢必是 #台灣最耀眼的一顆城市新星,不只全國,甚至在全世界的「知名城市排行榜」,未來都有機會佔有一席之地!
疫情中的竹市竹縣表現穩健,無論是收入水平、就業率以及福利措施等,能與首善之都台北並駕齊驅。
大新竹生活圈外溢效果已經確實讓 #新新竹 兩個原本的自治體的合併升格成為迫切需要。未來升格後得到的中央財源挹注,可以再提升大新竹在 #教育與文化,#環保與環境品質,#醫療資源 三面向(這次調查中新竹可以再加強的部分)的投資跟建設。這符合目前新竹人的需求,又能更進一步提高城市競爭力,讓第七都大新竹直轄市,成為經濟實力,生活品質,教育文化資源兼具台灣超新星!
#大新竹合併 #第七都 #看完遠見調查報告有感
「遠見調查報導」https://www.gvm.com.tw/article/82762?fbclid=IwAR2rd4jyOB91wGIR1M0s73ZPNS5P8XgR8RNo67Ip1z3DFFueJZDPGstKFGs
👉歡迎加入我的臉書社團 🤡 新竹同學慧,一同討論新竹大小事!
並 駕 其 驅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想攝影143] 細說分鏡 Vol.20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
🖍說的簡單,又該如何做到
🖍在討論藝術、創作之前
🖍我認為,如何抉擇曝光、創作參數的心路歷程與感受
🖍才是支撐那些,一幅讓人感受驚豔作品下的堅固的基石
在攝影中,知到與作到,往往中間有很大的距離,你無法知道所有的細節,這些細節在實際拍攝過程中才會遇見,也許,並不是誰誰誰藏私,而是實拍中變數太多,有時你無法將書本上、課堂上所學習到的觀念,真的 100 分的用在實拍上,所以才需要練習。
🟥外拍與實拍
外拍與實拍是不同的練習,因為在戶外拍攝,遇上的「變數」比較多,實拍則不一定是在戶外,如果實拍是在室內的話,許多干擾的變數就能避免,而且還能控制,學習起來比較簡單。
通常我會出一些練習作業,讓學生在家裡就能做到的練習,這作業大多是將一些比如相機的操作、觀念與器材溶合與理解,來拍出觀念上應呈現出來的實例,這樣子的練習,我比較會用「實拍」來稱乎。
🔹但還是需要外拍的,外面的世界充滿許多不可知的變數,最簡單的一點 – 風,風大風小就會影響拍照的「穩定性」,比如說你使用低速快門拍攝,在考慮安全快門、防手震的條件下,你用了非常慢速度快門創作,這時你卻沒考慮到風速也會讓你站的不穩、相機也拿得不穩,最後拍出失敗的作品。
戶外紊亂的光線也是,會影響測光的穩定與準確性,轉一個身就完全不同的測光條件,應該視情況調整曝光補償、切換測光模式以因應變化,觀念上也許學到了,但是實際上面對,經常時候「觀念與眼前的問題」會連接不起來。🔹
經過外拍的練習,發現許多「變數」都是無法在書本上、課程中學到,有了這層體會,再回頭看看那些基礎的觀念,有時還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看得更仔細,更專注在書本,課堂中每一字句、圖、表觀念的呈現。
🟥技術與攝影藝術
我認為,任何藝術創作,都應熟練好技術,才能在技術的組合與應用,創造出多元的藝術,前篇提到,我在前幾篇文章提到技術的想法:
🔹「因為技術有這個本質,也就是說,你必需熟練每一個攝影的觀念、操作方法,不能臨時抱佛腳 (因為景像千變萬化不等人的),也不能含糊帶過 (不能無法解釋變數間的交互影響關係),當一切熟練、駕輕就熟,才能讓我們面對一場景下,生出更多的創作可能,這就是技術 – 驅動改變的自發性的動力,這個自發性就是從我們心中所產生的動力。」🔹
結合外拍所遇上的問題 – 戶外像是個大教室,整個教材都在我們眼前,我們若是手邊技術熟練了,許多觀念之間交叉影響、運用也清楚了,面對外拍時才能臨為不亂,當然這只是理想,總是在「外拍」與「檢討」之間來來回回數次,才能了解自己還有什麼是不夠熟、不夠理解的部分。
至於「藝術」又是什麼? 我也提到了我對「攝影藝術」的看法:
🔹「我認為,如果在攝影的「觀念、技術」無法熟練,你是無法創造出精采的作品,誤讀了觀念,解釋不清的變數互動,雖然仍可創造出作品,但要記得藝術不但是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分享的過程,在前一階段你可以模模糊糊的拍出一張視覺驚豔的作品,但後一階段相信就難去表達清楚,難以他人共享你的意識與情感。
不要說什麼「藝術不該是主觀、客觀、多元解讀」這套說法,來偷渡你無法與他人解讀、分享你作品意義這一關,你可以是一個表達拙劣的「說者」,畢竟「表達這件事,也是個技術與藝術」,但你不能是對自己作品毫無念頭的攝影創作者,吱吱唔唔的說「我覺得這就是美,就該這麼做」,雖然這也是一種自我解讀作品的說法,但以「表達作品,與他人共享意識、情感,視為藝術創作的一環」來看,前半段作品創作你或許過關了,但後半段作品分享,卻可能打上了零分。」🔹
簡單說就是,藝術有二個不同的階段,一是「創作的過程」,有了作品才有下一階段「分享、共享」的過程,在攝影的領域下,熟練觀念、技術,才有能力面對主題,應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有了具體作品「照片」,我們透過照片這張具體的物件,成為我們討論的焦點,而不會空口說空話,毫無焦集,論點無法有交集,又特別是在現今的社群網路上,人們更不容易靜下來,好好的透過數百、上千的字句文章,來訴說一個「自己想表達的觀點」。
因為「表達」本身就是一門技術,也更是藝術,好的表達讓他人透過簡單易懂的例子,複雜觀念背後的基礎,就像是你正在看本篇文章一樣,寫作超過 10 年,我還在練習寫出更精簡易懂的文章,我心中對攝影有再多、再好的想法,無法透過文字、圖片、影片來傳達,那也只是存在我腦海裡自我陶醉而已。
🟥表達的專業
前面提到過「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那是對創作者而言確實如此,照片本身裡頭所有含蓋的符號,都成為提醒創作者本人的「線索」,喚醒腦海裡沉睡的印像與記憶,不用說太多,單單看到照片就能在心中激心無限的情緒與感動,這是在「藝術創作過程」,大腦與身體所體會到的感受。
當創作者卻將這些感受分享給他人,也是「藝術的定義下第二個階段」,與他人共享創作意識、美感,進到情感的交流,這時如何將腦與心裡頭千言萬語,適當的「呈現」出來,這也就是「表達的技術」
🔹表達清楚也是一種「專業」,就是將複雜難解的觀念,透過簡單的說明讓他人明白了解,而阿拉伯人有一句俗語這麼說「若一篇文章,若你能不用花太辛苦,就能解理文章的意義,那需要高超的寫作技巧才能做到」。🔹
🟥攝影人缺乏的是…
很多攝影人在創作過程中非常的精研,其精神我個人真是打從心裡感受敬佩,可以舟車勞頓數十回,只為了一張代表作品,又在電腦前花上數小時編修,這點我真的不行,也十分佩服,這些作品非常漂亮、吸睛,而我也相信這前前後後的過程,有著許多我們大家可以學習的地方。
在作品精研上花上不少功夫,卻不知道「表達」也該是要學習技巧 (或是技術),我相信一張前前後後投數入小時的作品,絕對值得花上十來分鐘細細的談談,這張作品本身的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
比如說最簡單的 – 這張若是人像照片,可以先說說「主角與攝影師」的關係是什麼? 我認為「眼神」是人像攝影最重要一環,眼神可以傳達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無論是「生活中的交集」或是「為了創作而扮演角色的眼神」,這些是我在看人像作品中第一個想知道的事情。
為何選擇這個場景拍攝? 如果不先知道「創作動機」,我能不能感受得出來選擇這場地拍攝的含義是什麼? 色溫、色調的呈現,我的感受是否與創作者一致? 時間點是一天的何時,為何選在「此時、此地」創作這些作品,光是以上這些問題,就可以費上好些時間來一一的講解。
風景攝影那也不簡單,追著光、追著影、追著一年僅有數周、或是數天才有較多機會的主題,這主題為何是你想追求的? 中間遇上了什麼困難? 同樣的作品不同時間拍攝,之間的關聯又是什麼? 太太多可以分享,若是一位好的聽眾,打破沙鍋問到底,一路追問創作者在拍攝作品最核心的問題 – 為什麼此時、此地、選擇這張照片作分享,這是個尖銳的問題,更是一張照片分享過程的主旨,也是藝術表達的一環。
可惜的是,絕大多數拍攝出讓人驚豔作品的攝影人,幾乎沒有太多人會注意到這點 – 作為藝術第二階段,與他人共享情感、意識的交流,在社群與通訊軟體發達的今天,只要貼張照片出去,簡單的三、五、十幾個字交代了想法,就期望觀者能夠了解這張作品想要訴說的種種故事,我想對於觀者來說,這項任務有點太難了點。
🟥要,溝通嗎?
除非是較正式的課程、分享會,攝影創作者才會為自己的作品多加說明,從我們看到的照片開始「倒敘著說」,構圖表現、創作參數、後期處理、創作念頭一一的分享,若非是個較為正式的場合機會,不然我們在網路上看到的作品分享討論,大多都只是淺薄、直覺的感受。
別說他人,我自己也仍在努力,只是方向有些不同,我的作品並非都追求驚豔的感受,大多都是為了「教學」使用所拍攝的照片,在課堂上呈現,必需符合教學上適用的範圍,能教的不只是道理也好、觀念也好,我仍更希望挑出的這張「哇照片」,是包含更多我的創作心路歷程與感受,好讓無現置身在現場的學生,也能透過我的話語、肢體表達、現場情緒所構成的氛圍,感受我當時的情緒也好、作品創作的抉擇。
不過這樣子的工作,在撰文的今天更難了,透過遠距教學,少了更多現場情緒感受,互動上又更少了更多線索,讓我無法從學生的表情中,來檢視自己上課過程中,這段是否表達清楚,還是該停下來多說二次? 但相信這遠距上課模式,也會成為將來的趨之一,反而讓我再改變表達的技巧,以及作品挑選的標準。
🔹當然,絕大多數攝影創作者,是不需要應付我所面對的問題,畢竟那是我的工作,但是仍舊有項共通點就是 – 照片分享,絕不該只是三言兩語就能傳神表達,大多數創作者並無意識「分享也是如同攝影技術一樣需要磨練」,若真心想要與他人分享,不是一張照片三言兩語就交代清楚、收工,而我自始自終認為,那些被創作者忽略表達的那些照片故事,才是那張照片真正的生命,成為所有讓人感動作品底下支撐的基石、支柱。🔹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並 駕 其 驅 在 現在宅知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週有P4,可繼續延續觀看喔~
運動實力和宅實力並駕齊驅!!東奧選手們真的太厲害了!!
➤本次直播依據疫情指揮中心及文化部拍攝防疫管理措施執行
立即訂閱現在宅知道,每週三給你最歡樂的遊戲節目➡ http://bit.ly/2G4TvGb ⬅
➤宅知道周邊商品這邊看:https://cbtv.tw/productscbotaku
➤主持人:6tan
➤來賓:Kazuya、JOJO
0:00●歡迎回到宅Talk,接下來要陪伴各位繼續聊天
0:50●還是要跟大家說明一下,今天棚錄有遵照文化部規定,雖然降為二級,但大家還是要多加小心
2:55●最近奧運讓台灣各界開始關注運動員,而Kazuya也發了一篇文關於「有喜歡的項目,就去支持」的文章,期望各界都能給予努力發光發熱的運動員一點支持
6:31●JoJo離開狼谷後工作滿檔,常跟各KOL合作甚至還出了單曲,接下來還有什麼目標?
8:40●玩遊戲看動漫才不會變壞!代表出賽的奧運選手有不少宅宅
12:55●《SEGA 池袋 GiGO》即將結束營業,朝聖地再次-1
18:41●模擬生存《Tribes of Midgard》掀起風潮
22:05●動視暴雪風波不斷,《暗黑破壞神:永生不朽》確定延至2022年
26:25●《SFV CE》正式公開第5季最終角色Luke
29:31●《兩人一起!貓咪大戰爭》將於 12 月 9 日推出 Switch 中文版
31:52●《繪圖方塊 Picross》將推出《Mega Drive & Mark III 版》,重溫SEGA經典角色 !
33:33●遊戲工程師揭露抽獎機制,呼籲大家附議「台灣線上遊戲轉蛋法推動」的提案
37:05●Hololive將停止收禮物,只允許信件
40:17●《BLEACH死神》20周年再開新短篇,又一大作《黃金神威》即將進入最終章
➤現在宅知道的社群資訊
Facebook:https://cbtv.tw/cbotakuFB
Instagram:https://cbtv.tw/cbotakuIG
麥卡貝網路電視直播平台: https://cbtv.tw/cbotaku
本影片屬麥卡貝網路電視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任意下載、上傳或做其他利用。
歡迎分享影片連結。
本節目合作提案請洽cbpm@walkgame.com
#現在宅知道 #奧運選手#貓咪大戰爭 #繪圖方塊 #台灣線上遊戲轉蛋法推動法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mhfxcXrrDM/hqdefault.jpg)
並 駕 其 驅 在 7Car小七車觀點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Volkswagen 日前正式公開全新一代 Golf R Variant,其同樣配置 EA888 2.0 TSI 渦輪增壓引擎搭配全新的 4MOTION 四驅系統,最大輸出達到 320ps / 420Nm,並額外提供 Special 和 Drift 兩種駕馭模式,同時相較於五門掀背版本軸距加長了 66mm,因此擁有更靈活運用的車室空間。官方宣布將在 7/8 於德國等歐洲市場推出,起價為 51,585 歐元起 (約新台幣 170.7 萬)。
#Golf
#Variant
#VolkswagenR
全新一代 Golf R Variant 與 Golf R 相同採用專屬的前保險桿設計,特大的氣壩採用橫柵式調設計,與 GTI 網格狀有所不同,車側 Y 字形五輻 19 吋輪圈搭配藍色剎車卡鉗彰顯了該車的特殊身分。而車尾也提供大型尾翼、雙邊四出尾管、空氣分流器設計營造出性能鋼砲的韻味。
延伸閱讀:https://www.7car.tw/articles/read/75417
更多車訊都在【小七車觀點】:https://www.7car.tw/
【七哥試駕都在這邊】:https://reurl.cc/O1xnWr
--------------------------------------
「小七哥」親自實測嚴選的商品都在【七車坊】
https://shop.7car.tw/
台灣商用車專屬網站【商車王】
https://www.truck.tw/
記得訂閱追蹤YouTube唷 》》》
7Car →https://reurl.cc/pdQL7d
7Car新聞頻道 →https://reurl.cc/MvnRrm
台灣車文庫 →https://reurl.cc/ar61QQ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bShUufTW_0/hqdefault.jpg)
並 駕 其 驅 在 SiCAR愛車趣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年小改款Tiguan這次提供了全新的車色「星輝閻夜藍」、「星砂海豚灰」與「星際月岩灰」,打造與眾不同的視覺質感。除了280 TSI Life以外其他車款都搭載了IQ.Light智慧燈組,有多模式的照明技術且光型可依據環境、車速、駕駛模式、轉向角度進行智慧變化。
主安方面首度導入 Travel Assist 智慧車陣穿梭系統。全車系標配ACC 主動式固定車距巡航系統、Front Assist 車前碰撞預警系統、車道維持及偏移警示系統(含修正輔助功能)、主動式車道修正輔助系統、Emergency Assist緊急待援輔助系統、Travel Assist智慧車陣穿梭系統、Area View 360度環景顯示等功能。
動力規格上採用先進1.5升EVO引擎科技,提供最大馬力150 匹和最大扭力25.5 kgm,排氣量為1,498c.c.,驅動方式為前輪驅動,並且具備ACT 主動式汽缸休止管理系統。
#Volkswagen #歐系車款 #休旅 #Tiguan
***精彩回顧***
有Auto Hold停紅燈需要打N檔?
https://bit.ly/2Uk8asM
TESLA MODEL 3 VS CORVETTE C8 美國電動車VS美國肌肉車 直線對決ft. @含羞草
https://bit.ly/2TxykIQ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MGkvxVdBJ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