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感謝身邊的人開始,你的命運就會真的改變!
只要說出兩個字,解放僵固的頭腦。
作者:川﨑康彥
書名:為何我們喜歡興奮,需要緊張?
——哈佛醫學院研究員的53個活化大腦練習
各位今天說了幾次「謝謝」,向他人表達感謝之意呢?
我們對於家人或朋友這些親近的人為我們做些什麼時,久而久之好像會變得理所當然,不覺得需要感謝。但是,若平時養成親口向對方道謝的習慣,就能隨時對任何人說出「謝謝」了。
眼前對方的情緒,其實會對自己造成影響。如果身邊有個人整天板著臉,好像大家都對不起他似的,不知不覺地自己也會開始看什麼都不順眼。我想大家都有這種經驗。相對地,你應該也有曾經被對方的笑容感染,自己也跟著眉開眼笑的時候吧!
說聲「謝謝」,向對方表達感謝,就是對他人敞開心胸。養成時時感恩的習慣,就能保持對任何人都能敞開心胸。如此一來,大腦就會開始自由地想像。相對地,一旦封閉心靈,大腦便停止自由想像,就容易陷入自我封閉的惡性循環。
道理是這樣的。人的大腦一旦被情緒束縛,思考就會停滯,裹足不前。思考僵化後,對大腦傳遞訊息的突觸功能會變得模式化。結果,想像變成只有固定的模式,缺乏想像力的人,人生是黑白的,不是彩色的。
要解放僵固的頭腦,最好的方法就是
「常懷感恩之心,對任何人都敞開心胸。」
心胸一開放,就不會被固定的觀念或信念束縛,跟隨自己的直覺行動。對於期待興奮的心情,也會直率面對,提升實現期待的熱情。
說「謝謝」還有一個重要的效果,就是消弭阻礙大腦發展的情緒。諸如被害妄想、憎恨他人、感覺痛苦等負面情緒。
不過,越是跟自己親近的人,「謝謝」二字越難說出口,總覺得很難為情。所以,我要介紹一個練習方法,讓我們可以簡單就說出感謝。這是我在哈佛研究所每當有會議之類大家聚集在一起的場合時,都會舉行的一個儀式,叫做「感謝遊戲」
—— 感謝遊戲開始了 ——
在我所屬的麻醉科,參加聚會的人必須盡可能想出要感謝的人,並對著他說出來。這個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活化大腦。感謝遊戲的主要步驟如下:
STEP① 與坐在附近的同事至少兩人一組
STEP② 輪流說出自己想要感謝的事
STEP③ 限時兩分鐘,盡可能深入思考,快速表達
這個遊戲可讓平常不習慣對他人表示感謝的人,自然地養成感謝習慣。習慣了以後,與周遭的人關係改善,心裡就會更加感謝,產生良性循環。
話雖如此,或許有人身邊沒有同事,或是突然要對親近的人表示感謝實在很不好意思,那也請放心,一開始可以先自己悄悄地列舉想要感謝的人,效果是一樣的,請試著做做看。
我的一位人生導師,竹田和平先生,他被稱為「日本第一的個人投資家」,曾經是一百零四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這位竹田先生也很重視對他人說聲「謝謝」。
他甚至建議我們保持每天說三千次「謝謝」的習慣。我身邊聽了他的話並付諸實行的人,據說後來全都「大發」了。當然,不是一定對所有人都要說出口,在心裡默默地說也不要緊。連續說個一小時,很快就三千次了。如果是一秒一次的話,其實五十分鐘就結束了。
—— 常說謝謝的人,運氣特別的好 ——
直率地對他人說出「謝謝」,就能幫助自己敞開心胸、活化大腦,而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也因此建立。
每個人都有自己擁有但他人沒有,或是他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被固定觀念束縛的大腦,會排斥擁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的對象,例如拒絕接受與自己不同的想法。
但是,如果能對自己身邊的所有人都敞開心胸,不被固定觀念束縛,就會願意嘗試接受與自己不同的人。如此一來,我們就可很自然地與對方產生共鳴。
不要老是只朝著一個方向,只接受一種思考,接納各種思考或事物的刺激,大腦就會產生變化,甚至進化。這些變化和進化,是神經細胞遇到外部刺激,就會臨機應變的一種稱為「突觸的可塑性」所引發。
突觸是支援大腦功能的神經細胞相互傳遞訊息的部位。人的大腦有一百四十億個神經細胞,他們藉由突觸形成網絡,執行大腦複雜的活動。人的大腦原本就會因興奮或心跳加速而進化,所以與許多人產生共鳴、接納對方,大腦活化就會更加速地進行。
懷抱「感恩」的心,對大腦還有其他好處。其中之一就是安定心靈。當與他人之間產生互信時,大腦會從下視丘與視上核分泌一種腦內神經傳導物質,被稱為幸福激素的「催產素」。不只是對別人好,受人感謝或我們主動感謝別人時,也能得到很大的安慰,這就會促進催產素的分泌。近年的研究發現,催產素有以下功效:
1. 增加與人的親近感、信賴感
2. 消除壓力,感受幸福
3. 抑制血壓上升
4. 提升心臟機能
如上述,催產素的分泌,的確能撫慰人心。相對地,被負面情緒占據的大腦充滿憤怒和不安,無法保持興奮,以及投入對事物的熱情。因此,即使是瑣碎小事也要心懷感謝,並將這份心意說出來,不僅是為對方好,對自己也非常有益。
—— 經常感謝家人 ——
我們總不吝對公司的主管或同事表示感謝之意,卻往往忽略對身邊的人同等對待。那是因為我們都有撒嬌心態,認為對方做什麼都是理所當然,不用特地道謝。要正經八百地說「謝謝」是很難為情的事吧。還有,因為關係太親近,也可能都只看到缺點。
我想起在哈佛研究所擔任研究員時期,常會看到許多人大大方方地說出對家人的愛與感謝。或許是因為國情關係,和多半不擅表達情感的日本人比起來真是大不同。但是,我也發現正因為能夠對親近的人表達感謝,他們才能保持開放心胸,找到令他們興奮的研究主題。
每年到了耶誕假期,哈佛都會舉行派對,邀請同仁闔家參與,藉此機會對家人表示感謝。這場由教授們主辦的派對,會準備許多佳餚和活動,款待研究夥伴的家人。參加者為了讓這一整年在背後支持自己的家人玩得盡興,無不盡心準備。對家人和夥伴的感謝能量,讓會場氣氛熱烈。
除了這樣的派對,我也推薦另一種方法,可以感受這種感謝的能量。那是我為了探尋讓自己興奮的事而參加的一場講座,我在那裡學到「感恩浴」的練習。
首先,讓一個人站到正中央,其他人圍成圓圈,齊聲對著站在中央的那個人訴說一分鐘感謝話語,宛如沐浴在「謝謝」當中。參加講座的二十人同時發聲,其實聽不清楚誰說了什麼。話雖如此,感受這種砲彈一般的感謝能量,站在中央的人會覺得「原來自己這麼棒!」這不僅令人得到自信,心中也會湧現對別人的感謝。
最後,大家都對彼此更加感謝,道謝與被道謝的人也加深彼此間的信任。如此一舉兩得的效果,是多數人在同時間內一起達成的。
二十人算是很大陣仗,其實五、六人的小團體也可以充分感受感恩的能量。這時,不要只是說「謝謝」「感謝你平常幫我」「謝謝你為我這麼做」,請連為何感謝的理由也一起說出來吧。
當然,不是要請大家刻意做這個練習,其實只要平常向家人或夥伴道聲「謝謝」,就能提升彼此間的信賴。所以,請先從身邊的人開始,向他說聲:「謝謝」吧。「一天至少說十次」,實行起來其實毫不費力。
—— 不能什麼都不想,但也不要想太多 ——
先前說過,當我們被僵化的觀念束縛,大腦就會失去自由想像的能力。不僅思考被綁住,大腦的迴路也會模式化。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我們想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興奮」時,大腦會自動踩剎車。我們在尋找興奮的事的時候,不要被太多理性分析思考牽著走,憑直覺是很重要的,不能想太多。
當我們在尋找讓自己興奮的事時,思考通常會變成阻礙,不過一旦找到,就必須考慮該如何行動才能實現。「怎麼做才能實現?」「怎樣才能更進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這時候再發揮思考力吧。
要各位平時做到凡事憑直覺,但當找到讓自己興奮的事後反而得要靜下來思考,這不是很難嗎?不過,一旦找到興奮的事,就有「一定要到達目標」的熱情,此時就能憑著直覺開始各種行動。如此說來,我們要當心不要因為考慮太多,而造成直覺力低落才好。
這本書挺有意思的,隨意翻翻也很有收穫。
推介給大家《為何我們喜歡興奮,需要緊張?:哈佛醫學院研究員的53個活化大腦練習》先覺出版/作者:川﨑康彥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分享請幫忙按個讚
也歡迎留言說說你的想法和回饋,謝謝你!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你自己」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
下視丘大腦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斷食後再復食有多可怕?]
昨天學員傳了一個知名藝人的yt影片給我看,內容在示範7天「只喝水/黑咖啡」斷食後,瘦了5kg的分享,看完內容覺得有必要把相關風險說明一下,先說結論:
「這種激烈斷食的減重手段,會增加成為易胖體質的風險。」
到底長期斷食以後再復食, #生物的代謝跟大腦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2020年6月有一個動物實驗《Prolonged fasting induces long-lasting metabolic consequences in mice》,內容是觀察老鼠經歷48小時斷食後再復食7天,體重、代謝及大腦的變化。
斷食48小時後,老鼠的體重下降,脂肪跟肌肉下降、脂肪氧化增加、自主活動增加。某些斷食可能帶來的好處跟過去的研究一致。BUT!老鼠的 #代謝開始下降,也就是傳說中的「節能反應」(省電模式)開始發生。
這些急性產生的代謝適應,對於生存至關重要,抑制能量的消耗,才能延長生物找到食物的時間,避免餓死,而看似較高的脂肪氧化是為了節省寶貴的葡萄糖,短暫的精神亢奮和活躍自發活動代表了更高的探索行為,提高了在環境中尋找食物的機會。
之後讓老鼠復食隨意吃,可怕的是,跟那些沒有斷食過的老鼠相比,斷食過的老鼠在復食之後,面對高脂肪/高糖/高鹽這種「快味食物」表現出 #更高的卡路里攝入量、 #更低脂肪氧化力、 #更低的能量消耗。
吃垃圾食物時表現 #更高的脂肪累積量,導致體重快速上升!而且即使上升到超過一開始的體重, 老鼠 #喪失的代謝 跟 #流失的肌肉 卻沒有一起回來!
在大腦中更可以發現一些變化:「單一」一次嚴重的禁食事件,就能夠「長久」誘導下視丘的表觀遺傳和基因表達變化,包括 #持續抑制跟瘦體素相關的的基因(POMC mRNA)和 #造成組蛋白乙醯化。
瘦體素被抑制了大家都知道,會讓人食慾大開,而且脂肪儲存加快。那什麼叫做「 #組蛋白乙醯化」呢?簡單來講,這是「表觀遺傳學」的一種,後天基因的調控機制(白話:就是你的DNA被改變(修飾)了啦!)這種改變和許多 #癌症、 #發炎疾病、 #心血管疾病 和 #神經性疾病,甚至菸酒和藥物的 #成癮機制有關。
當然,或許也跟你經歷斷食後,發現自己變成 #易胖體質可能有關。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48 小時禁食不僅會產生代謝的急劇變化,以避免因「缺乏營養攝入」而導致危及生命的併發症,而且還會產生可能導致日後肥胖的「長期代謝適應」。
禁食雖然短暫增加(逼迫)脂肪的氧化反應,卻降低了未來長久身體的基礎代謝率。
同樣是增進脂肪的氧化反應,讓身體覺得遭遇饑荒跟營養匱乏而不得已氧化脂肪,和讓身體覺得營養非常充足、脂肪是多餘的不需要而離開。
哪個才是身體維持高代謝的長遠之道呢?
若你問我:「醫師,我斷食多久會對基因造成影響。」
嗯,這件事情連神都不知道,除非我把你解剖來看看,畢竟身體只能感應到你即將餓死的恐懼,不會知道你只是「一時興起來排個毒好了」,既然如此,何必以身犯險?
#只看到斷食短暫帶來的好處
#沒想到斷食後復食的長遠壞處
#除非你能一輩子不吃正常人食物
下視丘大腦 在 有妮真好Anni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身淺眠的我,除了工作壓力、熬夜、作息不正常或者吵雜聲音、光線太亮而無法好好睡覺😪
這樣隔天醒來就跟沒有睡一樣,一整天的精神狀態就不佳。
最近朋友推薦『幫助入睡 』
有芝麻素、L-色胺酸、GABA胺基丁酸、南非醉茄⋯等,可以讓夜晚睡眠期間好好入睡外,也幫助夜間美肌、深夜滋養,讓你/妳可以輕鬆入睡,一夜好眠到天亮。
黑芝麻多種珍貴的營養成分,100公克平均有維生素E22.69mg、鐵10.3mg、鋅5.4mg,有助身體抗氧化成分,還有鈣1479mg,是補鈣、預防骨鬆的絕佳選項,而白芝麻油脂含量較高,多屬於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能補中益氣、滋養五臟、強健筋骨、降低膽固醇等。
色胺酸(tryptophan)是人體八種必須胺基酸的一種,除了扮演重要的蛋白質合成角色,也是血清素、褪黑激素、犬尿氨酸、菸鹼酸合成時重要前驅物質,經由額外補充常被認為能改善憂鬱症及睡眠相關障礙。
色胺酸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須胺基酸,需從食物攝取,如果攝取色胺酸不足白天血清素的分泌就會隨之減少,影響與夜晚睡眠有關的荷爾蒙(褪黑激素)的分泌量。
GABA胺基丁酸(米糠發酵萃取物)
GABA是存在於大腦皮質中主要神經傳導物之一,是體內主要抑制神經傳導物,帶來放鬆及冷靜的效果主要作用在海馬迴、下視丘、中樞神經系統。
當神經過度興奮造成緊張、焦慮、憂鬱、失眠等症狀時、GABA能適時調節,使過多興奮的神經細胞安定下來,幫助大腦放鬆,也讓身心狀態更安寧、平和及舒緩。
南非醉茄(又稱印度人蔘)是印度阿育吠陀醫學三千年來常見的藥用植物,被歸類為調理素,意謂具有對抗壓力、提升體能及新陳代謝,又被稱為回春藥。
印度人蔘含有多種植物活性成分,包括醉茄內酯、皂苷、生物筧及胺基酸等,調節生理時鐘異常、幫助入睡、消除疲倦⋯等。
這陣子若有難以入睡時,睡前1~3粒,讓我可以一覺好眠到天亮,醒來的時候也比較有精神,一天下來神清氣爽,活力十足。
📍幫助入睡 💤
🔗官網:https://bit.ly/3ANdm8w
🔗訂購:https://bit.ly/3ALwpAc
#幫助入睡 #深沈熟睡 #入睡安心
#安眠藥副作用 #自律神經衰弱
#常常失眠 #難入睡 #ㄧ覺天亮
#容易入睡 #芝麻素 #色胺酸 #失憶
#睡眠障礙 #長期失眠 #壓力 #入睡
#愛美的小吃貨annie
#有妮真好 #安妮 #annie
下視丘大腦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你自己」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HJGKDBcWWw/hqdefault.jpg)
下視丘大腦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2/2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猜猜看,我們身體的五大感官,視聽嗅味觸,哪一種感覺最容易讓人聯想起過去的事情?
答案是「嗅覺」
這是因為其他的感覺都要先通過視丘,但只有嗅覺不用。嗅覺走捷徑,讓外界的訊號直接進入杏仁核和嗅覺皮質,然後啟動大腦一連串的反應,辨識、認出、回應,要趕緊掩鼻而去,還是多吸兩下。
也因此嗅覺對身體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他能快速刺激心跳,讓血壓變高,也可以瞬間讓人覺得平靜,感覺幸福、放鬆。
正是因為嗅覺可以直接和腦部的情緒和記憶中心連結,觸發海馬迴,使得氣味是最容易讓人想起過去的事情。
不曉得你有沒有一個經驗,就是很久沒有回老家或奶奶家,但你只要一回去,就覺得屋子裡有某種味道,讓你回想到小時候某個午後。
或是聞到某種氣味,就會想起某個人,所以有一陣子香水廣告還以此做文章,告訴消費者說,如果你希望某個你喜歡的人對你戀戀不忘,一定要使用同一款香水,讓他一聞到香味就想到你,還沒見到你的人,就被你的香味給吸引住。
我自己是沒有用香水的習慣,但對於嗅覺的記憶最深刻的莫過於爸爸的菜,在我家,我媽雖然平時會煮飯,但如果有重要節日或有客人來,下廚的會是我爸爸,加上我爸是跟著國民黨來台灣的老兵,所以特別喜歡吃麵點,他做的水餃,皮薄餡又多,至今念念不忘。有時候,在外面吃到味道很像的水餃,心中都會有一陣悸動,不是水餃真的有多好吃,而是那個味道讓我想起了父親,想念他還在世做飯給我們吃的時刻。
我想這是很多人共同有的經驗,我們之所以喜歡吃某一家餐廳的菜,不一定是那一家的料理有多麽美味,而是他最容易勾動我們的回憶,讓我們想起重要的人事物。
所以就有人說,出外遊子,老愛點家鄉菜,他吃的不是美食,而是鄉愁。
同時,也因為嗅覺這個特性,直接連結到大腦情緒中心,因此,如果我們不喜歡一件事情或某個人,我們也會很明顯的寫在臉上,特別是鼻子上。
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現在聞到一股刺鼻的阿摩尼亞,你會有什麼表情?是不是皺著鼻子,把頭撇走。
其實這個皺鼻子的反應,跟人類的七大共同表情之一的厭惡是一模一樣的,都是一種下意識的排斥眼前的人事物,甚至討厭到共同吸同一個空間的空氣都不願意。
而且有研究發現,某些難聞的氣味,像剛剛提到的阿摩尼亞或消毒水的味道,是為啟動我們鼻子裡的痛覺受器,讓我們下意識地想要打或逃。
因此,能不能辨識出別人身上的厭惡訊號,成為保護自己很重要的關鍵。中文說得很好,「嗤之以鼻」,意思就是對一個人的輕視與不尊重,會透過鼻子展現出來。所以觀察表情時,別只看一個人的眼睛,他的鼻子更能反映出你們關係品質。
我真的遇過有些人,實在不太會看人臉色,對方臉上已經爬滿了排斥、拒絕的表情,他還繼續殺進來,到最後被電得慘兮兮,實在是自找苦吃。
所以簡單的說,鼻子最好不要有什麼特殊的反應,一旦有過於明顯、誇張的變化,都要先當成危險訊號來處理,以備不時之需。
假使你對人類表情有興趣,我有一門課叫「人際回應力」就會針對七種共通表情做分析,告訴你如何辨識出別人的變化,進一步該怎麼回應,才能好好接住對方的情緒,讓關係更靠近。詳細的課程介紹在影片下方都有連結,你可以點開來,看看自己的時間能否安排。
而回到嗅覺,除了辨識別人的表情,當你自己意識到自己也露出厭惡的反應,忍不住皺鼻子時,別急著打或逃,你可以停下來多想一下,究竟是眼前這個人或情況讓你不舒服,還是他啟動你過去的經驗,你把某一些記憶投射到現在了,但其實情況並沒有你想像中的糟糕。
如此,可以讓你更冷靜客觀的評估當前的局勢,而不被習慣牽著走。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b3R3VLPQg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