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表達:溝通不良,問題在哪兒?】
前兩日帶著孩子去了一趟貓村。
距離上一次走訪貓村,已經七年,當時三三剛剛邁入三歲,而川川也才一歲半,一一還沒出世呢。
如今舊地重遊,兩個大孩子早已沒了印象,見了貓自在的躺在各處,慵懶的樣子,讓孩子們極為興奮。
興奮歸興奮,在天氣炎熱的貓村裡走了一會兒台階,繞了一會兒悠閒的山路之後,孩子們便各個疲累的想躲進舒服的餐廳裡休息。
我們在貓村最高一層的山頂上,找了一家可愛的貓餐廳,每個孩子各點了一盤熱食,各自享用。
第一盤餐點上來,也不知是誰的餐點,只見上頭有五個焗烤麵包,老闆輕聲在我們耳邊說了一句:「第五個焗烤麵包是我送給你們的。」
看到有五個焗烤麵包,每個人都想拿,包括我,先生亦是如此。
先生比我的動作更快些,一隻手已經拿起其中一個麵包。
這時三三焦急了,她說:「我們一人點一份,這份應該是我或妹妹的那份吧?」
先生的手顫了顫,不悅的說了聲:「你有這麼多個麵包,你怎麼這麼貪心,這些難道都你的?剛剛老闆說她有多做一個,我不能吃嗎?」
三三:「我也沒說你不能吃阿,我只是說了一句這份餐點可能是我或妹妹的那份,這樣而已阿。你要吃,你吃阿。」
先生:「不吃了、不吃了,沒見你這麼小氣的,這些餐點都是我出錢,都不能吃,都是你的。」
聽先生的語氣,先生生氣了。
三三:「幹嘛生氣啦,我只是說了一句話,那好像是我們的餐點,這樣都不行喔,為什麼你都這麼愛生氣。」
我坐在父女兩的對面,看著父女兩的互動,心裡想著的卻是:
先生想吃卻不能吃,心裡肯定很委屈。女兒想確認這是不是自己點的那份餐點而已,連問一句都不行,心裡也肯定委屈。父女兩都沒有錯,各自都有委屈,只是站在兩端的兩個人,要怎麼溝通才能彼此理解彼此的委屈?
晚上回了家,一家人洗了個舒服的澡,將曬出一天的汗水都洗乾淨,每個人舒服的坐在客廳裡,直到一一想喝水了。
一一:我想喝水,可是我搆不到飲水機。
先生:我幫你吧。
先生走進廚房,拿了一一的水杯,稍微清洗了一會兒。
這時三三走進來,手上也拿著一只杯子。
三三:可以先借我洗一下嗎?
先生:你沒看到我在洗杯子嗎?你怎麼每次都只顧你自己,不用管其他人嗎?
三三:我有哇,所以我才會問你「可以先借我洗嗎」不是嗎?你幹嘛每次都這麼生氣?
先生:因為你都不懂得體貼別人。
三三:我要是不體貼,我就直接搶水龍頭洗杯子了,幹嘛還問你?這樣你也要生氣,你很愛生氣耶。
先生:要是別人搶你的位置,你難道不生氣嗎?
三三:我又沒搶,我有問你可不可以。
先生:我說不可以。
三三:對阿,你說不可以,我就沒有搶阿,就讓你先洗了阿,這樣也要生氣?
父女兩,情緒一下子又到了頂端,將原本悠閒鬆散的氣氛,都堆的滿滿的情緒。
我坐在客廳,一邊看著父女兩,一邊想著:
爸爸洗弟弟的杯子,姊姊看到了,沒有體諒爸爸,卻還要求爸爸讓她先洗杯子,這對於任何人而言,就是蠻橫不體貼的行徑,所以先生當然有委屈。
而姊姊呢,因為想趕快洗好了杯子後可以趕快喝水,所以當她看見爸爸還在洗東西,基於信任和禮貌,很自然的問了句「我能先洗嗎」,對她而言,這就是她的體貼,她都已經體貼到這個份上了,還被爸爸罵了,她當然覺得非常委屈。
面對同一天兩件事,父女兩的對話,彼此想溝通卻無法溝通,困境在哪兒,你看見端倪了嗎?要怎麼調整,才能讓他們往前邁一步,走向彼此?
──────────
☞《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讀書會分享,報名連結:
https://www.beclass.com/rid=254647e61173a4cf3470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2022年工作坊日期出爐:4/23-24(台北)、6/4-5 (台中)、9/17-18 (台北)、12/10-12/11 (高雄)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Esther L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細談(心像術-Heart Imagery) ~ [相聚一刻] ep193 播出:2018年2月19日, 8pm 嘉賓:The School of the Heart, Daniel Mitel, TSOTH Custodian Leader Agathi Christodoulidi, HeartM...
一歲半 情緒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寶寶突然變得容易害怕
#寶寶情緒教養
#害怕情緒教養
#諮商心理師郭蕙寧
「老師,我的寶寶現在一歲半左右,不知怎麼了,每次在外面看到陌生人就不敢前進,有人接近還會嚇得躲起來,有時候聽到聲響,也會很害怕不安的樣子,但以前都可以開心的走在路上玩,不會那麼多狀況,請問孩子怎麼了?我該怎麼辦呢?」
有關寶寶情緒轉變的問題,常常有家長來找寧寧老師諮詢。
多數父母看到寶寶突然的轉變,會疑惑、困惑,擔心寶寶,或者對自己的教養出現自我懷疑,同時,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我相信,看到孩子本來可以開心、無憂無慮的,但卻在某個時候開始出現各式各樣令人心疼與不解的狀態、情緒,家長真的都會想趕快求助,問問到底怎麼回事。
寶寶的發展中,會有不同的里程碑和階段。開始學走路、開始學說說話之後,都會跟過去的樣子有許多的不同。動作、生理發展的前進,心理也同時帶動出孩子的內在狀態。
從孩子開始不再像寶寶時期那樣,什麼都敢、什麼都好奇、勇往直衝,反而開始對周遭事物表現出各種,當下的真實狀態與感受,像是猶豫、遲疑、擔心、不安、害怕,代表孩子「更有意識」在覺知週遭的環境,且對這些刺激有感覺,這是自我連結外在的學習歷程。
每個寶寶都是獨有特別的個體。有些寶寶,天生比較敢冒險、好奇、外相,有些寶寶則是比較謹慎、慢熟,我們可以從比較謹慎的寶寶身上觀察到,在遇到環境未知的時候,他們會需要停下來觀察一下這是什麼,認識這個未知的刺激,或者直接表達出害怕的情緒,傳達內在受到環境未知的威脅而產生的恐懼,讓大人知道,現在我需要安全感,請陪我一起度過這樣的危機感。
而父母,陪伴寶寶度過與認識一開始讓他感到害怕的未知,是幫助寶寶從自我連結到外在的學習,讓孩子浸潤在安全感中,陪伴他們,一起認識這個世界的各個刺激,累積認知,一步步拉開拉大孩子的敏感度,孩子會漸漸「見怪不怪」。
關於害怕、恐懼、擔心等情緒,在學齡前,常見於多數孩子,常常在這個階段害怕一樣東西之後,在學習不怕之後,在之後也會再出現其他害怕的事物,像蜜亞醬,最初害怕大野狼,怕被吃掉,後來害怕陌生人、魔鬼之類的,也害怕過黑暗,總老是拉著媽媽陪伴她。蜜亞醬現在還是會怕,像是不能一個人待在一個空間裡。
孩子會怕的事物真的是百百種呢。面對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感到害怕時,我們可以給予同理、擁抱、撫觸,溫和地與之對話,幫助他度過害怕的歷程,而已經會說話的孩子,同理孩子情緒之後,可引導孩子將內在情緒表達出來,並與孩子一起認識害怕的事物,逐步發展認知彈性與勇敢的心性。
我鼓勵家長們,可以時常觀察孩子的情緒,也謹記,當孩子感到害怕而求助時,千萬不要否認孩子的情緒,說出「那有什麼好怕的!」「怕什麼,膽小鬼」之類的話,被否認情緒,又被評價自我,孩子學習到的不是從體驗自己內在害怕,跟自己連結,透過認知學習,養出勇敢的心性,而是將害怕壓抑到深層內在,變得較麻木,孩子也不是真勇敢,反而變成是為了討好大人、逃避被批評的勇敢假象。
允許孩子可以害怕,時至今日,我也持續陪伴蜜亞醬面對各種害怕事物。接納孩子可以膽小,那是他們的真實,也因為害怕過、膽小過,才知道勇敢是什麼。
以前寶寶沒有害怕,但現在出現了。我們要為寶寶開始展現各種情緒狀態而欣然,代表寶寶開始跟自我連結,也跟世界連結了,寶寶不再只是萌萌的寶寶,而是開始要進入到世界中,學習更多了
✅與大家分享一本我很喜歡的害怕繪本
【害怕。繪本】#我以前好怕 「以前怕的,現在不怕。經歷害怕才能聽到會什麼是勇敢」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785472165194131/?d=n
#正向情緒教養
#寶寶課程寶寶手語寶寶瑜伽
🔽 #藝術治療創作,可以引導孩子將害怕的情緒畫出來喔~透過藝術創作的方式,將內在的害怕具體化,具體化之後,反而看到的不是可怕,而是可愛呢~這是蜜亞醬畫的怪獸,是不是超可愛的呢~還取了一個名字「跑跑」,對呢,害怕時是怪獸逃跑,還是自己逃跑呢?
一歲半 情緒 在 Prana Yoga - 林培欣 諮商心理師的療癒瑜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防疫宅在家的禮物》
防疫宅在家70天,每個人的生活都有所改變,甚至造就了許多廚藝高手和手作達人
細細回想這段日子,雖然初期有些生存焦慮(因為工作全暫停),但後來開始慢慢適應並享受這種慢步調的悠閒生活,除了多了時間陪伴(罵)孩子之外,對我來說,最大的改變莫過於瘦了八公斤吧💪
大家可能會很好奇我是怎麼辦到的(我自己也覺得蠻神奇),所以便回顧整理了一下這段期間的生活方式,也分享給大家
✅每天早上喝薑茶
我每天一大早起床會先喝500CC的溫開水(這習慣已維持30年之久),再喝薑茶(大約700CC慢慢喝)
薑茶沖泡的方式相當簡單,就是預先切好薑片放冰箱,每天早上就用熱開水沖泡幾片老薑,在保溫杯裡悶半個小時後,就當開水喝,有時候我會多加幾顆紅棗,增加好氣色。
早上喝薑茶的習慣其實在疫情爆發前就維持了好一段時間,因為我是痰濕型的體質,手腳容易冰冷,而生薑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代謝能力,我喝了一陣子身體很有感,比較不怕冷,而且在冷氣房裡手腳也不會覺得冰冷,感覺身體更有活力,排便也相當順暢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讓身體自然產生熱能,就能夠打造易瘦體質,雖然吃了生薑後體溫升高,但減重的關鍵還是在於飲食控制與運動喔!
✅執行168進食法
我本身是個大胃王,熱愛吃到飽,所以168進食法對我來說很有幫助,因為我可以在8小時內盡情享受美食
而在防疫期間的慢步調生活,我常常是睡到10點左右才醒(因為晚上還需要值夜奶大夜班,就會睡到自然醒),所以起床安頓一下孩子,練習完瑜珈後,很快就到中午12點了(甚至更晚),然後才開始吃固體食物
而我自己在實踐的過程中,雖然以168為原則,但有時候也會159或是177,堅持但還是可以保有彈性
不過168進食法並不適用每個人,例如:低血糖的朋友就不太適合,所以要執行前,還是要尊重自己的身體狀態,量力而為
✅固定練習瑜珈,提升自我覺察
防疫期間,我持續保持著每天40到90分鐘不等的自我練習,會感覺今天的身體狀態來決定練習的強度,有時候懶惰想抗拒練習時,我會直接做10-15個拜日式,以覺察自己的呼吸與安頓身心為主。
這樣的練習對我在防疫期間的身心照顧很有幫助,尤其當我感受到焦慮不安時,我不需要用食物去壓抑我的情緒,因為在瑜珈墊上的時光,是我放鬆身心的療癒時刻。
但若要說,真正讓我體重有明顯改變的,就是練習Ashtaga Yoga,我大概一週會練習1-3次,而每次練習完畢,就有如全身剛做完重訓一般有感,除了大量燃燒熱量之外,也會大大降低飢餓感,練完後完全沒有食慾,也就縮短了進食的時間。
✅正念飲食
正念飲食是我瘦了八公斤的關鍵,由於固定練習瑜珈的關係,讓我對自己的身心狀況更有覺知,更有「選擇」的進食,若我沒有感受到飢餓感,其實我就會喝一些咖啡或茶之類的緩衝一下,慢慢地,我不那麼依賴食物,甚至開始拉長空腹的時間,曾經空腹到20小時才開始吃固體食物,然後感到飽足了,就停止,而當下的我,身心是相當舒暢的。
而講到選擇,「有意識的選擇」食物也是重點之一,我大部分會選擇健康的原型食物,吃完後身心會感覺很舒服,有些時候也會吃炸雞、鹽酥雞、零食、手搖飲料等等,吃的時候其實也蠻開心的,但下一餐或隔天就會有意識的去調整飲食或是增加瑜珈練習的強度,至少要達到營養和身心的均衡。
因為正念飲食,讓我減少了暴飲暴食(這是我過去處理情緒的舊有模式),能夠在當下享受食物,也能夠在吃完食物之後,感受到身心的喜悅。
總結:
身為一個擁有24年資深減肥經驗的女子,一直以來總是為了身材是否完美而苦
在碩班的時候,透過論文的書寫和自己的身體和解,慢慢開始練習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直到四年前,我女兒一歲半的時候,我參加瑜珈師資培訓課程,在那兩個月的時間,我瘦了七公斤,那是我第一次不依靠痛苦節食與拼死運動來減掉體重,用的就是我說的這四種方法
而在我懷二寶的期間,很享受當孕婦,所以復胖了18公斤,雖然產後半年瘦了大約10公斤,但體重便開始停滯,不過我知道這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所以我也沒有太強迫自己而硬性減肥,依舊照著自己的生活步調進行,直到疫情期間才慢慢的瘦下來
所以我相信這減掉的八公斤,不僅僅只是這70天的產物,而是內在與身體相處的過程,更是細水長流的禮物
減重這件事,不是節食,而是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因為需要的是「維持」並練習與不完美相處
所以用心理學的完形學派來看這段過程中其實就是提升「覺察」,然後有意識的「選擇」,並且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不過我發現我真的很適合慢步調的生活,讓我更享受生命,而不是為了生活而活,所以延續著這個覺察,疫情過後,我也要慢慢的調整拼命三郎的步調,讓生活與身心都能達到平衡。
祝福彼此🥰
Namaste🙏
一歲半 情緒 在 Esther Le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細談(心像術-Heart Imagery) ~ [相聚一刻] ep193
播出:2018年2月19日, 8pm
嘉賓:The School of the Heart,
Daniel Mitel, TSOTH Custodian Leader
Agathi Christodoulidi, HeartMath trainer
即時傳譯:周可凡, TSOTH Teacher
主持:Esther Lee
監製:Tony Chau
場地:匯智社
今集和大家傾傾”心事”,其實是[心像術|Heart Imagery],關於心的事實,心是一個很powerful, 很強大,具有巨大力量的器官,從來沒有人患”心臟癌/Heart Cancer”,因為心很強。心也是我們受孕後,第一個器官,然而,我們知道”心”的事實在很少。就是聖經都說,[箴4:23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或作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很多人都說心是很脆弱的,簡直是大錯特錯,心是我們最強的器官,而且是全個身體的”主管”。科學一直以為我們被腦袋主導,其實心叫大腦做的事,遠比心叫大腦做的少,心的電磁場比腦的電磁場強大五百倍!電磁場是做甚麼的?就是接收和輸送訊息,再送到全身去工作。到底健康之道是甚麼?怎樣可以既修行,又享受人生?到底做人最重要是甚麼?
今集請到來自The School Of The Heart的創辦人Daniel Mitel,他不但是資深靈性+太極+空手道導師,一歲半已開始打坐,亦曾出任多間大機構(如可口可樂,LG)高層,Daniel畢業於劍橋大學MBA,一次在西藏發生交通意外後,暈了兩個月沒醒來,然後留下來住了四年去學習。還有他的靈伴,來自法律世家的Agathi Christodoulidi, 利用科學角度,帶我們去認識心,為大家談談”心”的真相。
很多人的心(的能量)阻塞了,但其實感覺仍然在那裡,需要被聆聽;生活壓力很大的人,如何修行?一般觀想Visualization技巧,都會教我們內觀想要的圖像,時間越久愈好,但[心像術|Heart Imagery]卻教我們,保持圖像的時間愈短愈好。怎解釋?夢又是甚麼一回事?是日間活動的投射?是時間旅行的門?解決問題的鑰匙?今集我們會大談冥想和靈性的事。
Part 3, Q&A, Q1:有大師說,中國人應該學氣功、練太極,而不是瑜伽,因為中國人的祖先是龍的傳人,跟印度人的祖先是不同的。Daniel同意嗎?Q2:聞說,宇宙有變,不再支持(贊成、容讓)我們尋找靈性治癒者,為我們清理、加持,自己的課題要自己學,自己的廚房要自己去清潔,不能假手於人。是真的嗎?Q3:今時今日,還有事情能令Daniel和Agathe產生負面情緒如憤怒嗎?
今集的能量很平靜,內容卻好精彩,學了好多。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zoRfOlpSM/hqdefault.jpg)
一歲半 情緒 在 Esther Le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相聚一刻]ep193–細談[心像術|Heart Imagery]
播出:2018年2月19日, 8pm
嘉賓:The School of the Heart
Daniel Mitel, TSOTH Custodian Leader
Agathi Christodoulidi, HeartMath trainer
即時傳譯:周可凡, TSOTH Teacher
主持:Esther Lee
監製:Tony Chau
場地:匯智社
欲收看所有節目,可成為免費或正式會員繼續收看。
www.togetherradio.net
內容:
今集和大家傾傾"心事",其實是[心像術|Heart Imagery],關於心的事實,心是一個很powerful, 很強大,具有巨大力量的器官,從來沒有人患"心臟癌/Heart Cancer",因為心很強。心也是我們受孕後,第一個器官,然而,我們知道"心"的事實在很少。就是聖經都說,[箴4:23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或作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很多人都說心是很脆弱的,簡直是大錯特錯,心是我們最強的器官,而且是全個身體的"主管"。科學一直以為我們被腦袋主導,其實心叫大腦做的事,遠比心叫大腦做的少,心的電磁場比腦的電磁場強大五百倍!電磁場是做甚麼的?就是接收和輸送訊息,再送到全身去工作。到底健康之道是甚麼?怎樣可以既修行,又享受人生?到底做人最重要是甚麼?
今集請到來自The School Of The Heart的創辦人Daniel Mitel,他不但是資深靈性+太極+空手道導師,一歲半已開始打坐,亦曾出任多間大機構(如可口可樂,LG)高層,Daniel畢業於劍橋大學MBA,一次在西藏發生交通意外後,暈了兩個月沒醒來,然後留下來住了四年去學習。還有他的靈伴,來自法律世家的Agathi Christodoulidi, 利用科學角度,帶我們去認識心,為大家談談"心"的真相。
很多人的心(的能量)阻塞了,但其實感覺仍然在那裡,需要被聆聽;生活壓力很大的人,如何修行?一般觀想Visualization技巧,都會教我們內觀想要的圖像,時間越久愈好,但[心像術|Heart Imagery]卻教我們,保持圖像的時間愈短愈好。怎解釋?夢又是甚麼一回事?是日間活動的投射?是時間旅行的門?解決問題的鑰匙?今集我們會大談冥想和靈性的事。
Part 3, Q&A, Q1:有大師說,中國人應該學氣功、練太極,而不是瑜伽,因為中國人的祖先是龍的傳人,跟印度人的祖先是不同的。Daniel同意嗎?Q2:聞說,宇宙有變,不再支持(贊成、容讓)我們尋找靈性治癒者,為我們清理、加持,自己的課題要自己學,自己的廚房要自己去清潔,不能假手於人。是真的嗎?Q3:今時今日,還有事情能令Daniel和Agathe產生負面情緒如憤怒嗎?
今集的能量很平靜,內容卻好精彩,學了好多。
有關The School Of The Heart最近的課程,
請直接聯絡Hofan(周可凡):
https://www.facebook.com/hofa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Abps8bWdVY/hqdefault.jpg)
一歲半 情緒 在 Have fun with your kid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發出海浪般的咻~咻~規律聲響,安撫寶寶情緒
可調音量,兩段定時,攜帶方便,啟動自我舒緩機制
新潮有趣育兒好物★訂閱LAVIDA官方頻道 https://goo.gl/R5dcDn
==================================
真的這麼神奇?到底有沒有效?
小編寫到手指斷,新聞不如自己看。
媽咪何苦挑戰抓狂極限 ......
Baby Shusher奇蹟安撫器,有試有保佑 https://goo.gl/5ErwQW
媽咪使用心得大公開,真心不騙
『三個月用到一歲半,每天都有開,當作睡前的制約音效,覺得很不錯。但依階段不同還是有搭配奶睡、奶嘴、陪睡等,Baby Shusher可以當工具,但不是開了什麼都不做,寶貝就立刻睡著,確實可以縮短哄睡時間,我覺得滿值得的。』
==================================
必須說,孩子不是機器人,也不是工廠大量製造的產物,
每個孩子罩門不同,有的生來是報恩,有的專門來磨娘,
雖然無法保證100%對每個嬰兒都有效,但試試無妨,真的!
說不定你家寶貝剛好買單,那不就哈利路亞得救了嗎?
比起吹風機、吸塵器....Baby Shusher輕巧又方便,
遇到緊急情況,誰有閒工夫把吹風機和吸塵器拎到嬰兒旁邊?
至於app下載白噪音...呃,手機電磁波輻射有聽過吧?你確定?
寶寶在走,噓噓要有。
Baby Shusher奇蹟安撫器,好物不敗嗎?
【LAVIDA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aby.lavida
#美國BabyShusher #嬰兒安撫神器 #哄睡必備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1B5NXVlH8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