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是1860年代從法國開始的一種畫風🎨,命名源自於莫內的作品《印象·日出》。常見的特色是未經修飾的筆觸,著重於光影的改變、對時間的印象。同為印象派的還有雷諾瓦、塞尚。想了解更多印象派,就來聽聽Maria老師在空美大講堂的分享吧!
🎞想看更多影片空美大講堂影片,歡迎來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AMCEducationalTours
👉現在就來電洽詢 📲 (02)2363-1555,或線上報名體驗 ➡https://www.xn--fiqv34aqphd4v.com/web/amc.aspx?id=2360
#空美大講堂 #AMC #空中美語 #空中家教 #美語教學 #英文學習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昨日未講畢加索的《阿爾及爾的女人》以天價拍賣,成交價是1.79億美金。我想講講這些東西。其實我都不是太熟悉,不過也想跟大家講講。成交價其實即是13.8億港元。 畢加索是奠定近代畫的三大師之一,尤以他最有名。以我粗淺的認識,畢加索之前是印象派,代表畫家有塞尚、莫內、高更、焚高等人。印象派之名是來自《印...
莫內作品分析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冷漠的咖啡時光】
茶、咖啡和巧克力都是從外地傳入歐洲,自17世紀開始盛行,也是約17世紀後半,歐洲最早的咖啡館和茶館才在各地陸續開張。這幾樣來自亞洲與美洲大陸的飲品,代表輕鬆愜意的餐後氣氛,逐漸成為歐洲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餐廳》(The dining room,1886-87)就是點描派(Pointillism)代表人物席涅克(Paul Signac,1863- 1935)筆下的咖啡時光,曾於1887年獨立沙龍展中展出。但這個餐廳指的是家庭用餐空間,並非公開營業的餐廳。
照理說應該輕鬆愉悅地啜飲咖啡,但細看畫面,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被白色桌巾覆蓋的大圓桌佔據了畫布1/4面積,右側坐著一位衣著考究,髮鬢灰白的老先生,一手正拿著雪茄,在他面前有杯咖啡,盛裝咖啡的精美瓷器杯具和咖啡壺已經顯露出這是資產階級家庭。正在啜飲咖啡的女子後方有著厚重窗簾,窗簾前擺放的盆栽是19世紀非常受歡迎的室內裝飾物品,牆上並展示著瓷盤收藏。女子手肘旁是餐巾和餐巾環,從這些細節便可知道這戶人家多講究生活。
其實席涅克描繪的對象就是自己的祖父和母親,場景也是自己家裡的用餐空間。席涅克也算是個幸運兒,祖父和父親將馬具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1880年父親因肺結核去世時,家族事業便轉售給他人,所得資產讓祖父與母親可以搬到巴黎西北阿涅勒小鎮(Asnières)安享退休生活,也使得小席涅克從此生活無虞。
========================
席涅克原本受莫內啟發,想成為一名印象派畫家,結果在1884年遇上點描派祖師爺秀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之後大為震撼,隨即投入這些色點分析的世界裡。創作《餐廳》時,便是他開始鑽研點描畫法時。也是同一時期,梵谷從巴黎搬來阿涅勒,與席涅克成為好友,兩人在1887年4-5月期間常相約在阿涅勒塞納河畔寫生。
在此梵谷畫下了河岸景色、咖啡館和餐館等主題,也採用了點描派技法從事創作,表現方式變得更多元。他的筆觸變得較為細碎、透視點較短,色彩轉向鮮豔明亮。
1887年底,梵谷在巴黎籌辦畫展,席涅克很給面子地參與展出,雖沒賣出半張畫,梵谷也與高更交換了畫作。直到1889年3月,割耳事件發生後兩個多月,席涅克還跑到南法去探望梵谷,那是梵谷待在阿爾(Arles )的最後時光。
講完中途來插花的梵谷,再回頭聊席涅克。
========================
《餐廳》是席涅克早期點描作品,從中可見到他正熱衷於實驗顏色和互補色對比作用,最主要是藍色和橘色的互補效果。他效仿秀拉,不在調色板上混合顏料,而是將色彩解析成細密色點,讓觀者的雙眼在遠看時自動混合顏色,形成陰影、質量與體積。
比如從窗外射進的光線在白色桌巾上產生陰影,桌上的碗盤陰影中,便可見到橘色與藍色的互補作用。等於是透過分析解構色彩幻化成色點後,再組合成絢麗又和諧的視覺呈現。
不過要是從人物安排看來,我們卻絲毫看不出氣氛有多溫馨親密。很明顯,畫裡頭這三位,無論眼神或動作,彼此之間沒有任何互動。
畫家刻意強調祖父的龐大身軀和握緊的左手,表達其威權;母親低頭啜飲咖啡的動作暗示著謙遜、順從,甚至是膽怯。都坐在同一張餐桌上,他們相隔並不遠,但透過人物體積大小的畫面安排,看起來卻隔了好大一段距離。何況中間還有個手拿信件,似乎只有功能卻沒有人性的女僕,更強調彼此的距離感。而厚實的大片窗簾更把他們包圍在自己的世界裡,與外隔絕。
據說席涅克祖父本人其實很和藹可親,畫家之所以如此表現,應該是藉此傳達對資產階級的批判。作為畫壇中有名的左派激進份子,這幅畫表現出席涅克的政治主張,雖然他未曾加入法國共產黨。但他透過描寫資產階級講究的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強調其僵硬、毫無生趣的氛圍,好批判他們的矯飾之情和虛偽膚淺。
========================
話說回來,像這樣在桌邊各行其事互不關心的景況,是不是也常出現在生活已然便利舒適,大家卻只忙著滑手機,卻忘了要關心身邊親友的現在?
#文章看完快抬起頭來
#好好關心身邊人
#新印象派 #點描派 #席涅克
#點描風梵谷 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artjunie/posts/732754660493766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莫內作品分析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聖米歇爾山】
席涅克(Paul Signac,1863- 1935)是新印象派(Neo-Impressionism)的點描派(Pointillism)中,另一位代表性人物,年少時因在『La Vie Moderne』雜誌上見到莫內作品立志成為畫家,話雖如此,席涅克一開始風格便已不同於莫內。而點描派領導者秀拉(Georges-Pierre Seurat,1859-1891)年僅32歲便早逝,讓席涅克只好接續撐起點描派一片天地。
在彩色攝影技術已然問世的年代,傳統力求寫實的繪畫表現受到更大挑戰,點描派讓諸多色點架構出完整畫面,可說是在現代所謂〝像素〞出現之前,便已呈現〝像素〞。他們以物理特性分析色彩,反覆研究和實驗色點同時呈現之際,如何增強彼此特性,開創出藝術史上另一嶄新表現。
如同許多印象派畫家,席涅克喜歡描繪水面和空氣的朦朧氛圍,並使用細緻色點將它們轉換成精巧輕盈的畫面。《聖米歇爾山,薄霧與陽光》(Mont Saint-Michel. Brume et soleil)繪於1897年,這座世界知名哥德式修道院的日出時分在席涅克筆下,這般迷濛詩意又夢幻。
修道院東側以橘色調表現出清晨曙光,其餘部分則以不同層次的幽微藍色調表現出天剛破曉時的冷冽氣溫,在色調運用上與莫內那幅同樣描繪晨曦乍現的《日出印象》(Impression, soleil levant,1872)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然而印象派大老莫內是帶著浪漫意味描繪空氣、光線與水光,但新印象派後輩席涅克卻是以理性分析色彩摹寫旭日之初。
修道院周圍淡淡鮭魚粉色點布滿大部分天空,微妙的色彩結構揮灑出一絲抒情與狂熱。畫面中也已看到1874年法國政府修築,用來連接聖米歇爾山和對面陸地,長達4公里的堤道。如今訪客可以選擇步行拜訪修道院,也能依靠接駁車前往。
親身體驗,才能明白諾曼第濱海狂風呼嘯之威力。不曉得席涅克當時在畫架前,以這些細密色點一筆一觸捕捉日出之際氤氳光景時,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又冷又無奈?
此時已是夏日夜晚十點多,天色剛剛暗下。淒風苦雨中只想著,北方有孤城,遺世而獨立,跋山涉水只為睹你真容顏。但是風蕭蕭雨茫茫,Shuttle bus怎麼還不來?(抖~
#畫家真不容易
#聖米歇爾山
#點描派 #席涅克
#聖米歇爾羊果真細嫩美味
#日出印象 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artjunie/posts/537473353355232
圖片來源: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莫內作品分析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昨日未講畢加索的《阿爾及爾的女人》以天價拍賣,成交價是1.79億美金。我想講講這些東西。其實我都不是太熟悉,不過也想跟大家講講。成交價其實即是13.8億港元。
畢加索是奠定近代畫的三大師之一,尤以他最有名。以我粗淺的認識,畢加索之前是印象派,代表畫家有塞尚、莫內、高更、焚高等人。印象派之名是來自《印象 日出》那幅畫。印像畫派甚麼?那不是物件的實際樣子,跟古代的寫實派不同,而是表現出印象中的景物是怎樣,所以不是那麼寫實,而是加了一些主觀的元素。其實印象派有很多光和影的所產生的效果,用色也較大膽。如果以我這些外行人來講,印象派的畫是覺得很好看。
去到近代,最有名的是畢加索。他早期時,有位朋友自殺死了,令他變得很憂鬱。這是畢加索的藍色時代,他用很多黑色和藍色,看來很憂鬱。有一幅《生命》(La Vie)達到了憂鬱的最高峰。他最著名的是《年老的吉他演奏者》《索羅的肖像畫》或者《蘇珊寶殊的肖像》最能突顯他的憂鬱。
第二個時期叫做畢加索的攻瑰時期,因為他那時拍拖,遇上一個他很喜歡的人,費爾南德,於是他很開心,於是用了很多暖色調,畫了人生開心的事,像馬戲班表演、小丑和各種滑稽角色,穿著格子衫的滑稽角色成了畢卡索的個人標誌。而這個時期成交價最高的的是《拿著煙斗的男孩》。去到這個時期,他的畫還是易理解的。我們看上去還是會明白的。
去到晚期,他受到黑人畫作的影響,變得非常大膽,後來的代名作是亞維農的少女。
這次拍賣的這一幅畫,《阿爾及爾的女人》前後畫了十多幅,這是O verson。這是向另一畫家致敬。別人畫過,所以他又畫這個阿爾及爾的女人。這是較晚期的作品。立體派是大家看不明白,那是用理性的分析,而不再是用立體透視來表達,把形象抽離出,然後重新組合,對所突出的東西有更深刻的感受。這些代表作在美學史上是重要過《阿爾及爾的女人》,所以我不知拍賣會值多少錢。後期的作品創新度更多高。那些畫作不知值多少錢。藝術品每一個都是one of a kind,所以價值是難以估解。畢加索不但畫畫叻,在雕塑上也很叻。他是一個西班牙人,但內戰時支持共和派,怎知給共和派給打敗,於是他去了法國,然後終身沒有回西班牙。張大千曾經找他,和他留影,表示東西大畫家結合,其實也是沾人光。張大千地位當然不能和畢加索比。但中國畫炒得很貴是因為中國人有錢,喜歡炒賣,不過最近反貪,所以價錢下跌不少。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莫內作品分析 在 莫內,印象主義 - 名畫檔案 的相關結果
足跡由巴黎大街到地中海岸,從法國到倫敦、威尼斯、挪威,在各地旅行寫生,留下無數的作品。隨著印象派誕生一百多年來受人們的喜愛,莫內成為享譽全球的繪畫大師,他畫 ... ... <看更多>
莫內作品分析 在 【油畫】我最愛的畫家莫內Monet - 艾麗絲眼中的美好世界 的相關結果
內容與畫作圖片參考名畫檔案莫內.克勞德(1840-1926)Monet Claude為法國畫家,同時也是印象派的創立者之一。1859年,莫內來到巴黎,在那裡見識到了庫 ... ... <看更多>
莫內作品分析 在 莫內油畫作品分析 - VITO雜誌 的相關結果
讓我們來仔細看看克勞德·莫內的作品《撐陽傘的女人》 這幅畫體現印象派和莫內的繪畫特點:用明亮的色彩和清新的筆觸,捕捉轉瞬即逝的瞬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