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n的點評]十二強開打前
⚾️
作者頁👉
https://www.sportsv.net/authors/zjw
⚾️
・SP 強度跟深度都不夠,簡單來說就是沒有大王牌。上一屆雖然投手強度眾人嫌,但其實五場還是拿了三場 QS(宋家豪一場,郭俊麟兩場,感恩血郭讚嘆血郭,可惜之後控球就壞了),最後贏了其中兩場。這次雖然預賽只要打三場,到複賽最多也是短期間內打四場,只要用到四個 SP。但因為表定的 SP 強度不穩定,很難信服他們每場都能繳出穩定的成績,或者說能丟到五局以上。
也因為 SP 的不確定性,這次 RP 會用很大的工作壓力。雖然紅中後面補了好幾個先發底跟耐操的,可以當他和阿良最愛的長中繼兼天天系列使用,但因為這組 SP 強度落差太大,實在很難預估比賽走勢,也讓 RP 不確定性提高,特別是在幾名當家勝利組牛棚都退賽之後。
個人覺得一場比賽若用不到五名投手上場,那就表示先發或長中繼狀況大勇,勝利機會大增,反之就算贏了那場比賽,也會讓後續戰力變得吃緊。
⚾️
・承上,因投手戰力不足,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全部投手戰力拿去拼前兩場,留下第三場對日本先發就好。雖然聽起來就是抓放,但本來短期賽就是越先搶勝越好,況且本來就是先得兩勝機會就很大。
另外一個點就是我台本來就是趁勢而上的球風,前兩場如果打開,在家打第三場就有機會繼續瘋下去。我們投手戰力要連三場封鎖有點困難,真要三連勝就是得靠打線爆發。
蛤你說擔心前兩場推勝利組牛棚,第三場會怕找不到人關門?不用擔心,區區連三在紅中阿良眼中不會是問題的,不然怎麼會一堆人,那麼不小心先身體不適呢。
⚾️
・我是覺得大家不要強求 SP 要以 QS 為合格基準,從這批戰力來看,我認為順利丟完對面打線兩輪就算是成功的投球了。事實上整體戰況都該用對面打線打幾輪來看,若整場比賽能讓對手只打四輪,基本上勝算就不低。而換投時機應該以第二、三輪的前段中心打線上來為最佳時間點,並考慮在這關鍵時機派上所謂的凍結者踩煞車。不過從現在的 RP 陣容來看,很難看得出來誰是最適合的止血人選。
若先發早早出現危機,其實從後續補強人選找了不少過往先發底,現在丟中繼的投手。意思就是,長中繼人選不少。如果照上個月紅中講的話,首輪先發若是江少慶/吳昇峰/張奕,那長中繼人選就會是胡智為/王宗豪/林鋅杰,甚至預計的第四號先發廖乙忠也是選項之一。至於陳冠宇比較難評估會是以一人左還是長中繼作為他的角色擔當。剩下的則都是短局數 RP,closer 應該就是肥刀了。
・紅中選了一堆守備,嗯,你知道的,特別是外野,但有個好處是,這些打者 contact 多半有一定水準,代表人物是二世和胡老闆。長打者則多半保送率也有一定水準,雖然我覺得蘇智傑的上壘率有一大半是被故意四壞給灌出來的 ...
打線反而沒啥好講的,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也是唯一能跟人火拼的部分。但打線壓力不小,他們得扛下投手群不穩定的風險,還有守備潛在的掉分壓力。
當下最大問題自然還是棒次串連。賽前從名單來看,這名單最大的疑問就是開路打者是誰,從幾場熱身賽來看,紅中屬意讓王威晨開路。林立的成績打第二棒沒什麼問題,然而這樣就是郭嚴文有一定機率會到板凳。當然也不排除林立 DH 三個一起上的選項,不過我很難想像紅中會願意讓小胖蹲滿三場,特別是對日本的那場。
剩下中線沒什麼問題,最大問題反而是兩個角落外野和 DH 人選,這三支棒子若串不起來會影響整場比賽的勝負,所以大王依舊是那個 key-man。不一定要當扛勝負的大棒子,但至少不能中斷攻勢。
最終打線重點還是取決於 1) 開路打者,或者說每局首名打者的上壘率 2) clean-up 是否能即時建功,這點是上屆主要敗因。如果幾名清壘打者能有夠好的擊球策略,特別是明確的 2-strike approach,那就比較有勝算。
⚾️
・守備也沒啥好講的,就那個樣子...角落外野的不安定性是為求火力的代價(當然也跟這次人選有關),最大的問題還是二三遊是否能表現穩定。反正再怎樣守備也不會比上次可怕啦 ... 上屆郭嚴文 SS 和師兄 2B 那畫面實在太美,加上屁屁 3B 的時候真的有夠恐怖。
・先想辦法過預賽,再想辦法搶奧運門票。這充滿悲壯感的陣容至少有個好處:可以讓大家專心搶每一場,不會有什麼「我們要儲存投手戰力應變下一場」這樣的想法 ... 畢竟今天不贏,很可能就看不到明天。另外就是,有沒有保存似乎也不會差太多。
zan意思 在 魏暉倪 Nin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長沙方言)克哪裡?zan sa.
意思是:去哪裡?長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