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6.19 - 港股策略王周刊 破天「方」專欄
老遠去到英國回母校,當然會寫番幾篇專欄,分享當年讀書的苦與樂。呢期先分享如何「開源」:即不斷打工做工廠妹,及「節流」:即每周限用三十鎊。那段情困、財困交纏的日子,過程艱苦,但回頭望,得著甚多。
《留學?留情》
如果是以前的方健儀,破天「方」應該不用小休兩星期,因為她是個工作狂,即使旅行也帶著工作浪遊世界,也可準時交稿;但現在的方健儀,可能看透了一些事情,生有限但活無限,以有限追無限不智也。不如暫且放下有限的工作,追尋我在英倫彼邦十年前求學時的無限回憶吧!
當年決定到英國讀書,可以說是無心插柳,心內只有三個簡單原因:一,在香港電台工作五年,來到瓶頸位而未能突破,因此希望停一停,想一想往後的路。二,我較相信口碑,聽說不少記者行家都到過伯明翰大學深造,於是憑信譽及每年保送一位研究生到聯合國實習的條件報讀,又運氣佳地考獲學校的獎學金,因此成行。三,當時遇上感情煩惱,受不了男方的若即若離,於是決心跑到十萬八千里外,逃離情感上的覊絆。
沒有完善的讀書計劃,當然是有後遺症,就是資金不足。當年五千鎊的獎學金加上自己銀行內的所有積蓄,保守估計尚欠幾萬元。父母是我強大的經濟支柱,我知道我開口問他們一定會借,但我心想當年已二十有七,工作五年還要靠爸媽成何體統?於是硬著頭皮,吃少點,穿少點,不會死。
結果隻身飛往伯明翰的第一件事,不是買教科書或日常用品,而是到學校的就業輔導處找工作。較吃香及最賺錢的是當翻譯,每小時十英鎊,因為當時很多不懂英語的內地移民住在伯明翰,他們找工作,看醫生也得需要翻譯幫忙。但此工作不是沒有風險,因為人生路不熟地一個女子上門當翻譯,每次都是「搵命搏」。
到了冬季,得到宿舍的內地同學介紹,到市郊一個鐵皮貨倉當工人,東主是香港人。當時坐長途飛機也會奉送乳液牙膏牙擦,我們的任務就把航機貼紙貼在禮物包上,由早到晚生產線式工作。由於貨倉沒有暖氣,外面也下著大雪,冷得我們牙關打震,手腳變紫,但成果是換來三十鎊的工資,也認識了一見如故,來自香港並旅居伯明翰的朋友Dede。
往後也面見過一些文職工作,例如我夢寐以求,不用太動腦筋,直出直入腦袋的打字工作,可惜見工時錯字太多而不獲取錄。最後的一份工作,也是最安全及收入最穩定的,是在大學公關部做存檔,把所有有關大學的報道存入所屬的檔案中,可說是打下我公關工作的基礎。
不斷開源,還得節流。為了律己,我限每星期只可用三十鎊,即港元約三百六十元,方法是每星期到市中心的菜市場買菜,專買最便宜的蕃茄及洋葱,幾十便士便有一大袋,再加少許肉類,每晚下廚,就是一餐。下廚悶了,就與幾位來自香港的同學到唐人街飲茶,但燒賣要五至六鎊一籠,當時真的要省著吃。還記得當年有賣廚具的香港朋友到伯明翰擺路演,特意請我到市中心一家西餐廳吃飯,點一個餐要二十鎊,我有點猶疑,但朋友說他請客,那時才嚐到一口美味的牛排。朋友再送我一個名貴的湯窩貨辦給我下廚用。那時的雪中送炭,確是永世難忘。
從前在家靠父母,出門求學靠自己。回望這年的英國生活,是艱苦,但很值得,值得的就是得到這個客觀環境訓練自己,磨練意志自己扛起問題自己解決。正正是面對新的環境與挑戰,心無旁騖,我把纏擾著我良久的感情留下,但把珍貴的友情帶走。我今次回去伯明翰,雖然不足二十四小時,也要抽時間跟Dede到唐人街飲茶,懷緬十年前在伯明翰的點滴,說著笑著又是一個中午,很期待我們再次聚首。
字數已滿,求學過程,下期再續。
#UniversityofBirmingham #UoB #UK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