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如果你深深受傷,到某一點你會覺得再也無法忍受,需要一股力量迫使你克服。在吉爾吉斯,我理解到我所認定的底線,完全沒有道理,我們能夠做到的事遠比想像的還多。」
.
Netflix 看了《#垂直九十度的熱血人生》( The Dawn Wall,2017年),關於熱愛攀岩的湯米(Tommy Caldwell)與他的搭擋凱文(Kevin Jorgeson),徒手攀登,嘗試征服高達 914 公尺的酋長岩的「黎明之牆」路線...
.
《垂直九十度的熱血人生》講湯米年輕時遭遇的綁架事件(性格的養成),以及這起事件對他與前妻的影響;也談湯米為了征服「黎明之牆」所付出的時間與心血(湯米與前妻離婚的日子,是他心境最低迷的時刻,攀登「黎明之牆」像是一種隱喻,渴望攀出谷底,重見陽光)。湯米和凱文真的能夠完成這項前所未有的壯舉嗎?人類的體能是潛力無窮或是有所極限?一場人與巨岩的抗爭,為何能夠吸引眾多觀眾的目光?瘋狂大膽又充滿「想像力」的行動,能否點燃人們心中勇於面對挑戰的小小火種?
.
《垂直九十度的熱血人生》前半場讓我們看到年輕湯米因為一次意外失去了一根手指,所有人都跟他說他這輩子無法再像以前一樣攀岩,但湯米不願認輸,即便只有九根手指頭,也要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電影中段看到年輕的凱文跟著湯米學習,一起思考征服「黎明之牆」的可能性,則讓我們看見經驗傳承的重要性;影片後段看得我淚水直流,人生路上,我們常常感到孤單,有些事情只能靠自己完成,但總有那麼些時刻,因為他人的信任與支持,而感受到一份力量,而變得更加強大。
.
「我們全都崇敬為理想奉獻的人,但到了某一刻你不禁納悶:奉獻和偏執的界線在哪裡?」
.
《垂直九十度的熱血人生》是熱血好看的紀錄片,它讓我想起同樣是講徒手攀岩的《#赤手登峰 Free Solo》(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攀岩者 Alex Honnold 連安全裝備都沒帶,搏命與酋長岩對抗,不過 Alex 和湯米攀登的路線不同,攀爬難度不太一樣),這兩部片對於生活與生命的看法有些相似又不盡相同,但它們都讓我看得腳軟兼手心冒汗兼感動落淚,推薦給所有熱愛極限運動紀錄片的朋友。
.
《垂直九十度的熱血人生》#即將在九月三日下架Netflix,想看的朋友要快,別錯過了!
.
後話:湯米和凱文攀登「黎明之牆」一事上報後,引來大批媒體報導,電影剪入各家媒體報導的畫面,其中一段畫面甚至拿酋長岩跟台北 101 大樓做高度比較,仔細看那段影片,嗯?這是台灣方面的報導吧?有一段看起來超親切的模擬動畫耶,哈哈!
「tommy caldwell」的推薦目錄:
- 關於tommy caldwell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tommy caldwell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tommy caldwell 在 蝦叔跑步 Uncle Shrimp Runn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tommy caldwell 在 Adam Ondra and Tommy Caldwell talk | Working on El Cap 的評價
- 關於tommy caldwell 在 Tommy Caldwell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tommy caldwell 在 7 Life Lessons: Pro Climber Tommy Caldwell's TED Talk 的評價
tommy caldwell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讓部屬甘心跟著你》部落格文末抽書 2本
在你的心裡面,什麼是一個好的領導者必備的最重要元素?能力很強?交際很在行?管理很嚴謹?或許,這些都是必備的元素,但恐怕不是最重要的。領導者需要具備「願景」,擁有願景的領導者才能帶領團隊前往正確的方向,缺乏願景的領導者時常在忙碌和壓力下讓團隊迷路。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vision-lead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讓部屬甘心跟著你》的作者是麥可.海亞特(Michael Hyatt),他創辦的公司幫助許多個人和企業家提高生產力、強化對目標的執行力。我讀過他的前一本談專注力的書《自由聚焦》(Free to Focus、尚無中譯版),文字風格很平易近人,很喜歡他引用故事和案例的書寫方式。
他在出版社有多年的經驗,創業、經營企業至今近有40年的經驗,也是許多業界人士推薦的優秀領導者之一。多年來他觀察自己指導過的大小團隊主管、公司高層主管,他發現心中擁有「願景」是成功領導者的必備元素,少了願景,影響力會隨著人群散去而慢慢消失。
之前我曾經讀過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的《先問,為什麼?》,很喜歡黃金圈理論正中央的「為何而戰」,但是要如何應用到自己和團隊身上,似乎還缺少了一些執行的步驟和方式。海亞特則是用「願景」這個關鍵字來詮釋一個團隊為何而戰,具有業界實戰經驗的他,把這個抽象的概念整理成具體的操作步驟,因此我想透過這本書來學習實戰方面的用法。
.
【打造願景的七個步驟】
在這本書裡,作者把打造願景的流程稱之為「願景劇本」,任何團隊的領導者都可以利用以下七個步驟,打造出屬於自己團隊(或公司)的願景,帶動團隊的士氣和激勵他們前往未知的境地。
1. 預見你的願景。領導者必須創造出過去不存在的事物,具體描繪出可能發生,但尚未出現的事物。想像三到五年之後,你想把團隊帶到什麼地方,針對四個項目進行描繪:團隊、產品、業務與行銷、影響力。然後,把願景當作自己的責任,並且堅毅地帶動願景成真。
2. 願景是否清晰?清晰的願景可以讓人們連結在一起,因為願景清晰,團隊便能懷抱信心。使用這五個步驟可以做到這點。首先,承認自己看不清楚。第二,找出自己的盲點。第三,徵求參考意見。第四,消化回饋意見。第五,開始行動。
3. 願景是否激勵人心?如果願景不夠動人,他人也不會認同你的願景。願景無法激勵人心,最終必將失去人心。提出的願景要有風險、但不魯莽,要著重「未來是什麼模樣」,而非「如何到達未來」。
4. 願景是否務實?要跟團隊針對願景做逆向拆解,從年度計畫、季度目標、每週目標、到日常任務。領導者的目標是讓願景能經常被討論,而且確保它無處不在,讓每個人每天都能落實並且強化願景。
5. 推銷你的願景。如果你不能讓利害關係人認同和支持你的願景,那麼就沒有進步。因此要向不同的對象推銷願景,包含:你的直屬團隊、你的主管、公司內的其他單位、公司外部。推銷的過程中必須理解對方需求、預期會遭遇反對、虛心聽取回饋。
6. 克服困難和阻力。願景讓日常挑戰與挫折有了意義,讓你走過真實生活中的一路顛簸與跌撞。如果願景夠動人,大家就會拿出最好的想法並付出最大的心力去實現,哪怕有什麼障礙或反對意見。
7. 必要時大轉彎。當時局大幅度變化、公司踏入不同的生命週期時(新創、轉化、成熟、僵化),可能會需要讓遠景大轉彎。這邊指得是領導人提出了嶄新而且激勵人心的新方向,書中舉了許多大轉彎之後反而加速成功的例子。大轉彎應該是一種持續的心態,而不是做了一次就放著不管。
另一本我很喜歡的領導力書籍《破框能力》的作者艾米妮亞.伊貝拉(Herminia Ibarra)曾經說過:「領導者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他們有能力看到未來的可能性,並與他人分享心中願景。」這一句話和願景劇本的步驟都帶給我一個深刻的啟示:如果你有願景,不要只放在心裡想,要記得說出來,而且要讓人聽得懂。溝通、推銷、克服困難,是執行面上更加重要的環節。
.
【領導者 vs. 管理者】
領導者和管理者有什麼差別?作者舉兩位美國總統為例,甘迺迪和老布希。
甘迺迪在任期間適逢美蘇冷戰高峰期,蘇聯在太空競賽取得優勢重挫美國士氣。他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萊斯大學發表了一場經典的「登月演講」闡述他的願景,美國要把人送上月球,然後平安返回地球。他強調美國人享有選擇自己命運的自由,而不是讓別人左右自己的命運。
演講最後的這段談話讓我難以忘懷:「我們選擇登月……我們選擇在這個十年登上月球,並完成其他的事,不是因為它們很簡單,而是因為它們很困難,也是因為這個目標可以統籌和測試我們最為頂尖的技術和力量,也是因為這個挑戰是我們樂於接受的,是我們不願推遲的,是我們志在必得的,其他的挑戰也是如此。」
甘迺迪總統是一位充滿願景的領導者。不到十年的時間,美國傾全國之力送阿姆斯壯踏上了月球,還順利返回了家鄉。
另一位總統是老布希先生,他專注於國政的執行和管理,卻時常被媒體和政界評論為「沒有願景可言的人」,但是他本人不以為意地冷淡回應道:「就願景那回事嘛。」面臨經濟衰退和全球態勢變化的美國,在老布希的領導下沒有走出打動人心的路線,尋求連任的老布希也無法提出打造繁榮經濟和引領全球的願景。
老布希總統是一個缺乏願景的管理者。最後得不到人民的選票,連任失敗,成為了許多評論家眼中沒有政治識別度的政治人物。
領導者和管理者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帶領風格。領導者創造願景,管理者執行願景。領導者鼓舞並激勵他人,管理者負責維護與行政。領導者承擔風險,管理者控制風險。領導者聚焦未來,管理者著重短期目標。
不過我覺得作者在書中太強調領導者願景的觀念,反而對於管理者角色帶有許多貶抑的意見。我認為,身為一個小型團隊的主管,要同時學習這兩種風格,對於兩者應用時機要區分清楚,而且都要會使用。擁有願景可以激勵團隊,但是缺乏管理可能會先被掃地出門。
.
【願景跟策略的關係】
作者認為領導人要先有清晰具體的願景,把目的地設定好之後,規劃路線才有意義,有了路線才有後續的進展。因此,他強調道:「願景的重點是你要往哪裡去,策略則是你計畫走哪一條路。」書中舉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用攀岩來說明願景和策略之間的關係。
2008年,徒手攀岩高手湯米.考德威(Tommy Caldwell)曾攀爬優勝美地的酋長岩多達60多次,他望著最陡峭和荒涼的「黎明之壁」(Dawn Wall)讚嘆道:「此地完全不可能被征服,這一點令我萬分著迷。」他開始描繪這幅願景,然後著手準備。
準備期間,他從頂端垂降設法找出一條可以單爬的路線,並且設計每個攀爬的動作和駐足點。攀頂的夢想就是「願景」,往回操作找出路線的部分就是「策略」,再來就是把這些目標細分為有意義的下一步。時間快轉到2015年,他跟夥伴凱文.喬根森(Kevin Jorgeson)花了19天爬完這段被人視為不可能的路線。
在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我回想另一部紀錄片〈赤手登峰〉,不要命的攀岩高手艾列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在2017年,不靠任何器具輔助(連繩子都沒繫)花了四小時爬上酋長岩的「搭便車」(Freerider)路線。仔細一看,一路上協助他拍攝紀錄片的,正是湯米.考德威。
.
【後記:願景的重要性】
《讓部屬甘心跟著你》是一本很好讀、好懂的書,書中有很多值得記憶的真實故事,尤其是最後一個步驟「願景大轉彎」提到了許多知名企業的轉型案例(Airbnb、Instagram、YouTube、JVC、微軟、樂高、漫威),有很多小故事是我之前未曾聽過的,因此感到特別有趣。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也讓我回想起職場上兩種不同主管的帶領方式。一種是說:「這件事你做就對了,這就是公司的要求。」另一種是說:「做好這件事,在一年後工廠穩定運作時,所有人都能更有效率、更愉快地工作。到時候的挑戰可能會更加艱難,但我們會更有餘裕。」
第一種讓人感到機械式的命令感,第二種卻讓人對未來的工作環境充滿光明的願景。如果你可以選擇自己下達指令的方式,你會選擇哪一種?如果你是接受指令的團隊成員,哪一種會讓你發自內心跟隨?願景不只影響了最終的「結果」,它在事情的「一開始」或許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yPXRvQ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LEAD
使用期限:8/1~8/7
.
感謝 時報出版|商業人文線 提供抽獎贈書
tommy caldwell 在 蝦叔跑步 Uncle Shrimp Runn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早前在IG玩Q&A,
有跑友問:「如何誘導伴侶一起跑?」
我想起了這篇。
---------------------------
【有共同興趣的伴侶】
「你哋就好啦,可以一齊跑。」
類似的話,我和蝦嫂不時都會聽到。他們所說的好,無非是指你們有共同興趣。要比賽要練習,也不用多費唇舌解釋。然而,一對伴侶有共同興趣,就代表一切都好了嗎?不妨從一部紀錄片談起。
《赤手登峰》(Free Solo)奪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後,我對攀岩運動紀錄片興趣多了。早前我就在Netflix看了題材近似的《垂直90度的熱血人生》(The Dawn Wall),影片主角Tommy Caldwell所挑戰的也是攀岩愛好者聖地「酋長岩」。
片中的攀登場面固然熱血無比,但有另一幕卻使我感觸萬千︰主角的妻子也是攀岩高手,兩人一年到晚大部分時間都並肩向峭壁作戰,經歷過無數難忘時刻,應該打風都打唔甩了吧?但事實是,興趣那麼相近的一對,最終還是敵不過時間。在感情轉淡之下,妻子終歸琵琶別抱。
英文片名所指的「黎明牆」是酋長岩中難度最高的路綫,Tommy Caldwell將之征服的過程中,背負的除了無數裝備,還有一份說不盡的傷感。故事使人知道,一對戀人有着共同興趣誠是美事,但這並不代表永遠的如膠似漆。世事,若有這麼簡單便好了。
如同跑步一樣,一段關係若要進展理想,只得苦心經營。當你研究下場比賽的賽道時,會不會已經忘了和他第一次牽手的那條小徑?當你天天在檢視每課練習的心率時,會不會已經淡忘他曾經為你帶來的心跳不止?
些許憐惜,些許稱讚,些許感激。所謂長治久安,往往就是來自一些不起眼的經營。
原載於2019年3月21日蝦叔晴報專欄「跑步.虎度門」
(圖:攝於北海道廳舊本廳舍,去年剛完成了北海道馬拉松的那個傍晚)
tommy caldwell 在 Tommy Caldwell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Tommy Caldwell 。 115964 個讚· 2049 人正在談論這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ommy_Caldwell. ... <看更多>
tommy caldwell 在 7 Life Lessons: Pro Climber Tommy Caldwell's TED Talk 的推薦與評價
Apr 1, 2019 - Tommy Caldwell is a tough climber, among the world's best, but he is also a man that has experienced life in its huge ups and downs. ... <看更多>
tommy caldwell 在 Adam Ondra and Tommy Caldwell talk | Working on El Cap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