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才不會覺得孤獨?】
你孤單嗎?
網路上盛行一個測試題。這個測試題列出了十項一個人去做的事情,透過這些事情,把一個人孤單的程度分為了十集。
比如說,如果你一個人去逛超市,那麼你的孤獨指數是第一級。如果你一個人去看電影,那麼你的孤獨指數是第四集。想知道第十集孤獨指數的人,是一個人做什麼嗎?這個孤獨列表很悲慘又無奈地告訴我們:如果你一個人去做手術,那麼你的孤獨指數是最高級!
這個「國際孤獨等級表」,反映出我們現在人一個很特別的心理:我們很在乎自己內心的感覺,有沒有被旁邊的人感受到。
這個現象反應了我們日俱增的心理需求,不只是需要自己滿足自己,我們也需要跟旁邊的人進行「靈魂式的溝通和交流」。
如果我想要請你很認真的回答,你孤獨嗎?
其實蠻多人都會給我肯定的答案。
這背後,不代表你常常都會一個人看電影,也不代表你一個人逛超市的時候會覺得很不舒服。這答案背後隱藏著的,是我們對自己在乎的人有一種滿滿的期待,或者說在我們的幻想世界裡,就應該有那麼一個「對的人」,應該跟自己「在身心靈上是十足匹配」的。
其實,即使我們有這樣的心態,也不用過分苛責自己。這樣的心態蠻普遍的,就是我們平凡人平日裡正常的心理需求。
但是,當我們真正去討論「孤獨」的時候,我們心裡背後想要跟別人說的不是「我覺得自己孤獨」,而是另有台詞:「有些話我說不出口,希望你能夠體會我的想法」;「我不好意思告訴你我有這樣的需求,你可以看到我的需求,再幫我解決嗎」;「他本來就應該這樣做,他不這樣做表示他不在乎我,我也不必強求了」⋯⋯
所有這些「孤獨」背後帶出的心理需求,通通都變成了以「自己的價值觀」為中心而形成的「情緒反應」。
所以,「孤獨感」變成了我們「內在情緒」的傀儡。這些「內在情緒」的生成,原本源自於我們的個性、無奈、能力的缺失、心態的不平衡⋯⋯這些「內在情緒」操控著我們的想法和一言一行,別人如果不陪著我們完成我們的功課,我們就覺得自己「遺世孤立」了。
我看到:有些人在捷運上,眉頭總是深鎖著;路邊正在等紅燈的人,很少會友好的對身邊的人微笑;本來想要好心提醒,可能他的語氣讓人聽起來有點急躁;本來想要說點什麼,想到對方可能會馬上反駁自己,吞一吞口水,到嘴邊的話全部都嚥下⋯⋯
「孤獨等級表」告訴我們的是:如果你覺得孤獨,不論做什麼事你都會覺得孤獨。
孤獨的「內在情緒」告訴我們的是:如果你不試著表達,不勇敢、不示好、不妥協、不堅持,那麼做什麼事你都會覺得孤獨。
怎麼做才不會感覺孤獨呢?
一方面,你要「與自己達成聯盟」,成為獨立的自己,成為可以自己依靠的自己,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成為盡力而為的自己。
另一方面,你要「與身邊的人達成聯盟」。成為可以合作的人,成為願意為對方思考的人,成為能夠有奉獻力量的人,成為可以堅持自己理念的人,成為可以帶領別人或者提出需求的人。
#白瑜 想說,「孤獨」並不可怕,它引發我們「想要找到同伴」的渴求;「孤獨」不代表孤單,它指引我們在迷茫無助中,找到尋求歸屬的力量。
如果你還是覺得孤獨,白瑜的心然空間會一直在這裡陪伴大家。影片、直播、聊心、對話,這裡的一切,都是我們一起努力的印證,我們一起加油💪🏼
用對心思,過好生活❤️
#孤獨 #longlypower #toghterpower #心然觀察 #白瑜的心然空間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