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渴望刺激與認可,以填補生活中的空檔
我們已經有明確共識,撫摸嬰兒以及對成人施予與之相當的象徵性待遇(認可),都具有生存意義。那問題是,接下來是什麼?日常生活中,人們互相問候完要做什麼?
在「刺激渴望」和「認可渴望」之後,接下來便是「結構渴望」(structure-hunger)。青少年經常面臨的問題是:「(互相問候)接著,你要對她(他)說什麼呢?」不光是青少年,對很多人而言,沒有什麼比社交中斷、一段沉默、空白的時間更令人不舒服。人類的永恆問題是如何安排其清醒的時間。從存在主義的角度來看,社會生活的所有功能都是為了讓人們朝該目標前進而互相幫助。
「時間結構」(time- structuring)的操作方面可稱為「程式」(programming),它有三個方面:物質、社會和個人的。安排時間最常見、最方便、最舒服和最實用的方法,是制定計畫以處理外部現實中的物質:這便是通常所說的「工作」(work)。這種規劃可稱之為「活動」(activity),「工作」這個詞反而不太合適,因為社會精神病學的一般理論應該會認為社交也是工作的一種形式。
「物質程式」(material programming)是為了應對變化無常的外部現實,就這一點而言,物質程式化的活動僅僅是安撫、認可,以及其他複雜的社交形式所產生與發展的條件。物質程式化一開始並不是社交問題,它在本質上以資料處理為基礎。建造一艘船的活動要依靠一連串的測量和評估其可能性,而為了讓建造活動持續進行,在此過程中所發生的任何社交互動都應當處於次要的從屬地位。
「社會程式」(social programming)產生了傳統的儀式性或半儀式性交流。其最主要的判斷標準是能被地方所接納,即通常所謂的「有禮貌」。世界各地的父母都會教他們的孩子要懂禮貌,也就是讓孩子知道如何適當的問候、進食、排泄、求偶和進行哀悼儀式,以及在一段主題式談話中如何表現出進退得宜。這種進退得宜便體現出一個人處理人際關係是否老練或得體,其中有些是普世通用的,有些則具有地域性。通常,正式儀式後面是半儀式性主題式談話,而為了區別,可以將後者稱為「消遣」(pastime)。
隨著人們愈來愈熟悉彼此,將會出現更多「個人程式」(individual programming),結果就會發生「關鍵事例」(incident)。關鍵事例在表面上似乎是偶然出現的,而且當事人也能夠將它們說清楚,但如果仔細考察就會發現,它們往往遵循明確的模式(我們可以對這些模式進行整理、分類),而且有一些潛在規則限制了這些關鍵事例的發展順序。只要大家按照心理遊戲規則玩下去,無論雙方是友好還是敵對,這些規則便持續潛藏,但是一旦有人違背心理遊戲規則,它們就會現身,並且帶來一聲象徵性、口頭上,或者「有法律意義」的大喊:「犯規!」和消遣不同,這樣的發展順序更多基於個人程式而非社會程式,所以我們稱之為「心理遊戲」。家庭生活和婚姻生活,以及各種組織生活,都有可能在年復一年的進行著同一種心理遊戲的不同變體。
「大多數社交活動是由心理遊戲所構成」並不意味著心理遊戲「好玩」或者玩遊戲的人沒有認真參與關係互動。從一方面來說,如同「玩」足球和其他體育「遊戲」有可能一點都不好玩,而且參與者也可能相當嚴肅。人類心理遊戲的本質特徵並不是虛偽的情感,而是將人的情感規則化。一旦出現不合規則的情感,就會施以懲罰。「玩」心理遊戲可以非常嚴肅,甚至嚴肅到具有致命性,但是只有當規則被打破時,才會出現嚴肅的社會制裁。
消遣和心理遊戲,是現實生活中真實親密關係的替代品。因此,我們可以把消遣和心理遊戲視為訂婚,而不是真正的婚姻結合,這也是為什麼它們會展現出一種尖酸的戲劇性特點。當個人(通常是本能)的程式變得更強烈並且人們開始放棄社會模式和隱蔽的動機與限制時,就會出現親密關係。親密關係是唯一能夠完全滿足刺激渴望、認可渴望和結構渴望的方法。它的原型是充滿愛的受孕行為。
結構渴望具有與刺激渴望一樣的生存意義。刺激渴望和認可渴望表達了個體避免感覺饑餓和情感饑餓的需要,缺乏感覺和情感會導致生物退化。結構渴望所表達的需要則是避免無聊,齊克果(Soren Kierkegaard)曾指出,「惡」始於時間未結構化。如果這種未結構化再持續一段時間,無論多久,無聊就會成為情感饑餓的同義詞,並且帶來相同的結果。
一個人獨處時有兩種安排時間的方法:活動和幻想。有的人即使在人群中也有可能維持獨處,每一位學校老師都知道這一點。當個體成為由兩人或多人組成的社會集合的一員時,就有多種結構化時間的方法可供選擇。根據複雜程度,它們是:(1)儀式;(2)消遣;(3)心理遊戲;(4)親密;(5)活動,後者是前四種方式的基礎。
社會集合中,每一個成員都想透過與其他成員交流儘量獲得滿足,愈容易讓人接近並獲得的滿足就愈多,而他的大部分程式化社交都是自動的。由於有些「滿足」(satisfactions)是在諸如自我毀滅這種程式化之下獲得,我們很難用「滿足」一詞的一般意義去理解,所以最好使用更中性的詞來替換,例如「獲益」(gains)或「獲利」(advantages)。
社交接觸的獲益圍繞身體和心理平衡展開。它們與以下因素有關:(1)緩解緊張;(2)避免有害情境;(3)獲得安撫;(4)維持已建立起來的平衡。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已經詳細調查和討論了這些因素。若用社會精神病學術語來說,它們可表示為:(1)內在原發獲益(primary internal advantages);(2)外在原發獲益(primary external advantages);(3)次級獲益(secondary advantages);(4)存在需求獲益(existential advantages)。前面三個恰巧與佛洛德所描述的「疾病獲益」(gains from illness)相對應,分別為:內在原發性獲益(internal paranosic gain)、外在原發性獲益(external paranosic gain)和繼發性獲益(epinosic gain)。我們的經驗已顯示,從獲益的角度來考察社交作用要比視其為防禦機制運作更具啟發性也更有用。
.
【註】
安撫(stroke):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
伯恩將「安撫」定義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並認為安撫對個體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現在,物質剝奪、嬰兒依戀以及身體接觸對健康的重要性可能是心理健康領域研究最充分的幾個主題。例如,研究已證明幼兒需要身體安撫來維持生存,但是隨著他們學會用言語和非言語方式來交換安撫,實際的生理安撫已非必需。
.
以上文字摘自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1【人間遊戲】》
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
Games People Play: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relationships
.
作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18)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上面這段摘文讓我用簡化的語言來說明:就是人與人之間透過互動滿足彼此的需要,這過程中會自然而然表現出情感,而情感表達的規則,跟社會文化環境,還有每個人的個性有關。那些透過情感表達規則滿足雙方需要的互動,可以形成一種心理遊戲。
譬如說,有人常要搶占受害者的位置,因為恐懼為自己負責,所以把自己的某些情緒與行為,歸因於加害者的迫害。而被指派的加害者也可能透過這個過程,滿足自己的控制慾。受害者與加害者,都在這樣的互動中,滿足了部分的需要,儘管對彼此不滿,卻沒有覺察背後的動力。當這樣的互動方式固定了,就可能是一種心理遊戲。
「人們為了心理存活就必須獲得安撫,但由於社會及個體內在規則限制了人們自由交換安撫,所以人們普遍缺乏安撫,因此心理遊戲便成為成年人為獲得安撫而展開的權力鬥爭。」
這段引自施坦納(Claude Steiner)的說法,也可以作為補充。
這本書是50年前的經典,所以在閱讀起來會感覺吃力,這是自然。對我來說,這本經典是教科書等級的著作,書裡面有不少概念,含納相當大的知識量,但缺乏足夠的說明,讓讀者能消化明白。這或許要等到下一中譯本出版,才能讓一般讀者抓到個相對清楚的理論樣貌。
祝願您,能覺察自己如何結構時間,意識每段關係中或遠或近的交流,坦承面對自己的生活!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級歪 Supe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2048865328600458 就有機會抽《啟示的年代:在藝術、心智、大腦中探尋潛意識的奧秘 從維也納1900到現代》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1.9.4 - 2021.9....
the hunger games書 在 超級歪 Super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超級歪電影院EP19如何用色彩與光線說故事
https://supery.pros.si/3neznt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就有機會抽《啟示的年代:在藝術、心智、大腦中探尋潛意識的奧秘 從維也納1900到現代》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1.9.4 - 2021.9.11
👍 感謝 聯經出版 提供2本贈書
-
參考藝術作品:
1534, Titian, Venus of Urbino
1600, Caravaggio, The Calling of Saint Matthew
1601, Caravaggio, The Supper at Emmaus
1605, Caravaggio, Saint Jerome Writing
1606, Caravaggio, Supper at Emmaus
1621, Gerard van Honthorst, Adoration of the Child
1631, Rembrandt, Head of an Old Man in a Cap
1665, Johannes Vermeer,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1668, Johannes Vermeer, The Art of Painting
1670, Johannes Vermeer, Lady Writing a Letter with her Maid
1888, Vincent van Gogh, The Sower
1889, Vincent van Gogh, The Bedroom
Evacuated by Wally Skalij
參考影視作品:
1932《上海特快車》Shanghai Express (1932)
1958《迷魂記》Vertigo (1958)
1968《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1970 《同流者》The Conformist (1970)
1972《教父》
1979 《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
1987《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1987)
1997 《鐵達尼號》Titanic (1997)
1999《駭客任務》The Matrix (1999)
2001《艾蜜莉的異想世界》Amélie (2001)
2002 《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 (2002)
2003《X戰警2》X2: X-Men United (2003)
2003《追殺比爾》Kill Bill: Vol. 1 (2003)
2003《007:誰與爭鋒》Die Another Day (2002)
2006《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 (2006)
2007 《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07)
2008 《絕命毒師》Breaking Bad (TV Series 2008–2013)
2011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 (2011)
2011《永生樹》 The Tree of Life (2011)
2011《全境擴散》Contagion (2011)
2011《切膚慾謀》The Skin I Live In (2011)
2012《007:空降危機》Skyfall (2012)
2012《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2012)
2012《月昇冒險王國》Moonrise Kingdom (2012)
2012 《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 (2012)
2013《私法爭鋒》Prisoners (2013)
2013《飢餓遊戲:星火燎原》The Hunger Games: Catching Fire (2013)
2013《雲端情人》Her (2013)
2014《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2014)
2015 《007:惡魔四伏》Spectre (2015)
2015 《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 (2015)
2016《沈默》Silence (2016)
2106《咖啡·愛情》Café Society (2016)
2016《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 (2016)
2016《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 (2016)
2016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2016)
2017《銀翼殺手2049》Blade Runner 2049 (2017)
2017《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2017)
2017《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2017)
2019《小丑》Joker (2019)
2019《星際救援》Ad Astra (2019)
2019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 (2019)
2019《我們》Us (2019)
2020《1917》
the hunger games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誰是作者:抗爭中的大眾文化元素二創】#葉郎電影徵信社
過去幾週《Hunger Games 飢餓遊戲》電影中的三指手勢再度成為一整個國家民眾力量的集合體。而在原著小說中發明這個手勢的小說家 Suzanne Collins 則按先前幾次的慣例維繼續冷眼旁觀、不發一語。
這個三指手勢不是最近幾年唯一被挪用到社會運動和政治抗爭中的大眾文化元素。社群媒體在十多年內完全統治每個國家的言論市場(例外的多半都是沒有自由言論市場的國家),成為表現人民力量的新平台。最容易在社群平台上擴散的大眾文化因而搖身一變成為新世紀的革命必備工具包。
於是 Marvel 漫威漫畫《The Punisher 制裁者》的標誌、電視劇《The Handmaid’s Tale 使女的故事》的服裝、電影《V For Vendatta V怪客》的面具、音樂劇《Les Miserables 悲慘世界》的歌曲、甚至是Disney 動畫《Aladdin 阿拉丁》中根本沒被放進去的淘汰歌曲都一一登上政治舞台。它們的作者有的選擇像《飢餓遊戲》 Suzanne Collins 那樣不發一語,有的作者則決定跳出來主張他的詮釋權.......
▉ 飢餓遊戲的三指禮
出處:《飢餓遊戲》
出現場合:泰國、香港、緬甸
作者:Suzanne Collins 原著、Francis Lawrence 導演
作者態度:作者保持沉默,導演表示憂心
3月3日19歲緬甸華裔少女鄧家希在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的遊行活動中遭到軍方射殺。稍後她的葬禮變成了另外一場人民力量的展現。上千人排隊加入她的送葬隊伍,一邊比著《飢餓遊戲》中的三指手勢,一邊高呼反政變口號。
這個被稱作三指禮的手勢原本是《飢餓遊戲》原著小說中16歲的女主角 Katniss Everdeen 用來表達對親人告別的手勢,後來被延伸成為對抗獨裁暴政的團結手勢。
三指禮最早被挪用的場合完全出自於檔期的巧合。2014年5月泰國軍方政變,引發7月和10月的兩波大規模反軍政府示威。其中第二波示威的時間點非常接近11月要在泰國上映的《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Part 1 飢餓遊戲:自由幻夢1》的宣傳期。於是泰國學生開始在電影院外高舉三指表達對軍政府的獨裁統治的不滿。也有抗爭者直接包場準備免費發送票券給支持抗爭理念的民眾進場觀看電影。
三指禮的新聞畫面透過網路和國際媒體快速傳播開來,不僅使泰國電影院緊急取消放映,還使泰國政府斷然宣佈禁止該手勢。
除了在泰國民眾之間擴散外,三指禮也很快得到其他國家民眾的接連仿效。比如2014年底佔中運動最後一批金鐘留守者被捕時正同樣比出三指手勢(先前佔中運動中原本就有個別參與者用過三指禮)。接下來2020年泰國另一波反政府示威活動、2021年緬甸政變後的反政府示威活動,甚至連美國 Trump 支持者試圖挑戰2021大選結果的遊行中三指禮也一再現身。
於是三指禮以及其他抗爭中的大眾文化元素挪用在幾年內成為奶茶聯盟國家一棒接著一棒交接的遊行工具包。然而故事的另外一批要角──各國政府領導人(許多都符合獨裁者定義),也在抗爭的應對策略上互相支援、互相模仿,儼然組成了一個與人民對抗的獨裁者聯盟。
眼看著三指禮掀起了直逼茉莉花革命的風潮,《飢餓遊戲》作者怎麼說?
小說家 Suzanne Collins 仍舊不發一語。不過這她的沉默也有可能出自其他理由。不同於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作者 J. K. Rolwing,同樣以青少年小說爆紅的 Collins 向來甚少對她的作品衍生出來的電影宇宙做出公開發言,似乎有意與她的產品保持距離,不願意讓自己的個人生活和個人理念因為電影熱賣而必須通通攤在陽光下任人檢視。J. K. Rolwing 無所遁形的恐跨症連環爆就是其他作者最好的警惕。
不管是在抗爭中比出三指禮或是在街頭塗鴉相關圖形都不太可能損及權利人的財產權價值,因此該系列電影的發行商 Liongate 也始終袖手旁觀。
最後,主動打破沉默發表評論的是《飢餓遊戲》系列電影導演 Francis Lawrence。他在2014年底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時表示:一開始發現自己創作出來的影像可以跟真實世界的民眾理念連結在一起的時候,自己原本相當興奮。但緊接著當三指禮突然被政府宣佈禁止,然後人們開始因此被逮捕時,那個興奮感瞬間破滅。
導演 Francis Lawrence 前後多次對此議題的發言都在強調希望大家不要忘了《飢餓遊戲》其中一個主旨其實是「戰爭會引發更多戰爭,流血會帶來更多流血」。「我拍電影的動心起念並非想讓人們因為我的電影而開始採取那些置自己的生命或是家人的生命於險地的行動。我不希望任何人因為看了我的某部電影而因此被逮捕並丟了性命」他 說。
我們永遠無法斷定《飢餓遊戲》導演 Francis Lawrence 的發言是否經過公關團隊細心排除地雷的盤算。然而作為一個大眾文化的生產者,懷有一個「希望粉絲平平安安」的願望也可以理解。一個紙上(或膠卷上)的創作決定最後導致現實世界中的流血甚至死亡,對一個作者來說已經是不能承受之輕。
印成書或是沖印成膠卷(現在則都是硬碟)之後,剩下的詮釋和行動是讀者自己的任務,作者已經沒有置喙餘地了......
下文還有《Les Miserables 悲慘世界》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Marvel 漫威漫畫《The Punisher 制裁者》的標誌和網路漫畫人物 Pepe the Frog 佩佩蛙的抗爭客串演出經歷。全文刊載於付費訂閱媒體端傳媒。
全文由此去:
https://bit.ly/3g6RMVH
the hunger games書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2048865328600458 就有機會抽《啟示的年代:在藝術、心智、大腦中探尋潛意識的奧秘 從維也納1900到現代》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1.9.4 - 2021.9.11
👍 感謝 聯經出版 提供2本贈書
參考藝術作品:
1534, Titian, Venus of Urbino
1600, Caravaggio, The Calling of Saint Matthew
1601, Caravaggio, The Supper at Emmaus
1605, Caravaggio, Saint Jerome Writing
1606, Caravaggio, Supper at Emmaus
1621, Gerard van Honthorst, Adoration of the Child
1631, Rembrandt, Head of an Old Man in a Cap
1665, Johannes Vermeer,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1668, Johannes Vermeer, The Art of Painting
1670, Johannes Vermeer, Lady Writing a Letter with her Maid
1888, Vincent van Gogh, The Sower
1889, Vincent van Gogh, The Bedroom
Evacuated by Wally Skalij
參考影視作品:
1932《上海特快車》Shanghai Express (1932)
1958《迷魂記》Vertigo (1958)
1968《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1970 《同流者》The Conformist (1970)
1972《教父》
1979 《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
1987《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1987)
1997 《鐵達尼號》Titanic (1997)
1999《駭客任務》The Matrix (1999)
2001《艾蜜莉的異想世界》Amélie (2001)
2002 《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 (2002)
2003《X戰警2》X2: X-Men United (2003)
2003《追殺比爾》Kill Bill: Vol. 1 (2003)
2003《007:誰與爭鋒》Die Another Day (2002)
2006《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 (2006)
2007 《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07)
2008 《絕命毒師》Breaking Bad (TV Series 2008–2013)
2011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 (2011)
2011《永生樹》 The Tree of Life (2011)
2011《全境擴散》Contagion (2011)
2011《切膚慾謀》The Skin I Live In (2011)
2012《007:空降危機》Skyfall (2012)
2012《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2012)
2012《月昇冒險王國》Moonrise Kingdom (2012)
2012 《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 (2012)
2013《私法爭鋒》Prisoners (2013)
2013《飢餓遊戲:星火燎原》The Hunger Games: Catching Fire (2013)
2013《雲端情人》Her (2013)
2014《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2014)
2015 《007:惡魔四伏》Spectre (2015)
2015 《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 (2015)
2016《沈默》Silence (2016)
2106《咖啡·愛情》Café Society (2016)
2016《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 (2016)
2016《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 (2016)
2016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2016)
2017《銀翼殺手2049》Blade Runner 2049 (2017)
2017《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2017)
2017《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2017)
2019《小丑》Joker (2019)
2019《星際救援》Ad Astra (2019)
2019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 (2019)
2019《我們》Us (2019)
2020《1917》
the hunger games書 在 English Island英語島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About Chatterbox Podcast 👏Book Review👏:
主持人Elise每個月將會挑選一本書,在podcast上簡短介紹並分享心得,與聽眾一起發掘好書!
Have you ever watched "The Hunger Games" movie franchise? Or have you read any dystopian fiction? 1984 by George Orwell is one of the most classic dystopian fiction of all time.
In this episode, we're gonna dive into the world of 1984 and see what's so fascinating yet horrifying about this dystopian social science fiction.
-
Quotes mentioned:
"To know and not to know, to be conscious of complete truthfulness while telling carefully constructed lies, to hold simultaneously two opinions which canceled out, knowing them to be contradictory and believing in both of them, to use logic against logic, to repudiate morality while laying claim to it, to believe that democracy was impossible and that the Party was the guardian of democracy, to forget whatever it was necessary to forget, then to draw it back into memory again at the moment when it was needed, and then promptly to forget it again, and above all, to apply the same process to the process itself—that was the ultimate subtlety: consciously to induce unconsciousness, and then once again, to become unconscious of the act of hypnosis you had just performed. Even to understand the word—doublethink—involved the use of doublethink."
"If one is to rule and to continue ruling, one must be able to dislocate the sense of reality. For the secret of rulership is to combine a belief in one's own infallibility with the power to learn from past mistakes."
"Those who control the present, control the past, and those who control the past, control the future."
-
Listen to our podcast on: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2vq872z
Spotify - https://spoti.fi/2x5GM68
Google Podcasts - https://reurl.cc/O1qaqy
KKBOX - https://bit.ly/2FMDlpZ
SoundOn - https://bit.ly/381LLp8
Anchor - https://anchor.fm/chatterboxislandeng...
RadioRepublic - https://bit.ly/2Wq44P7
Breaker - https://bit.ly/2IQzcz7
YouTube - https://bit.ly/3ea3KJT
Chatterbox Island English Podcast full playlist - https://reurl.cc/mn3LzY
Visit our Website for more information - https://www.eisland.com.tw/
English Island 英語島雜誌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Eisland.tw
-
Music Credits🎵:
Bread (Prod. by Lukrembo)
the hunger games書 在 祖寧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純潔國度The Grace Year:故事講述一個叫做加納郡的地方,那裏的人們普遍相信女人擁有魔力,因此少女一滿16歲就會被送去執行恩典之年的儀式,然而在那裏卻還有一群人覬覦著這些年輕血肉,他們相信恩典少女的血肉能成為有魔力的回春藥,因此每年恩典之年,有些女孩能回家,有些卻只剩殘骸,但恩典之年不只如此,那些回家的女孩們各個都是精神萎靡、傷痕累累,主角泰爾妮深知恩典之年肯定不止盜獵賊恐怖而已,在找尋魔力的真相中,漸漸撥開恩典之年的秘密。
📍書籍資料
作者: 金‧利格特
原文作者: Kim Liggett
譯者: 康學慧
出版社:悅知文化
#純潔國度 #飢餓遊戲 #使女的故事
🔖各節看點
00:00 純潔國度評價
00:59 故事介紹
04:49 女人的魔力究竟是什麼
07:04 五瓣紅花意義
09:35 真正的問題不是性別
11:09 感想與反思質疑社會吧!
📺本集為劇光燈系列
專講戲劇的單元,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戲劇
那就不要猶豫按下訂閱了!開啟小鈴鐺不錯過任何戲劇新片吧!
✦記得訂閱我的頻道✦
✦祖寧 IG搜尋 / ning_twins0125
https://www.instagram.com/ning_twins0125
✦合作邀約請來信:twinszuning@gmail.com
-
✦加入LINE官方帳號,立刻收到影片推播:https://lin.ee/4StYEV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