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震驚了!!
校園封鎖真實上演嚇哭媽媽我了😭
早上參加了美國音樂家協會會議
回家路上心裡本來開始默默的規劃安排哪些孩子參加哪些比賽的
突然接到學校電話大致內容就是孩子們會延遲些放學
我本來沒有放在心上,
想說昨天因為開學第一天大家可能排隊等家長接或者是坐校車的路線不熟悉所以耽誤
後來經過學校時發現整條路都被封鎖
而且好多警察和救護車. 心裡開始發毛
後來繞路回家(因為路整個被警察封鎖起來)打開email時才發現好像是有狀況發生所以學校暫時封鎖出入口soft lock down人員不得進出
然後就開始聽到越來越多的警車、救護車、消防車警鈴
甚至直升機2架在空中盤旋
媽媽母性的直覺覺得案情不單純
鄰居用走的靠近學校看結果有3.40台警車
連霹靂小組SWAT TEAM都來了
我的心裡開始不安. 因為只能被動的等學校的email進一步更新消息
不過好險校長有說孩子們是安全的在教室只是現在無法進出請我們等消息
你們懂嗎? 媽媽哪坐得住
腦筋一直盤旋美國校園事件
沒想過一天會離我這麼近
真的好焦慮. 一直祈禱不會有事發生的(但心裡根本靜不下來)
總算大約一小時後
收到學校進一步通知孩子們上校車了
已經很久沒在路口等胖胖的我衝了出去
看著她和印度好友牽著隔壁剛上大班已崩潰大哭的路卡弟弟下校車
覺得這兩個女孩好勇敢
我問胖胖發生什麼事?
她說一開始她以為是演習Drill
老師要他們一半的人躲在儲藏間
一半的人躲在角落老師的辦公桌下不能出聲
(聽的這裡媽媽已經眼淚快要掉下來. 這這這不是電影裡才會看到的校園事件情節嗎😭)
後來她看到SWAT小組的人在走廊走來走去
她覺得好像有事情發生所以心裡有點害怕但又不能出聲
(你們說聽到這裡是不是真的心疼死. 因為這種時刻我竟然沒有在孩子身邊)
後來好不容易可以上校車發現好多好多警察他們也覺得有點緊張
我真的是當下抱緊處理
我被嚇到了啦
沒想過有一天是在我身上發生這樣的情況
從沒遇見過
我真的好多人生跑馬燈😯
總之後來新聞有說是因為學校正對面的民宅有槍擊事件
因為緊鄰學校所以霹靂小組第一時間下令校園封鎖不得人員進出
最後好像聽說持槍者自殺了
總之你看美國開放槍枝就是這樣真的危險無所不在
💗謝謝一看到新聞就打來關心我的好姐妹們. 讓我的心稍微平復一點. 不然我真的好惶恐喔. 我想回台灣了嗚嗚嗚😭💗
我的結論👉🏻來去買可以定位傳訊息的手錶給胖胖. 至少有遇到任何狀況可以跟我報平安. 我今天應該會做惡夢. 嚇死我了😩
我真的到現在還是驚魂未定啊~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uperTh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自製一部微電影,有一天富蘭克林被逮捕進監獄 於是富蘭克林打電話給麥可求援,透過安裝且更改模組 將特警變成麥可的保鑣,強攻監獄 麥可可以成功拯救富蘭克林嗎? 一起來看看吧~~ #GTAV #GTA5 #GTA5微電影 #GTA5movie BGM: Change-the-Power-Game ...
「swat電影」的推薦目錄:
- 關於swat電影 在 胖胖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wat電影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wat電影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wat電影 在 SuperTh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wat電影 在 英文易開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wat電影 在 Semenix Gami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wat電影 在 [好雷] 反恐特警組SWAT - 精華區movie 的評價
- 關於swat電影 在 SWAT電影道具拍賣 的評價
- 關於swat電影 在 反恐特警組SWAT | Movie Rater | 電影評分| PTT - 現正上映 的評價
- 關於swat電影 在 《SWAT反恐特警組》 搶先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swat電影 在 這是哪部電影?(SWAT類) - Mobile01 的評價
swat電影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RoboCop:武力失控的警察故事】#葉郎電影徵信社
三十多年前的好萊塢科幻電影《RoboCop 機器戰警》的情節荒謬無比,以至於我們當年都輕而易舉地忽略了電影背後暗藏的警世訊息。
如今後悔早就來不及,我們已然活在那部科幻電影所描繪的荒謬未來:在那裡一切的政府職能都可以招商民營BOT,而警察武力有如軍隊一般強大無比,生死不計地使用不合比例的暴力執行值得懷疑的法令,即便是細微末節的輕罪都比照戰場死敵的規格殲滅。
一次又一次香港警察的執法畫面更讓人不免懷疑:哪用得著好萊塢費盡心力重開機,《機器戰警》的情節早在電視新聞中一一次又一次上演。
▇ 殺戮戰場底特律
四年前《機器戰警》的故鄉底特律市出現了一則帶有RoboCop關鍵字的社會新聞:
這樁警察暴力事件發生在底特律近郊的Inkster,距離Ford汽車的總部Dearborn不遠。Dearborn屬於底特律市城區的一部分,但在Ford工廠上班的黑人不被允許住在Dearborn,所以這些工人多數住在更郊區的Inkster。
事發當天一名黑人Floyd Dent駕車經過Inkster某個路口時,被兩名白人警察從車內拖出來毆打和電擊,並疑似將古柯鹼放入車內藉以栽贓駕駛。
帶頭的白人員警名為William Melendez。在他過去擔任底特律警察的16年間被投訴的次數遙遙領先同仁,並在接連12起訴訟中被控暴力攻擊市民。他因此得到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封號——RoboCop。
《機器戰警》的故事會選在汽車之城底特律完全不是巧合。底特律是GM、Ford和Chrysler等汽車大廠的根據地,在20世紀中期之後和美國中西部、五大湖區幾個工業重鎮一起經歷了「去工業化」的產業瓦解歷程,因而被稱作鐵鏽地帶。隨著汽車工業瓦解而來的是失業、貧窮、犯罪和政府財政窘迫。然後大家開始為這些混亂找尋解方。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在就職演說中就指稱這些所謂中心城市(inner cities)的犯罪氾濫是一場大屠殺(carnage),並主張這些混亂都是移民所導致,所以為了拯救這些岌岌可危的城市他將削減對這些城市的聯邦補助經費,直到這幾個城市放棄維護移民權益政策為止。這種企圖一槍斃命、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無疑也是一種RoboCop模式。
警力壓制是多數城市選擇的便利解方。1967年底特律警察掃蕩一家無牌照經營的酒吧,演變成一場波及全城的失控警民衝突,最後導致全城43人死亡、467人受傷、超過7200人被捕、超過2000座建築物被破壞。這場底特律騷亂是整個城市由盛轉衰的關鍵,有錢的白人選擇逃離該城,也進一步惡化底特律經濟和政府財政。
《機器戰警》除了預言美國監獄和警察業務委託民營的荒謬商業模式之外,最神準的預言還是2013年底特律政府申請破產。底特律官員打的算盤是透過破產程序減輕債務負擔之後,市政府可以繼續降低企業稅率吸引有錢人回流投資底特律。
《機器戰警》故事背景正是這些資本主義大城紛紛經歷過的泥淖:在政府民營化、服務商品化、警力軍備化之間垂死掙扎,始終找不到出路的地獄之城。然後英雄從天而降……
▇ 以正義為名的暴力
具有先見之明的荷蘭導演Paul Verhoeven是今天這個故事中的唯一英雄。
Verhoeven赴美發展之後的電影全數充斥著浮誇的色情和暴力元素。他狡猾地把自己對於色情和暴力的批判觀點藏在電影的隱密深處,坐視觀眾毫無自覺地沈浸在他的色情和暴力元素中樂不思蜀。
他的每一部電影都必須和美國電影協會MPAA的分級審查交戰多回,多次刪減畫面來求取R級分級(因為被分級為X級或是未經分級的電影會失去在大多數美國連鎖戲院上映的機會)。他也因此創造了R級和X級電影(日後改名為NC-17級)的獨特商業模式,並讓惡名昭彰的《Showgirls 美國舞孃》成為好萊塢史上第一部得以大規模商業上映的NC-17電影。精明的好萊塢製片Mario Kassar 和Andrew Vajna很快就想到把Verhoeven的暴力和色情元素結合Arnold Schwarzenegger和Sharon Stone等明星元素,打造出1980年代盛極一時(但也快起快落)的Carolco影業王朝。
1987年Verhoeven向華盛頓郵報記者談及《機器戰警》中的極端暴力時他這麼說:
「電影《Patton 巴頓將軍》中出現一句非常經典的台詞。當時畫面中的坦克正在燃燒,事實上整個戰場上遍佈著燃燒的坦克、瀕死的人以及早就死掉的人。然後巴頓將軍見證這個景象,細細端倪之後他說『請原諒我這麼說,但我愛死了這個場面!』雖然這是一個法西斯主義者的內心話,但我認為整個人類都是這樣子想的。我認為許多人之所以如此熱衷於毀滅事物是因為這是人類靈魂的基本元素......同時也是戲劇作品的基本元素。你沒辦法用『美』和『幸福』來打造一個戲劇作品。」
Verhoeven骨子裡對於這種以暴制暴的美式正義是不以為然的。對他來說《機器戰警》就是一個耶穌死而復生的故事,但正因為故事發生在美國,所以死而復生的美國耶穌當然是要用槍枝暴力來實現正義、普渡眾生。
「我的動機是在批判德州極端保守的司法系統,因為在德州一名罪犯可以在一分鐘內被定罪然後幾小時內火速被處死。」Verhoeven企圖用《機器戰警》嘲弄這種得來速式的美式正義。
▇ 臉書直播之後的英雄末路
好萊塢電影和香港電影中的警察長期扮演正義無私的角色,幾乎不太可能在電影中看到佔領華爾街或是反送中運動中警方濫用武力的情節。即便《Die Hard 終極警探》、《Dirty Harry 緊急追捕令》或是《Lethal Weapon 致命武器》之類電影中的警探選擇使用極端暴力手段,甚至當場擊斃歹徒時,你也不太有機會懷疑他的時機、手段、對象有沒有任何瑕疵。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或許是警方協拍的機制中經常讓警局有機會篩選劇組的劇本,選擇他們想要被呈現在銀幕上的模樣。
1989年Spike Lee導演的《Do the Right Thing 為所應為》電影中,出現了好萊塢難得描繪警察暴力誤殺民眾的情節。同一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也透過判例第一次建立了警察用槍時機的判斷標準:「客觀合理性(objective reasonableness),亦即「換成其他任何理性的警察在相同狀況下是否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真正讓警察形象徹底顛覆的不是電影或電視劇,而是21世紀的社群媒體。
抽掉了說書人這個有時沒那麼正直的中介者角色,Youtube以及臉書直播取代了電影、電視劇的地位,講述了更接近真實的警察故事。
2016年一名明尼蘇達的婦女Diamond Reynolds,在其未婚夫Philan Castile遭警察開槍射殺後,直接用Facebook直播她和警察之間的互動,以及四歲的女兒全程目睹槍擊之後冷靜地安撫大人的心碎畫面。
媽媽事後向記者表示:「我這麼做並不是為了爭取同情或是出名,而是為了讓全世界知道警察並沒有在保護我們,他們在殺害我們。」
▇ 警察武力的軍備競賽
《機器戰警》表面上依照好萊塢公式頌揚警察打擊犯罪的絕對效率(並藉此吸引大量熱愛暴力的觀眾),但實際上卻在警告世人一個正要在高速公路上失控的社會問題:警察武力的軍備化。
終結太陽花運動的台灣警察霹靂小組最早成立於1980年代,終結佔中運動的香港警察機動部隊成立於1970年代。事實上這兩個特種警察編制都源自於1960年代洛杉磯警局首設的「SWAT特種武器和戰術部隊(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
SWAT員警的訓練完全比照軍隊,配有破門槌、閃光彈、裝甲車等武器,並得到法院的許可得以不經敲門表達身份就直攻民宅。
1970年代後SWAT的數量在全美各地不斷攀升,出勤次數隨即也從1970年代的每年幾百次,到21世紀後殺雞偏用牛刀的一年數萬次之多。比如2006年發生過赴美訪問的西藏喇嘛簽證過期卻出動全副武裝的SWAT逮捕,2010年也發生過SWAT突襲酒吧,只因為懷疑未成年人飲酒,在在證明了SWAT的武力被浮濫使用在不符比例原則的輕微罪行之上。
1980年代的反毒戰爭、2001年911事件後的反恐戰爭都進一步使包含SWAT在內的各地警方編制進入軍備競賽的瘋狂遊戲。他們爭相運用國會通過的天文數字預算購買戰場上才用得到的裝甲車、M-16來福槍、手榴彈、機關槍甚至側掃聲納等先進軍事裝備。其中又以國土安全部出手最大方,估計已經耗費數百億美元在提升警察軍備之上。
穿戴上類似軍人的服裝,拿起和軍人差不多的武器,這些警察也開始在心態上和行為上日漸「軍人」化,把美國本土當成戰場,把美國人民當成敵軍。警察從此不再是守護社區治安的力量,而是槍口朝內的戰爭機器。
失控的軍備競賽最大的受害者幾乎清一色是有色人種。2014年發生在密蘇里州的佛格森(Ferguson)騷亂,起因正是員警輕率地開槍射殺沒有前科、沒有武器的18歲黑人青年Michael Brown。隨後的抗議行動中,警方還一路動用裝甲車、催淚彈、橡皮子彈等各式軍事裝備,讓衝突不斷升級,直到整個城市完全化身成為《機器戰警》中的殺戮戰場。
▇ 機器人三大法則
2018年底舉行的聯合國傳統武器大會,88個成員國聚集在日內瓦試圖針對「致命自主性武器系統Lethal Autonomous Weapons Systems」制定出規範,藉以喝止AI和自主性機器人在戰爭上的研發運用。會議以失敗收場,但值得一提的是整個會議的構想其實源自於《I, Robot 機械公敵》科幻小說家Issac Asimov的「機器人三大法則Three Laws of Robotics」:
第一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
第三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巧合的是聯合國傳統武器會議中反覆使用的「致命自主性武器系統」英文縮寫正好是LAWs。
電影《機器戰警》中也致敬/引用了機器人三大法則,只是把它改成三條指令以及一條不為人知的第四秘密指令。
作為人機合體的Cyborg,《機器戰警》還進一步探索了Asimov所謂的「Frankenstein Complex 科學怪人情結」——我們對於自己創造出來的新科技怪物的信任危機。他/它究竟是來幫助我們的好幫手,還是會害死我們的死神?
有趣的是1942年就創造出機器人三大法則的Asimov後來才發現自己根本不是原創,人類打從開天闢地以來就用類似的邏輯來評估我們發明的所有東西。他在1981年的Compute!雜誌上發表的文章說到:
「事實上機器人三大法則可以適用在人類日常使用的每一種工具上頭。拿刀做例子好了。刀的第一法則就是必須可以安全地使用。如果刀子會輕易割到自己手指,沒有人會安心使用刀這種工具。所以從此之後刀子因此有了刀柄。基本上所有用來切割的工具都必須提供類似的安全使用方法。」
等等,這不正是在說我們另外一個發明多時的兩面刃——警察嗎?
(2019年9月1日原載於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 )
swat電影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言:寫於八月初的文章重新貼出。沒想到三個月前這句「衝突不斷升級直到整個城市完全化身成為《機器戰警》中的殺戮戰場」竟然一語成讖。從今爾後銀幕上的警察故事,再也不會是同一個警察故事。
————————————
【RoboCop:武力失控的警察故事】
三十多年前的好萊塢科幻電影《RoboCop 機器戰警》的情節荒謬無比,以至於我們當年都輕而易舉地忽略了電影背後暗藏的警世訊息。
如今後悔早就來不及,我們已然活在那部科幻電影所描繪的荒謬未來:在那裡一切的政府職能都可以招商民營BOT,而警察武力有如軍隊一般強大無比,生死不計地使用不合比例的暴力執行值得懷疑的法令,即便是細微末節的輕罪都比照戰場死敵的規格殲滅。
一次又一次香港警察的執法畫面更讓人不免懷疑:哪用得著好萊塢費盡心力重開機,《機器戰警》的情節早在電視新聞中一一次又一次上演。
▇ 殺戮戰場底特律
四年前《機器戰警》的故鄉底特律市出現了一則帶有RoboCop關鍵字的社會新聞:
這樁警察暴力事件發生在底特律近郊的Inkster,距離Ford汽車的總部Dearborn不遠。Dearborn屬於底特律市城區的一部分,但在Ford工廠上班的黑人不被允許住在Dearborn,所以這些工人多數住在更郊區的Inkster。
事發當天一名黑人Floyd Dent駕車經過Inkster某個路口時,被兩名白人警察從車內拖出來毆打和電擊,並疑似將古柯鹼放入車內藉以栽贓駕駛。
帶頭的白人員警名為William Melendez。在他過去擔任底特律警察的16年間被投訴的次數遙遙領先同仁,並在接連12起訴訟中被控暴力攻擊市民。他因此得到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封號——RoboCop。
《機器戰警》的故事會選在汽車之城底特律完全不是巧合。底特律是GM、Ford和Chrysler等汽車大廠的根據地,在20世紀中期之後和美國中西部、五大湖區幾個工業重鎮一起經歷了「去工業化」的產業瓦解歷程,因而被稱作鐵鏽地帶。隨著汽車工業瓦解而來的是失業、貧窮、犯罪和政府財政窘迫。然後大家開始為這些混亂找尋解方。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在就職演說中就指稱這些所謂中心城市(inner cities)的犯罪氾濫是一場大屠殺(carnage),並主張這些混亂都是移民所導致,所以為了拯救這些岌岌可危的城市他將削減對這些城市的聯邦補助經費,直到這幾個城市放棄維護移民權益政策為止。這種企圖一槍斃命、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無疑也是一種RoboCop模式。
警力壓制是多數城市選擇的便利解方。1967年底特律警察掃蕩一家無牌照經營的酒吧,演變成一場波及全城的失控警民衝突,最後導致全城43人死亡、467人受傷、超過7200人被捕、超過2000座建築物被破壞。這場底特律騷亂是整個城市由盛轉衰的關鍵,有錢的白人選擇逃離該城,也進一步惡化底特律經濟和政府財政。
《機器戰警》除了預言美國監獄和警察業務委託民營的荒謬商業模式之外,最神準的預言還是2013年底特律政府申請破產。底特律官員打的算盤是透過破產程序減輕債務負擔之後,市政府可以繼續降低企業稅率吸引有錢人回流投資底特律。
《機器戰警》故事背景正是這些資本主義大城紛紛經歷過的泥淖:在政府民營化、服務商品化、警力軍備化之間垂死掙扎,始終找不到出路的地獄之城。然後英雄從天而降……
▇ 以正義為名的暴力
具有先見之明的荷蘭導演Paul Verhoeven是今天這個故事中的唯一英雄。
Verhoeven赴美發展之後的電影全數充斥著浮誇的色情和暴力元素。他狡猾地把自己對於色情和暴力的批判觀點藏在電影的隱密深處,坐視觀眾毫無自覺地沈浸在他的色情和暴力元素中樂不思蜀。
他的每一部電影都必須和美國電影協會MPAA的分級審查交戰多回,多次刪減畫面來求取R級分級(因為被分級為X級或是未經分級的電影會失去在大多數美國連鎖戲院上映的機會)。他也因此創造了R級和X級電影(日後改名為NC-17級)的獨特商業模式,並讓惡名昭彰的《Showgirls 美國舞孃》成為好萊塢史上第一部得以大規模商業上映的NC-17電影。精明的好萊塢製片Mario Kassar 和Andrew Vajna很快就想到把Verhoeven的暴力和色情元素結合Arnold Schwarzenegger和Sharon Stone等明星元素,打造出1980年代盛極一時(但也快起快落)的Carolco影業王朝。
1987年Verhoeven向華盛頓郵報記者談及《機器戰警》中的極端暴力時他這麼說:
「電影《Patton 巴頓將軍》中出現一句非常經典的台詞。當時畫面中的坦克正在燃燒,事實上整個戰場上遍佈著燃燒的坦克、瀕死的人以及早就死掉的人。然後巴頓將軍見證這個景象,細細端倪之後他說『請原諒我這麼說,但我愛死了這個場面!』雖然這是一個法西斯主義者的內心話,但我認為整個人類都是這樣子想的。我認為許多人之所以如此熱衷於毀滅事物是因為這是人類靈魂的基本元素......同時也是戲劇作品的基本元素。你沒辦法用『美』和『幸福』來打造一個戲劇作品。」
Verhoeven骨子裡對於這種以暴制暴的美式正義是不以為然的。對他來說《機器戰警》就是一個耶穌死而復生的故事,但正因為故事發生在美國,所以死而復生的美國耶穌當然是要用槍枝暴力來實現正義、普渡眾生。
「我的動機是在批判德州極端保守的司法系統,因為在德州一名罪犯可以在一分鐘內被定罪然後幾小時內火速被處死。」Verhoeven企圖用《機器戰警》嘲弄這種得來速式的美式正義。
▇ 臉書直播之後的英雄末路
好萊塢電影和香港電影中的警察長期扮演正義無私的角色,幾乎不太可能在電影中看到佔領華爾街或是反送中運動中警方濫用武力的情節。即便《Die Hard 終極警探》、《Dirty Harry 緊急追捕令》或是《Lethal Weapon 致命武器》之類電影中的警探選擇使用極端暴力手段,甚至當場擊斃歹徒時,你也不太有機會懷疑他的時機、手段、對象有沒有任何瑕疵。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或許是警方協拍的機制中經常讓警局有機會篩選劇組的劇本,選擇他們想要被呈現在銀幕上的模樣。
1989年Spike Lee導演的《Do the Right Thing 為所應為》電影中,出現了好萊塢難得描繪警察暴力誤殺民眾的情節。同一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也透過判例第一次建立了警察用槍時機的判斷標準:「客觀合理性(objective reasonableness),亦即「換成其他任何理性的警察在相同狀況下是否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真正讓警察形象徹底顛覆的不是電影或電視劇,而是21世紀的社群媒體。
抽掉了說書人這個有時沒那麼正直的中介者角色,Youtube以及臉書直播取代了電影、電視劇的地位,講述了更接近真實的警察故事。
2016年一名明尼蘇達的婦女Diamond Reynolds,在其未婚夫Philan Castile遭警察開槍射殺後,直接用Facebook直播她和警察之間的互動,以及四歲的女兒全程目睹槍擊之後冷靜地安撫大人的心碎畫面。
媽媽事後向記者表示:「我這麼做並不是為了爭取同情或是出名,而是為了讓全世界知道警察並沒有在保護我們,他們在殺害我們。」
▇ 警察武力的軍備競賽
《機器戰警》表面上依照好萊塢公式頌揚警察打擊犯罪的絕對效率(並藉此吸引大量熱愛暴力的觀眾),但實際上卻在警告世人一個正要在高速公路上失控的社會問題:警察武力的軍備化。
終結太陽花運動的台灣警察霹靂小組最早成立於1980年代,終結佔中運動的香港警察機動部隊成立於1970年代。事實上這兩個特種警察編制都源自於1960年代洛杉磯警局首設的「SWAT特種武器和戰術部隊(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
SWAT員警的訓練完全比照軍隊,配有破門槌、閃光彈、裝甲車等武器,並得到法院的許可得以不經敲門表達身份就直攻民宅。
1970年代後SWAT的數量在全美各地不斷攀升,出勤次數隨即也從1970年代的每年幾百次,到21世紀後殺雞偏用牛刀的一年數萬次之多。比如2006年發生過赴美訪問的西藏喇嘛簽證過期卻出動全副武裝的SWAT逮捕,2010年也發生過SWAT突襲酒吧,只因為懷疑未成年人飲酒,在在證明了SWAT的武力被浮濫使用在不符比例原則的輕微罪行之上。
1980年代的反毒戰爭、2001年911事件後的反恐戰爭都進一步使包含SWAT在內的各地警方編制進入軍備競賽的瘋狂遊戲。他們爭相運用國會通過的天文數字預算購買戰場上才用得到的裝甲車、M-16來福槍、手榴彈、機關槍甚至側掃聲納心態等先進軍事裝備。其中又以國土安全部出手最大方,估計已經耗費數百億美元在提升警察軍備之上。
穿戴上類似軍人的服裝,拿起和軍人差不多的武器,這些警察也開始在心態上和行為上日漸「軍人」化,把美國本土當成戰場,把美國人民當成敵軍。警察從此不再是守護社區治安的力量,而是槍口朝內的戰爭機器。
失控的軍備競賽最大的受害者幾乎清一色是有色人種。2014年發生在密蘇里州的佛格森(Ferguson)騷亂,起因正是員警輕率地開槍射殺沒有前科、沒有武器的18歲黑人青年Michael Brown。隨後的抗議行動中,警方還一路動用裝甲車、催淚彈、橡皮子彈等各式軍事裝備,讓衝突不斷升級,直到整個城市完全化身成為《機器戰警》中的殺戮戰場。
▇ 機器人三大法則
2018年底舉行的聯合國傳統武器大會,88個成員國聚集在日內瓦試圖針對「致命自主性武器系統Lethal Autonomous Weapons Systems」制定出規範,藉以喝止AI和自主性機器人在戰爭上的研發運用。會議以失敗收場,但值得一提的是整個會議的構想其實源自於《I, Robot 機械公敵》科幻小說家Issac Asimov的「機器人三大法則Three Laws of Robotics」:
第一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
第三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巧合的是聯合國傳統武器會議中反覆使用的「致命自主性武器系統」英文縮寫正好是LAWs。
電影《機器戰警》中也致敬/引用了機器人三大法則,只是把它改成三條指令以及一條不為人知的第四秘密指令。
作為人機合體的Cyborg,《機器戰警》還進一步探索了Asimov所謂的「Frankenstein Complex 科學怪人情結」——我們對於自己創造出來的新科技怪物的信任危機。他/它究竟是來幫助我們的好幫手,還是會害死我們的死神?
有趣的是1942年就創造出機器人三大法則的Asimov後來才發現自己根本不是原創,人類打從開天闢地以來就用類似的邏輯來評估我們發明的所有東西。他在1981年的Compute!雜誌上發表的文章說到:
「事實上機器人三大法則可以適用在人類日常使用的每一種工具上頭。拿刀做例子好了。刀的第一法則就是必須可以安全地使用。如果刀子會輕易割到自己手指,沒有人會安心使用刀這種工具。所以從此之後刀子因此有了刀柄。基本上所有用來切割的工具都必須提供類似的安全使用方法。」
等等,這不正是在說我們另外一個發明多時的兩面刃——警察嗎?
(2019年9月1日原載於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 )
swat電影 在 SuperTh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天自製一部微電影,有一天富蘭克林被逮捕進監獄
於是富蘭克林打電話給麥可求援,透過安裝且更改模組
將特警變成麥可的保鑣,強攻監獄 麥可可以成功拯救富蘭克林嗎?
一起來看看吧~~
#GTAV #GTA5 #GTA5微電影 #GTA5movie
BGM:
Change-the-Power-Game
Stay-Ahead-of-the-Curve
Adrenaline-Flash
Beat-You-There
Cloche-Hats-N-Spats
Drop-the-Flag
Field-of-Bravery
The-Harder-They
With-My-Last-Breath
誠摯感謝您的觀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
希望給我您小小的鼓勵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yHERhaWn-WYP8sWsxgiQg?sub_confirmation=1
Encourage Me ►SUBCRIBE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yHERhaWn-WYP8sWsxgiQg?sub_confirmation=1
若您願意幫助小弟翻譯或添加字幕小弟感激不盡↓
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tab=2&c=UCzyHERhaWn-WYP8sWsxgiQg
【歡迎投稿您的 GTA5有趣點子或片段(ID將顯示於影片上)】
►Facebook投稿: https://www.facebook.com/superthaivideo/
►GMAIL投稿: superthaitw@gmail.com
►Google+: https://plus.google.com/105398557724670881637
►Twitter: https://twitter.com/hungchenyao_com
想看更多系列:
●GTA5搞笑系列:https://goo.gl/s5kNps
●GTA5彩蛋系列:https://goo.gl/QdJJhY
●GTA5尾隨市民系列:https://goo.gl/hK8ee1
●GTA5深度實驗系列系列:https://goo.gl/uVbnV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VgvapnnqZQ/hqdefault.jpg)
swat電影 在 英文易開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電影常見的 FBI, CIA, NSA 等等到底是做什麼的呢?
訂閱英文易開罐: https://goo.gl/HIheog
英文易開罐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blearnenglish/
-
1. NYPD LAPD New York Police Department 紐約警察局
2. FBI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聯邦調查局
3. CIA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中央情報局
4. NSA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國家安全局
5. SWAT 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 反恐小組
6. Navy Seal United States Navy Sea Air and Land Team 海豹部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1YdUgwkwQo/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Chvik3kZAm5U08n4aW0cNHuwuemw)
swat電影 在 Semenix Gami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全程 1080P 無損錄製,給您最佳的電影級享受!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全特勤幹員解鎖影片
主機平台:PS4
遊戲簡介: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中玩家將扮演警察或匪徒進行一場人性的考驗,進行5v5的對決,情節異常緊張,每個舉動都影響人質是否能安全被救出,看來育碧已經把“愛國者”的設定完全拋棄了,如果你喜歡SWAT,那麼這款遊戲就是你的最愛。
遊戲全程都有語音交流,非常注重團隊合作以及指揮,不像COD那樣的橫衝直撞。遊戲的畫面不算是頂級,但是破壞效果很出彩。
如果您覺得本頻道做的不錯,歡迎透過 PayPal 或信用卡贊助本頻道。即使只有一個銅板,也是莫大的支持!
贊助網址:http://semenixpcgaming.blogspot.tw/2015/11/semenix-semenix-pc-gaming-20135.html
PS. 獲得的贊助捐款將會用來購買更多遊戲以及更好的硬體設備,帶給大家更優質的視覺享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OJ-AmDWe_U/hqdefault.jpg)
swat電影 在 SWAT電影道具拍賣 的推薦與評價
SWAT電影 道具拍賣. Public · Event · by 錢人豪. Interested · Invite. More. Summary. Saturday, May 17, 2014 at 3:00 PM – 5:30 PM UTC+08. More than a year ago. ... <看更多>
swat電影 在 反恐特警組SWAT | Movie Rater | 電影評分| PTT - 現正上映 的推薦與評價
中文名稱, 反恐特警組. 英文名稱, S.W.A.T.. 上映日期, 2003-08-29. 類型, 動作、犯罪. 片長, 01時57分. 導演, 導演: 克拉克強森(Clark Johnson). ... <看更多>
swat電影 在 [好雷] 反恐特警組SWAT - 精華區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今晚HBO十點 反恐特警組S.W.A.T
柯林法洛+山謬傑克森+傑瑞米雷納(鷹眼)
這片真的是超好看
劇情安排適當 緊湊 熱血 軍武迷的好片子
第一次注意到傑瑞米雷納(鷹眼)就是從這片開始
好帥好嚴肅眼神好兇
應該是從這片奠定他軍事/特警角色的
之後的28週毀滅倒數與危機倒數(都是倒數....) 真的是很亮眼
這片結合了一些時事畫面 如一開始的全副武裝防彈匪徒
中段招集/訓練S.W.A.T.小隊 結業考試
後段保護任務
整片緊湊 緊張 熱血 帥氣
看完都想要去考個霹靂小組了 媽呀
這片真的很好看!!!(再次強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4.208.1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