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一集剛上架、以及美國總統大選正如火如荼之際(咦?),C型肝炎下集的整理出爐囉!一起來看看我們政府的野心:2025滅C肝!
🔷 傳統治療C肝的方式,是施打針劑「#干擾素」,並搭配口服藥物💊「#雷巴威林 (Ribavirin) 」。
其療效達七成,但可能出現嚴重副作用:如發燒、疲倦、嘔吐、情緒憂鬱……等。不少病患會卻步或中斷治療。據統計,只有10~15% 的病患接受過此組合療法。
🔷 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 #DAA (Direct-Acting Antiviral)
其治癒率高達九成以上。每天吃一錠,療程約3~6個月,更棒的是幾乎沒有副作用。
💰 2014年開始,C肝全口服藥DAA陸續出現。美國FDA核准吉利德 (#Gilead) 藥廠生產的索華迪 (#Sovaldi) 上市,被視為C肝治療的一大突破。當時藥廠公布藥價,一顆藥要1000美金!!! 💸💸💸。12週標準療程就要84萬美金 (252萬台幣) 。(好貴啊)
🚩台灣政策:2025滅C肝
🔷 C肝全口服新藥納入健保給付
C肝全口服新藥在2017年「有條件」地納入健保給付,(如肝臟纖維化第3期後的患者、感染病毒基因型第一型者、曾經接受過干擾素治療的患者……等。)
之後階段性放寬條件,擴大給付對象。自2019年起,全面開放健保給付!(大家要愛惜健保呀!)
🔷 擴大B、C型肝炎免費篩檢對象
放寬篩檢年齡為年滿45至79歲 (原住民40至79歲) 之民眾,終身可享有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服務。
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大家不知道自己患有C型肝炎」。
因此定期檢查是最重要的唷!大家可以提醒家中長輩去做B肝和C肝篩檢唷~我們一起小心肝
想知道更多嗎?
EP13《2020諾貝爾生醫獎─談C型肝炎(上)》
還在熱播中喲🔊
https://sndn.link/BGGbiolab/71rPGk
聽完接著再聽最新的一集!基因改造食品!
EP14《To eat or Not to eat─談基因改造食品》
https://sndn.link/BGGbiolab/BTcvhA
喜歡我們分享的內容嗎?歡迎大家按讚、留言、分享📤
追蹤我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badgeniusbiolab
觀看限時動態隨時獲得 #生醫 #科學 的最新消息🥇
⋯⋯⋯⋯⋯⋯⋯⋯⋯⋯⋯⋯⋯
🎧來聽聽我們的podcast吧🎧
🎅🏼壞基基的生化實驗室|各大平台傳送門🚪
Sound on | https://sndn.link/BGGbiolab
Spotify | https://reurl.cc/0Oo6mM
Apple Podcast | https://reurl.cc/k0dq9K
Google Podcast | https://reurl.cc/AqEvMd
⋯⋯⋯⋯⋯⋯⋯⋯⋯⋯⋯⋯⋯
ribavirin作用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譚新強:美國面對政治三元悖論:(1)經濟 (2)抗疫 (3)打壓中國
Covid疫情把全世界放進了冰箱3個月。現在每個社會都逐漸解凍,進度不一,中國控疫較佳,恢復得最快。美國控制得差,死亡人數剛超越10萬,多過韓戰加越戰的美軍死亡總人數!毫不意外,特朗普又再搖擺回到輕視疫情,煽動持槍者「解放」各州份,簡直草菅人命!
保護國民生命安全本是政府最基本責任,疫情是一次嚴峻能力測試,結果頗出人意外,最不科學化、最不尊重生命,結果感染比例最高、死亡人數和死亡率最高的,幾乎全都是西歐國家如英國、法國、意大利、瑞典、西班牙和荷蘭等,連德國也頗失敗。美國死亡率比西歐略低,但宗數就非常多,Georgia和Texas等州份急重開,感染個案再度上升。
疫情熱點轉移南半球
除此,一如傳染病學家預期,疫情熱點已轉移到南半球,包括巴西和秘魯等,中東也頗嚴重,非洲宗數也在上升,但數據不太準確。亦即是說,Covid將成為endemic,今年秋冬,極可能重回人口較多的北半球。希望真的今年底就能研發出有效疫苗,但成功率絕非百分百,即使成功,有效率亦不是,60%至70%已不錯。即使有了疫苗,如何大量生產仍是個難題。加上美國已變得很自私,不可倚靠它願意賣給其他國家(捐就更不用想)。所以希望中國盡快研究成功,必更願意跟世界分享,造福人類。
隨着世界重開,很多B.C.未解決的問題,A.C.也陸續回來,包括美國總統選舉和最重要的中美修昔底德陷阱式全面鬥爭,包括香港問題、貿易戰和科技戰等等。疫症沒有解決這些難題,但是個分水嶺,有直接和間接影響,甚至可改變結果。
特朗普的最優先任務當然是成功連任(不要誤會是美國)。很多人以為特朗普必贏,其實選情仍非常接近,且離開大選仍近半年,變數仍多。美國貨幣和財政刺激雙管齊下,印了3萬億美元,又派了2萬億,今年財赤或升至前所未見的GDP 15%以上。
對比2008年,今次拯救行動較快,規模更大,而且更「聰明」(蠱惑?)。政府除借錢給中小企外,更以「直升機」形式,派錢到消費者手中,亦即會計上讓企業以收入形式進帳,對股價來說,遠比以債或入股形式入帳更好。特朗普甚至曾說,如有需要,可直接買下所有航空公司未來兩年機票!這樣做法,跟造假帳有何分別?
在此情形,美股怎可能不強力反彈?標普距離歷史高位只約10%,納指更只約4%。但不要誤會這就對特朗普選情有很大幫助,請留意他也不再經常提起股市表現。因為受惠股市的主要仍是top 1%的富人,如果再炫耀股巿表現,只會激怒99%的老百姓。絕大部分美國人面對的實體經濟是另一回事,失業人數近4000萬,失業率近20%,第二季度GDP將前所未見的下跌近40%!即使經濟重開,估計年底失業率仍將高企在10%以上。
經濟學家Mundell提出宏觀經濟的trilemma(三元悖論):不可同時擁有(1)穩定匯率、(2)自由開放資本帳和(3)獨立貨幣政策。經常以中國為例子,大部分時間,內地選擇(1)和(3),寧願稍為控制資本帳;而香港則選擇(1)和(2),貨幣政策就外判給美聯儲。
美國現在也正面臨一個更棘手的政治三元悖論。如要成功連任,特朗普必須平衡互有矛盾的3件事,只可選擇三之其二:(1)盡快成功重啟經濟,脫離有史以來最急的經濟衰退;(2)成功控制疫情,並防止嚴重的第二浪爆發;(3)如何應付中國崛起的挑戰。現在美國選擇的是(1)和(3),殘忍地放棄控疫。較合理和人道的選擇當然是(1)和(2),摒棄阻擋中國發展的歪念。
美國充滿樂觀的愛國者,他們認為疫情將很快變成過去,一切將回復正常,今次衰退亦將是有史以來最短的一次。名策略師Tom Lee更預測標普將在年底前再創新高!這個預測不是無可能,但如成真,將完全是無限QE的功勞,跟基本面脫節,PE高達30倍以上!
不過,成功重開經濟的前設是成功控疫。過急重開,但仍未有足夠測試系統,接觸追蹤系統和人手,後果堪虞,出現第二浪的機會很高。再加上美國的嚴重反科學傾向,例如特朗普支持者拒戴口罩,簡單的科學事實,已淪為部族圖騰。他們亦拒絕承認家居隔離無用,幾同謀殺,跟民主一點關係都沒有。用藥也不妥,迷信效用有限的HCQ,當然拒絕跟香港學習,用證明非常有效的Kaletra加Interferon beta-1b和Ribavirin的雞尾療方。不科學,所以就一直無法把每天感染個案大幅減少,平均死亡人數更高企在1000以上,非常恐怖。
政府又再妖言惑眾,忽悠國民所謂群體免疫是一條可行甚至更佳的路,根本毋須防止感染。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致命謊言,Covid是一個死亡率非常高的疫症,更尚未完全了解康復後患,連有否長期免疫力都不知道。提出此無良建議無非兩個原因,第一是他們知道死的大多數為低收入、年紀較大的黑人和其他少數族裔,對上等白種人影響不大。第二,他們口雖硬,但其實經濟面臨崩潰,悲哀的事實是美國沒有選擇,必須賭一把,盡快重開經濟。我終相信特朗普的一句話,「殘忍承諾」無論第二浪多嚴重,也絕不會再次停擺經濟。但問題是如第二浪的每天死亡人數是二千、三千或更多,死的將不止是窮黑人,連白人的父母、朋友,甚至子女都將愈來愈多染病和去世,他們會否真的仍然鐵石心腸,視若無睹,繼續參加派對和進場觀看球賽?我非常懷疑。
處理疫情失當,連累經濟崩潰,總統當然責無旁貸。但特朗普仍無恥地拒絕承擔任何責任,至此他的無能和自私已表露無遺,只有完全盲目的人才會仍讚揚他的聰明才智和處事能力!
特朗普盡力推卸責任,最佳替罪羊是中國,順帶把世衛拖落水,為了自保連CDC也不放過。把所有問題都賴在別人身上,尤其是異族,激發出醜陋的種族主義,是歷史上最有效推高支持率的不二法門,手法跟希特勒雷同!B.C.前的近兩年,美國已以所謂不公平貿易和華為間諜活動威脅國家安全(毫無證據)等藉口來攻擊中國,挑起了貿易和科技戰。中國忍讓,終在今年1月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疫情拖延了第二階段談判,科技戰也稍為休歇,但近日美國又再加強針對華為旗下海思的技術限制,同時又拉開金融戰線,威脅中概股上市地位。
上周某大投行安排了一個小規模CIO電話峰會,其中一位參加者為Stanley Druckenmiller。他現時投資態度較為審慎,但認為特朗普極需要落實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所以暫時不會把貿易戰升級。但到了八九月,如選情不利,就可能採取行動。
港區國安法屬內政
這猜測有道理,但中國不是一個只懂捱打的被動者。因為美國的長期無理打壓,中國的國家安全意識也在上升。B.C.前香港社會動亂嚴重影響普通市民日常生活,更傷害基本行動和言論自由,甚至生命安全,所以在A.C.後無法不出手,直接由中央成立港區國安法。這是純粹內政,但亦是反守為攻的一着。中方沒有低估美反應,放棄香港單獨關稅區和貿易地位是意料中代價,恐嚇制裁某些香港和內地官員,只是不管用的小動作。
科技戰的升級對半導體技術發展影響較大,但即使不推國安法,不見得美國會放過華為(替孟小姐不值)。中國定必再加緊整個產業鏈的本土化,包括EDA和生產器材,不容易但亦不是沒可能,時間問題而已。台積電仍有義氣,雖答應到Arizona設廠,但並未放棄南京廠房。ASML也受影響,但荷蘭公司未必完全聽從美國指令。說到底,7和未來5、3納米技術固然重要,但主要是手機端才需要最細小和省電的芯片。伺服器也需要速度,耗電量對成本重要,但不是最大問題。在很多工業,即使國防等應用,體積和耗電都不是大問題。
最關鍵是5G各樣標準的制定權,在這方面似乎華為仍有頗大優勢,佔據近半的IP產權。美國的最大弱點是隨着原來AT&T的解體,Bell Labs的沒落,最後連Lucent都被Alcatel收購,然後再跟Nokia合併,美國已再無任何大型電訊器材公司,所以司法部長Barr才會越權建議美國收購Nokia和Ericsson。中方還擊,主要需看兩個層面:貿易和金融。貿易戰或將升級,但如連第一階段協議都不能落實執行,對美國農業影響尤其嚴重。Wisconsin和Iowa等重災區,亦是關鍵的搖擺州份。
如貿易戰再升級,美國將企圖加速把生產鏈搬離中國,最好是回歸美國。說容易,做非常難。A.C.後,每個美國工人的醫療保險費必飛升,疫情期間,連自僱人士都拿到失業金,即意味着僱主在未來不能再輕易剝削gig(兼職)工人的各種福利,是所有僱主(例如Uber)的頭痛。台積電講得最清楚,美國生產成本高昂,如無政府補貼,不可能搬去。雖沒公布,但估計美國將提供上百億美元資助。但不是每家企業都如台積電般重要,普通工廠怎可能負擔成本?
搬到其他發展中國家一定會繼續,但未來兩年肯定減慢。中國疫情控制得最好,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仍是每天數千宗的熱點。即使蘋果或P&G等有興趣尋找新的供應商或設廠,旅遊仍是個大問題,有誰願意當「死士」? 況且A.C.後企業元氣已傷,有能力再花錢分散投資在多條供應鏈和大增庫存嗎?2008年後,銀行被迫去槓桿,ROE大跌,從此市場給予的估值更低。工業股亦可能出現類似情况。
金融戰較新,馬上最受威脅的是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但這個影響有限,且可能有利於香港,損失的反而是美國的交易所。限制美國投資者投資中國,同樣最大損失者也可能是美國。經常帳和資本帳,是一個錢幣的兩面,如美中貿赤真的能縮小,那麼相反美國流向中國的資金理論上極可能將增加,中國則將減少在美國的投資。MSCI給予中國的權重遠比中國佔全球GDP比例低,且大部分美國投資者仍低配,令到再減持更困難。
中國正在試探美國的底線,敢不敢真的阻礙中國自由使用美元,包括干預香港的聯繫匯率,甚至針對中國擁有的一萬億美國國債,進行選擇性違約,或凍結中國的美元資產。數年前,這些事情根本毋須討論,絕不可能發生,希望現在機會仍不大,但甚麼都變得有可能。
美國必須三思後果。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美國亦倚賴外債填補雙赤,如隨便干預美元持有人的權益,定必大大影響全球對美元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中國也有強大的反擊能力。中國不單止是世界工廠,亦是個巨大市場,以PPP計算,早在2014年已超越美國。在緊急情况下,可拒絕以美元進行貿易(可改用人民幣、歐元或甚至SDR),迫使世界各國在美元與中國(貨和市場)之間作困難的選擇。中美貿易,即使願收美元,或許加價10%。
中美競爭是一場馬拉松
中美競爭是一場馬拉松,短期美國來勢洶洶,似佔上風,但長期局勢未必一樣。最重要事實仍是中國人口是美國四倍多,STEM畢業生是八倍。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增長率仍比美國高,今次疫情對美國影響亦較大,所以兩國GDP差距突然加速收窄,今季甚至叮噹馬頭。如美國跌到第二位,還能維持美元的高昂特權多久?
美元的最強支柱當然是軍事力量,並非黃金儲備。但當世界警察不容易,美國國防開支近8000億美元,多於後面九個國家的總和,比19世紀英國執行的"two power standard"更誇張!美國的海外軍事基地更多達800個,中國則只有一個。這麼龐大的國防開支,在戰爭時或有作用,但當然誰也不願見到大戰。但在A.C.後負債纍纍的年代,這就是百上加斤的超巨負擔。世界一哥還勉強可靠印鈔票來充撐場面。數年後當失去寳座時,怎麼辨?
(中環資產持有台積電、Apple及ASML的財務權益)
ribavirin作用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心臟移植病患 C型肝炎病毒成功清除達100%】
無干擾素全口服小分子治療心臟移植病患,慢性C型肝炎成果報告
內科部劉振驊醫師、高嘉宏教授、內科部余忠仁教授、外科部陳益祥教授
臺灣心臟移植病患罹患慢性C型肝炎的盛行率為7%-18% ,高於全世界慢性C型肝炎的平均盛行率(1%), 因此臺大醫療體系於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進行無干擾素全口服小分子sofosbuvir/ledipasvir或sofosbuvir/daclatasvir治療心臟移植後慢性C型肝炎之療效與安全性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所有病患在服藥治療12週後,並再追蹤12週,在體內均測不到病毒量(病毒清除率100%)。
心臟移植是嚴重心臟衰竭病人無法以內科治療或是傳統外科手術治療時的最後治療方式,在臺大醫院迄今已累積超過500多例的心臟移植病人,病人多正值壯年。傳統以干擾素單獨使用或是合併雷巴威林(ribavirin)治療心臟移植病患罹患慢性C型肝炎的療效不佳,並可能造成器官排斥、心律不整、心臟直接毒性、或是冠狀動脈缺血等風險上升,因此心臟移植病患罹患C型肝炎以往都以觀察追蹤方法取代藥物治療,但不論接受心臟移植病患是在移植前或是移植後才罹患C型肝炎,整體而言移植後的存活率都偏低。
本研究共收案12位病人,病人年齡都大於20歲,於心臟移植後罹患慢性C型肝炎(C型肝炎病毒存在體內超過6個月) ,病患在治療前先行檢測C型肝炎病毒數量以及病毒基因型。如果病毒基因型第1或第4型,則以sofosbuvir/ledipasvir (Harvoni,夏奉寧)每日一錠,總共治療12週;如果非基因型第1或第4型,則以sofosbuvir (Sovaldi,索華迪)每日一錠合併 daclatasvir (Daklinza,坦克干)每日一錠,總共治療12週。病患完成治療後12週血清C型肝炎病毒數量測定不到之比率 (SVR12, 持續性病毒反應,亦即成功清除病毒)可達100%。治療中和停藥後僅有比率不高也不嚴重的頭痛、疲倦、噁心、失眠、腹瀉等輕微副作用。
結論及對臨床診療之影響:
C型肝炎小分子全口服無干擾素直接抗病毒藥物(DAA)問世後,由於療程短、副作用少,自2017年起健保亦有條件開放。2018年進一步開放給付病毒基因型1, 4, 5, 6型之慢性C型肝炎合併重度纖維化或是肝硬化病友。國外雖曾有使用全口服無干擾素直接抗病毒藥物(DAA)治療心臟移植病患罹患慢性C型肝炎之零星病例報告,但未見較大規模之研究。本研究是首度針對較大規模之研究且效果明確,可提供重要的臨床研究報告以證實對病毒基因型1, 4, 5, 6型心臟移植後罹患慢性C型肝炎病患治療的適切性。
另外,今年亦開放給付病毒基因型2型之慢性C型肝炎合併重度纖維化或是肝硬化以sofosbuvir/ribavirin治療,雖然本研究於基因型2型患者由於擔心ribavirin可能引起貧血或心臟相關之不良反應故不使用 ribavirin 治療。但是亦可以提供重要的臨床研究報告以證實對此類特殊族群以sofosbuvir/daclatasvir治療的適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