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比誰高貴](六之五)
反修例運動此前多場審訊,不論是襲警、藏武器、暴動案,在法庭裡的檢視方法,採取視覺較微觀。示威者在這條街被捕,隔一條街發生的事,不會視為相關。時間上檢視也收得狹窄,例如7.21元朗襲擊,或831太子站事件,示威者受事件影響之後上街,法庭不會視為有參考價值(relevant).
然而國安法第一審,唐英傑開電單車涉衝向警察防線,車上插了「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案件搬到法庭,被提升到「恐怖活動」「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層次。
法庭對刑事案件審訊,多檢視可觸摸之物,如翻看閉路電視、檢視直播片段、化驗被告背包或手袋的物件。
但驗視一句話的意義,用甚麼方法,拉闊到歷史何年何月,翻查幾多本字典,還是要揭開人腦看看人的思想?
早幾天,辯方專家證人,港大學者李詠怡當被控方逼問舉殖民旗的人心裡想甚麼,梁天琦設計口號的心底意思。Eliza一度在庭上表示:「我沒法子有讀心術 (I am not a mindreader).」
如何去讀一場社會運動的集體心理?社會學家,明顯和法律專家有不同看法。
這天,彭寶琴法官問及Francis,他如何理解「反修例運動的時間線(timeline)」。作為專研社運的學者,Francis認為運動由2019年6月9日開始,延續至大約2020年中,但難說某一日正式結束。彭官反問:「逃犯條例不是撤回了嗎?在2019年9月條例撤回後,李教授你仍然覺得運動繼續下去?」Francis說是。
彭官亦問Francis,「你在問卷中問示威者,那一個口號有代表性,但每一個集會不是有主辦單位嗎?大會不是有他們的主題?」(亦即民間所謂的大台)
Francis回應道,每次遊行雖有個別主題,但整場大型反修例運動不只是個別遊行。「例如人們最初對『齊上齊落』口號感到有共鳴,因為此口號表達了整場運動裡,示威者感到的團結精神和聯繫感(togetherness)。很多時候,口號不是直接與政策訴求有關,而是表達示威者的情感和感受。」
這天,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Francis進入第二天作供。高個子的他,頭髮長及頸,穿了淺灰色西裝外套,外套布料質地有反光效果,西裝上的縐紋特別顯眼。他出現在證人枱時,拿着橙色的布袋,把厚厚的文件塞在布袋內,擱在證人枱。
Francis喜歡把手踭擱在枱上,竪起前臂,長長的手指揮舞着,談起他熱愛的社科方法論,語速越說越快,微微地左右搖動帶輪辦公室椅子。法官不只一次請他說慢一點。
有些時候,三位法官們發問的問題,比雙方大狀們更多。
Francis說,曾向全香港市民抽樣撥打電話作民意調查。為了要有隨機性,撥打住戶家居電話時,會向聽電話的人問,若家居住戶多於一人,那一位同住者的生日日期較接近,則邀請該人來回答民調。
唯一的男法官陳嘉信,手指之間常夾着筆,雙眉上下舞動,立即發問:「為何打電話去家居要這樣問,而手機則不用問?」
Francis解答道:「在外國,曾有研究發現,在家庭中負責接電話的人,永遠都是家庭主婦。」法官杜麗冰聽到後,臉上綻放出會心微笑,更向陳官互相交換笑容。Francis續說:「又或者是年輕人搶着電話聽,這樣,民調做出來就會有偏差。」
另一個社會學方法論的提問,也是由陳嘉信法官追問出來的。Francis團隊亦曾於廿多場遊行或集會活動中做現場調查。調查員會被分派在集會或遊行現場,邀請參加者填問卷。
但隨着運動變得更流水式,出現更多變數,甚至出現衝突。為了保護調查員安全,例如7.27元朗遊行,他們會派出少量資深調查員到現場,派發含有QR Code的單張,示威者可以事後上網填寫。
無論是代表控方的周天行檢控專員,抑或法官都問Francis,讓人拿單張回去跟QR Code填問卷,怎樣肯定填的人真是去過現場?
陳嘉信法官問:「你說,填問卷的人很熱心,你怎知他們會不會『熱心』過頭,上網虛構答案?」他雙手在空中比劃着括號,把「熱心」二字強調。
Francis說,他們巧妙地在網上問卷中加入了一條題目:「這天在那一個示威地點加入隊伍」,亦有一個選項是:「我今天沒有參加遊行」。填表者並不知道,研究員會剔走沒參加遊行的人的意見。
「他們填的時候,不知道這條題目若答了,其實篩走了自己,最終我們便可以只分析參加過示威的人的數據。」三法官聽罷,明白學者一早想到這些漏洞,點頭表示明白。
法庭裡,尋找「光時」意義之旅,控辯雙方均花心力指斥對方研究方法有漏洞。
代表律政司的署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嘗試從Francis的研究裡,找尋不足之處。Francis和團隊以5種研究方法:全港性電話民意調查、示威現場問卷調查、焦點小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分析、公共討論分析(時評人在傳媒的言論),多管齊下來理解社會運動中口號的意義。
周專員指,調查大部分於2020年初之前進行,而本案發生的日子(2020年7月1日)之前一段時間,即2020年2月至7月,Francis沒有相關研究。周專員問:「沒有任何事阻止你進行更多研究吧。」
Francis指,當他自己知道要做專家證人時,已是2021年4月底,時光追不回了。「我不能坐時光機回到過去(I cannot travel back in time to do it.) 周專員堅持追問,可以做電話民調呀。此時陳嘉信法官插嘴表達其看法:「即係你叫李教授在2021年問番啲人9個月前在想甚麼?」
Francis望着陳官說:「你說的我認同,即使可以問,搜集回來的數據也不會可信。問人今日在想甚麼會較可信,你問人一年前想甚麼,可信性甚低。」
周專員轉以「以子之矛」嘗試再去進攻。「你曾說過口號的意義會隨時間改變,你在案發前一段相關時間,無研究喎。」Francis再解釋,除非遇到重大事件,口號的意思隨時間改變,基本上是以年計,或以十年計,「口號意義改變,並非分分秒秒在變動」。
Francis在庭上首次披露,他團隊進行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研究,份量之浩瀚,他和團隊從連登「時事台」從2019年6月到8月21日的討論帖子及回應留言,涉及2千5百萬個,電腦檔案足有38GB。
周專員從枱底拿出幾疊白紙,原來他的團隊從連登討論區,人手萃取了一些帖文,叫Francis即場示範如何做Coding (編碼)工作。
西裝骨骨的Francis翻閱着文件,開始說:「呢位網民【四葉妹妹】有提及過「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沒提及「港獨」及「五大訴求」,可算為「1, 1, 0, 0」; 網民【英國男孩】完全沒提,電腦會記為「0, 0, 0, 0」;這位【草尼馬仔】貼了光時旗的照片,不含文字留言,我們技術上沒法認出。但不改變們這個整個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在嚴肅法庭,聽到鬼馬的網名,旁聽者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控辯雙方過招,誰的「方法和總結」算是合理,光時究竟意義何在,是否違犯國案法?
Francis今天較完整披露他的看法。他認為,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以歷史及語言學角度去看「光時」這口號的意思,作出一個聲稱,就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只有唯一一個解讀,並為所有人共知」,「但我認為劉教授沒有提供充足證據去證明這個聲稱」。
Francis解釋,劉教授報告中用了「necessarily」一字,即口號詮釋的唯一可能「必然」是這樣,這是Francis自己認為需要用多種社科方法驗證的假設。
口號究竟是由喊的人那端衍生意思,還是從接收者那邊決定意思?
陳法官指,他理解控方劉專家報告中指的是,「喊口號的人懷有分裂國家意圖和目的」。但Francis卻說,喊口號基本上是一個「傳播行為」,不只是一個人單方面「個人表達」那麼簡單。
一個口號喊出來,是由嗌的人承擔意義發送者責任,還是接收的人也有份貢獻意義?如此哲學性問題,在法庭的空氣裡交鋒。
Francis又像在講課一樣,「作為傳播學者,我認為,喊口號是一個溝通行為,不只是一種自我表達。我嗌一個口號,會考慮接收者如何理解。」
小個子的法官杜麗冰,左手手指戴了綠寶石戒指,她一邊說話一邊以手部語言輔助她的比喻:「好像我跟一百個人說,我喜歡西瓜,有人會覺得我愛吃紅色的生果,另一個人覺得我愛吃綠色皮的水果。我發送一個訊息,但別人接收不同。」
Francis補充:「不止這樣,說話的人會小心用字。例如有一句句子意義明確,另一句句子的意義含糊,如果我要表達自己,減少誤會,我會選較明確的那句。」陳官提出,智力不同的人也會用字不同。
Francis反駁:「不只,也看大家出身甚麼背景,像你們法庭背景的人理解『引導性問題』(leading question)和我們社科人便不同,不只是智力差異的問題。」聽到這句話,杜官和陳官都作深思狀。
控方曾挑戰,指若文字意義多樣,人們便沒辦法溝通。Francis在此反駁:「劉教授說,人們會跟社會慣例(convention)去用字,但問題是,社會有很多慣例。文字使用很複雜,也有修辭學(rhetoric)作為一種慣例。劉教授把語言意義解得太過死板(too rigid),語言意義多樣,修辭令人們變通調適,否則世界便沒有創意寫作了(creative writing)。」
控方周專員指出,劉教授也有其「證據」,就是警方跟據示威錄影片段,數算有多少次出現「光時口號」,而這口號與「顛覆元素」如港獨訴求、暴力行為同時出現。Francis反駁,這數據只在「點算上」可靠,但兩件事同時出現(co-appearance),並不等於有關。
Francis用一個生活化的例子,說明兩種同時出現的東西,無必然關係。「在大學,學生在班房可以自由入座,兩個大學生每次課堂都一起坐,可以解讀為他們是朋友;但在中學,課室座位是被編排的,兩個中學生常並排而坐,只能說他們是一起坐。」
然後,Francis就望着控辯雙方大狀的方向:「就像在這個法庭,李先生和周先生也一起坐,要考慮這是個法庭場景。」眾笑。
至於示威場景,有其特性,Francis解釋:「好像每年香港七一遊行,於同一個示威裡出現的團體,訴求可以不共容。如性小眾、勞工及外傭團體也會各自有訴求。」
即使大型示威有一些共同訴求,各人理解也有差異。Francis指,他有研究2014雨傘運動,其口號為「我要真普選」,「但落實到具體解釋,甚麼是『真』的普選?『真』字既開放又抽象,讓人各自己想象。」
文字容易於不同場景被誤解,Francis特別澄清了一個可能的誤會。焦點小組討論的指引中,研究員需要留意討論覆蓋不同範疇。其中一個範圍呈在法庭文件中,寫道:「社會運動意識形態和激進化(social movement ideology and movement radicalization」。
Francis特別澄清「激進」二字的在的學術意思:「激進化,在研究社運學術世界裡,意思是與社會常態的距離(deviation from social norm ),涉及更重大改變的意思,並沒有『好與壞』的評價。」
「好像反修例運動最初,有人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這訴求較溫和,因為過去香港也曾成立過,相比起來,『解散警隊』這口號則較激進」。陳官補充:「即是要求更徹底的社會改變。」
陳官亦引述文件中的資料,好奇地向Francis查問:「為何你認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比『五大訴求』更激進呢?」Francis解釋:「修辭學上,『革命』比『訴求』所涉及的改變,幅度更大,這是明顯的。」
在香港的刑事審訊上,「不爭辯事實、客觀存在」是常用術語,去指控一個人做了一件事,作為刑事案的入罪條件。然而一支旗,一句口號,如何建基於事實,使用這種法律語言,又出現了奇特的交雜和火花:
周專員指出,警察報告中點算示威口號出現次數是「客觀、不爭辯的事實」。
Francis反駁道:「你們只是提供了口號在示威現場,曾出現過的這個事實。」
周進逼:「你們只是倚賴別人的意見。」
Francis:「我們紀錄了人們表達意見的這個事實。我們分析的文章、人們論述過這些意見,都是一種『社會現實』(social facts)」
周再問:「你是否同意,劉智鵬教授報告裡,他對光時口號的解釋,是對的(correct)?」
詮譯變成了對和錯,二元對立,二選一,社科學者抗議了。
Francis:「我們的總結是,口號是開放的,抽象的,不只一個解釋,每人有每人的論述。我不會評價一個時評家對口號的解釋,正如我不會評價焦點小組裡一個平凡人的解讀。(I wouldn’t judge)我不會說,這個人的解讀是正確,這只是他自己的說話 (I wouldn’t say if this guy is correct, it is his own articulation)。」
周不放棄:「你不會異議,若我說劉智鵬教授的解讀是對的。」
Francis斬釘截鐵回應:「我會異議,問題並不在對與錯」。
杜麗冰法官嘗試插話,問Francis:「你會否覺得劉教授可以作這樣的解釋,即使你不贊同其解讀?」
Francis說:「我個人不會對口號作這樣的詮釋。劉智鵬教授的詮譯,只是『其中一個詮釋』。其解讀的地位沒有特別高,也沒有特別低。相比起某一個時事評論員,或者我們焦點小組的某一個參與者。」
周天行在盤問到最後,拋出了這個問題:「我說,我方對口號的理解方法(approach)更可靠。」
Francis噗哧笑了,全場亦爆出陣陣笑聲:「哈哈,肯定不是。警察在『點算口號』上或許是可靠,但我挑戰警察報告中『對數據的理解』,當口號與顛覆元素共同於示威場合出現,根本不是支持口號有顛覆意義的證據。我對警察報告是完全不贊同。」
此時,周天行專員彎腰,跟坐在他旁的同事耳語了逾三十秒。
周專員回過頭,橫空拋出這句話:「我向你指出,你的報告不可靠,不相關。」
Francis咬字清晰,語氣肯定回應:「我的報告,既可靠,合乎標準,亦相關。」
誰的解讀更有權威?控方專家認為喊口號的人必然意圖顛覆;辯方則指出,口號是開放和曖昩的,任何人的解讀,都沒有比另一個人的解讀更有權威。
一支旗,八個字,意義之爭,連繫着多位國安法被告的命運。
國安第一被告唐英傑,身型壯碩,年輕的他坐在犯人欄,由幾個懲教署職員押送。
唐的學歷不算高,是一位日本餐廳的厨師,然而穿着深色西服的他,還押了一年後,出席他自己的審訊,連日聽學者解讀他舉過的一支旗,都堅持翻閱着厚厚的法律文件,專心地聽着耳機,坐在他旁邊隔了犯人欄的翻譯先生,即時以廣東話傳譯。
「Rhetoric….修辭學」英語對話,小聲的廣東話,在法庭後方響起了,兩條聲道有些重疊。
幾名穿墨綠色制服的懲教署職員, 和唐一起坐在寬闊的犯人欄內。懲教職員的身體,慢慢挪移越近唐的方向,他們偶爾也竪起耳朵,跟進學者們的辯論進程。連穿着保安制服的叔叔,都聽得懂英語,都留意到辯論擦出火花,露出驚訝的表情。
八個字,有罪還是無罪,全城關注。誰的解讀更高貴?
時鐘已到下午四時半,明天Francis繼續作供。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圖為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離開高等法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GreatKidsLearn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單字倍增法 - 複合字 18 (English compound words.) 其它相關學習影片的播放清單: 英文單字倍增法: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Z3VKhzf4ly1lM4i-Z_eBFv 學習中英文: ...
「rhetoric字根」的推薦目錄:
- 關於rhetoric字根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rhetoric字根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rhetoric字根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rhetoric字根 在 GreatKidsLearni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rhetoric字根 在 Re: [字彙] 不知怎麼解釋- 看板G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rhetoric字根 在 國小國語教科書修辭格分析國小國語教科書修辭格分析 的評價
- 關於rhetoric字根 在 英文單字倍增法- 複合字12 (Expand your English by compound ... 的評價
- 關於rhetoric字根 在 persuade字根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EDU.TW ... 的評價
- 關於rhetoric字根 在 persuade字根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rhetoric字根 在 persuade字根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rhetoric字根 在 persuade字根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rhetoric字根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認真聽】#說真話與後真相 | 陳時中部長的政策溝通 | 風險時代的語藝 | 說真話的勇氣 // 李長潔 🗣
.
「#人與人的連結」,這句話突然變成「年度金句」,人們讚嘆,他的講話總是令人同意也可以接受,這句「真話」同時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倫理。回顧這一年多以來,阿中部長的每場言談,總有許多令人欣賞的部分,像是2月時「#部長落淚」、4月時「#部長帶粉紅口罩」,當然還有更多是在直播記者會上與記者們的對話,時而嚴正指明,時而溫馨幽默。
.
許多研究者開始對陳時中部長的「發言」、「政策溝通」進行分析,想要把握阿中部長的「語藝」(rhetoric)技巧。但就筆者自己的研究,部長的個人風格(Charismatic Leaders)應該佔語藝技巧的大部分比例。也就是說,天時地利人和(疫情風險中的領導期待)加上本身的人格特質與說話習慣,讓他的溝通成為某種典範。今天的節目中,我想指出,「#說真話」(parrhesia)的重要性,也簡單討論與之相伴隨的「#後真相」(post-truth),它們同時都指向民主體制,也是在我們這個疾病風險時代,可以深思的事情。
.
📌 #今天的節目有:
.
▶ 人與人的連結
▶ 部長的政策溝通
▶ 語藝學的傳統
▶ 傅柯的權力與論述
▶ 說真話的勇氣
▶ 說真話與後真相
▶ 疫情時代中最需要說真話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onj5y3w9rpd0816spjpnypl?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Pat9P9A4vBG_v5KsTT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6hNr2xExQuCW01m154STIb?si=H6wmKVqJSNiFDbi047ye6w&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5-%E8%AA%AA%E7%9C%9F%E8%A9%B1%E8%88%87%E5%BE%8C%E7%9C%9F%E7%9B%B8-%E9%99%B3%E6%99%82%E4%B8%AD%E7%9A%84%E6%94%BF%E7%AD%96%E6%BA%9D%E9%80%9A-%E9%A2%A8%E9%9A%AA%E6%99%82%E4%BB%A3%E7%9A%84%E8%AA%9E%E8%97%9D-%E8%AA%AA%E7%9C%9F%E8%A9%B1%E7%9A%84%E5%8B%87%E6%B0%A3-%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21650755
|
////// 完整論述 /////
.
這一年中,我們每天都看到部長在談疫情,在危機時刻,或許我們不得不信任,但整體而言,他的講話總是有著特別的說服力。他連續得到前所未有的超高民調,顯示人們對他有著高黏著度的信任與喜愛。有人批評這是一種造神或是偶像包裝,但我覺得不如仔細觀察與分析他的談話,可能對我們的人生更有幫助。
.
▓ #部長的政策語藝
.
今天部長講出「人與人的連結」,真是絕妙,文字精準帶有情感,溫暖幽默又不失正確性。一時間也成為社群媒體上瘋傳的名言佳句(當然有各種解讀啦)。相關的例子很多,他總是可以用沉穩冷靜的語氣,說明數據,鼓舞士氣,像是流下淚說出:「雖然不希望在統計上有相關確診病人,但反過來想,也等於是我們救他一命,讓我們的醫療界盡最大努力來幫助他」,或是,戴上粉紅口罩鼓勵正確的口罩使用習慣與扭轉性別意識形態,其他像是「人與人之間不信任,病毒就有機可趁」,「媒體在做利己利人的事,社會安定很多」等等。
.
在記者會上,他總是非常「真實」,是整個人格氣質、數據論點、口條表達上的真實。這正是語藝學中所強調的可信度訴求(#ethos)、感性訴求(#pathos)、理性訴求(#logos)。
.
▓ #語藝學傳統
.
簡單地介紹一下西方的語藝學傳統。語藝學(rhetoric)是個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的一門學問,這可說是最古老的傳播學與傳播教育。而我們人類最基本的溝通方式是以語言符號進行溝通。在古希臘誕生的傳播知識我們稱為語藝(rhetoric);在希臘開始的傳播教育我們稱為「語藝教育」,主要以說服為目的。這個語藝傳統包括創作、組織、風格、記憶、演述的技巧內涵。
.
語藝之所以重要,是因當時的公民因在民主體制與精神下,在參與公共事務時可以自由的發揮,因此思辯與表達能力也得以受到重視。語藝可以說是民主的基礎之一,但語藝與真實的關係也時常是哲學爭論的重點。
.
我們可以想像,雄辯滔滔與真實之間可能是有衝突,甚至是水火不容的,語藝技巧並不以真理或事物的本質為基礎:真理,信不信由你,都是語藝的效果。只要你能成功達到說服,那就成為某種真實。正因這個弔詭,法國的哲學家Foucault,在晚年便針對「語藝」與「說真話」進行區隔與辯論,兩者相互衝突,卻又模稜兩可,也同時是民主機制中的基礎與派生現象。
.
▓ #傅柯的論述分析與權力哲學
.
Foucault大概是二十世紀後半最有影響力的歐洲知識份子,有學者認為,他是一位「改變所有學者的工作基礎」的重要思想家;你可以說他是社會史學家、哲學家、文學家、社會學家。在1955~1969之間,Foucault在法蘭西學院有著一段知識的輝煌時間,而在1984年時,卒於自己的死亡實踐。
.
總括來說,Foucault的的主要學術工作有三,首先是新史學範疇下進行「瘋狂」概念的系譜分析,如《瘋癲與文明》(1961),第二條路線是對人文科學發展史的研究,如《詞與物》(1966),第三條路線是進行知識論述的語言學研究,為《知識的考古學》。此外也有一些單一主題,例如《臨床醫學的誕生》等等。而晚期Foucault則從是《性史》三大卷的艱鉅工作,並轉向自我的倫理技術探究,思考人的存有問題,包含《說真話的勇氣》、《主體詮釋學》等。
.
對於Foucault而言,權力無所不在,這是一個文化中最複雜的論述實踐。因此,他並不會問:「誰是掌權者?」而會是問:「權力如何被配置,以及生了什麼物質效果」。例如,什麼標準被認定為患有精神病?需要如何被治療?這些問題持續成為Foucault工作中重要的興趣。
.
一般而言,我們探究權力問題時常會問的「制定法律者是誰」、「法案如何通過」,傅柯會認為這些問題預設了權力關係是穩定的、可預測的客觀事實;從其觀點來看,權力並非通過社會結構而下放的,相反的,權力是流動的,且透過論述蔓延開來,在特定的學科或實踐範疇內,我們的知識本身構成了經驗世界的真實,也內含了力量的運動。從此來看,Foucault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追尋權力的軌跡。
.
▓ #說真話的勇氣
.
Foucault去世前一年,1983年在法蘭西學院開了一堂討論班:「自我與他者的治理」。課堂中,他進行了此生中的最終回思辨,直指「說真話」(fearless speech)在論述形構、論述實踐、與主體詮釋上的歷史與作用,試圖解開「權力」的謎題與提供一個面對「權力」的解決方案。
.
「說真話」也是古希臘時代的一個政治行為的概念,意旨坦率直言、自由言說、思言不二,面對暴政權力時,依然敢直言不諱。Foucault在他的「主體詮釋學」講座課上,對「說真話」(Parrhesia)的分析已經提出了幾個深具意涵的問題,特別是在論民主體制之時也將是關鍵的:「說真話」與「語藝」(rhetoric)的區辨,以及「說真話」與逢迎者(flatterer)「說好聽話」之間的敵對。
.
簡言之,「說真話」牽涉了我們對自身的主權(egkrateia),也因為作用於他人,而更是一種言說的倫理。但「說真話」必須審慎於情境時機(kairos),需要選擇與決斷可與之言的對象。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掌握說服技藝的人能夠藉著話語而支配他人,「說得好聽」可能成為「講真話」的可怕敵人。另一方面,單是真理本身又未必足以說服人,仍然需要表達的藝術,才能發揮說服力,「令人相信」。(朱元鴻,2016)
.
不過,Foucault認為,「說真話」對真理的擔保,不在於理論與技巧,而是必須對照於說者實際生命格調的態度與行止。相對比,說服群眾的雄辯,不在於訴諸邏輯與真理的判斷,而在於召喚出聽眾的強烈情緒,就如同劇場裡的戲劇成分。以說服為目的,「說得好聽」的逢迎諂媚,看似跟從聽眾的討好姿態,其實在召喚聽眾的跟從。而「說真話」,不僅表現說者對自身的主權,也在鼓勵、支持聽者自主與獨立的判斷,助益而不操控,是一種對他人的慷慨。因此「語藝」說服裡說得好聽的逢迎諂媚,和「說真話」是絕不能相容的敵對者。(朱元鴻,2016)
.
Foucault在1982年3月3日講課結尾時用了很模稜的表述:「說真話」是一種特別的,「非語藝的語藝」(nonrhe- nonrhe torical rhetoric);既是一種技藝,也是一種倫理,既是一種判讀情境對象之藝,也是一種道德態度。
.
▓ #說真話與民主
.
後來,Foucault在「自我與他者的治理」講座課上,提了兩個概念「平等的自由言說」(lsegoria)與「說真話」(parrhesia)之間曖昧的關係。在專裁體制下,我們看見「說真話」的陰影:謊言、遮蔽、言不由衷、集體錯覺,所有人民注定要被擺佈。Foucault說,民主的基本特徵是「說真話」。但,奇怪的是,民主與「說真話」之間的惡質關係也可能毀壞民主,任何人都可以隨意發表,尤其當多數聲音代表主要意見,甚至我們去討好多數意見,產生民粹,卻也消滅了「說真話」與其主要的區辯能力。
.
我先回到另一個與「說真話」相關的概念:真相。一口氣可以拿出三個層次關於「真」的討論,即事實(fact)、真相(truth)、真實(reality):
.
(一) 事實,就是指實際發生和實際存在的事物狀態或狀況,某個程度上無法解釋,也比較難理解,無論是哪一種制度都無法完全承擔起呈現事實的重量,事實是自己存在在那。
.
(二) 真相,其相對於假象,是現象之下的二級概念,真相是指真實地表現了一定對象的實際情況或本質的現象,因此,真相和本質是一致的;假相則是指沒有真實地表現一定對象的實際情況或本質的現象,相反,假相是那種遮蔽了、掩蓋了一定對象實際情況的現象,因此,假相是和本質不一致的。具有交互主觀性,真相是透過觀察、理解、判斷等詮釋過程所得來的,是在(醫療、媒體等)論述下生產與再生產出來的「事情的面貌」,其包含了假象與真相,而呈現真相、符合事實是這些論述的終極目標。
.
(三) 真實,真實是個認識論概念,是指認識結果與認識對象間的一種關係。如果作為結果的認識與認識的對象符合,就說認識是真實的,如果不符合,就說認識是不真實的。也就是說,當呈現的真相與事實符合時,我們可以說我們創造了一個可以認識到的真實。
.
所以,我們能夠動用的是「真相」層次,主要的著力點也就是呈現真相或是排除假象。但是,真相不是自為的,而是人為的。麻煩的地方就在這裡。我們究竟要的是甚麼真相?如果真相如此多元。
.
所有這裡有一種「真相困境」。所有參與到疫情關係中的我們,都會從不同的角度訴說真相,形成一個程度式的真相,既然真相是一個光譜,那我們老百姓們所期望的是真相嗎?還是,我們要的是希望他們「說真話」?
.
▓ #做一個無畏的直言者
.
所以,問題的癥結點不在於真相如何,因為真相終究是論述的。問題的癥結在於我們是否展現了「說真話」的民主特徵。民粹主義這字眼在當代的語境中有點負面,就像我們表示每個人都有對公共事務發言的權利,可以「平等的自由言說」(lsegoria),不管其知識、美德之類的條件如何,這樣一來,無法區辯是否為真話,無法保證是否為真相論述,淪為民粹盲流。
.
Foucault認為,要確認是否為真話的條件有二,其一是要接受學習與教育(從詮釋學的角度來看,是教養的意涵),其二是要「重返自己」,不僅是有勇氣對他人說真話,還要有勇氣揭露關於自己的真相。
.
我想阿中部長的政策溝通技術,以及前幾波疫情全民的安穩處理,除了語藝的可信度訴求(ethos)、感性訴求(pathos)、理性訴求(logos)外,做為一個「無畏的直言者」,有足夠的「學習」與「重返自己」是非常關鍵的成功因素。疾病議題關乎生死,與「自己」密切相關,而密集的「健康傳播」也讓大家都擁有審時判斷的能力。而部長的「說真話」,不只是一種技巧,更直接地反映了風險時代道德主體的倫理態度。這一切才能運作的如此美好順暢,我相信之後也會是這樣。
.
▓ #後真相與說真話
.
這兩天的疫情升高,比定會相伴隨各種「假訊息」,這些訊息不一定是刻意造假,而是一種「平等的自由言說」下而形成的「後真相」。「後真相」(post-truth)一詞作為前年的代表詞彙,也與風險社會的局勢變化相關。所謂「後真相」指的是「訴諸情感與個人信仰,比陳述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的種種情況」。換句話說,隨意散播驚悚的言論,比起事實真相更為重要。
.
另方面隨著民粹主義的興起,愈來愈多政治人物以此方式對待人民。對政治人物而言,奉行的是「有用者為真!」(what works is true!)(就像語藝學般),對「我的政治利益」有用的就是真理真相,沒有什麼永恆的價值與意義存在。如此的心態,加上大眾傳播媒體也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而推波助瀾,刻意扭曲的造謠、橫空出世捏造及帶風向的假新聞與假資訊等,搖身一變被包裝成為「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而獲得了合理性與合法性的地位。(楊州松,2020)
.
雖說這些「另類事實」經不起時間與查證的考驗,但在資訊氾濫至內爆的網路時代中,根本沒時間去考驗,因為更多、更新的另類事實持續不斷地湧現,覆蓋著前面的另類事實而不斷將其壓縮;且在速率的催趕下,公民及閱聽大眾無力、無心也無時去逐一檢視另類事實是否為事實。但是面對人類共同的敵人,所有的資料與資訊都應該完全公開、透明與真確,並能不經加工製造的真實傳播出去,以讓人民知曉真相,據以自主判斷。在這個「瘟疫蔓延+後真相」的時代中,「說真話」(fearless speech)更顯其價值與重要性,我們必須明白「無懼地說出真話」的真諦。(楊州松,2020)
.
回想一下,阿中部長早在2月13日的記者會上,說過「唯有選擇說真話,防疫工作才有可能成功」。分享給大家,也請大家銘記在心。
|
#參考文獻
.
1. 朱元鴻. (2016). 說真話與民主, 傅柯的最後一課. 思與言: 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 54(2), 57-91.
2. UT, I. C. K. Truth-Telling in the Era of Post-Truth: Two Cases of Parrhesia for Democracy.
3. 楊洲松. (2020). 學在瘟疫蔓延時: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的教育思考.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15(1), 1-14.
4. Foucault, M., & 鄭義愷. (2005). 傅柯說真話. Fearless Speech.
|
#一起加油
#很好睡的一集
rhetoric字根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澄清唬爆米花教室:被大內宣淹沒的美國總統署名投書】
先說這篇沒有圖,因為太重要不能亂放圖
在歷史上,從沒有美國總統親自投書到中華民國的報紙。但是在109年10月22日,美國總統參選人拜登以「More Prosperous Future For Our Families」(定稿中文標題:為我們家庭更繁榮的未來),以華人為主體,台灣人為核心訴求,投書聯合報系的世界日報,強調他願意與中國合作而非對抗,鄙棄川普的仇中獵巫,願意與華人聯手,但更重視台灣人的健保經驗,不願台灣人為美國火中取栗而是共同繁榮。
但在一片大奇特的大內宣中,美國總統參選人的投書竟然在台灣地區被忽視。且不說拜登明明在聲譽卓著的 IBD/TIPP民調持續領先,比起川普根本鼓吹台灣人火中取栗(你對抗,我賺軍火,去跟大陸人死嗑來增加我談判勒索本錢)。
拜登不只親自署名投書,還誠懇說明他對台灣/兩岸的四大重點,根本是史上最誠懇與重要的待遇。既然親綠親川普主流媒體不報,那福編來報。
★
一、拜登堅持稱台灣是 leading democracy (領導性的民主政體),表示其無意支持台獨立場(不稱國家)
二、拜登大篇幅強調川普仇中、卸責不科學的推卸問題給中國,造成亞裔的困擾與災難,而這不是美國總統應為。(打了那些整天喊支那賤畜以為自己就會成為高等美國人的台灣地區背祖中國人的臉)
三、拜登大談健保對一般百姓重要性,表示他珍視台灣的健保經驗,也是未來與台灣的合作重心。
四、與其獵巫與仇中,他更重視與中國的合作,希望聯盟對世界更有幫助(雖然舉例醫療與氣候,但也只是舉例) 表示願意以兩大強權的合作,謀取更多世界利益。
其他我 不多說,請看原文與譯文。
#拜登給中華民國台灣與聯合報系的面子真的太大了
#聯合報系真正展現實力
#美國總統投書首中華民國系報紙
#大內宣只在意把我們當馬前卒的喇叭川普
為我們家庭更繁榮的未來/前副總統喬瑟夫.拜登
時局多艱,我們國家處在十字路口,正面臨疾病大流行、經濟大衰退,和一場將決定我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選舉。
今年 我們看到美國最好的一面
今年,我們看到美國最好的一面引領我們向前:英勇的醫師、護士、日常雜貨商、餐館業主、必要行業工作者 — 而其中,包括許許多多的亞裔美國人。
今年 我們也看到美國最糟情況
但我們也看到最糟的情況:亞裔美國人誤因新冠病毒遭仇視的行為比比皆是,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川普總統發布的仇恨言論所致。亞裔美國人被責備、被唾罵、被攻擊;家園、商家和汽車被侮辱性標記破壞;年幼的孩童被刺傷,還有一名89歲的奶奶,在不斷升級的仇恨文化中遭人火焚。
這不該是我們原本的樣子。
亞裔美國人 使我們國家變強大
近兩個世紀以來,亞裔美國人使我們的國家變得強大 — 從掘金礦工,到加速我們崛起的鐵路和工廠工人,再到推動我們向前邁進的科學家、建築師、藝術家和企業家們。多年來,他們的勇氣、犧牲和成功,為美國夢注入動力,也讓美國穩為自由的燈塔與世界的希望。
川普卻不懂 傷了移民國價值觀
川普總統不懂這些。他帶頭攻擊我們作為移民之國的價值觀,甚至在我們的邊境,拆散成千上萬的孩童與父母。即便在這場大流行到來之前,我們的仇恨犯罪就已達到16年以來的新高。而如今,為了轉移自己抗疫失敗、未能保護我們國家的過失,無論是否因此導致上千反亞裔的種族歧視事件,他仍堅持把新冠病毒稱作「中國病毒」。
作為總統 我捍衛每人的美國夢
措辭很重要,總統措辭更為重要。作為總統,我將捍衛每個人的美國夢,讓每一勤奮努力的家庭,享有通向繁榮和美好未來的公平機會。我將反對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指示司法部優先處理仇恨犯罪,以彌合仇恨與分裂的傷口,而非煽風點火。
川普失敗 他讓我們的經濟崩盤
唐納德·川普早在今年1月就已知道新冠病毒的致命性,卻未採取任何行動。現在,超過22萬美國人因此失去生命,約3000萬人失去工作、工時和薪水,五分之一的小商家關門。川普失敗的領導力讓我們的經濟崩盤 — 他總統當得愈久,得以完全回歸正軌的時間也愈久。
我會控制疫情 讓我們重回生機
八個月過去了,川普仍然沒有(抗疫)計畫。而我有。
首先要擔起責任,努力控制疫情,讓我們重回生機。我將執行早在3月就擬定的計畫,擊敗新冠病毒。我將聽取科學家、專家的意見;保護我們的家庭;讓新冠檢測、治療, #以及最終的疫苗免費,並對所有人開放。
我會重建經濟 實質救助小商家
我將馬上開始重建更好的經濟,為數百萬遭受重創的小商家提供實質救助。他們是我們社區的生命線 — 但川普腐敗的復甦作法棄他們於不顧,只把紓困資金匯集到大公司手中。75%的亞裔小企業主,未能獲得任何首輪紓困金。這是錯誤的,我已要求確保員工在50人以下的小企業獲得紓困金,我也將增加他們獲得優惠和資金的長遠渠道,減輕阻礙移民業主的語言障礙。
我不會對年收40萬元以下者加稅
質言之,我的經濟復甦計畫將回報以工作,而不只是財富,將創造未來數百萬優薪工作。(信評機構)穆迪的獨立經濟學者發現,比起川普總統的作法,我的計畫會創造多出700萬的工作,以及超過1兆元的經濟增長。我也不會對任何年收入40萬元以下者加稅 —別懷疑。相反地,我還將確保超級富豪和大公司最終支付本應承擔的份額。
讓父母能付學費 讓醫保更平價
我一路走來,都在為工薪和中產家庭而戰;他們之中有許多勤勉奮鬥的移民,來到美國是為更好的生活。我將幫助父母有能力支付子女的優質教育、提高教師薪酬,並讓絕大多數家庭免費就讀公立學院。我將讓照顧年邁父母變得更容易,讓醫療保險更平價。川普現在要通過法院,廢除「可負擔健保法」,在一場致命大流行之中,剝奪數千萬人的醫療保險,這毫無道理。
與盟友並肩 深化與台灣的關係
同時,新冠病毒證明美國不能自外於世界。從重建我們最親近夥伴的關係開始,我們必須與其他國家攜手合作,應對影響我們所有人的國際挑戰。我們是一個太平洋強國,將與盟友並肩,增進我們在亞太地區共享的繁榮、安全與價值。這其中就包括深化與台灣這個居領先地位的民主政體、主要經濟體,以及科技重鎮的關係。台灣也是開放社會可以有效控制新冠病毒的閃亮典範。
更新領導力 符合美利益與中合作
我們應對中國的方式,會聚焦增強美國競爭力,再興國內優勢,並更新我們在海外的聯盟與領導力。我們將在符合美國利益的領域與中國合作,包括公共衛生和氣候變遷。
讓家庭團聚 修復破碎的移民系統
美國向來不只靠強大的國力,而是用身為榜樣的實力領導世界。要切實重現此景,我們也必須修復破碎的移民系統,讓家庭團聚,確保美國繼續吸引全球最出色與最聰明的人。
我將會傾聽 重塑我們熱愛的國魂
我競選是為讓美國更好的重建,重建美國作為一個充滿機會,團結和有全新開始的國家;一個由數代移民讓其強大的地方;一個所有人都能發聲、每張選票都有價值的地方。我將引領這些議題,更重要的是,我會傾聽。所以,請確保你今天將選票投出。
讓我們一起,重塑我們熱愛的國魂。
(世界日報華盛頓記者羅曉媛/譯)
More Prosperous Future For Our Families
by Former Vice President Joseph Biden for World Journal
These are tough times. Our country is at a crossroads, facing a pandemic, a recession, and an election that will decide our futures for a very long time.
This year, we've seen the best of America carry us forward: heroic doctors, nurses, grocers, restaurant owners, essential workers–including so many Asian Americans.
But we've also seen the worst: acts of hate against Asian Americans wrongly blamed for COVID-19, spurred on, in part, by hateful rhetoric from President Trump. They've been screamed at, spit on, and assaulted. Homes, businesses, and cars vandalized with slurs. Small children stabbed. An 89-year-old grandmother set on fire amid this rising culture of hate.
This is not who we are.
For nearly two centuries, Asian Americans have made our country strong–from the gold miners and railroad and factory workers who helped to power our rise; to the scientists, architects, artists, and entrepreneurs who are helping to drive us forward now. For years, their courage, sacrifices, and success have powered the American Dream and helped America stand as a beacon of freedom and hope to the world.
President Trump doesn't get that. He has led an assault on our values as a nation of immigrants, even tearing thousands of children from their parents' arms at our border. Hate crimes against people are at a 16-year-high, even before this pandemic. And now, to deflect blame for his failure to protect our nation from this crisis, he insists on calling COVID-19 the "China virus," no matter how many thousands of reported racist incidents against Asian Americans it encourages.
Words matter – and a president's words matter even more. As President, I'll defend the American Dream for everyone, so every hardworking family has the same fair shot at prosperity and a better future. I'll stand against racism in every form, directing the Justice Department to prioritize hate crimes, and working to heal the wounds of hatred and division, not fan the flames.
Donald Trump knew how deadly COVID-19 was back in January and did nothing to stop it. Now, more than 220,000 Americans are dead. Some 30 million have lost jobs, hours, wages. One in five small businesses have shut down. Trump's failed leadership has tanked our economy – and the longer he's president, the longer it'll take to get it fully up and running again.
We're eight months in, but Trump still has no plan. I do.
It starts with taking responsibility and doing the hard work to control this pandemic and get our lives back. I'll implement the plan I've laid out since March to beat COVID-19. I'll listen to scientists and experts; protect our families; and make testing, treatment, and any eventual vaccine free and available to everyone.
I'll get right to work building our economy back better – getting real relief out to millions of hard-hit small businesses. They're the lifeblood of our communities – but Trump's corrupt recovery passed them by, funneling funds to big corporations instead. Some 75% of Asian-owned small businesses weren't expected to get any first-round stimulus funds at all. It's wrong. I've called for ensuring small businesses with less than 50 employees get new relief funds. And I'll boost their long-term access to credit and capital, and work to ease the language barriers that can hold back immigrant entrepreneurs.
Through it all, my economic recovery plan will reward work, not just wealth, creating millions of good paying jobs of the future. Independent economists at Moody's found that my plan creates 7 million more jobs – and $1 trillion more in economic growth – than President Trump's would. And I won't raise taxes on anyone earning less than $400,000 a year – period. Instead, I'll make sure the super wealthy and big corporations finally pay their fair share.
I've fought my whole career for working and middle class families – so many of them hard-working immigrants who came to America in search of a better life. I'll help parents afford a quality education for their kids, boosting teacher pay and making public college free for most families. I'll make it easier to care for aging parents, and make health care more affordable. Trump is in court right now trying to repeal the Affordable Care Act, stripping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of health coverage in the middle of a deadly pandemic. It makes no sense.
Meanwhile, COVID-19 is proof that the United States can't isolate itself from the world. We have to work with other nations to meet global challenges that impact us all, starting by rebuilding our relationships with our closest partners. We're a Pacific power, and we'll stand with friends and allies to advance our shared prosperity, security, and valu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at includes deepening our ties with Taiwan, a leading democracy, major economy, technology powerhouse – and a shining example of how an open society can effectively contain COVID-19. And our approach to China will focus on boosting 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revitalizing our strengths at home, and renewing our alliances and leadership abroad. We'll work to collaborate with China when it's in our interest, including on public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America has always led the world not only with the example of our power, but the power of our example. To truly do that again, we also have to fix our broken immigration system, keeping families together and ensuring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s to draw the world's best and brightest.
I'm running to build America back better, as a country of opportunity, unity, and new beginnings. A place made strong by generations of immigrants. A place where everyone has a voice and every vote counts. I'll lead on these issues, and more importantly, I'll listen. So please make sure you get your vote in today. Together we'll restore the soul of this nation we love.
#福編編譯? (編譯個鬼,是世界日報了不起! 大內宣與遍地綠媒鬼遮眼)
rhetoric字根 在 GreatKidsLearni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單字倍增法 - 複合字 18 (English compound words.)
其它相關學習影片的播放清單:
英文單字倍增法: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Z3VKhzf4ly1lM4i-Z_eBFv
學習中英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bhNuVvZWgtajYoF9VawC4
唐詩三百首: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yg5uLxZotvXfZrK5_t8Br
英文基礎閱讀與聽力: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n5adEk87hlxbpMZfQDD5G
英文日常口語(English Daily Conversation):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wKGyw-K8f5jh-mIwARCgJ
情人節英文日常口語: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Zp9Al8kBa3iNVONRID_WV9
中文學習: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Ns2hymyK17oTLLlP0y90w
英文常用片語: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ib1KSDPAQlsDuG0BkS0I-
中文成語學習: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ZVeHYfsWTNXgNKymILLIu
ㄅㄆㄇ練習-Chinese Phonic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Svl4p641U-5DCpwlWsXW
ㄅㄆㄇ拼音範例: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Q4Dk0xqZ4prAr39bvrs3X
唐代李白的詩: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Lq6Ilu4ODNAi-926thnIu
英文基礎文法: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SMWYX3_CNjd4ZE_lqQppN
英文發音練習 (Phonic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ZMJTrz59dBXXW0qPDGVdLo
ABC 發音練習-ABC Phonic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zUqY70d4A9HYNwMqHMdwR
KK發音清晰版-KK Phonic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B-Qh7E3Z3tXQimg3Oh75i
3年級數學-Grade 3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z_lrxc10dOQPpT-xdZrJ3
4年級數學-Grade 4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Z26Xw9C0rrYX3pVOjYr2-_
2年級數學-Grade 2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mYY2JWHx492eLB-en9JTG
8年級數學-Grade 8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jniNhLJOkJqAAhNmoPNY_
7年級數學-Grade 7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G-7kDr-fCnDVCNWg6Qf9U
5年級數學-Grade 5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0cQ_J95u69cmOskxqNsGr
6年級數學-Grade 6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qO07HAxytuNhEr62twSu9
1年級數學 (Grade 1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051AXIsmmhDXzvJ1eMr--
中文修辭學 (Chinese Rhetoric)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ECJKZF6evTbdeV2NsSf1T
英文諺語 (English Proverb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Ostxkcoh-nI6wjqw_l2fD
看圖學中英文 (Learning Chinese and English Vocabularie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ZFXePNcYcQPirp29IcgugM
#Compound_words #英文複合字
rhetoric字根 在 國小國語教科書修辭格分析國小國語教科書修辭格分析 的推薦與評價
辭(Rhetoric),在西方原始字根意指流水,是說人類的思想湧現,滔滔不絕,言. 語流露,口若懸河。11「修辭學」在西方學術界中,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說,希. ... <看更多>
rhetoric字根 在 英文單字倍增法- 複合字12 (Expand your English by compound ... 的推薦與評價
複合字wind+其它相關學習影片的播放清單: 英文單字倍增法: ... 8.3K views 5 years ago 英文字首與 字根 (English Prefix and Root). ... <看更多>
rhetoric字根 在 Re: [字彙] 不知怎麼解釋- 看板G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asrom10 (steven1987)》之銘言:
: apophasis:claim = oxymoron:paradox
: 上課沒抄到這筆記 請大家幫忙解答 感激!
claim, paradox 大家沒問題
只要弄懂 apophasis, oxymoron 的意思即可 (我覺得這兩個字都很意思)
apophasis (n) (修辭) 故抑其詞 (白話文: 表面說不說,但事實上全說了)
denial of one's intention to speak of a subject that is at the same time
named or insinuated, as "I shall not mention Caesar's avarice, nor his
cunning, nor his morality."
再舉個例子
A: 我跟你說個秘密哦,C 剛剛在電梯裡放屁了,哇哈哈
B: (對 C 說) C 啊,我絕對不會說 A 說你剛剛在電梯裡放屁了
^^^^^^^^^^^^^^^^^^^^^^^^^^^^^^^^^^^^^
C, A: Orz...
See, that's apophasis.
字根字首記法: apo (off) + pha (say) + sis (名詞尾) = to say no
基本上就是 "說反話" 的意思
oxymoron (n) (修辭) 矛盾修辭法
a phrase that combines two words that seem to be the opposite of each
other, for example a deafening silence
這種修辭在文學中常用,又如 "你是我最甜蜜的負荷" "暴風雨中的寧靜"
---------------------------------------------------------------------
來看這個類比吧
paradox 是名詞,所以知道 claim 是名詞
oxymoron 比 paradox 可知: oxymoron is a rhetoric of paradox
(rhetoric 是修辭,paradox 是矛盾的事物)
(oxymoron 是一種矛盾事物的修辭)
同理: apophasis is a rhetoric of claim
(claim 是宣稱)
(apophasis 是一種宣稱的修辭)
這樣的中文很怪,因為中文裡沒有與此對應的修辭,所以要看英文比較直接
claim 就是 say something
而你懂字根的話就知道 apophasis 中的 pha 就是 say
ps. 部分類比題無法用簡單的關係 (中文思考) 去說明,而是要 "造句"
造一個 "英文句子" 去表現邏輯關係,我們學的是英文,就必須用英文的
思考邏輯去想!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211.239.1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