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成長速度夠快嗎? ]
收入成長,是創業者在找到 Product Market Fit 以後非常核心的指標,專注這個指標,可以幫助創業者持續優化產品與策略,並且確認自己是在對的方向上。本篇探討如何觀察主要核心收入的細節,幫助創業者反思自己的經營狀態。
#可持續性的收入成長
關於營收 (Revenues),會計準則會有自己的認列方法,對創業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夠檢視可持續性收入 (Recurring Revenues) 的成長狀況。這邊所指的 Recurring Revenues 不一定只代表訂閱型的 SaaS 服務,就算是一般的產品銷售、或是單次性的消費行為,都可以被分析。核心概念是觀察有多大的收入比重是可重複的,其實也就意味著是觀察你跟用戶之間的關係,用戶的黏度、重複消費的頻率、在用戶心中的品牌影響力 (Mindshare) 等等。
#淨收入留存率
對 SaaS 的模式來說,Recurring Revenues 的本質就是扣除一次性的收入:比如一次性的專案、搭配銷售的硬體收入、一次性的諮詢費用、等等,按每個公司狀況不同。扣除以後,用月度的 MRR 或年度的 ARR 來計算成長率。而淨收入留存率 (Net Dollar Retention Rate) 的概念則是把 MRR 進一步拆細,不看這一年的新客戶,只看舊的客戶在一年前的 MRR,與現在的 MRR 相比看年成長狀況,如此更可以看出產品的訂閱狀況,以及向上銷售 (Upsell) 的擴張性。依照每個公司不同,如果想要換成 ARR 來計算也可以。
許多人可能會想知道,多快才是快。如果把近十年來在美國上市的 SaaS 公司拿來分析,我們可以看到 90-100% 是許多美國 SaaS 公司上市前的基本速度,2020 年的 Snowflake 是 158%,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 Dropbox 在 2017 年上市時是 90%。
#觀察公司的成長重心
上述的數字只是參考,對創業者來說更重要的是利用這個指標重新思考自己的經營策略。如果 Recurring Revenues 的成長速度比營收來得慢,或者 Recurring Revenues 在整個公司營收中的占比在下降,意味著公司的方向可能漸漸偏離訂閱的模式,主要的成長不是來自核心的服務。這時候創業者可以重新思考,是否這是公司想要的策略變化。
#訂閱收入的細節看客戶變化
在計算收入留存率的時候,同時可以檢視客戶留存的變化,把 Recurring Revenues 進一步拆分 = 新客戶訂閱收入+舊客戶期初訂閱收入+舊客戶升級收入 - 舊客戶取消預訂 - 舊客戶降級方案的流失。一個小技巧,可以把前面講的這些細項用線條圖呈現,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新舊客戶變化:透過新客戶的成長速度,檢視現在的獲客策略;舊客戶的收入提升速度,可以看出產品 upsell 的能力;而觀察舊客戶的流失速度,則可以幫助創業者重新檢視產品的本質是不是出現競爭力的問題。
今天就寫到這邊,下週見! - Sophie 編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retention rate計算」的推薦目錄:
- 關於retention rate計算 在 AppWork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retention rate計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retention rate計算 在 雙語活動女王 周明璟 Sophi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retention rate計算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retention rate計算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retention rate計算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retention rate計算 在 就學穩定率有兩種計算方式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retention rate計算 在 3 Ways To Calculate User Retention Rate | Bandusix的博客 的評價
- 關於retention rate計算 在 kpi計算公式2022-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retention rate計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何在財務上評估是否加入新創公司- Financial evaluation for startup
最近幾年新創很火, 從這 2 年超多熱門新創上市, 到上次直播訪問 “前 Instagram Tech Lead Jocelin 及前臉書 PM Wen 分享放棄矽谷高薪工作、海歸回台灣創業之歷程” 以及聽聞許多朋友加入新創公司,剛好我最近有機會學習評估新創公司, 也把我的學習整理分享出來給想要了解的朋友。
如何評估新創公司給予的股票或選擇權?
上市公司股票價格及流通股數容易查詢, 但當拿到新創公司的 offer 時候, 可能會得到比如說 10,000 股,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詢問公司所有在外的股數 (Total diluted shares)來評估給予我們的股數在整個公司的股數中所佔的比例。此外, VC 投資一般是拿 Preferred stock, 轉換成 common stock 通常會乘於一個倍數, 所以計算上要考慮到這個部分。
有些時候公司不願意透露這些資訊, 可以和 recruiter 談說我們願意簽署 NDA 來得到這些財務上的資料。 如果 recruiter 不清楚這些細節, 可以再要求 recruiter 幫忙了解詳情來告訴我們。
正式資料部分, 一般 startup 依照規定會需要準備 409A 給 IRS, 在新創早期的時候, 可能每年會準備一次, 在比較後期的時候, 從每半年需要更新到每季更新甚至每個月更新都有可能。 從 409A 可以了解公司的估值 (valuation)、 股票每股的估值、及公司對於未來的成長等等的評估。
新創公司的出場方式?
一般來說新創公司有 3 種結果: IPO 上市、被收購、公司關門。 公司都會宣傳他們的目標是上市, 但在大部分情況下, 2 或 3 選項是比較常見的。 如果是被收購的情況, 我們可以先預想看看公司比較有什麼可能是被哪種公司收購? 對象公司是否常會有大動作的收購有潛力的新創團隊公司。這幾年灣區有許多自動駕駛的新創公司, 但目前全世界比較有規模可以自己生產汽車的車廠, 大概就是 20 家左右, 當一家車廠買了一家自動駕駛新創公司, 代表剩下自動駕駛新創公司要競爭少一家的潛在車廠買家, 可能出場的機會又變低了一些。
新創估值如何看?
看過往融資的紀錄是不是被知名 VC 投資, 如果剛好 VC 是在新創產業有很好的投資紀錄, 是一個很好的加分。 每個 VC及每個合夥人都有其擅長的領域,這個部分可以推薦看一下 The Midas List (每年更新,各個領域及地區都有分類)。
此外, 如果一個 VC 領投了一輪融資, 再下一輪也有參與, 甚至領投了不同輪的融資, 代表 VC 極度看好這家新創, 是一個很好指標。 最近我看到的一個例子是火紅的 Clubhouse, Andreessen Horowitz 領投了 A 和 B 輪的融資, 投資 VC 的合夥人是 Andrew Chen, 之前在 Uber 是做 Rider Growth, 專攻 Growth Hack 方面。 當然每個 VC 都有其投資準則, 比如說知名的 YC (Y Combinator) 就只投種子輪,有些 VC 只投早期, 有些只投晚期,所以看每個階段的融資的 VC 也有許多可以了解的地方。
新創成功的方式?
我聽到許多分享, 講到公司成功仰賴好的執行團隊、董事會成員、及投資者。 公司的產品、概念可能會一直修改, 直到找到 product market fit, 但有一个好的公司組成, 會讓公司在試錯的過程更好更快的找出公司可以成功的方向。 工程師面試都會了解公司的 tech stack, 但公司的商業模式其實是比公司用什麼 tech stack 更能決定公司是否可以成功。
新創公司的比較?
評估新創公司可以從類似公司的 growth rate, churn rate, retention rate 來做比較。 公司的 burn rate 或是每個月/每季的燒錢情況也可以了解公司的成長是否可以持續, 畢竟要維持高成長是很花錢的!
是否要加入新創?
我自己在轉職軟體工程師一開始也是在新創公司, 新創有動作靈活、在公司負責的業務可能比較多元、以及可以跟著公司快速發展得到好的歷練。 這個部分每個人考慮都不一樣, 目前來看, 我看到許多離開大公司加入新創的人都注重開闊眼界、以及得到特殊的發展經歷 (創立團隊、從無到有開發產品、或是特別的學習機會等), 這些遠比短期賺錢對他們更重要。 畢竟 Money will come if you’re successful and if the company is successful (如果你成功、或者公司成功的話, 錢自然會來)。
你會怎麼評估新創公司的機會呢? 歡迎留言分享交流呢!
原部落格原文:http://bit.ly/30EMgQQ
retention rate計算 在 雙語活動女王 周明璟 Sophi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榮耀🔥我的學校SFU多年蟬聯加拿大第一名!👍🏻
【加拿大最新2018年度各類大學排行榜!】
加拿大著名雜誌---麥克林雜誌(Maclean’s magazine)每年都會出爐加拿大大學排行榜。麥克林雜誌將加拿大的大學分為三類,分別是醫學類、綜合類和本科類。這份大學排行榜被譽為“擇校寶典”,2018年度的大學排行榜已經新鮮出爐!
▎綜合類名校榜單
綜合類大學擁有大量的研究項目和廣泛的本科及研究生水平的課程。
➤ 第一名:西蒙菲沙大學 (Simon Fraser)
西蒙菲沙大學成立於1965年,主校區位於卑詩省的本拿比,兩個分校區位於溫哥華和素里。
西蒙菲沙已經連續多年獲得綜合類大學第一名。相對於其他大學,西蒙菲沙有一個優勢,就是它實行三學期制:秋季(9-12月),春季(1-4月)和夏季(5-8月)。這樣一來,學生可選擇全年讀書,加快畢業時間,也可以選擇暑假工作或休息,而且該校的帶薪實習課程在加拿大處於領先水平。
它在全世界都享有較高聲譽,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非常好。不過,它的淘汰率較高。
➤ 第二名:維多利亞大學 (Victoria)
維多利亞大學建於1963年,位於卑詩省的省會維多利亞。
對於留學生來說,維多利亞大學是加拿大高等教育、專業培訓和語言強化課程等方面最富有革新精神的大學之一。學校的商學、經濟學、藝術、工程等專業在北美的排名都比較靠前。
學校靠近海邊,距離市中心乘公交車僅15分鐘。
➤ 第三名:滑鐵盧大學 (Waterloo)
滑鐵盧大學成立於1957年,位於安省滑鐵盧,是北美地區第一個經認可建立數學系的大學,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合作辦學項目。
該校的軟件工程,電子工程及機械工程專業非常不錯,計算機專業在北美頗有名氣,設有北美唯一一所數學院,這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數學和計算機的教育及研究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滑鐵盧大學是加拿大第一所提供Co-op課程的大學。
--------------------------
▎基礎本科大學榜單
這份榜單簡直是大學本科留學生的福音,到底哪些大學比較受歡迎?看過這份基礎類大學排名就再也不困惑了。需要指出的是,基礎類大學重點在本科教育,研究生項目比較少。
➤ 第一名:艾利森山大學 (Mount Allison University)
這所大學成立於1839年,位於新不倫瑞克省和新斯科舍省交界處薩克威爾鎮的公立文理學院型大學,臨近蒙克頓市。這是一所老牌公立大學,多次被《麥克林雜誌》評選為基礎本科院校第一名。
學費:$8,648
畢業率:62.7%
留校率(retention rate):83.4%
➤ 第二名: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University of Northern British Columbia)
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多次被評為加拿大最優秀的小型大學,提供包括學士、博士和證書課程在內的60多個專業的課程。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採取小班教學,有60%的本科班級人數不超過26個人。
目前註冊的全職學生 5000 餘人,提供包括學士、雙學士、碩士、博士和證書課程在內的 60 多個專業的課程。
學費:$6,010
畢業率:53.2%
留校率(retention rate):75.2%
➤ 第三名:特倫特大學 (Trent University)
特倫特大學成立於1964年,能提供文學、科學學士學位及商業與電腦的研究所課程。該校在2016年(Maclean)雜誌以學士學位為主的大學排名中名列加拿大第2名,被公認為加拿大最出色的本科類大學之一。
學費:$8,000
畢業率:67.2%
留校率(retention rate):84.5%
【加拿大最新2018年度各類大學排行榜!】
加拿大著名雜誌---麥克林雜誌(Maclean’s magazine)每年都會出爐加拿大大學排行榜。麥克林雜誌將加拿大的大學分為三類,分別是醫學類、綜合類和本科類。這份大學排行榜被譽為“擇校寶典”,2018年度的大學排行榜已經新鮮出爐!
▎醫博類名校榜單
優秀的醫學類大學都擁有廣泛的博士項目,並且都有醫學院,是留學的首選。如果你想到加拿大學習醫學的話,就有必要參考一下這個榜單了。
➤ 第一名:麥吉爾大學
麥吉爾大學位于魁北克省的蒙特利爾市,是一所世界著名公立大學,成立於1821年。
麥吉爾不但擁有大量的國際學生,而且很多世界上的知名學者也慕名而來。當年大物理學家盧瑟福便是在麥吉爾發現了原子的結構,使麥吉爾在歐美聲名大噪。
麥吉爾是加拿大最強的博士醫學類大學,與其他六所國際頂級博士醫學類大學合稱“七派”(西安大略大學、皇后大學、麥馬斯特大學、多倫多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阿爾伯塔大學)。
去年名次:第三名
學費:$4,141(省外$9,040)
畢業率:84.8%
留校率:92.4%
➤ 第二名:多倫多大學
多倫多大學建於1827年,一直在國際上享有譽名。多倫多大學一共有三個校區,聖喬治(St. George)校區,士嘉堡(UTSC)校區和密西沙加(UTM)校區。其中,聖喬治校區位於市中心,士嘉堡和密市校區位於郊外。
這所大學坐擁十所世界級的醫院(省議會所在的Queen’s Park往南,全是多大的附屬醫院)。學校一共有8.3萬名學生,700多個本科項目。
去年名次:第一名
學費:$7,774
畢業率:79.1%
留校率:91.7%
➤ 第三名: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坐落於溫哥華,主校區風景極好,可以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來形容,推開窗戶就可以看見沙灘和太平洋。這所大學的課程廣度較深,淘汰率也比較高。
去年名次:第二名
學費:$5,947
畢業率:77.8%
留校率:89.3%
--------------------------
▎綜合類名校榜單
綜合類大學擁有大量的研究項目和廣泛的本科及研究生水平的課程。
➤ 第一名:西蒙菲沙大學 (Simon Fraser)
西蒙菲沙大學成立於1965年,主校區位於卑詩省的本拿比,兩個分校區位於溫哥華和素里。
西蒙菲沙已經連續多年獲得綜合類大學第一名。相對於其他大學,西蒙菲沙有一個優勢,就是它實行三學期制:秋季(9-12月),春季(1-4月)和夏季(5-8月)。這樣一來,學生可選擇全年讀書,加快畢業時間,也可以選擇暑假工作或休息,而且該校的帶薪實習課程在加拿大處於領先水平。
它在全世界都享有較高聲譽,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非常好。不過,它的淘汰率較高。
➤ 第二名:維多利亞大學 (Victoria)
維多利亞大學建於1963年,位於卑詩省的省會維多利亞。
對於留學生來說,維多利亞大學是加拿大高等教育、專業培訓和語言強化課程等方面最富有革新精神的大學之一。學校的商學、經濟學、藝術、工程等專業在北美的排名都比較靠前。
學校靠近海邊,距離市中心乘公交車僅15分鐘。
➤ 第三名:滑鐵盧大學 (Waterloo)
滑鐵盧大學成立於1957年,位於安省滑鐵盧,是北美地區第一個經認可建立數學系的大學,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合作辦學項目。
該校的軟件工程,電子工程及機械工程專業非常不錯,計算機專業在北美頗有名氣,設有北美唯一一所數學院,這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數學和計算機的教育及研究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滑鐵盧大學是加拿大第一所提供Co-op課程的大學。
--------------------------
▎基礎本科大學榜單
這份榜單簡直是大學本科留學生的福音,到底哪些大學比較受歡迎?看過這份基礎類大學排名就再也不困惑了。需要指出的是,基礎類大學重點在本科教育,研究生項目比較少。
➤ 第一名:艾利森山大學 (Mount Allison University)
這所大學成立於1839年,位於新不倫瑞克省和新斯科舍省交界處薩克威爾鎮的公立文理學院型大學,臨近蒙克頓市。這是一所老牌公立大學,多次被《麥克林雜誌》評選為基礎本科院校第一名。
學費:$8,648
畢業率:62.7%
留校率(retention rate):83.4%
➤ 第二名: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University of Northern British Columbia)
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多次被評為加拿大最優秀的小型大學,提供包括學士、博士和證書課程在內的60多個專業的課程。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採取小班教學,有60%的本科班級人數不超過26個人。
目前註冊的全職學生 5000 餘人,提供包括學士、雙學士、碩士、博士和證書課程在內的 60 多個專業的課程。
學費:$6,010
畢業率:53.2%
留校率(retention rate):75.2%
➤ 第三名:特倫特大學 (Trent University)
特倫特大學成立於1964年,能提供文學、科學學士學位及商業與電腦的研究所課程。該校在2016年(Maclean)雜誌以學士學位為主的大學排名中名列加拿大第2名,被公認為加拿大最出色的本科類大學之一。
學費:$8,000
畢業率:67.2%
留校率(retention rate):84.5%
retention rate計算 在 3 Ways To Calculate User Retention Rate | Bandusix的博客 的推薦與評價
The concept is identical if we used a 30-day monthly range. 计算公式. Benefits. Smooths out some of the day-to-day noise; Easy to explain; Good ... ... <看更多>
retention rate計算 在 kpi計算公式2022-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zendesk.tw/blog/calculate-customer-retention-rate/... 使用此公式計算留存率:[(E-N)/S] x 100% = CRR。 ... <看更多>
retention rate計算 在 就學穩定率有兩種計算方式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就學穩定率(retention rate)又稱學生保留率、在學率、續讀率,以「一間學校持續 ... 該校某年度入學的新生隔年繼續就讀該校的比率(此種方式為教育部計算就學穩定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