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越高加索之旅(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爾札赫) 遊記15 (15 Jul – 5 Aug 2019)
Day 13 (Tbilisi)
第比利斯(Tbilisi)城外也有不少值得參觀的景點,部份景點的交通也不算方便,但也不用擔心,第比利斯有不少的旅行社為旅行設計出不用的行程,所以報團去玩也是不少旅客選擇方式,今天我就參加了一個包括四個景點的旅行團。清晨吃過早餐就走到地鐵Avlabari 站集合,大多數的旅行團也是選擇在這裡集合,我的團友共12人,包括來自歐洲不同的國家。
第一站來到鄰近的一個城市戈里(Gori),戈里附近有一個古老的岩洞小鎮烏普利斯(Uplistsikhe),烏普利斯的意思是上帝的堡壘,小鎮已經有3000多年歷史,它在格魯吉亞的歷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歷史當中烏普利斯一直是一個繁盛的區域,直至13世紀,成吉思汗大舉入侵格魯吉亞後烏普利斯也被摧毀,19世紀考古學家從沙土中把這個小鎮復活。當我來到這裡,發覺這座古樸的岩洞小鎮看起來非常迷人,有宏偉的教堂、房屋和廣場在蜿蜒的街道上相互連接,其中塔瑪拉女王大廳(Hall of Queen Tamar) 裡面有拱形巨大的支架,完美的做工和優美的建築是一座使人贊歎的建築,很難相信這座由石頭中雕琢出來的居住環境全是由人類手工完成。
交通:
從第比利斯沒有直接公共交通可以到達,只可以在Didube地鐵站乘小巴(Marshrutka)或乘火車到戈里(Gori),之後轉乘的士到達,建議包來回的士車費GEL 25-30。
-\-\-
前蘇聯獨裁者約瑟夫史太林,他出生於戈里,他的故居已改建成約瑟夫史太林博物館(Joseph Stalin Museum),當年蘇共管治時代當然視他為偉大的領袖,但格魯吉亞人其實對他恨之入骨,不過這座自1957開放至今的博物館為當地帶來不少旅客和入場收益,也算是史太林死後對家鄉的一點補償。
博物館大樓坐落於史太林出生的房屋旁邊,進入大堂有點像一所教堂,在大理石樓梯頂上舖著紅色絨毛地毯將你帶到這位蘇聯統治者雕像前。入內不少房屋存放著他生前的用品,照片和外國送給他的賀禮。其中一張使我留下深刻印象,是英美蘇三個領導人在二戰期間的合照,這一天絕對是改為國際未來走向的轉捩點。博物館花園還有兩個重要的部份,包括他出生的房屋和他乘坐的防彈火車。雖然你可能和我一樣對參觀這位獨裁者博物館不感興趣,但來烏普利斯也順路一遊,購買一張GEL 15的門卷也算是增加格魯吉亞經濟上收益。
交通:
從第比利斯Didube地鐵站乘小巴(Marshrutka)到戈里再步行數分鐘就到,從第比利斯也可乘火車到戈里,但火車站步行到博物館需要30分,或可在車站轉乘的士。
-\-\-
午餐後團隊來到離第比利斯20公里,車程約半小時的姆茨赫塔(Mtskheta),該城建立於公元前5世紀,過去曾經是格魯吉亞的首都,城內以鵝卵石街道和迷人的山景而聞名。來到的第一站先到城外建在一座山丘上的傑瓦里修道院(Jvari Monastrey),傑瓦里在格魯吉亞語意思為十字架,所以外國人也會直接稱它為十字架修道院(Cross Monastrey),而修道院也確實存放了不少大大細細的十字架。來到修道院遊客一般也不會急於進入修道院內部觀看,反而被山坡下阿拉格維河(Aragvi River)和庫拉河(Kura River) 匯合的壯麗景觀所吸引。十字架修道院建於公元6世紀,內裡豎立了一座大型木製十字架,據說十字架是聖尼諾(Saint Nino)在修道院興建前已經在這裡豎立,當陽光從上方射進十字架上,使人感覺到更加有神聖氣氛。
-\-\-
另一個景點是姆茨赫塔城內的生命支柱主教座堂(Svetitskhoveli Cathedral),教堂建於11世紀,它原址是建於4世紀十二使徒教堂(Twelve Apostles Church),是格魯吉亞第一座基督教教堂。這教堂的名字有一個傳說,當年有一位目睹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的猶太人以利亞撒(Eliazar),他把耶穌基督上衣帶來了姆茨赫塔,利亞撒的妹妹西多尼亞(Sidonia) 傷痛地把外衣拉到胸前,當時她立即死亡,有另一個說法是她把靈魂獻給上帝而離開了人間。之後再沒有人能從西多尼亞的手中拿走這珍貴的東西,因此她和上衣一起被埋葬,後來在她的墳墓長出了一棵巨大雪松樹,雪松樹在夏季和冬季會流出有治愈性的芬香液體。在4世紀興建第一所教堂時就把這棵樹作為教堂的支柱,教堂改建後更用了這生命支柱來命名。我來到的時候剛好遇到宗教活動,遊客只能在門內少許地方活動參觀,更沒有辦法去找尋這棵雪松樹的位置,等了許久活動也未有完結的跡象,最終只好選擇離開。聞說在教堂內可以看到這棵雪松樹的支柱,我在網上也曾努力找尋有關的照片,可惜依然找不到,因此不知網上說能看到的傳言是否真實,但有一張描述生命支柱的油畫可以在十字架修道院中看到。
交通:
在Didube地鐵站乘小巴(Marshrutka)就可以到達姆茨赫塔,十字架修道院可以在達姆茨赫塔乘的士前往。
-\-\-
今晚是在格魯吉亞最後一晚,明天就要通過邊境去到另一個家亞美尼亞(Armenia)。旅行團下午5時已回到第比利斯,入黑前再走走一些舊城內未曾到訪的景點,餐後回到酒店休息,預備明天迎接另一個國家,又一個全新體會的旅程。
queen tamar 在 Software 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橫越高加索之旅(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爾札赫) 遊記15 (15 Jul – 5 Aug 2019)
Day 13 (Tbilisi)
第比利斯(Tbilisi)城外也有不少值得參觀的景點,部份景點的交通也不算方便,但也不用擔心,第比利斯有不少的旅行社為旅行設計出不用的行程,所以報團去玩也是不少旅客選擇方式,今天我就參加了一個包括四個景點的旅行團。清晨吃過早餐就走到地鐵Avlabari 站集合,大多數的旅行團也是選擇在這裡集合,我的團友共12人,包括來自歐洲不同的國家。
第一站來到鄰近的一個城市戈里(Gori),戈里附近有一個古老的岩洞小鎮烏普利斯(Uplistsikhe),烏普利斯的意思是上帝的堡壘,小鎮已經有3000多年歷史,它在格魯吉亞的歷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歷史當中烏普利斯一直是一個繁盛的區域,直至13世紀,成吉思汗大舉入侵格魯吉亞後烏普利斯也被摧毀,19世紀考古學家從沙土中把這個小鎮復活。當我來到這裡,發覺這座古樸的岩洞小鎮看起來非常迷人,有宏偉的教堂、房屋和廣場在蜿蜒的街道上相互連接,其中塔瑪拉女王大廳(Hall of Queen Tamar) 裡面有拱形巨大的支架,完美的做工和優美的建築是一座使人贊歎的建築,很難相信這座由石頭中雕琢出來的居住環境全是由人類手工完成。
交通:
從第比利斯沒有直接公共交通可以到達,只可以在Didube地鐵站乘小巴(Marshrutka)或乘火車到戈里(Gori),之後轉乘的士到達,建議包來回的士車費GEL 25-30。
---
前蘇聯獨裁者約瑟夫史太林,他出生於戈里,他的故居已改建成約瑟夫史太林博物館(Joseph Stalin Museum),當年蘇共管治時代當然視他為偉大的領袖,但格魯吉亞人其實對他恨之入骨,不過這座自1957開放至今的博物館為當地帶來不少旅客和入場收益,也算是史太林死後對家鄉的一點補償。
博物館大樓坐落於史太林出生的房屋旁邊,進入大堂有點像一所教堂,在大理石樓梯頂上舖著紅色絨毛地毯將你帶到這位蘇聯統治者雕像前。入內不少房屋存放著他生前的用品,照片和外國送給他的賀禮。其中一張使我留下深刻印象,是英美蘇三個領導人在二戰期間的合照,這一天絕對是改為國際未來走向的轉捩點。博物館花園還有兩個重要的部份,包括他出生的房屋和他乘坐的防彈火車。雖然你可能和我一樣對參觀這位獨裁者博物館不感興趣,但來烏普利斯也順路一遊,購買一張GEL 15的門卷也算是增加格魯吉亞經濟上收益。
交通:
從第比利斯Didube地鐵站乘小巴(Marshrutka)到戈里再步行數分鐘就到,從第比利斯也可乘火車到戈里,但火車站步行到博物館需要30分,或可在車站轉乘的士。
---
午餐後團隊來到離第比利斯20公里,車程約半小時的姆茨赫塔(Mtskheta),該城建立於公元前5世紀,過去曾經是格魯吉亞的首都,城內以鵝卵石街道和迷人的山景而聞名。來到的第一站先到城外建在一座山丘上的傑瓦里修道院(Jvari Monastrey),傑瓦里在格魯吉亞語意思為十字架,所以外國人也會直接稱它為十字架修道院(Cross Monastrey),而修道院也確實存放了不少大大細細的十字架。來到修道院遊客一般也不會急於進入修道院內部觀看,反而被山坡下阿拉格維河(Aragvi River)和庫拉河(Kura River) 匯合的壯麗景觀所吸引。十字架修道院建於公元6世紀,內裡豎立了一座大型木製十字架,據說十字架是聖尼諾(Saint Nino)在修道院興建前已經在這裡豎立,當陽光從上方射進十字架上,使人感覺到更加有神聖氣氛。
---
另一個景點是姆茨赫塔城內的生命支柱主教座堂(Svetitskhoveli Cathedral),教堂建於11世紀,它原址是建於4世紀十二使徒教堂(Twelve Apostles Church),是格魯吉亞第一座基督教教堂。這教堂的名字有一個傳說,當年有一位目睹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的猶太人以利亞撒(Eliazar),他把耶穌基督上衣帶來了姆茨赫塔,利亞撒的妹妹西多尼亞(Sidonia) 傷痛地把外衣拉到胸前,當時她立即死亡,有另一個說法是她把靈魂獻給上帝而離開了人間。之後再沒有人能從西多尼亞的手中拿走這珍貴的東西,因此她和上衣一起被埋葬,後來在她的墳墓長出了一棵巨大雪松樹,雪松樹在夏季和冬季會流出有治愈性的芬香液體。在4世紀興建第一所教堂時就把這棵樹作為教堂的支柱,教堂改建後更用了這生命支柱來命名。我來到的時候剛好遇到宗教活動,遊客只能在門內少許地方活動參觀,更沒有辦法去找尋這棵雪松樹的位置,等了許久活動也未有完結的跡象,最終只好選擇離開。聞說在教堂內可以看到這棵雪松樹的支柱,我在網上也曾努力找尋有關的照片,可惜依然找不到,因此不知網上說能看到的傳言是否真實,但有一張描述生命支柱的油畫可以在十字架修道院中看到。
交通:
在Didube地鐵站乘小巴(Marshrutka)就可以到達姆茨赫塔,十字架修道院可以在達姆茨赫塔乘的士前往。
---
今晚是在格魯吉亞最後一晚,明天就要通過邊境去到另一個家亞美尼亞(Armenia)。旅行團下午5時已回到第比利斯,入黑前再走走一些舊城內未曾到訪的景點,餐後回到酒店休息,預備明天迎接另一個國家,又一個全新體會的旅程。
queen tamar 在 Software 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Crossing the Caucasus Journey (Azerbaijan, Georgia, Armenia, Artsakh) note 12 (15 Jul – 5 Aug 2019)
橫越高加索之旅(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爾札赫) 遊記12
Day 10 (Kutaisi- Batumi)
今天早上8時乘車離開庫塔伊西(Kutaisi),目的地是高加索南部的巴統(Batumi),巴統坐落於黑海的海岸,意味著我的橫越高加索快要到達終點,雖然從東岸的裡海至西岸的黑海已經整整地作了一次穿越,但我的行程還沒有這麼快結束,其實暫時只用了一半的時間。就在格魯吉亞被蘇聯管治的時代,巴統位於黑海沿岸除了擁有軍事戰略地位外,也是歐亞兩洲的一個大型商業港口。自格魯吉亞後,巴統更成為格魯吉亞最佳的度假勝地,擁有不少高級豪華酒店、電影院、餐廳、咖啡館和其他娛樂活動場所,棕櫚樹枝的海豚是城市的象徵。巴統的建築風格融合了歐洲和亞洲多種建築風格形式,夜晚的城市的燈光更特別美麗。
來到巴統第一個參與是兩小時的步行團,從歐洲廣場(Europe square)至巴統海濱公園走了一圈。巴統海濱公園從巴統港(Batumi Port)沿巴統海岸延伸7公里。巴統海濱公園已經存在一百多年了,是城市居民和眾多遊客最喜歡的休息場所,可惜隨著巴統不斷的發展,這個地區被垃圾佔據,幾乎整個海岸都不適合休息,獨立後由於市民的努力,這個地方變成了巴統最美麗的地方之一。巴統公園還有一個到巴統必看的景的,當初我編行程是沒把算來巴統,後來發現這景點才使我決定來巴統,也可以完整地橫越高加索,但上午不是最合適來參觀這景點的時間,所以我晚上會再來一次。
午後前往巴統郊外一個著名景點瑪根薩蒂瀑布(Makhuntseti Waterfall),瀑布離巴統不到一小時的車程,但我更想看的地方是瀑布附近的塔瑪拉國王橋(King Tamar Bridge)。塔瑪拉國王橋是一座非常古老,兩邊沒有欄杆的石拱橋。其實這類的古橋格魯吉亞還擁有不少,而這國王橋離瑪根薩蒂瀑布步行只需十多分鐘,因此也特別著名。塔瑪拉國王是一位女性,是格魯吉亞歷史上第一位女王,他生於1166年,18歲登基,在位29年。她統治格魯吉亞的時期被描述為黃金時代,這就是為什麼她被稱為國王(King)而不是女王(Queen)。
瑪根薩蒂瀑布(Makhuntseti Waterfall) 是巴統郊外最受歡迎的瀑布之一,但是實上是一條落差20米小瀑布, 夏季大水的時候遊人可以在瀑布水池裡游泳。瀑布停車場可以購買當地的天然產品,蜂蜜是其中最受歡迎的食品。除此之外這裡還有不少小食店,我也在這裡聽著瀑布水聲,一邊享受一下格魯吉亞地道咖啡和鄉間的美食。
交通:
在巴統火車站(Batumi Railway Station)外乘坐到Keda Village的巴士,和司機說要到瀑布或國王橋就可以,在公路下車後就看到兩旁有只示牌,瀑布和國王橋剛好在兩個不同的方向。回程在公路上任何巴士也可以帶你回巴統。
回到巴統天色還早,因為繼續在巴統市中心遊覽,因為早上是跟隨步行團,現在可以再一次慢慢欣賞。黃昏前行到聖尼古拉斯教堂(St. Nicolas Church)對面的巴統廣場(Batumi Piazza),剛好遇到舉行一個少年才藝比賽,有唱歌、跳舞等項目。我就在廣場四周的餐廳坐下來,一邊享用美味的格魯吉亞菜和精彩表演。
餐後我再走到巴統港近摩天輪處,也是我來巴統其中一個主要的目的。一坐建於2010年阿里與尼諾 (Ali and Nino)的移動雕塑,每天就不斷地重複著阿里與尼諾一個不斷嘗試和失敗的悲慘愛情故事。當初我在旅遊影片上看到這個移動雕塑,我就被藝術家 Tamara Kvesitadze的設計吸引了我,可以是他要我完全地在高加索橫越一次,最終來到這裡,阿里與尼諾這座移動雕塑最終也沒使的失望,我為了拍攝這段縮時影片,當晚在雕塑前也站了個多小時。
阿里與尼諾原自1937 年一本奧地利小說,小說講述了一個傳統的愛情故事,故事內容是由於交戰家庭的宗教對立,使他們最終陷入了悲慘的結局。故事講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阿里和尼諾兩人有著不同的身份的關係,阿里是一個阿塞拜疆穆斯林,他愛上的尼諾是一位格魯吉亞公主,他們雖然能相戀一起,但可悲的是戰爭打到了家園,阿里最終被殺。這部小說的作已經者不為人所知,儘管起源不明,但該小說已成為文學經典,並被認為是阿塞拜疆的民族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