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知多D】一字之差?魚油 vs 魚肝油?(一)
〈魚油同魚肝油有咩分別?〉
有時候,一字之差往往可以「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帶出很多好美麗的誤會。
舉例說,「魚油」、「魚肝油」便是一對活生生的例子。
根據經驗,很多人往往經常會將「魚油」看成「魚肝油」或者將「魚肝油」說成「魚油」。所以如果是第一次買魚油或者魚肝油的話,藥罐子大多都會不厭其煩問清楚對方所指的到底是魚油還是魚肝油。
那兩者其實到底又有什麼分別呢?
首先說到魚油,便不得不提魚油的歷史:
其實人們之所以會對魚油感興趣,主要源於一種自相矛盾的怪現象。
這種怪現象徹底打破了一般人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跌破了很多人的眼鏡……
這種怪現象便是……
理論上,根據一般人的認知,脂肪的攝取量愈多,患上心血管病症的風險自然便會愈大。
簡單說,攝取大量脂肪固然可能會增加肥胖的風險,同時還可能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病症的風險,例如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對吧?
不過有一種人偏偏就是例外。
這種人便是……
愛斯基摩人(Eskimo)!
首先愛斯基摩人長年住在北極這種天寒地凍、冰天雪地的極北之地,面對這片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人們不能耕種,只能狩獵為生,主要是魚、海豹、鯨魚。
當然同是北極,這些獵物當然不懂穿羽絨,不過體內卻會屯積大量脂肪來隔溫保暖,面皮……不、不、不,應該是皮下脂肪一般較厚,所以這些愛斯基摩人的餐單裡自然離不開大量脂肪,不過這類人偏偏就是較少患上心血管病症,例如心臟病發。
好奇怪,對吧?
後來人們發現這些脂肪蘊含豐富的奧米加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這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或許能夠解釋這個現象。
實際上,魚油同樣蘊含豐富的奧米加3脂肪酸,其中較重要的主要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兩種。
對,這就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DHA、EPA。所以與其說二十……這兩個冗長的中文,倒不如直接說英文好了。
實際上,藥罐子相信大家可能聽過DHA、EPA,不過未必真的聽過「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這兩個化學名吧?
真的要說的話,DHA、EPA各有長短。
其中相較DHA而言,EPA較能降低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V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俗稱「壞膽固醇」)、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的水平,同時還可能會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俗稱「好膽固醇」)的水平。[1]
這就是說,理論上,魚油可能會改善體內的膽固醇,所以可能會紓緩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從而可能會減少出現心血管病症的風險。
不過暫時還是言之尚早,所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暫時只容許魚油產品作出以下類似意思的聲稱,例如:
"Consuming EPA and DHA combined may reduce blood pressure and reduce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a risk factor for CH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owever, FDA has concluded that the evidence is inconsistent and inconclusive.……"[2]
話雖如此,實際上,只要改良魚油並進化成為Omega-3 Fatty Acid Ethyl Ester,這種升級版的魚油便會從「保健品」升為一種「藥品」,用於治療高三酸甘油脂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1][3]
至於相較EPA而言,DHA或許較能抗凝血[4]、降血壓[5]。
在副作用上,魚油看來一般安全。
不過說到魚,自然離不開魚腥味;說到油,自然離不開油膩膩的口感,兩者同樣可能會影響依從性。
同時,市面上的魚油大多源自深海魚,所以偶爾會稱為「深海魚油」,海床愈深,光源便會愈少,溫度便會愈低,脂肪便會愈厚,DHA、EPA自然便會愈多,同時因為這些深海魚大多位居食物鏈的高層,所以一些污染物便可能會沿著食物鏈層層遞進進入這些深海魚裡面,例如汞(Mercury)、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CB)、二噁英(Dioxin)。
當然不用問,這條食物鏈的最高層當然是人類。
所以當人們服用這些魚油的時候,這些污染物便可能會沿著這條食物鏈進入人體,日積月累,便可能會構成毒性,從而可能會增加中毒的風險。
還有,因為魚油可能會抗凝血,所以較可能會加強一些抗凝血藥的功效,例如華法林(Warfarin),從而可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6]
當然,除此之外,其他西藥例如亞士匹靈(Aspirin)或者中藥例如當歸、丹參同樣可能會跟魚油產生這種相互作用,從而可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
所以如果正在服用這些中、西藥的話,一般建議服用魚油前首先應該諮詢醫生的專業意見。
最後,魚油是魚油,不是魚肝油,這點,千萬不要弄錯。
(如欲了解更多用藥資訊,歡迎看看「小小藥罐子」網誌。)
💊💊💊💊💊💊💊
BLOG➡️http://pegashadraymak.blogspot.com/
IG➡️https://www.instagram.com/pegashadraymak/
YT➡️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OMojMd6q7XnESMWwldPhQ
📕📕📕📕📕📕📕
著作➡️藥事知多D、用藥知多D、藥房事件簿、家居用藥攻略(各大書店有售)
Reference:
1. McKenney JM, Sica D. Role of prescription omega-3 fatty acid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iglyceridemia. Pharmacotherapy. 2007;27:715-728.
2.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ood, News & Events from CFSAN, CFSAN Constituent Updates, FDA Announces New Qualified Health Claims for EPA and DHA Omega-3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vailable at https://www.fda.gov/food/cfsan-constituent-updates/fda-announces-new-qualified-health-claims-epa-and-dha-omega-3-consumption-and-risk-hypertension-and (Accessed 9 Sep 2020)
3. McKenney JM, Sica D. Prescription omega-3 fatty acids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iglyceridemia. Am J Health Syst Pharm. 2007;64:595-605.
4. Woodman RJ, Mori TA, Burke V, et al. Effects of purified eicosapentaenoic acid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on platelet, fibrinolytic and vascular function in hypertensive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therosclerosis. 2003;166:85-93.
5. Mori TA, Bao DQ, Burke V, et al. Docosahexaenoic acid but not eicosapentaenoic acid lowers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in humans. Hypertension. 1999;34:253-260.
6. Buckley MS, Goff AD, Knapp WE, et al. Fish oil interaction with warfarin. Ann Pharmacother. 2004;38:50-52.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prescription drug中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prescription drug中文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prescription drug中文 在 EZ Tal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prescription drug中文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rescription drug中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rescription drug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prescription drug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prescription drug中文 在 3. 了解药物递送(中文版) - Facebook 的評價
prescription drug中文 在 EZ Tal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EZTalk #一分鐘職場單字 #休假也不忘幫英文充電
👀 glance 是指「看一眼」,可當做動詞與名詞。at a glance 就是指匆匆一瞥,這裡延伸有「看一眼就可掌握事物情況」,常見於新聞標題上,就類似中文的「懶人包」說法。
at a glance 也常當副詞使用,意思跟 immediately「立刻、馬上」相同。
【 ✍相關單字】
1. nitty-gritty (n.) :要點,細節
2. promptly (adv.) :及時
3. grasp (v.) :理解,領會
【 ✍更多例句】
1. US prescription drug spending at a glance 美國處方藥支出一覽表
2. The detective could tell at a glance that the man had been murdered. 偵探一看就知道那男子是被謀殺的。
--
👉 想加強英語實力,請看:http://bit.ly/EZTalk
【一分鐘職場單字】每週二上線,充實商務英語力與多益字彙力!
prescription drug中文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銀】毒藥?是毒?還是藥?
今期繼續有藥罐子在大銀的Facebook上分享用藥知識。
今次藥罐子主要跟這邊的讀者分享「毒藥」的歷史:
補充一點,鑑於「毒藥」這詞語真的非常容易惹來不必要的誤會,甚至恐慌,所以現在「毒藥」真的已經成為歷史,成為過去式,取而代之,現在式是監督售賣藥物(Drug under Supervised Sales)、處方藥物(Prescription Drug),避免引起用藥者不安。
【毒藥?是毒?還是藥?】
文:小小藥罐子
七、八十歲的婆婆拿著一盒藥,怒氣沖沖走過來,指著包裝盒上「毒藥」這兩個字,問藥罐子:「你看,醫生是不是弄錯了嗎?為甚麼他給我的這盒藥,居然是『毒藥』呢?哼!幸好,我及時發現,如果吃了,後果不堪設想!」
藥罐子想,各位看倌會不會有跟婆婆同樣的疑問?其實,「毒藥」只是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
鴉片戰爭後,中、英兩國簽訂《南京條約》,香港這個小漁港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在香港奉行雙語政策,一方面頒布英文為香港唯一官方語言;另一方面授權中文為香港通用民間語言。
直到1974年,香港政府通過中文與英文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根據英國的法律,一些受管制的藥物,一般稱為「Poison」。這個字,最後被翻譯成為「毒藥」。
根據《香港法例》第138章〈藥劑業及毒藥條例〉,「毒藥(Poison)」是指在毒藥表(Poisons List)內指明的物質。實際上,這毒藥是指一些在配售、貯存上受到限制的藥物。
從文字角度看,許慎在《說文解字.屮部》裡說:毒,厚也,害人之艸,往往而生。從屮從毒。同時,他又在《說文解字.艸部》裡說:藥,治病艸。從艸樂聲。所謂「艸」,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草。毒藥,乍看之下是自相矛盾的詞語,前半是「害人之草」,後半是「治病之草」。但深入一點思考,毒與藥其實分不開。
《黃帝內經》在〈素問.五常政大論〉裡說:有毒無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當中說明了藥有毒性,按其毒性又有不同用法。
司馬遷又在《史記.李斯列傳》裡說:物禁大盛。毒量太輕,便沒有治療的功效;毒量太重,毒性太強,弊多於利便是毒;只有毒量適中,不多不少,配制得宜,才是一根「治病艸」,可以治病的藥。
在相當程度上,藥罐子會說:「毒是藥,藥是毒。」毒與藥,是一陰一陽的關係,是藥三分毒,無毒不成藥,用藥者,又豈能不慎?
----------
關於小小藥罐子
註冊藥劑師,致力推廣藥物教育與宣揚用藥知識。
想知道更多藥事知識,請看倌到各大書局購買小小藥罐子的著作:
《藥事知多D》:www.starrynight.com.hk/book/2
《用藥知多D》:www.starrynight.com.hk/book/8
《藥房事件簿》:www.starrynight.com.hk/book/32
prescription drug中文 在 3. 了解药物递送(中文版)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Tamil) will share how you can tap on medication delivery service offered by pharmacies of public healthcare institutions in Singapore to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