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敏感性肌膚,就是當皮膚受到外界的刺激後,容易產生不舒服的感覺,而敏感性肌膚的表現如下:
1.皮膚表皮很薄、吹彈可破,可以明顯的看到微血管擴張。
2.兩頰很薄常泛紅甚至脫皮。
3.對季節更替及溫濕度變化或紫外線照射下臉部易發紅,洗臉、按摩的時皮膚容易變紅。
4.更換保養品或香水時常出現皮膚過敏的情形。
5.生理期中還有生理期前後皮膚的狀況容易改變。
一般可以分為非疾病性與疾病性,前者是皮膚本身沒有疾病純粹是表皮功能障礙引起(過度去角質、做臉、打雷射、PM 2.5刺激,或是擦了不適合的保養品和化妝品),不僅是乾性肌膚的人有,油性的肌膚的人也有;疾病性就是皮膚疾患所引發,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與敏感肌相關常見的皮膚病
1.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皮膚位於身體之最外層,當皮膚接觸到某些物質而引發身體細胞性免疫反應,就是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只是對有特異性體質的人會如此,所謂據特異性體質的人是指對某些常接觸到的物質產生過敏反應,比如皮膚保養化妝品、鎳(耳環、項鍊、鏡框)、橡膠用品(手套)、染髮劑(PPD)、鉻酸鹽(皮革、火柴、顏料、消毒劑、漂白劑及膠類、水泥成分)、甲醛(結合劑、防腐劑、感光紙、化妝品、清潔用品、甲醛樹脂處理的抗皺衣物)、香料(香精)、蜂膠、中草藥。
2.異位性皮膚炎—
通常起始於嬰兒期,男性教女性稍多,大多數病人在嬰兒期到12歲發病,成人才發病非常罕見,病人常伴隨有過敏性鼻炎、氣喘。是一種會發疹的癢。持續性的搔抓會導致癢→抓→發疹→癢的惡性循環。
3.脂漏性皮膚炎—
在皮質線活性最高的區域如臉、頭皮、胸骨前及身體皺摺處,特徵是發紅及脫屑。男性較常見,發病年齡大多是20到50歲,與遺傳性的脂漏性體質有關,情緒壓力也是被認為引發疾病的因素之一,紫外線照射對多數患者有益,所以病況常在夏季改善到秋季又復發
4.乾燥性皮膚炎—
乾燥性皮膚炎又稱缺脂性皮膚炎或冬季濕疹,此病因寒冷使血管收縮,且皮脂腺與汗腺機能降低和皮膚老化有關。所以老年性皮膚或乾性皮膚在冬天會失去正常之角質含水量,粗糙,無彈性,易生裂紋及落屑,引起急性皮膚炎而導致奇癢。這是冬季最常見的皮膚病,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與更年期婦女身上。患者常會渾身發癢,尤其是小腿前側最為嚴重。如果搔抓過度,很容易產生濕疹樣病變。此外, 洗澡次數過多、因為怕冷而喜歡去泡溫泉、在很燙的水中泡澡、或是在冷氣房或暖氣房的室內也是此病原因。
5.酒糟性皮膚炎—
酒糟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多與體質有關,是屬於皮膚血管神經性的過敏反應,當受到外界刺激時(天氣熱發病的人數會增加兩成)血管容易過度擴張而發炎發紅。酒糟性皮膚炎的問題集中在臉部。初期的症狀為臉部泛紅,在兩頰和鼻子間就像曬傷似的起斑,感覺也像喝了酒一樣發紅,而且帶有熱熱或刺刺的感覺,過一陣子暫時消退,但是還會反覆出現,若發炎持續嚴重下去,皮膚組織可能會因為腫脹,擠壓到皮脂腺妨礙代謝,皮脂阻塞毛孔,進而引發紅疹、痘痘、膿皰等。可分為四型:
紅斑血管擴張型:臉部持續泛紅數小時到數天,並可能出現血絲。
丘疹膿皰型:除了臉部持續性泛紅之外,尚合併有類似痘痘症狀的紅色丘疹及膿皰,易被誤認為長青春痘;差異處在於,酒糟性皮膚炎的膿皰沒有粉刺,青春痘有粉刺。
鼻瘤型:皮膚與皮脂腺增厚而形成局部腫瘤,例如酒糟鼻。
眼部型:酒糟性皮膚炎的患者過半數還伴隨了眼睛乾澀、流淚、刺激灼熱感、眼皮紅腫發炎等過敏症狀。進而引發紅疹、痘痘、膿皰等。
6.光敏感性皮膚炎—
所謂光敏感,必須具備兩大元素方可造成,一是感光物質的存在,一是紫外線的照射。光敏感可細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光毒性以及光過敏,這兩者對光的反應有很大不同。簡單來說,光毒性比較像嚴重的曬傷,患者的皮膚會出現紅、腫、痛等反應。至於光過敏,為人體日曬後產生過敏的症狀,則是曬後會產生搔癢感,甚至有人會起一顆一顆的小疹子,這些在門診中都不算罕見,也有人稱這種症狀為「日光性皮膚炎」。
造成光敏感的可能性有很多,但其中以本身特有的疾病、或某些藥物的使用為兩大主因。這些疾病,常見的例如紅斑性狼瘡、青春痘、酒糟鼻、異位性皮膚炎、單純疱疹、日光性蕁麻疹、多形日光疹等。這些患者經常在曬了太陽之後,容易出現原本皮膚疾病的疹子惡化、灼傷、甚而起水泡的情況。而藥物所引起的光敏感症,常見的像是某些抗生素、消炎藥、精神科藥物、利尿劑、高血壓藥物,疹子容易出現在陽光照射部位,隨著醫學發達之後,藥物使用越來越頻繁,藥物引起的光敏感症也隨之增多。此外,果酸換膚、沙龍做臉去角質、塗抹一些藥物如A酸、果酸、抗生素藥膏,也可能會造成光敏感症的產生,因此使用時需要嚴格地做好防曬。
外因性的光敏感,如植物性光敏感性皮膚炎,像用檸檬敷臉美白,小心越敷越黑!檸檬不僅富含維生素C,也含有光敏感物質,會提高太陽中紫外線照射能量,因敷臉後沒洗乾淨而照射陽光,很容易造成色素沉澱、變黑的反效果。除了檸檬之外,下列植物也可能造成光敏感。柑橘類、胡蘿蔔、佛手柑、無花果、防風草、芹菜以及香菜等。另外,檸檬、佛手柑等,常被拿來作為精油或香水的原料,因此在挑選這類產品時,注意其中的光敏感物質,是否已在製作工程裡加以剔除。以免引起發炎後色素沉著的「香水皮膚炎」。
7.蕁麻疹—
蕁麻疹的典型特徵是發癢的紅色皮膚斑塊,可能單獨或整片出現在皮膚的任何部位。症狀也可能出現在嘴唇、眼瞼和喉嚨內部。慢性蕁麻疹患者的可能會有症狀加劇和症狀緩解持續數年的時期。由於過敏患者常有多重致敏反應,高達百分之80 的患者對超過一種過敏原有致敏反應。先前可耐受的物質也可能引發過敏反應,而季節性及全年性過敏原通常要累積到一定程度才會誘發症狀。
1.接觸或吸入性過敏原 (例如乳膠、動物唾液、灰塵、花粉、黴菌、皮屑)
2.攝入性過敏原 (例如花生、木本核果、貝類、魚類、小麥、雞蛋、牛奶、黃豆)
3.昆蟲叮咬 (如膜翅目昆蟲的毒液皮膚)
以上這些常見皮膚疾病都跟敏感肌有關,一旦發現自己有上述的症狀,不要自己去買類固醇來擦,類固醇短期內雖然會有效果但是長期使用會讓血管擴張,皮膚變得更薄,反而皮膚會更敏感,然後要選擇對的保養品和化妝品(避免香料和防腐劑)生活作息正常,再來給醫生看診做出正確的診斷及治療,持之以恆,就能改善敏感肌的症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不可不知的 #防曬懶人包! ] #防曬乳 該怎麼挑最適合自己的膚質? #防曬指標 該怎麼看? SPF/PA/PFA/IPD/PPD到底是什麼意思? 該在什麼時候擦防曬比較好?出門後再擦嗎? 如果你對以上有疑問 花個三分鐘 包準你了然於胸! 參考資料: 1. UNSUN Development ...
ppd醫學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職業醫學】~ 製作蠟燭的職業風險
有位病患因為慢性蕁麻疹,長期在服用抗組織胺,但是症狀一直好好壞壞,時間已長達兩年多。前陣子因為感冒就診時,好奇問起了兩年多前有沒有什麼生活上的重大改變?(雖然大部分的慢性蕁麻疹都是找不到原因的,還是想找找有沒有什麼線索。)
詢問之後,他的職業史還頗讓我好奇的,是手工製作蠟燭。然而從事這項工作已經超過四年了,但是提供原料的廠家中間有換過很多次,抱著好奇的心情,看了些資料,把蠟燭製程中可能會造成過敏的東西整理一下;並建議進一步到專長職業病的皮膚科醫師評估。
〖蠟燭製程〗
1. 溶解蠟塊 (蜂蠟、大豆蠟、棕櫚蠟等)
2. 加入香精或精油
3. 加入染料
4. 倒入容器固定燈芯
〖可能致敏物質〗
1. 蠟塊的漂白物質:過氧化苯甲醯 (Benzoyl Peroxide, BPO)
BPO可用來治療痤瘡 (青春痘),也用於麵粉漂白,頭髮漂白,牙齒美白,紡織品漂白等。但可能會造成「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CD)。
https://journals.lww.com/…/A_Comparative_Study_on_the_Effic…
2. 香精混合物 (Fragrance Mix)
大部分的香精/精油,都為混合物,裡面的成份複雜,很難完全了解是哪一個成份過敏。
依據文獻指出,當前常使用大約2500種不同的香料成分,其中至少100種是已知的接觸過敏原。流行病學研究,約有1.7%-4.1%的人,對香精混合物有不同程度的過敏。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4572300
3. 染料 (Dye)
染料和香精一樣,都是複雜的混合物質,而且因為各種不同呈色,其中的成份也不同。
在臨床上最有名的就是染髮劑中的「對苯二胺」(Para-Phenylenediamine, PPD),所造成的接觸性皮膚炎;也是美髮業職業風險的一項。
https://doi.org/10.1111/j.1600-0536.2008.01427.x
〖小結〗
職業性皮膚病,其實不太容易診斷,特別像是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因為疹子的位置不一定局限於接觸部位,有時壓根沒想到這個診斷。
即便轉到醫院去做貼膚測試,也可能因為進貨的來源不同,帶去的樣品不一定會誘發過敏反應而確定診斷。
建議在操作時,還是要配戴手套,避免頻繁地反覆接觸到可能致敏的物質 (即使它上面標示著"純天然"...你懂的)。
ppd醫學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職業醫學】~ 製作蠟燭的職業風險
有位病患因為慢性蕁麻疹,長期在服用抗組織胺,但是症狀一直好好壞壞,時間已長達兩年多。前陣子因為感冒就診時,好奇問起了兩年多前有沒有什麼生活上的重大改變?(雖然大部分的慢性蕁麻疹都是找不到原因的,還是想找找有沒有什麼線索。)
詢問之後,他的職業史還頗讓我好奇的,是手工製作蠟燭。然而從事這項工作已經超過四年了,但是提供原料的廠家中間有換過很多次,抱著好奇的心情,看了些資料,把蠟燭製程中可能會造成過敏的東西整理一下;並建議進一步到專長職業病的皮膚科醫師評估。
〖蠟燭製程〗
1. 溶解蠟塊 (蜂蠟、大豆蠟、棕櫚蠟等)
2. 加入香精或精油
3. 加入染料
4. 倒入容器固定燈芯
〖可能致敏物質〗
1. 蠟塊的漂白物質:過氧化苯甲醯 (Benzoyl Peroxide, BPO)
BPO可用來治療痤瘡 (青春痘),也用於麵粉漂白,頭髮漂白,牙齒美白,紡織品漂白等。但可能會造成「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CD)。
https://journals.lww.com/dermatitis/Fulltext/2011/05000/A_Comparative_Study_on_the_Efficacy_of.31.aspx
2. 香精混合物 (Fragrance Mix)
大部分的香精/精油,都為混合物,裡面的成份複雜,很難完全了解是哪一個成份過敏。
依據文獻指出,當前常使用大約2500種不同的香料成分,其中至少100種是已知的接觸過敏原。流行病學研究,約有1.7%-4.1%的人,對香精混合物有不同程度的過敏。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4572300
3. 染料 (Dye)
染料和香精一樣,都是複雜的混合物質,而且因為各種不同呈色,其中的成份也不同。
在臨床上最有名的就是染髮劑中的「對苯二胺」(Para-Phenylenediamine, PPD),所造成的接觸性皮膚炎;也是美髮業職業風險的一項。
https://doi.org/10.1111/j.1600-0536.2008.01427.x
〖小結〗
職業性皮膚病,其實不太容易診斷,特別像是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因為疹子的位置不一定局限於接觸部位,有時壓根沒想到這個診斷。
即便轉到醫院去做貼膚測試,也可能因為進貨的來源不同,帶去的樣品不一定會誘發過敏反應而確定診斷。
建議在操作時,還是要配戴手套,避免頻繁地反覆接觸到可能致敏的物質 (即使它上面標示著"純天然"...你懂的)。
ppd醫學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不可不知的 #防曬懶人包! ]
#防曬乳 該怎麼挑最適合自己的膚質?
#防曬指標 該怎麼看?
SPF/PA/PFA/IPD/PPD到底是什麼意思?
該在什麼時候擦防曬比較好?出門後再擦嗎?
如果你對以上有疑問
花個三分鐘 包準你了然於胸!
參考資料:
1. UNSUN Development INC.網站
http://www.unsun.com.tw/knowledge_p03.html
2. 物理防曬比化學防曬好 ? 你用對防曬霜了嗎 ?
https://kknews.cc/zh-tw/fashion/ybkjb.html
3. Medpartner-雀斑的成因、預防與治療圖文全攻略-2016最新版
https://www.medpartner.club/freckles-cause-care-treatment/
「Kevin MacLeod」創作的「Breaktime - Silent Film Light」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302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ppd醫學 在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結核菌素測驗及卡介苗接種技術教學 的推薦與評價
打「卡介苗」為什麼會留疤? 「肺結核」又是什麼可怕的傳染病? | 三分鐘聊醫學EP26.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 <看更多>
ppd醫學 在 PPD - Pharmaceutical Product Development - 社群|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PPD - Pharmaceutical Product Development, Wilmington, North Carolina 。 ... PPD is a leading global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 醫學研究中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