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謝🙏🏻
我是一位臨床中醫師,2001年從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學系畢業後,一直持續臨床中醫師的訓練及工作,在工作上面對諸多臨床問題時,會需要反覆思索中醫的理論,並從書本中尋找前人治療的經驗,心裡覺得需要更多現代基礎研究的協助。2012年我先到大陸江蘇省的南京中醫藥大學取得「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所」的博士學位,在2017年回到母校中國醫藥大學取得「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的碩士學位,對於中醫藥走向科學化及實證化的方向更加確定,當時陽明大學的「傳統醫藥研究所」博士班,是台灣最頂尖的中醫藥研究單位,我也積極報考,期待以自身的中醫藥臨床經驗,參與更多相關的基礎研究。
很幸運地進入傳醫所後,首先面臨的就是選擇指導教授的部分。當時蔡東湖教授是傳醫所的所長,也是我大學同學謝忱希醫師的指導教授,而蔡老師所做的藥物動力學的研究,剛好就是我最想要學習的部分,因為高科技的質譜儀分析技術,對於中藥的有效成分分析,絕對是強而有力的工具。很幸運的成為蔡老師的博士生後,也開始透過各種論文寫作課程、藥物實驗操作課程及每個月一次的實驗室會議,漸漸地了解國際上對於中醫藥研究的現況。
一開始進行實驗設計時,我選了自己臨床上經常遇到的「脂肪肝」議題。常常有些服用西醫降血脂藥的病人,會來尋求中醫的協助,希望能讓降血脂的效果更好。我以前覺得很奇怪,西藥降血脂的藥已經很有效了,但是,為什麼病人還會需要中藥的協助呢?仔細了解病患的需求後才發現,原來有些病患對於西藥的反應不好,儘管吃了降血脂藥,並沒有辦法讓血脂降低;有些病患有多種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已經服用多種西藥,他們並不想再多增加一種西藥;還有些病患是血脂情況不算嚴重,不需要服用西藥治療,醫師建議透過飲食和運動來改善血脂,但是成效不彰。
基於以上種種緣故,我開始了臨床上中西醫合併治療的歷程,透過每個月病患回診時提供的生化血脂數據輔助治療參考,很快地我就發現中藥與西藥合併使用的效果非常好,許多病患不僅血脂降低,有些體重也減輕了,有些西藥的劑量也減半了,甚至許多病人在完全停止中西藥治療後,仍然維持正常的血脂。這樣的成果讓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畢竟,在學校學習時,並沒有太多中西藥交互作用的課程內容,雖然看到了臨床的成效,但是心裡一直想要解開這個謎團。於是,我提出一個假說:「中藥合併西藥使用,可以減少西藥的劑量,降低副作用,並增加療效。」
我以日本 Shimazu公司生產的質譜儀儀器進行研究,選定了降血脂老藥「lovastatin」及常用的中藥「三黃瀉心湯」作為中西藥交互作用的題材。首先我先以「高效能液相層析儀HPLC」進行 lovastatin 及其代謝物 lovastatin acid 的定量及分析,確認所有檢測方法都符合 USFDA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規範後,便著手進行動物實驗。在這個時候,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血液中只偵測到代謝物 lovastatin acid 的存在, 測不到 lovastatin. 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我要研究 lovastatin 與中藥的藥物交互作用,如果我測不到 lovastatin, 表示我的實驗要重新設計。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我先將研究儀器換成更靈敏更高階的「超高效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 UHPLC-MS/MS」,同時仔細換算老鼠與人體的劑量轉換率,提高給藥的濃度,更換溶液配置及樣品萃取的方法。一切準備就緒後,我再次確認所有檢測方法確效,然後進行動物實驗,這一次終於測到 lovastatin 了!
從藥物動力學的分析結果發現,中藥會加速 lovastatin 轉換為其代謝物 lovastatin acid,此時我回想之前使用最佳條件下,分析UHPLC-MS/MS與HPLC 的檢量線範圍各為0.1-10 ng/mL和0.25-10 μg/mL;線性係數(R2)值各為0.9998和0.9996。就是這樣微妙的10-9與10-6,造成截然不同的實驗結果,這個經驗讓我深深感受到科學的嚴謹與細膩之處,眼見為憑,是真的,如果看不見,不是視而不見,而是方法不對。
從藥物動力學得到的實驗結論,我也應用在藥效學上,發現「中藥合併半劑量西藥使用,效果一樣好。」這樣的結論,固然很振奮人心,可惜中醫中藥的範圍浩瀚無盡,無法一一以研究證實,我只能拋磚引玉,提出自己小小的研究成果,同時非常感謝在實驗室期間所有夥伴的協助與支持,感謝中央研究院李國雄院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林奇宏校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所長傅淑玲教授、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林麗純組長擔任我的博士論文口試委員,在百忙之中不厭其煩地給予諸多建議及指導,感謝在天國的父親,感謝慈愛的母親,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蔡東湖教授,永遠支持我做任何事!我從一個基礎研究的門外漢,一窺研究的奧秘,震驚不已,衷心期望有更多科學的研究,可以解釋老祖宗流傳千古的中醫學知識!而我何其榮幸,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這一切知識,感恩這六年來的訓練,讓我對中醫藥更有信心,也讓我相信堅持做對的事,一路上會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相信自己,堅持夢想,是值得一輩子努力的事!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omega.0c00809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omega.1c01201
ng/ml單位 在 陳欣湄。家醫科女醫師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維生素D應該如何補充]
相信這是很多人的疑惑
買到D3後,到底該吃多少劑量才對?
維生素D3台灣法規上限是800IU
但國外有時候甚至能買到10000IU
真的補越多越夠嗎?
其實血液中過高的維生素D反而會傷身
(EX:血液濃度>100 ng/mL可能就太高了)
那應該怎麼吃,才吃的有效、又不會超量呢
國外有醫師提出「x 100法則」
簡單來說,你要知道兩個數值就可以判斷
1.「你要的理想濃度」
維生素D足夠的區間大約是30-80
一般說來,若身體大致算健康
你可以把你理想區間設在 30
若身體明顯發炎、骨質酥鬆、調整免疫問題
可能理想維生素D3濃度會提高到50-80
那你的理想區間可以設在50
2.「你本身的維生素D血液濃度」
這個恐怕必須跑一趟醫院、功能醫學診所、
或可以提供相關檢測的單位
抽血得知你本身體內濃度
(理想濃度-血液濃度)*100=需補充的劑量
所以舉例,一位健康男性,血液濃度20
(基礎標準的30-血液濃度20)*100=1000IU
則他可以補充1000IU國際單位
(我建議如果你沒有專業人士看著
補充劑量選擇「小於」算出來的數字
當然一段時間,需重新抽血看新的血液濃度
才不會已經達到理想濃度,還補充高劑量)
但因為維生素D補充劑不同劑型,
腸道吸收狀態不同
都會影響劑量的高低
所以這只是很簡單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可以的話,還是找醫師或專業人士盯著
才能安心補充、又有效
ng/ml單位 在 江坤俊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回答一些網路上關於維他命D的問題
請大家幫忙讓更多人知道)
(我想傳達給大家的是如何正確使用維他命D 來照顧自己)
最近又有幾位朋友傳了一些文章給我看,我在這裏一併回答,其實我之前回答過了,可能因為有很多是新朋友,所以會重覆一直問我早就回答過的問題
醫學研究永遠都有正反2面,支持維他命D的論文遠遠多於說它沒有益處的,
你傳文章給我看,我真的無法一一回覆你,而且寫這種文章的,有些還根本是維他命D的門外漢……
1. 補充維他命D會不會結石? 我有結石可不可以補充維他命D?
不會結石,可以補充,我之前曾提過很多次,我的書上也有寫,正常人補充維他命D不用特別補充鈣,因為很多食物都有鈣了,除非你骨質酥鬆,要不然不用特別補鈣。有些研究確實有說補大量D又補鈣,可能會增加結石風險,但其實這種研究不多,而且是增加多少風險......
重點是你補D就好了啊
2. 維他命D到底要不要補充高單位?
其實我從來沒叫人補充過高單位,我也不知道超過多少叫高單位,目前為止,我建議的都是請你補充到適合的血中濃度 (目前是用30-50 ng/ml,這是針對骨頭的,以後會不會改我不知道),但每個人要到這個濃度需要的量差很多,因為每個人平常的日曬程度,飲食,和腸胃道的吸收能力都差很多,所以絕對不可能有一個建議量可以適合全部的人。目前只有一些癌症病患和過敏很厲害的人我會建議濃度可能要高於50 ng/ml。國外有一些論文說補充維他命D可能無益,但大部分是說如果你血中維他命D濃度是正常,額外補充並沒有幫忙,這個論點我目前是支持的,就如同我之前所說的,我現在也不知道維他命D是不是愈高愈好(但國外有一派學者是這樣認為的),但在台灣的人,特別是老年人,我幾乎沒有看到血中維他命D超過30的,前幾天還看到只有個位數的,不說別的,你認為他們的骨頭會好嗎? 肌肉會有力嗎?
所以我的重點是:
1我目前只建議補到血中濃度正常就好,但因為台灣人太多人不夠,所以幾乎都要補。
2每個人要補多少會有差異性
3一般人不需要特別補鈣
4維他命D濃度到多少會中毒? 我不知道,但我沒看過,國外我的老師們研究是發現就算血中濃度超過 300 ng/ml,也沒發現怎麼樣,但這可能是短期,你一輩子都超過300 ng/ml會怎樣沒人知道,但重點是,你會吃這麼多嗎? 你吃這麼多幹嘛?
5.我自已每天吃1-2000 (有時會忘記吃),但我血中濃度才30多ng/ml,因為我是弱白雞……,我很少曬太陽,又很少吃魚和香菇之類的……,簡單說就是一個挑食的白面書生……,所以我只能靠補充劑。
最後
其實我的書應該都有提到了......
### 幫自己打一下廣告..........
ng/ml單位 在 劉漢文醫師- 血中維他命D 濃度通常用ng/ml 或nmo/l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血中維他命D 濃度通常用ng/ml 或nmo/l,不是用補充時講的國際單位(IU) 了。 充足是訂在30 ng/ml,結果這個研究調查起來,育齡女性平均才7.2 和12.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