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medium寫作平台」的推薦目錄:
- 關於medium寫作平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edium寫作平台 在 吐納商業評論 Tuna Business Revie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edium寫作平台 在 區塊勢 - 說人話的區塊鏈圖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edium寫作平台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edium寫作平台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edium寫作平台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edium寫作平台 在 [分享] 寫作平台文章閱讀介面比較- 看板Blo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medium寫作平台 在 ଆସୁଛି '୫ଜି' 的評價
- 關於medium寫作平台 在 [Medium 寫作術]#1 平台的選擇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medium寫作平台 在 medium賺錢-在PTT/MOBILE01上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 的評價
- 關於medium寫作平台 在 medium賺錢-在PTT/MOBILE01上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 的評價
- 關於medium寫作平台 在 【文章自荐】程序员如何通过在Medium.com上写技术博客赚钱? 的評價
- 關於medium寫作平台 在 為了寫而寫!不牽涉金錢的分享更純粹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medium寫作平台 在 [分享] 寫作平台文章閱讀介面比較- 看板Blog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medium寫作平台 在 吐納商業評論 Tuna Business Revie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Ev Williams致Medium編輯團隊公開信的深度解析/傅瑞德
寫作平台Medium的老闆Ev Williams,日前發表了一封關於公司方向與人事變革的一封公開信。
從這封看似平常的信中,其實可以解讀出很多事情;就讓我們用它當範本,來讀出字裡行間的平台策略轉折、以及企業英文信件的解讀方式吧。
https://tuna.mba/p/210329
medium寫作平台 在 區塊勢 - 說人話的區塊鏈圖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訂閱區塊勢的讀者,肯定對 Substack 這個創作者的寫作平台不算陌生。區塊勢的網站就是建立在 Substack 平台之上,由 Substack 提供網站功能、電子報寄送和會員付費訂閱的一站式服務,這讓我能專心地製作內容。
現在 Substack 已經成為許多國外頂尖創作者的首選平台,並且靠它來建立付費自媒體。區塊勢是裡面極少數的中文內容創作者。
不過剛剛意外發現,區塊勢的訂閱量竟然已經可以在 Substack 的金融類(Finance)排行榜中排到第 17 名。前後都是英文創作者。這感覺和 2017 年自己被選為 Medium 在比特幣領域的頂尖創作者(Top Writer in Bitcoin)一樣令人開心 🎉
不同的是,Medium 的排行是依據免費內容的擴散程度,而 Substack 衡量的則是紮實的付費會員數量。這當然得感謝大家的支持!
付費訂閱不僅讓區塊勢能持續產出好內容,也能幫助我們維持營運的獨立性,不受廣告主左右。若你身邊有人想要開始認識區塊鏈,還請你幫忙推薦區塊勢 🙏
https://blocktrend.substack.com
medium寫作平台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medium寫作平台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medium寫作平台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medium寫作平台 在 ଆସୁଛି '୫ଜି'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寫作平台連載】 因為粉專在呈現內容上還是有侷限性,我們每周較大、較深入的 ... 雙北偶爾桃》: https://medium.com/@checkTaipei 不定時從方格子連載中,選出 ... ... <看更多>
medium寫作平台 在 [Medium 寫作術]#1 平台的選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Medium 靠著簡單的介面、高質量內容,形成凝聚力很高的社群,從以前的科技、設計與新創等產業為主軸的作者,到現在有更多樣的主題出現; ... ... <看更多>
medium寫作平台 在 [分享] 寫作平台文章閱讀介面比較- 看板Blo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寫作平台文章閱讀介面比較〉
原文:https://link.medium.com/dZ8J68D9pcb
最近我們在公司內啟動了一個新的計劃 — — 鼓勵所有同仁建立自己的網誌,在上面分
享自己工作上的心得筆記,或是自己個人的 side project,抑或是更廣泛的資訊產業觀
察、應用等的文章,在鼓勵同仁寫作的同時,在公司的網誌上我們也打算曝光在更多的平
台上,因此一輪的寫作平台的比較就開始了。
## 寫作平台的抉擇
在挑選曝光平台的抉擇上,因為人力畢竟是有限的,實務上不可能在每個平台都曝光,
從 20 年前的 Blogger 到現在當紅的 Medium 都評估一輪後,再回到我們想增加公司文
章曝光的初衷,我們先把寫作平台分成兩類:
- 有編輯經營的,也就是在平台首頁有編輯(不論是人腦還是電腦)選文的。
這類的平台包括 Medium、探路客 Timelog、方格子 Vocus、Matters、Wreadit、
uMedia 等。
- 沒有編輯經營的,也就是平台首頁僅作為介紹平台功能之用,沒有編輯選文的。
這類的平台大約都較早期,包括 WordPress.com、Blogger、Tumblr 等。
至於痞客邦和隨意窩 Xuite,雖然他們也有編輯選文,不過一開始就不在考慮的名單內,
因為那版面實在是不忍直視。
站在公司網誌的立場,我們比較偏好有編輯的平台,這類平台通常也具備某種程度的社交
元素,讀者可以對你的文章表示喜歡(讚/星星/愛心)以及訂閱你的文章的功能,訂閱
後有新文章刊出還會出現在讀者的首頁上,有機會讓我們的文章得到更好的傳播性。反之
沒有編輯的平台就只能視為「網誌代管平台」,和自架差不多,傳播的管道只有粉絲團
和 Google 的自然/付費流量。
以有/無編輯來做完初步的篩選之後,下一輪我們來比較他們的單篇文章閱讀介面,下文
都會站在一個公司網誌的觀點來評論各家平台的特點。
## Medium
Medium 是這波「新・寫作平台」的領頭羊,它是業界標竿,也是下面其他平台比較上的
基準,仔細比較下來可以發現,Medium 的確是在平台、作者、讀者間的平衡抓得最好的
平台,不論是版面設計或廣告的呈現樣式都在三方間做到很好的體驗,具體的差異可以看
下面各個平台的比較。
## 探路客 Timelog
探路客大概是這批寫作平台中最年輕的,最近也一直在 FB 看到他們的廣告,也和
Medium 最相似,這樣的相似在我們看來是好的,因為下面的其他平台或多或少都添加了
某些我們不太喜歡的元素,這些元素對於像我們這樣是要做「企業網誌」取向的網誌來說
是有顧慮的。
## 方格子 Vocus
方格子的頁面最上方有兩行導航條,第一行導航條有著「主題徵文」與「方格人物」的站
方活動,第二行導航條則是站方的文章分類。這兩行導航條的作用都是為了吸引讀者到「
別人的網誌」閱讀其他文章,站在作者(不論是個人或是公司)的角度來看,這兩行導航
條的存在會讓讀者隱隱約約覺得作者只是方格子這個大網站內數千萬個作者的其中之一,
讓作者以及文章變成方格子的附屬的存在,就好像方格子是一本線上雜誌,導航條內的分
類相當於分類專欄,而作者只是方格子的專欄作家,這也就是我們認為 Medium 和探路客
較優秀的所在 — — 他們並不過度強調寫作平台的存在,你的網誌就是你的網誌,而不
用附帶著幫平台導引讀者的功能,即便讀著們很清楚眼前這個網誌是使用 Medium 的服務
。
## Matters
Matters 的版面較為與眾不同,呈現三欄式設計,左邊的「發現」和「追蹤」都是提供給
讀者的功能,做用同樣也是導引讀者去看別人的文章,與方格子的導航條有同樣的屬性,
同樣地,站在企業網誌的出發點,我們覺得這樣的元素是不適合的。
在中欄的下方有鼓勵讀者登入的區塊,這個區塊的文字令人感到疑惑,在 Matters 看文
章是不需要登入的,不知道為什麼吸引讀者登入的宣傳標題會寫上「看不過癮」?
另一方面,寫作平台真正要鼓勵註冊的對象應該是作者,
越多的作者才有可能有越多優質的文章,才有可能吸引到越多的讀者,
寫作平台作為一個同時服務作者和讀者的中間者,它要努力的方向應該是先擴大供給,
再以足夠豐富的內容向讀者推廣,才有可能走向正向循環,
類似的中間者角色還有遊戲機和房仲,遊戲機是靠遊戲大作來吸引玩家,房仲是靠多房源
來吸引買家,他們都是先培養供給端再推廣給需求端的商業型態,而 Matters 卻在版面
上大打著鼓勵讀者加入會員的廣告,令人不解。
## Wreadit
Wreadit 是富盈數據新成立的寫作平台,除了版面向 Medium 致敬外,經營的方向看起來
和既有的 ZiMedia 差不多歡迎作者把 Wreadit 當作第二個家。
Wreadit 版面也很乾淨,但內文中會穿插廣告,以及最上方的全站導航條元素給我們一樣
的顧慮 — — 作者只是平台的專欄作家,而不是作者自己的網誌。
## uMedia
uMedia 是聯合報 2019 年成立的寫作平台,版面最上方有著簡單粗暴的大橫幅廣告,緊
接著的是全站導航條。
現在都已經有很成熟的文章內廣告或版面內廣告了,不能理解為什麼 uMedia 要在最上面
放一個這麼突兀的大廣告(數據上顯示突兀的廣告點擊率會比較高?)。
顯而易見的,uMedia 有著搶眼的廣告和全站導航條的負面元素,不過聯合報身為全台灣
前十大的網站,uMedia 的傳播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在 uMedia 的文章,是有可能會被選
入聯合新聞網的。
## 總結
在以「企業網誌」為出發點,評估寫作平台時,我們比較重視的元素是在我們的網誌內希
望能呈現的是以作者為主體的版面設計,而不是令人感覺這只是平台內的某個作者的一篇
文章的感覺,如果以電商網站來比喻,我們比較喜歡看起來像是獨立商城而不是附屬商店
,以墊腳石為例,他們同時有自家的電商平台以及其他商城的通路:
- https://shop.tcsb.com.tw/
- https://www.momomall.com.tw/s/104815
在 momo 的店面上面也附加了許多 momo 自己的促銷廣告。
Medium、探路客以外的寫作平台給人的感受就像這樣 — — 一個附屬於平台內的作者。
本文站在公司網誌作者和讀者的角度評論了幾個新的寫作平台的版面特色,然而實際上還
有更多的面向可以對它們做比較,包括寫作介面的 UX、功能面的比較等,這些面向在不
同的作者心中都各自佔有不同的比重,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也在選擇寫作平台的您有幫助,
感謝您的閱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72.1.4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log/M.1608701579.A.B3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