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的週末夜電影|倫敦的電影院
Hiya,介紹新書之前,想先利用週末推出新單元『湯湯的無雷家庭劇院』
追蹤我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我很愛看電影,很愛套用電影劇情跟對白,所以我把電影獨立出來變成固定分享的專題。
英國的電影院叫Cinema。Movie theatre 的用法在英國較少見,因為Theatre主要是歌劇、音樂劇劇院用的。
在倫敦看電影不便宜,週末要在市區看一場院線電影,成人票大約£14.3(600元台幣)。以英國所得收入,這個價格很合理,但我覺得觀賞一模一樣的電影內容,卻要比台灣多花兩倍的錢,還是把錢花到別處好了,畢竟倫敦有趣的活動這麼多。對於上倫敦戲院看電影,我反而都是三思後才買票。
倫敦的電影院是不播放字幕的,只有英語以外的對話才會附註字幕。所以英國人從小就是這麼訓練英文聽力的。對英文非母語的外國人來說,看電影就需要很專心了。
而英國電影院最有趣的事,就是連坐位都有分階級,有所謂的VIP坐椅。常常在台灣看電影時,店員都會問說「幫您安排正中間的位子可以嗎?」,我都特別挑選總排數的三分之二中間坐,是最棒的觀賞位置。(例如影廳共15排,那就是第10排中間)
但英國商人可聰明了,他們將最棒的這幾排位置(9,10,11排),設計成VIP座位,需多付兩英鎊才能選擇此區的座位,而VIP座位除了座椅看似舒服一點,似乎沒有其他額外的好處。但是像我這種只想花一般票價看電影的人,就無法選這幾排好位子了。於是我在倫敦還是最常在家看電影。加上現在看電影的途徑這麼多元,字幕選擇也充足,所以一個禮拜在家看兩、三部電影是我在倫敦生活中的一大興趣。
這種家庭劇院的形式,成了我這個單元的主要構想,甚至回到台灣後,常常跟女友在週末夜想要找一部電影來看,但是這麼多電影種類選擇,不管是強檔新片或經典舊片,很難光靠電影封面跟影評給分決定要不要看。而有時候,看電影也是有分心情的,想看無腦喜劇、陪小孩看卡通電影、看浪漫愛情喜劇片、還是有深度的愛情電影,真的很難選擇很煩惱。所以我就想藉由自己很愛看電影的熱情,來分享近期新片或經典舊片,跟自己對這些電影的想法。
我的內容不會爆雷、不是劇情介紹、不會介紹院線電影,更不是專業影評,完全就是給在家想看電影的人參考用,希望我的分享,在美好的週末夜裡,給有電影選片障礙的人,一盞明燈。
—————————
今天選的電影,跟倫敦有關,叫做 <英倫對決> (The Foreigner)
由小說The Chinaman改編,主角是老一輩功夫明星的「成龍」與也是老一輩明星的前007主角「皮爾斯布洛斯南」共同主演的動作電影。英文直翻片名應該是外國人/異鄉人,而台灣片名叫做英倫對決的原因應該是因為主要的電影場景在英國,不過「對決」也間接透露出劇情的走向了。
電影劇情有別於一般動作電影一路打打殺殺很帥的幹掉所有敵人,而成龍作為老一輩的功夫明星,不在是到槍不入、所向無敵的,這讓打鬥場面更有看頭。電影劇情的轉折也會讓觀眾一直猜測接下來會不會發生什麼事,算是不錯的娛樂片。電影中,皮爾斯布洛斯南講的英文是學北愛爾蘭口音的英國腔,對於想挑戰北愛英文聽力的朋友們,可以試試看。(笑)
電影有一個橋段,是倫敦紅色雙層巴士在橋上爆炸的場景。當時我人在倫敦,很多人都以為那個爆炸是真正的恐怖攻擊,後來才發現是劇組封街拍攝爆破場景,可見大家真的是提心吊膽的在外面奔波呀,哈。
五顆星裡,我給這部電影三顆星。(有三顆星就算是推薦了,沒半顆星的,一定都是整數)
這部電影屬於:#喜歡看動作片 #不是一路殺到底爽片 #以英國為背景 #但也不能說很英國感 #湯湯的無雷家庭劇院 #如果有小孩還是大人陪同一下好了因為...
PS1 倫敦連鎖戲院以 Vue / ODEON / Cineworld 為主,小規模的特色戲院也很多,如Secret Cinema, Electric Cinema或Curzon,甚至有Pop-up系列的戲院,例如Rooftop Cinema。
PS2 湯湯是倫敦室友叫我的名字
PS3 對於電影分享如果有希望我加入什麼元素的話可以跟我說
PS4 下一次要分享:很具有倫敦感的電影推薦
PS5 倫敦戲院有推出「無限會員卡」就是月繳多少錢,無限次數進戲院看電影,大概一個月有看兩部就回本了,叫Unlimited Card。
PS6倫敦的電影街就非Leicester Square莫屬啦,但票價貴,建議另選其他地方看電影
PS7 我知道我打了很多字,感謝您的閱讀
leicester movie 在 畢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是我不成熟,或者不甘心,
見到一些真的創意夠勁又好玩的廣告,
仍然忍不住寫。
每個禮拜,好容易可以寫啲
網上熱話、政治抽水、諸如此類,
就可以不傷腦筋寫什麼題目。
又惹眼球可呃like。(人生是為了眼球和like嗎?)
但呢啲已經好多人寫,多我一個唔多。
(真叫我非寫不可的,當然我又寫)
寫了,或者希望香港啲廣告客戶留意到,
吸收吓,觀摩吓、inspired 吓,
廣告人啟發吓、反思吓、刺激吓,
香港有日有啲好創作呢。
依家仲有幾多香港廣告企劃,
日後會成為經典、成為textbook example?
太多霎眼嬌、霎眼cute、短暫紅,
已經太少太少深度同witty。
係咯,所以話我不成熟......
//一條廣告片,獨霸了整個廣告時段,在英國Channel4,一個commercial break一個廣告,霸氣!
整整3分半鐘,給觀眾「看洗衣機旋轉」。用上了一刀不剪的長鏡頭,輕易成為了英國電視史上最長的廣告。
原來英國人一生平均花了88,904分鐘、62天看洗衣機打轉,是著名統計師Dr. Geoff Ellis的官方數據。這1481小時,足夠讓人學懂一樣新樂器,達鋼琴五級,又或者學會一種新語言。
Samsung洗衣機廣告的hashtag是#LifesTooShort。話你知生活中有幾多時間殺手,等電話充電、等Wi-Fi接駁、等微波爐叮完,每日殺你多一些。時間嘥多啲,包你短命啲。
廣告企劃,還配有一齣66分鐘長的電影"Washing Machine──The Movie",又是一鏡過的....更請了73歲、殿堂級的《鋼琴別戀》奧斯卡金像電影配樂作曲家Michael Nyman,為「洗衣機電影」寫原創配樂,在倫敦Leicester Square的戲院上映。勁未?
賣洗衣機,那麼枯燥的事,賣到像行為藝術一樣!
//我可以向你保證,香港一定不可能出現這種廣告,不是創作人想不出,是客戶不懂買,不願花這個錢,不是沒有這個錢,是沒有這個taste。//
#一個commercialbreak一個廣告
#好多時間殺手架
#我至憎嘥時間 #寧願multitasks
#Samsung #Channel4 #MichaelNyman
#LifesTooShort #人生苦短呀大嫂
#給喜歡創意的你
#即係政府高官全部唔啱睇
#佢哋咁creative唔使啦
leicester movie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普遍被認為是 21 世紀最成功和最受好評的電影導演之一,Christopher Nolan 從小到大就是一位電影迷,相信這無庸置疑,也曾公開談論哪幾部作品影響他特別深遠,IndieWire 特別整理出來,就看看讓他道現在仍念念不忘吧回憶有哪些吧。
▍1968 年 Stanley Kubrick《2001 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
「以前父親常帶著我和弟弟去當時倫敦最大的電影院,位於市中心的 Leicester Square,對於被傳送到另外一個世界的感覺我記得非常清楚,雖然我是一個非常狂熱的星戰迷,但這部完全是不一樣的科幻觀影體驗,當時我年僅七歲,根本無法完全理解整部作品,即使現在仍不敢認為自己完全看懂,但對於一個七歲的孩子來說,我根本不在乎能否理解,我只覺得這種被帶到另外一個世界是前所未有的驚人感受,當下直覺並不會去懷疑另一個世界的真偽,比人類壽命的有限存在更龐大。
當我跟許多人提起這段往事時,他們都覺得一個七歲小孩會去看《2001 太空漫遊》不太尋常,但事實上那時我所有同年齡層的朋友都去看了,而在 1977 的《星際大戰》隔一年後,我們一群朋友有幸坐下來討論這些科幻電影所帶來的意義,『純粹的電影藝術』就是我們的結論。事實上,這些作品透過超高智慧的方式挑戰觀眾與電影產業,單純欣賞與感受,不因你的年紀而有所不同。」
▍1979 年 Ridley Scott《異形 Alien》
1982 年 Ridley Scott《銀翼殺手 Blade Runners》
「我從以前就是雷利史考特的忠實影迷,當我還是小孩的時候,《異形》和《銀翼殺手》讓我徹底驚豔,他們竟然能打造出如此完整又徹底令人身歷其境的奇特世界。」
▍1977 年 Lewis Gilbert《007:海底城 The Spy Who Loved Me》
「《海底城》和其他龐德電影在某些方面來說深植於我的腦海裡,是大規模的場景和畫面應如何呈現的絕佳範例,只要觀眾相信,就能帶他們去不同的地方,甚至讓觀眾覺得置身其中的方式。在《海底城》裡 Lotus Esprit 從跑車變成潛水艇卻非常有說服力,並讓人嘆為觀止。 」
▍1978 年 Richard Donner《超人 Superman》
▍1984 年 Stephen Frears《The Hit》
▍1957 年 Sidney Lumet《十二怒漢 12 Angry Men Movie》
▍1998 年 Terrence Malick《紅色警戒 The Thin Red Line》
▍1933 年 Fritz Lang《馬布斯博士的遺囑 The Testament of Dr. Mabuse》
▍1980 年 Nicolas Roeg《性昏迷 Bad Timing》
▍1983 年 大島渚《俘虜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很少電影能捕捉到 David Bowie 的獨特魅力,但大島渚的作品卻看起來像是為他量身打造,Tom Conti 也是少數演員能真正牽動觀眾的情緒。」
▍1989 年 Al Reinert《For All Mankind》
▍1983 年 Godfrey Reggio《失衡生活 Koyaanisqatsi》
「這是一部關於人類的偉大成就如何帶來一連串不安後果的紀錄片,這是藝術而不是宣傳,這是情感而不是說教,它不告訴你該怎麼思考,而是告訴你該思考甚麼。」
▍1955 年 Orson Welles《阿卡丁先生 Mr. Arkadin》
▍1924 年 Erich von Stroheim《貪婪 Gr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