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許多朋友傳簡訊給我,幾乎都是類似的擔憂:
【孩子發高燒兩天,輕微咳嗽鼻水,也看過診所了。我該衝急診嗎?】
我的答覆:
1. 目前流感病毒沒在流行,基本上不用流感快篩了。
2. 如果家人有群聚感染,擔心COVID的話,我沒有理由阻止您。
3. 如果有接觸確診者,居家隔離者,應該循1922管道就醫,別自己跑醫院啊!
4. 若都沒有上述的擔憂,可以先以精神活力,食慾,睡眠來評估:吃了退燒藥後若食慾正常+精神還可+睡眠影響不大,可以在家觀察3-5天。
5. 退燒仍精神不佳,食慾不振,就還是帶去看醫生吧!
上週流行著一種叫做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同樣會發燒4-5天+感冒症狀。這種病毒沒有快篩,也無特效藥,自己抵抗力能解決最好。
📖防疫期間不出門,在家看書:
▪孩子生病發燒何時就醫?—> https://cplink.co/eyRYGNFv。
▪孩子在家親子關係緊張?—> https://cplink.co/72C3N5gl
hmpv病毒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又抓到兒童感染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觀察過去幾週在兒童急診看到的臨床表現,有以下特徵:
1. 年齡小於5 歲
2. 反覆高燒約 5 天
3. 發燒體溫可能高達 39~40 度
4. 嚴重咳嗽
5. 可能出現喘鳴聲或引起氣喘發作
6. 白血球和發炎指數通常在正常範圍
7. 極少數合併細菌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療
台灣流行時間是每年 3~5 月。目前國內呼吸道病毒沒有帝王 COVID-19 、老大流感病毒、老二腺病毒、或老三呼吸道融合病毒流行,只剩小弟人類間質肺炎病毒試圖篡位想做大哥,抵抗力較弱的族群(幼童、年長者、血液科病人等)需要格外小心。
hmpv病毒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去年因應 COVID-19 疫情,醫院引進「呼吸道病原體多標核酸檢測」,跟流感快篩一樣的採檢方式,用綿棒深入鼻咽部附近用力「刮」,只要花 2 小時就可以快速篩檢 18 種常見呼吸道病原體,雖然未包含 COVID-19 快篩,但可以快速釐清病人是否感染其他呼吸道病原體。這項利器除了幫助我確診呼吸道感染孩童的致病原外,還讓我觀察到疾病流行的趨勢。
因為邊境管制和公共場所戴口罩政策,過去幾個月兒童急診吸道感染病例數大減,流感絕跡、腺病毒稀少,就連去年底曾一度引發流行的呼吸道融合病毒 (RSV),今年以來也鮮少出現,小兒急診室近來幾乎只依靠病毒型腸胃炎撐住「業績」和維持兒急醫師的「生計」。然而,過去幾天這樣的流行趨勢似乎出現改變,我觀察到發燒和咳嗽的病童數些微增多,經過「呼吸道病原體多標核酸檢測」篩檢後,發現許多孩子發燒咳嗽的原因是被「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感染。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 是 2001 年時荷蘭研究學者在罹患呼吸道疾病兒童身上新發現的病毒,研究資料推估它至少在世界流行超過 60 年。副黏液病毒科 (Paramyxoviridae) 包含兩種病毒屬,一是間質肺炎病毒屬 (Metapneumovirus),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hMPV) 即屬於此病毒屬;二是正肺炎病毒屬 (Orthopneumovirus ),呼吸道融合病毒 (RSV) 屬於此病毒屬。和呼吸道融合病毒相同,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具有套膜 (envelope),可以被酒精等乾式洗手液殺死;傳播途徑亦和呼吸道融合病毒類似,除了飛沫傳播外,直接或間接接觸受污染的體液或分泌物也是主要傳播途徑之一。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hMPV) 在歐美國家主要在晚冬和早春流行,在亞洲國家主要在晚春和夏季流行。潛伏期一般被認為約 5~9天。它可以感染所有年齡層,但症狀比較顯著的是小於 5 歲的幼童和大於 65 歲的年長者。臨床症狀兒童主要是發燒、咳嗽、鼻水,有時候會引發喘鳴聲 (wheezing)。一些研究指出,在 2 歲以前因為呼吸道融合病毒導致嚴重細支氣管炎的幼童身上,有人類間質肺炎的共同感染 (coinfection) 的蹤跡。此外,罕見的病例中發現,hMPV 跟腦炎相關。
目前沒有藥物可以直接治療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感染,主要還是支持性療法為主,最後依賴自身免疫系統清除病毒。可能會出現次發型細菌感染,但機率偏低,因此抗生素不應該被常規使用。
戴口罩政策可以防範大多數呼吸道病毒的傳染,如流感和腺病毒幾乎被銷聲匿跡,但對於容易藉由接觸傳播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和呼吸道融合病毒來說,單依靠戴口罩是無法完全防範的,勤洗手和不觸碰眼耳口鼻生活習慣的堅持,才是最根本的預防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