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重力星空—Lab實驗啟動計劃 × 奧夫塞計劃除了由藝術家展出跨國、跨領域的共同藝術創作之外,還有幕後重要推手 #Midimall (米地摩爾實業有限公司)提供專業技術上的協助,讓聲響藝術的表演更加迷人!Midimall從創立初期作為代理音頻設備的廠商,到現在成為高品質設備的代表,一起在此次的藝術展演中,將藝術家的創意更精緻的展現。想再次回味上週 #WolfgangButtress 和 #王福瑞 藝術家演出的朋友們,可以透過影片間接體驗現場的無重力星空!
今天在 松山文創園區 LAB 創意實驗室由藝術家 #紀柏豪 帶來 #雙向傳輸 的聲響表演,前所未有的參與式體驗,讓超過400位觀眾朋友一同加入,共創出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錯過的朋友們,還有最後2場表演唷!
#請務必戴耳機享受
#很多專業術語小編就不多做解釋了
#直接聆聽感受聲響吧
♦ 05/25 14:00-18:00
聲響表演及演後交流 / 王福瑞×王新仁《星空傳波Space Transmission》×《星芒Cross Star》/ LAB創意實驗室
♦ 06/02 14:00-18:00
聲響表演及演後交流 / 張欣《調音Attuning》/ LAB創意實驗室
***聲響表演及講座交流採自由入場,演出前展場恕不開放
🌏///Lab實驗啟動計畫展覽///💫
日期│2019/5/10(五)─6/9(日)
時間│平日14:00-18:00 假日10:00-18:0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LAB創意實驗室(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東向製菸工廠2樓)
🌏///忠泰美術館奧夫塞展覽///💫
日期│2019/6/21(五)─2020/6/19(五)
時間│平日10:00-17:00 逢國定假日及例假日不開放
地點│忠泰企業大樓一樓大廳(台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1樓)
更多活動介紹>>>http://jam.jutfoundation.org.tw/exhibition/1713
這是 #無重力星空 5月12日 #星空傳波(Wolfgang+BE x 王福瑞 Fujui Wang )演出現場的Ambisonics場域錄音,已解碼成雙耳格式,分享給大家研究(~請務必戴上耳機~)。
基於我們在演出現場搭建的音響系統是Cube形式的Ambisonics 3D環繞(8支全頻喇叭:Neumann KH120,外加1支Subwoofer:KH810),所以場域錄音也同樣利用3D/360的方式來做(1支Ambisonics麥克風:Sennheiser AMBEO VR Mic,1台支援Ambisonics格式的多軌錄音機:Tascam DR-701D)。
在後期處理時,我把原始錄音(4ch 1st order訊號)upmix上混成16ch 3rd order訊號(使用COMPASS Upmixer插件)以得到更細、更具可調性的聽覺方向感,我將整體聲場調成較多方向性(顆粒感)的狀態,但相對損失了1階訊號的空間特性,有機會應試試更高階的Ambisonics麥克風。
兩個檔案,一個有畫面的是從3階Ambisonics訊號做的解碼(Gain有用IEM Plug-ins Suite的OmniCompressor加大動態),另一個畫面全黑的是從1階Ambisonics訊號解碼(沒有加Gain和其他處理)。這兩個檔案都是用IEM的BinauralDecoder解碼成雙耳格式,這個解碼器的HRTF數據是取自Neumann KU10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52的網紅Malaysia Food & Travel (vkeong.co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s soon as you enter the house you will see a variety of biscuits and instant beverages for sale on your right. On your left are workers rolling and f...
gain喇叭 在 Lee388 Hi Fi 發燒專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常常有朋友問到,音響調校是什麼?是不是就是換換線材?擺喇叭位?還有什麼好調?其實調校是沒有一個規律性,要按不同人的不同要求,不同水平,作出不同的調校方法,來達至自己對聲音的要求。我的要求就是平衡,把錄音中各樣樂器和人聲的位置,精確還原出來。
以下這篇文章刊於『音響技術』2018年10月號第445期,內文提到有關我調校Stenheim Alumine Five的點滴。
------------------------------------------------------------------------------------
Stenheim Alumine 5 調校篇 文:Lee388
這次買入Stenheim Alumine 5作為自己的參考揚聲器,事前曾在極品音響陳列室聽過用不同器材驅動下的聲音,之後更在「音響技術」試音室試聽,並在2017年7月號(第430期)刊登試聽報告,所以我對Alumine 5的聲音特性可算瞭如指掌,知道這對揚聲器質素相當之高,可是搬到寒舍開聲之前,始終會有點忐忑,怕與自己現用的器材夾不來,又或者空間容不下每邊兩隻10吋低音單元所發出來的低頻。
當這對Alumine 5在寒舍正式開聲後,遇到第一個問題是Alumine 5的靈敏度相當之高,達至94 dB,所以前級音量控制完全不同,而且發覺聲音有點“衝”和“行”的感覺,只有強音沒有弱音,之後,把Burmester 808MKV前級的輸入增益(Gain)慢慢調細,調至一個強弱對比的平衡位,最後就能解決以上問題。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煲練,這對Alumine 5也算快進入工作狀態,當然要達至百分百水準,還要運作更長的時間。Alumine 5體型不算龐大,這是非常適合香港家居環境,而發出來的聲音規模感也相當之大。
當我在為Alumine 5微調和摸索期間,剛好在視聽展與Stenheim CEO Jean-Pascal Panchard做了一個訪問,當然借機了解多一點Alumine 5的細節。這對Alumine 5是Bi-wire設計,剛好本人有兩對同樣的Burmester喇叭線,所以我是以Bi-wire方式連接,不過我也問到Jean-Pascal Panchard有關Bi-wire問題,他指出如果大家不想用Bi-wire連接,而又不想用跳線(Jumper),可嘗試扭開喇叭接線柱的螺絲,打開接線柱面板之後,把箱內低音喇叭線接到高音柱這邊就可以,而且不用焊接,全部是用螺絲安裝,只要小心不要把紅、黑調轉就可以。他亦有提到高音與中音單元不是在揚聲器中軸位置,在正常情況一對揚聲器擺放是一對高音放在比較近的位置,不過也可按不同情況作出調校,我聽了他這樣說,因為我一對揚聲器之間的距離也不算遠,所以我嘗試將高音和中音單元放在外面,暫時試聽也沒有大問題,音場好像闊了一點,不過我也會花多點時間聽聽不同類型音樂來決定最終如何擺放。
這對Alumine 5在寒舍經過一輪煲練和調校,暫時擺放的位置是離後牆1.8米,一對高音之間的距離約2米,高音離開側牆是0.5米,聆聽位置離開揚聲器約2.3米,一對揚聲器作適量的Toe in,因為聆聽空間左右牆不同,所以右邊揚聲器Toe in角度會多一點。另外,揚聲器用電子水平尺調至水平,並用雷射水平儀作參考,調至一對揚聲器在同一高度,經過以上的調校和煲練後,以下是我對Alumine 5的聲音總結,首先高音方面,絕對可以稱為鉅細靡遺,播放在教堂錄音的CD,這種因為空間而產生的堂音,還有樂器所產生的泛音,完全表露無遺,而且相當細緻、晶瑩,最使我喜悅是播敲擊樂,如三角鈴和Hi-Hit的金屬感極為像真和傳神,而且就如現場演奏一樣,就算敲打得多麼厲害也沒有炒耳的聲音,只會以能量來表達出來。至於中頻方面,這是偏向厚聲,不過這種厚又不是這類模糊不清,帶一層霧氣的厚,這是一種清晰得來有質感的厚聲,密度感非常之高,人聲變化和各樣細節達至納米級微細!至於低頻和超低頻方面是我最滿意的地方,速度感和量感同樣優異,剛好早前聽過錢國偉老師一場鼓樂演奏會,這刻記憶猶新,就用Alumine 5來播於中樂,彷彿把我帶回當天演出現場一樣,鼓聲極之真實,當把音量開得愈大就愈傳神,還有只會線性放大,不會把某個頻段加大和誇張,難怪Alumine 5有這樣高度的傳真度。總結,Alumine 5是一對沒有特定個性和傳真高的揚聲器,只會把輸入來的訊息完全傳遞出來,播回配搭器材的特性和錄音本身的質素,這刻我非常滿意Alumine 5在寒舍中表現!
gain喇叭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13
長久以來,因為工作屬性的關係,關於電吉他相關的所有週邊器材、對比正常的電吉他愛好者而言,我可能更著重在『數位模擬』的發展面向上,而不是非常熱衷於類比器材的追求;當然!我認為真空管音箱組加上優秀的效果器,絕對是非常迷人的音色首選方案,但如果我們的工作場域就是無法提供『讓真空管器材好好工作』的外在環境條件的話,『數位模擬器材』用於『解決客觀環境的障礙』來說,應該已經是近年來所有樂器製造商所不能忽略的主流思考了。
每一年對於各個樂器製造廠牌來說,最重要的技術發表與競技場合 --- NAMM Show,在今年年初可以觀察到的主要發展趨勢,是『IR』技術加載到所有你看得到的產品類型上,從包括『Suhr』所發表的 PT15 I.R. 音箱頭:https://www.suhr.com/electronics/amplifiers/pt15-ir/ ,到『Audient』所發表的 SONO 錄音介面:https://audient.com/products/audio-interfaces/sono/overview/ ,對於電吉他愛樂者、工作使用者來說,這種『類比混搭數位』的產品,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只會越來越多,也因此,瞭解並熟悉『IR』的使用,應該會是新世代樂手無可避免的全新課題。
在『全數位模擬』的器材方面,『Kemper』與『FRACTAL』應該已經底定了高單價市場上的兩大技術門檻而分庭抗禮、各擅勝場;但在中、低價位的市場爭奪戰,我們不得不特別觀察到中國的幾家新興廠牌,已經將工業產品的完成度,提升到令人詫異的水平,而將原本的日系產品,驅趕到更低階、更入門的位置 (可以觀察一下 Zoom 所推出的最新產品 G1 Four:https://www.zoom-na.com/products/guitar-bass-effects/guitar/zoom-g1-four-g1x-four-guitar-multi-effects-processors )。而今年的 NAMM Show 中,最讓消費者期待的中價位器材,可能就是『Mooer』的 GE300:https://www.gearnews.com/namm-2019-mooer-presents-powerful-ge300-prototype/ 與『Hotone』的 AMPERO:http://www.hotoneaudio.com/news/297.html 了 (雖然另外一家『JOYO』也公佈了產品 Gembox 3:https://www.facebook.com/JoyoGembox3Effects/ ,但網路討論聲量好像沒有那麼集中)!從這兩家中國廠牌一釋出產品訊息開始,我就一直在注意這兩個產品的技術規格與完成進度;而 Hotone 更早就開放了網路預購,似乎意味著能夠比競爭對手更早將產品面市。果然,在春節之後,透過北京朋友的大力協助,我拿到了第一波預購的實際成品。經過幾天的實地操作之後,有一些粗淺的使用心得可以來分享一下。
[三. 電吉他相關器材測試]_測試藍皮書_01 Hotone AMPERO
為什麼我覺得在中價位器材領域,『中國製造』已經將『日本製造』驅趕到邊疆去了呢?其實,從 AMPERO 的外包裝一直到產品本身的質感,我認為所有的工業設計與製作完成度,不用說臺灣了,連日本可能都無法以相近的成本去執行到這麼高的水準!可能要等到你親手、親眼拿到、看到 AMPERO 實體,你才能瞭解我的讚嘆 … 且不說它外表的黑色髮絲紋路烤漆的細緻,與幾乎與 iPhone 一樣大的觸控式螢幕的亮度、彩度了,我幾乎不敢相信按照 Hotone 的技術規格書 (http://www.hotoneaudio.com/downloads/manual/Ampero/MP-100%28Ampero%29_Online%20Manual_CN_V01_190119.pdf ) 所提到的所有硬體、軟體,可以建制在這麼短小輕薄的體積裡 (請參考它與前文所提到過的 TECH 21 RK5 的大小對比照片)!但他們真的做到了 ……
在這種『又眼紅、又忌妒、又讚嘆』的複雜心情下,我的測試筆記是:
1. 在電源方面,AMPERO 原廠所提供的 18V 500mA 數位交換式變壓器,很意外地讓本體在工作時會發出一種高頻的數位雜訊 --- 以 Zoom 的相關產品來說,如果你不是用原廠提供的變壓器、而是使用其他廠牌的數位交換式變壓器,也會發出這樣的雜訊,不過,只要是使用原廠所配置的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但 AMPERO 剛好相反 --- 我必須更換成類似在光華商場購買的數位交換式變壓器,才能將這個數位雜訊消除,這其實是一個令人費解的疑惑。
2. 如果多年前 Zoom 的產品就能做到『自定義的效果器序列』,那麼 AMPERO 在這個版本中的『固定式效果器鏈接』就顯得有點兒侷限了。雖然,原廠所設定的鏈接已經非常接近大多數吉他手在效果器盤的擺放順序與思考邏輯,也應該可以應付大多數的音色設計使用需求,但這種『想要多一點彈性』的奢望,我還是希望能在未來的韌體更新中可以被達成 --- 如果它不是來自於硬體限制的話。
3. AMPERO 是各國同類型產品中,少見的無法在『Preset』模式與『Stomp』模式之間切換的特例 --- 也就是說,你無法進入到那種『可以切換任一效果器 on/off』的 Live 使用慣性。但它提供了一個『CTRL』的切換鈕,依照使用手冊的說明,你可以從 AMPERO 的編輯頁面中去指定你希望切換的效果器族 --- 這樣的功能有點兒像是你用『Loop Switch』去『指定開關』一個或多個效果器,如果設定得宜,它可以讓你在同一個『Preset』裡呈現兩種不同的音色變化,搭配同一個頁面『Bank』的三組 Preset,可以很簡單地切換六種音色設定,就現場演出的需求來說,也還算應付得過去。
4. 在開始編輯 AMPERO 的音色之前,我建議應該要先讀過它的使用說明書。其實,從它附錄的中、英文使用說明書的敘述方式與遣詞用句來看,你可以很清楚理解到現今的『中國製造』與十年前的狀況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進步了。我也必須說,AMPERO 的音色編輯能力與內容,已經不是單用直覺的方式就可以全部發揮的,許多個人化的設定,只要能對說明書按圖索驥,應該都可以達成希望的樣貌。官網同時可以下載電腦用的編輯軟體,而且都有中文說明;雖然是使用簡體字,但的確很能讓人一目了然。
5. 最重要的音色部份,我認為 AMPERO 所製作的 Drive Pedal 類效果器,效能都有非常好的水準 --- 這應該與前幾年 Hotone 所發展的『XTOMP』系列產品 (http://www.xtomp.com/xtomp/description ) 所建立的音色技術與資料庫有直接的關聯。同樣的原因,AMPERO 所提供多達 64 個音箱頭模擬、60 個箱體模擬與 10 種收音麥克風模擬的相互搭配、組合之下,我覺得 Mid Gain 以上的音箱頭音色,都有超出這個產品價位的表現。不過,在『數位模擬』技術上最難突破、最難讓消費者心悅臣服的 Clean Tone、Break 與 Low Gain 的這些音色表現上,如果單純要用單一的音箱頭音色來論,我覺得 AMPERO 就只能是『還過得去』的感覺 --- 主要是因為在最基礎、最重要的 Clean Tone 音箱頭模擬音色方面,你很難調整出讓你真的可以感覺得到『細膩動態』的音色平台 (奇怪的是,Hotone 在早年所研製的迷你音箱頭系列,特別是仿 Vox 的那個型號,其實動態表現是非常優異的 --- 也許,實體與模擬,終究還是有物理上的絕對限制吧?);不過,如果先調出一個堪用的 Clean Tone 平台,然後搭配 Drive Pedal 去做認真的音色調配,我覺得還是可以整合出分數還不錯的 Break 與 Low Gain 的音色組合。
另外,我在調整 AMPERO 音箱頭的各種參數時,覺得這些的聲音基礎,在『觸感』上會很類似『Kemper』那種『音色快照』的特徵,就是那種雖然參數都可以調整,但調整超過一個範圍之後,聲音就會『迷失』、『模糊』了原有形體的感覺,反而會覺得沒有調整之前還比較好聽的奇特感。
在其他調變類、時間系與空間系的效果器表現上,我覺得 AMPERO 提供了一些還算有趣、但應該不算是『究極華麗』的元素;如果你對於這些類型的效果器有一定的要求,我想,你很可能只能把 AMPERO 當成單純的『前端型』音色組 (動態類效果器+破音類效果器+音箱頭+音箱箱體收音),而另外尋求其他高階效果器的支援了。
但我很想特別強調其中一個技術環節:AMPERO 的『麥克風收音位置』,是用了 X、Y、Z 三軸的概念來體現收音時,麥克風與喇叭單體的相對 3D 立體空間位置,而這三軸的變量,應該是我在這類型中階價位產品中覺得效能最好的技術表現,你的確可以非常清楚地聽到參數改變時所帶來的頻率具體變化,搭配那 10 種製作水平也頗能表現各自特色的麥克風,以及適度調整 EQ 這個效果器,對於調整出自己希望的音色,它完全是游刃有餘地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工具。
不過,雖然官方號稱可以同時啓用九種效果器組合的鏈接,但還是很容易發生『System Overload』的狀況,因此在音色的編輯上,要稍微去安排資源佔用的先後順位。
6. 就輸入、輸出端來說,AMPERO 提供了 EG、AG 與 Bass 的三種輸入選擇,也能夠搭載第三方 IR 檔案,也就是說,它可以同時應付這三種樂器的需求;而同時有 Stereo 平衡 (XLR) 與 非平衡 (1/4 inch) 兩種輸出端,對於『直送外場 PA』來說,已經做到足夠的硬體配置條件了。但我個人還是會希望未來在韌體的更新上,可以提供『XLR 輸出帶箱體/收音模擬、1/4 inch 輸出可自定義是否有箱體/收音模擬』的這種彈性選項,以滿足我在送完整訊號給外場的同時,我還是可以在內場用我希望的發聲方式來聆聽到我的聲音。
7. 就整體而言, AMPERO 是一臺需要你花一些時間去編寫音色的器材;對宅錄來說,這不是什麼特別的問題,但應用在 Live 演出來說,它比較需要針對每一首不同的音樂曲目去做出完善的『Program』--- 雖然這看起來比較花費時間,但應該很可以提高整個音樂演出的完成度。
8. 綜上所述,我覺得 AMPERO 做為職業樂手的『預備方案』器材來說,絕對是一個優選方案 --- 輕便到你可以任意塞在任何位置帶出門、上飛機,安全的國際電源,當你的第一方案不論是效果器盤或音箱掛掉的時候,它可以迅速直送外場,而且可以同時提供 EG/AG 都非常到位的音色;染色類的效果器族雖然不能說是上乘,但絕對足以解決所有臨時發生的狀況,而不會讓音色顯得呆板無趣 --- 而且在這個價位 (請參考掏寶上的標準店家報價: https://s.taobao.com/search?q=hotone+ampero&type=p&tmhkh5=&spm=a21wu.241046-tw.a2227oh.d100&from=sea_1_suggest&catId=100 )、這個體積與重量,我看不出有誰可以做為它的對手。
而對於電吉他玩家來說,這個 All in one 的設備,應該已經提供了所有在練習與現場彈奏,甚至到宅錄的一切需求,對於精進自己的琴藝來說,它絕對算得上是物超所值的理想選擇。
以上。
就我所知,這個器材應該在三月份會在市場上普及,臺灣也有代理商會進貨,我想,屆時在 Youtube 上會有更多的高手做出更完整的影音測試與評論。我只是很想表述:當今的中國樂器製造商,看的已經是世界的市場,製作的已經是國際化的工業水準了。之於『韓流』音樂席捲歐美市場,這些中國製造的器材,應該也會在國際間被各類型樂手更廣泛地接受與應用以及討論;反觀我們臺灣 ……
所以心情有點兒複雜 ……
gain喇叭 在 Malaysia Food & Travel (vkeong.com)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As soon as you enter the house you will see a variety of biscuits and instant beverages for sale on your right. On your left are workers rolling and flattening the biscuits dough into shape.
While you are here, don’t forget to peep into the back of the house where the biscuits are baked. When you look at how the Heong Peah are made you can’t help but gain a new sense of appreciation for what you are buying.
Every Heong Peah is 100% handmade (at least at 362) with heart and care. Quality control is taken seriously as the master inspects each biscuit for defects and scrapes off the burnt bits.
http://www.vkeong.com/eat/362-heong-peah-gunung-rapat-ip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