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個人來說,在原生家庭的生活是極為強大的體驗,這種經歷會影響的不只有童年;還有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我們看待他人的方式,以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全都經由原生家庭的背景塑型而成,在原生家庭中發展的觀點會伴隨著我們一生。
人生中最困難的事情之一,就是讓情感從早期家庭環境中分離出來。有一種方法可以處理這種原生家庭力量,那就是原生家庭和解(Family of origin work)。
「原生家庭和解」總共有七個步驟:
第一步──家族譜系:你的家裡有誰?(畫出你的家系圖)
第二步──媽,妳好,還記得我嗎?(聯絡家庭成員)
第三步──創建家族史(建立涵蓋三代的家族編年史)
第四步──筆記本在手,隨時記下想問與探究的問題(調查研究)
第五步──你可以再一次回家(探訪家人)
第六步──不管你喜不喜歡,這就是我(分化)
第七步──再來一次(學會了接納自己與他人)
這套療法能改變你在原生家庭中對自我的體驗,並延伸到目前的人際關係。藉著學習以新方式對待過去的「殘餘物」,讓你開始過更好的生活。如果你能用原生家庭的環境,看待過去「未了」的事情,你就能變得更為正面積極,也更能夠掌握自己的人生,不會被討厭的事件擊倒,並且能創造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取自《原生家庭療法》
******************************
很可惜,這本書限於篇幅,只能分享兩篇。所以上述「原生家庭和解」的七個步驟,雖然非常重要,就沒辦法詳細討論了。
下面的摘文部分,把「分化」的概念繼續延伸。
「分化程度高的人會仔細思考各種選擇的利弊。因為能區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們有辦法做出理智的決定。」
能做理智的決定,並不代表缺乏感情。分化程度高的人,一樣可以「選擇」縱身投入於感情中。
目標導向與關係導向的探討很有意思,不同學者有不同看法,各位在閱讀的時候,要保持一個距離去懷疑。
對我來說,理智歸理智,感情歸感情,這兩者常一起共同做決定。我還是要把內省與覺察的重要性標舉出來,常向內感受,到底是誰在作用,就會清楚得多。
分化程度低也沒關係,意識到就好。沒有一定要變成什麼樣的人,接納自己也很重要。祝福您,能選擇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
【文/ 羅納德.理查森】
沒有人能做到完全分化,世上無完人,所有人都會在人際關係中經歷或多或少的分化時期。但是,如果我們愈能達到分化,分化就會變得愈容易,以下就要討論分化程度高的人的一些特質。
1具備目標導向
具有目標導向(goal-directed)就代表你能夠闡明自己的價值觀,並決定什麼對你來說才是重要的。你可以用真正能表現自己的方式活著,不管在人際關係、工作或其他方面,你都能夠表達自己的需求、信念及價值觀。儘管你與親近的人有所不同,還是可以表達自我。但這並不代表你會激烈攻擊他人,或用自己的價值觀貶低他人,也不表示你不顧他人感受,總是想到什麼就說出口。這只是代表你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不管他人認不認同,都不會影響你。
當個目標導向的人,並不表示你不在意人際關係。事實上,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如果你覺得很自在,人際關係就會變得愉悅許多。一般而言,具備目標導向的人都有良好、深刻且親近的人際關係,而且在維持親密關係的時候,遇到的問題也比較少。
目標導向的相反是關係導向(relationship-oriented)。關係導向的人在情感上比較不成熟,完全依賴他人來提供自己的自尊與價值感。他們在人際關係中不去設定及尋求自己的目標,反而把所有時間與精力都花在尋求認同。
對他們來說,備受大家喜歡和關心就是最重要的事,如果不被大家喜歡或關心,就會感到悲慘至極。麻煩的是,這些人通常都假定別人不喜歡他們。關係導向的人沉迷於獲得他人的認同與讚賞,需要去愛,也需要被愛。關係導向的人太敏感,即使是與喜愛之人的細微差異,也會被他們視為受拒的象徵。
案例
吉娜對丈夫說:「這些樹很漂亮吧!」結果他回答:「還可以啦。」吉娜視之為丈夫不愛她的跡象,因為他不喜歡她喜歡的東西。吉娜批評丈夫的想法太過負面,沒有盡力讓婚姻幸福美滿。
後來,丈夫在吉娜的要求下,花了很長的時間修繕房屋。他以為吉娜看到整修成果會很開心,還會向他道謝。可是吉娜開口的第一句評語,卻是質疑丈夫為什麼沒有把裝修的部位往右移幾英呎。於是,丈夫馬上就發火了,他說吉娜從來不感激他所做的事,他再也不會為吉娜做任何事了!
問題
①你有多善於在做自己的同時又與他人親近?你的個性中,有沒有你刻意對某些人隱藏的特質,你覺得他們可能會因為這些特質而不喜歡你?你的行為舉止有多依賴他人的反應呢?
②誰在你的原生家庭裡和你的差異最大?你和對方在一起的時候能做自己嗎?
③你比較偏向「目標導向」還是「關係導向」?你的原生家庭裡的成員又是各自屬於哪一種導向呢?
2區分想法和感受
分化程度高的人會仔細思考各種選擇的利弊。因為能區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們有辦法做出理智的決定。他們不會堅持別人要仰賴自己的信念過活;如果遇到理念相異的人,分化程度高的人也不太可能會變得具攻擊性或防衛性。
分化並不表示毫無感覺,分化程度高的人絕對不會喪失自我感受,而且在必要時也能體驗與表達感受。他們把「感覺」視為能讓自己了解生活中正在發生什麼事的資訊來源之一。分化程度高的人只要願意,就會變得十分熱情。對於這樣的人來說,關鍵因素在於「選擇」—他們可以選擇是否憑感覺行事。
分化不代表欠缺情緒,分化程度高的人有辦法選擇讓自己深陷於情感之中,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做愛:做愛需要讓自己沉浸在身體感受和感官世界裡,同時拋棄理智線。
由於分化程度高的人會考慮自己的立場,所以在聽取他人觀點的同時,也能夠堅定表達自己的態度,並設下自己的極限。他們既不優柔寡斷,也不固執己見,可以對新資訊保持開放的態度,但又不受威脅或情感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的影響,同時也不譴責看法相左的人。分化程度高的人會尊重他人並從他人身上學習;事實上,他們不但不受與他人的差異威脅,反而能從中感到愉悅。最重要的是,分化程度高的人和最親密的人(配偶、父母、子女)在一起時,也能做到如此。
分化程度低的人就沒辦法區分想法和感受,他們在職場上的表現也許不錯,或者善於處理「事物導向的任務」(thing-oriented tasks),卻不善於「人際關係導向的任務」(people-oriented tasks)。然而,在應對親密關係的時候,他們完全喪失了這種小心翼翼的行為方式。分化程度低的人極為敏感又容易受傷,為了維持人際關係,他們願意妥協,可是如果他們開始對自己有信心的話,絕對不會妥協。
分化程度低的人因為難以區別想法和感受,經常認定自己主觀的感受確實反映出事物的真正狀態。舉例來說,分化程度低的人可能會說出「我『覺得』你拒絕了我」這種話,可是這句話跟感覺無關,而是對他人行為的解讀。無論何時,接在「覺得」後面的字眼,要表達的都是「想法」,而非「感受」。感受永遠和自身有關,與他人無關。關於感受的敘述會是像這樣的句子:「我們意見不同的時候,『我』覺得被嫌棄了。」
我們的感受來自對各種情況的想法,或對進行中事件的解讀,如果缺乏實質的身體接觸,無人能讓我們產生任何「感覺」,所有感受都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舉例來說,如果喬撞到比爾的肩膀,比爾會感覺到生理上的疼痛,在這樣的情況下,比爾因為喬而產生了明確的感覺;可是如果喬說:「我現在氣到想揍你!」但沒有真的動手,那麼比爾對這句話的感受,就全憑他怎麼解讀了。
如果比爾相信喬說的話,認定喬真的很生氣,而且會把他痛揍到受重傷,那麼比爾就有可能感到害怕並逃跑。如果比爾認為:「喬很生氣,這表示他不喜歡我,真是糟糕!」比爾就有可能內心覺得受傷而表現出沮喪的樣子。如果比爾心想:「我不會放過對我發火的人,喬才嚇不了我!」那麼,比爾就有可能感到怒火中燒,也許還會先對喬動手。如果比爾想:「好吧,某件事讓喬很生氣,但不知道是什麼事?」比爾可能只會感到好奇,進而對喬說:「把你生氣的原因告訴我,我想試著跟你一起解決。」
從上面的例子就能看出,光是一個簡單的情況,就有許多不同的解讀方式。分化程度低的人會相信,是喬讓他產生了特定的感覺,完全忽略了解讀方式對自我感受的影響,因而說出是喬「讓他感到」害怕、受傷、生氣等等的話語。然而,分化程度高的人會意識到解讀喬發怒的各種可能性,如果他想要回應喬,就會表現出好奇,並請喬好好談一談。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建立並養成對自己和他人的信念與態度。在原生家庭中的經歷決定了我們的見解,我們在世界上及人際關係中能做什麼事、該做什麼事等,這些信念會變成我們所有情緒反應的基礎。再次強調,不管家人怎麼影響我們,原生家庭都無法強加特定信念或感受在我們身上。每個人都會為了對應各種情況,發展出自己獨特的見解,這些因素包含了長幼順序(請見第七章)、父母各自在原生家庭中的經歷、特定生物前提條件(biological givens),以及許多全然不可預測和難下定義的特質等。
是我們創造出自己的個性和感受,這也就是說,我們有力量改變;不需要等待他人改變,就能決定自己是否改變。
試著做以下的練習,思考如何區分想法與感受。
想法和感受
在一天之內,你有多常說:「我『覺得』……」但其實你想表達的是意見而非個人感受?下次你這麼做的時候,改用「我『認為』……」取代「我『覺得』……」,你覺得這樣的改變如何呢?
觀察你和周遭的人有多常說:「這讓我感覺糟透了」、「你真的讓我很傷心」、「你讓我覺得噁心」之類的話,什麼才是敘述這些主觀經驗更確切的話語呢?試著用正確的話語表達,看看大家對這些話的反應是否有所不同。
.
以上文字取自
原生家庭療法:七個步驟,解開關係束縛,做出改變,重建更成熟的情感對應方式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4014
.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