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就是外星人,內外都跟別人不太一樣。
dell 3070筆電 在 優分析UAnalyz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威鋒電子(6756)本周上市囉!!!
快來看看 優分析特地整理的資料吧~
.
🧐高速傳輸晶片研發的IC設計公司威鋒(6756)今以每股168元轉上市掛牌,蜜月行情火熱,威盛小金雞,漲幅一度衝上60.4%,股價最高達269.5元。
.
威鋒為全球獨特兼具完整USB高速傳輸、USB Type-C及USB PD相關技術布局的控制晶片領導廠商,產品終端主要應用於個人電腦、筆電、平板、手機、遊戲機等領域。
受惠需求持續旺盛,威鋒今年前三季營收14.2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2成、淨利2.35億元更已接近2019年全年表現,展現強勁的成長動能。
⚙除了看威鋒電子以外,還可以看看公司對Type-C產業未來成長率的看法,很有幫助喔~
.
威鋒電子(6756)的母公司是威盛(2388),主要產品涵蓋USB高速傳輸、USB Type-C與USB PD相關技術之控制晶片設計開發。以混和訊號IC電路設計為核心開發從低頻至極高頻全面應用。
.
USB相關控制晶片主要應用於電腦(PC)、NB/平板、VR/AR裝置、遊戲機、TV、智慧手機配件、其他周邊應用。
.
終端客戶群涵蓋全球各大電子終端品牌如:聯想電腦、HP、Dell、華為、HTC、Sony、任天堂等,亦涵蓋各大電子製造代工廠如:鴻海、廣達、和碩、英業達、緯創、技嘉、光寶科等。
.
💻產業知識:USB Type-C, USB PD
品牌筆電、平板及過半新款 Android 手機皆採用 USB Type-C 為主要介面,裝置量快速成長,帶動相關周邊應用需求:轉接器、連接線、擴展塢、充電器、車用電子設備…等。
.
支援 USB PD 3.0 電力傳輸規格,兼顧高效傳輸優勢亦提升充電效能,可期智慧型裝置與設備 USB PD 快充市場將呈現穩定成長。不同於以往 SuperSpeed USB 規格,USB4 僅相容於 USB Type-C 介面,提升資料傳輸速度,亦加入 PCIe、DisplayPort、Thunderbolt 傳輸協議,可有效率地分配頻寬,確保資料、視頻與音頻的傳輸順暢。
.
🌏依據全球知名之經濟預測機構 IHS Markit 的研究報告指出,在 2016 至 2023 年之間,預估 USB Type-C 全球設備數量將以複合年均增長率(CAGR)45 %成長,市場規模從 2018 年約 11 億台預估至 2023 年增加至約 68 億台。
.
而 DP Alt-Mode 將仍為設備商主要使用之影像傳輸介面技術,採用 DP AltMode 設備之市場規模數量,預計將從 2016 年約 1,500 萬台增加至 2021 年約 10 億台,複合年均增長率為 129%。
.
USB Power Delivery 複合年均增長率為 128%,提供 USB Type-C 解決方案的半導體 IC 廠商所涵蓋的市場規模,預計將以 107%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達到 30 億美元。
.
🤓跟威鋒電子一樣屬於高速傳輸介面IC的廠商有:祥碩(5269)、創惟(6104)、安國(8054)、譜瑞KY(4966)、群聯(8299)、旺玖(6233)、聯陽(3014)等等,這些廠商其實都受惠於同樣的成長趨勢,可以翻翻財報看一下財報評分來評估看看喔。
dell 3070筆電 在 Mr.Jami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時論廣場投書 #台灣的矽文明大夢要痛定思痛
台灣人大概都知道,我們是全球資通訊的製造王國。從手機、筆電到電腦零組件、晶片,許多品類我們生產的數量,經常遠超過全球其他經濟體的總和。
但多數台灣人恐怕不知道,我們同時也是全球領先數位生活的王國。無論是智慧手機擁有率、行動上網普及率、人均手機使用時間、電子商務占零售穿透率、社群網站使用率,乃至於人均行動遊戲消費額,我們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
同時間,我們大概也是全世界最能擁抱多元文化的社會。在台灣的電視上、戲院裡、書店中,乃至於 App Store 與 Google Play 排行榜上,不只本地的內容受到歡迎,從歐、美、日、韓,以及對岸跨海而來的影集、戲劇、音樂、書目、遊戲,受到消費者喜愛的程度一點也不輸給國內自己的作品,這是全球很罕見的現象。
活躍的科技製造,加上對新事物、不同文化的接納,讓我們在個人電腦 40 年、網際網路 20 年,以及智慧手機 10 年,這一波波矽文明濫觴的過程都能率先參與、熱情擁抱,不僅帶動了經濟成長,也讓生活更便利、豐富、有效率,創造了一個相對現代化的文明社會。
但往前走,要更上一層樓,我們正在面對著極大挑戰。
首先,矽文明早年以硬體為主角,但近年來軟體、通路早已喧賓奪主。時至今日,全球市值最高的前 10 大企業中,已有 Google、微軟、Amazon、Facebook 等 4 家軟體、數位通路公司。另一方面,上代眾硬體拳王中除了 Apple 仍能占據高地,其他如 HP、Dell、IBM 早已重整、轉戰。
在整個科技由硬到軟,再到通路的典範轉移過程中,很可惜,台灣並沒有抓住契機,乘勢而上。所以今日我們陷在一個科技製造腹背受敵,發展數位經濟又動能不足、缺乏附加價值的窘境。
展望未來,要突破困頓,我們必須痛定思痛,徹底檢討、徹底變革,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數位經濟接著將升級為智慧經濟,未來 20 年,機器人、人工智慧將大量取代勞力、中低階腦力工作。我們必須重新設計教育,讓下一代能在這樣的未來有設計、管理自動化系統的能力,他們才能在新世界生存,台灣也才能在那個世界增加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過去 20 年的台商西進,帶走了近百萬中生代、較有冒險精神的社會菁英,再加上少子化效應,台灣已經出現的草根動能不足問題將會日益加劇。往前走,我們勢必要用較開放的態度,歡迎國際優秀人才來加入我們的社會。其中,用即將陷入供過於求、但還具有區域競爭力的高等教育去吸引東南亞優秀學子來台念書,並留下來工作、創業、居住,我認為,是關鍵的做法。
亡羊補牢,台灣必須趕快醒來,東方矽文明大夢,才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