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錯名字到底是中文不好還是和妻子感情不好呢ಠ_ಠ
🍎 #蘋果獨家 不能只有我看到
【獨家|「小折之父」驚爆婚變 夫妻互控外遇!登記結婚竟寫錯妻名字】
https://bit.ly/3CJ5ZQu
#折疊車之父 #DAHON #韓德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3的網紅Luhmann 魯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是在家學英文,也不是進教室上課,魯曼帶大家換個地方學英文,到處都可以是,魯曼英文˙!!!...
dahon折疊車 在 請問小摺新手入門Dahon與KHS該如何選擇?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囧。預算鎖定在一萬元上下,(小徑與摺疊車第1頁) ... Dahon的優點只是折疊步驟較簡易,折起來後較工整比KHS小一點。 ... <看更多>
dahon折疊車 在 Keroro 單車工作室- 小折熱時代名車…DAHON SP-18重建客戶 ... 的推薦與評價
小折熱時代名車⋯DAHON SP-18重建客戶送來Dahon折疊車主訴後輪破了很久沒騎順便檢查保養先拆後輪後輪曾沒氣後遭輾壓所以胎壁纖維斷裂所以從側面爆胎真的是很久沒騎輪框 ... ... <看更多>
dahon折疊車 在 [心得] 如何騎乘折疊車 以Dahon車系為例- 精華區bicycle 的推薦與評價
如何騎乘折疊車─以Dahon車系為例
================ 前言 ================
最近天氣很熱,
討論折疊車的氣氛更熱,
那就讓小弟我來火上加油一番吧。
話說,
今天早上帶著折疊車去找 ,
從一進民雄火車站到出站這短短一個多小時的路程,
就有三個人是直接跑來問個不停,
更別說其他在一旁裝作沒事其實耳朵拉長在注意的人了。
折疊車雖然只是小小20吋的輪徑,
但若走線走的好加上換成密封培林的B.B.,
騎乘的流暢感也不會差26吋的單車太多,
再上它亮麗的外表,
說它是引人注目的小精靈也不為過。
================ 背景與動機 ================
以前常常嘉義、台中兩地跑,
會帶著我的愛車跟這二個地方的車友騎車,
所以也練就了一身快速拆車上火車的本領。
以台灣目前「只能上新聞、不能上火車」的環境來說,
我通常是選擇電聯車,
並一路陪它站在欄杆旁並擔心拌到他人;
再不然就是復興號第2及第8車廂,
拆掉的廁所空間剛好可以放一部拆解後的單車;
幸運一點則是坐到新式自強號,
沒人使用的殘障坐位就可以安置愛車了。
雖然到達目的地可以騎著愛車的心情是快樂的,
但過程中受到的白眼還真是不好受,
而折疊車的攜帶方便就吸引了我的目光。
不過,
試過了幾部折疊車,
不是折疊後不夠靈巧,
就是折疊的機制設計的不夠好,
不過這都比不上「騎起來軟棉棉的路感」來的討厭,
也是這點令我打退堂鼓,
直到最近遇上了這部讓我耳目一新的選擇。
================ 遇上Dahon ================
前陣子去熟悉的車店,
也是跟我一樣討厭折疊車路感的老闆,
突然神秘的叫我去試一部折疊車。
對著折疊車沒什麼好感的我,
抱著無聊騎的心情,
用著我習慣的「單邊蹬車」上車,
結果,
我在一公尺外馬上煞車回頭找老闆了。
老實說我用單邊蹬車其實不是好習慣,
因為這很傷車架、曲柄及踏板,
但同樣的這也是我測試車子的方式之一;
若不是這三者彼此搭配良好,
通常踩起來就是軟軟軟的。
而Dahon這部車竟然讓我有不輸登山車的硬路感,
當下張大眼睛跑回去老闆。
再出去騎了一圈,
久裕這個台灣驕傲果然不失花鼓之王的本色,
輕踩一下就可以讓車子滑行個老遠;
再加上換過B.B.的踩踏流暢感,
會讓你忍不住試試提高轉速來試試它的極限;
當然,
重新走線讓變速及煞車的靈敏度提高也是功不可沒。
騎完一圈後我馬上請老闆幫我留一部,
並跟他說:
「決定了,今年我要換騎折疊車去環島!」
================ 折疊車騎乘之異同 ================
存了幾個月的錢,
終於等到了小綠的現身(https://0rz.tw/042GY),
也發現了騎乘方式要有所改變。
1.上半身部份
折疊車的龍頭部份很輕,
因此從登山車換騎折疊車的我,
一開始在下坡時總是感到怕怕的。
等到習慣把重心全交由腹部,
雙手握著車手但手臂保持放鬆後,
總算找到適合的騎乘姿勢了。
2.下半身部份
折疊車的齒比不像登山車這麼棉密,
加上通常只有後變速,
因此踩踏時無法像登山車一樣輕踩的轉速,
這會讓我們在變速時有明顯的「卡」一聲。
不過因為折疊車的軸距(B.B.到後花鼓)較短,
所以雖然轉速不快,
但只要多踩一點點的力就可以往前帶動了。
所以保持「平均轉速」(不是高轉速)的話,
可以讓我們很輕鬆的騎上坡。
3.總體來說
從龍頭輕度、硬前叉,
到短軸矩、大齒比(前52、後11~30),
眼尖的人一定看出這幾乎就是「公路車」的縮小版嘛!
沒錯,
若是公路車的座艙角度跟騎乘方式,
相信我們很快就可以達到人車合一的地步了。
================ Speed、Vitesse、Roo 比較 ================
這三部車都是Dahon在台的主力車款,
剛好常去的店家都有人訂,
我也在老闆一組好時就去試騎一番。
Speed D7:
定價8200是這三部中最低的,
12公斤(實測)的車重也是三者最重的,
但鉻鉬鋼的車架卻讓它變成三者中最讓人愛不釋手的。
比鋁合金細緻的管材加上細細點狀的焊點,
任何人都會在第一眼愛上它。
Vitesse D7:
9600的售價比Speed D7高,
但若是我們常騎折疊車去挑戰長上坡(如日月潭),
那多花這1400元是值得的。
與Speed D7些許差異的後上叉角度及少了1公斤的鋁合金車架,
讓它在爬坡時輕鬆了一些。
Roo D7:
這部的售價跟重量都跟Vitesse一樣,
但故意做底跨點就知道是想搶攻女姓市場。
Roo的上管較Speed與Vitesse短了一公分,
很適合上身或上臂較男生短的女生。
不要小看這一公分,
坐上去就是有感覺,
而且我已經遇到二位女生一坐上去就說:「就是它了!」
為了考量女性朋友們的騎乘姿勢,
Roo的龍頭立管有做點巧思,
所以穩定性增加了不少。
總評:
價位:Speed < Vitesse = Roo (註:8200與9600是定價)
重量:Speed > Vitesse = Roo (註:Roo比Vitesse重0.2公斤)
上管:Speed = Vitesse > Roo (註:Roo上管較短1公分)
踩踏:Speed < Vitesse = Roo (註:平路沒感覺、上坡較明顯)
操控:Speed = Vitesse > Roo (註:Roo增加穩定性、同樣的就犧牲了操控性)
================ 結論 ================
雖然折疊車讓我驚艷,
也動用好幾個月後的急用資金敗了它,
不過我不會冷落我的登山車的,
因上山下海挑戰長征它依然是最佳戰友。
各種車有它適合的騎乘方式,
寫這篇不是勸敗折疊車,
而是要先找出自己大部份的騎乘方式是什麼。
為了一年難得一、二次的Off-road而買前後避震車,
或是明明住在像武嶺一樣的山上卻敗了折疊車,
這樣愛車會哭的...
還有,
我不是Dahon的業務,
只是最近剛好有試騎來分享;
至於其他廠牌一定也有長處,
只是我沒實際騎過不敢亂說,
不過像前面有板友提到「KHS升級容易」,
也是大家可以參考的因素之一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3.102.9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