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過蝸牛嗎
每次如果請外國人形容一下法國美食,大部分的人不外乎都會先想到最經典的可頌🥐、長棍麵包🥖,而比較內行的人會說蝸牛!🐌 你們知道嗎?法國人每年,竟然可以吃掉將近1.6萬頓的蝸牛!代表每兩秒鐘,就有一公斤的蝸牛被吃掉!🤯
不過,究竟最早是誰想到要吃這可愛的小動物呢?!🍴畢竟蝸牛,第一眼看起來也不是多好吃...🐌🤭
這個故事,要從十九世紀的一個夜晚說起。這天,一位拿破崙的外交官,與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相約用餐。用餐地點在法國東部城市「勃艮第」的一間小餐館。不過他們兩人當天卻大遲到,當他們到時,餐廳的食材早就已經差不多都賣光了。情急之下,為了能順利出菜,廚師索性就去花園內抓了蝸牛,並用大蒜、香芹以及奶油將其藏起來。
於是蝸牛料理就這樣誕生了!🍴🌿🐌🥘🧄
在知道這道菜是怎麼誕生之後,我想問問朋友們:如果在跟法國朋友吃晚餐時,他端出了一道蝸牛料理,你們的反應是?🤩😖🧐
À chaque fois que les étrangers décrivent la France et sa gastronomie, ils choisissent les grands classiques comme le croissant, la baguette de pain ou encore les escargots. Les Français consomment environ 16 000 tonnes d’escargots par an ! Ce qui fait environ un kilogramme d’escargots toutes les deux secondes.
D’où vient cette idée de manger ces petits animaux, pourtant pas très appétissants à première vue ?
En fait, cela remonte au 19ème siècle lorsqu’un diplomate proche de Napoléon est allé manger avec le Tsar de Russie, Alexandre Premier. Le rendez-vous était prévu en Bourgogne, dans l’est de la France, chez un petit restaurateur. Les deux hommes sont arrivés en retard et il n’y avait donc plus rien à manger puisque le cuisinier avait tout vendu. Pour leur servir quelque chose malgré tout, le cuisinier est allé prendre des escargots dans le jardin et a caché l’animal avec de l’ail, du persil et du beurre ! Les escargots étaient nés !
Maintenant que vous savez comment cette recette a vu le jour, j’aimerais savoir comment vous réagireriez si un Français voulait vous servir des escargots pour le dîner…
💡« Voir le jour »「看到太陽」: 這個俚語形容某件事物或是某人的誕生。比如我們可以用 « voir le jour » 來形容小孩的出生,因為這確實是他人生第一次「看到太陽」!🌞👀
或是我們也可以用在其他事情上比如說:計畫
👉Exemple : « Mon projet d’ouvrir un restaurant n’a toujours pas vu le jour à cause de la pandémie. »
「我開餐廳的計劃因為疫情一直難產。」
#法文邂逅
#情境法文
#蝸牛
----------------------------------------------------------
【每週一杰課:2小時,重拾自信開口說!】線上夏季場陸續開放!迷你班制名額有限,歡迎來玩法文!
☀️這個夏天,答應自己說出一口好法文!
https://bonjouratous.com/intermediate-french-trial-class/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法文邂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Bonsoir à tous ! 你最愛的法國麵包是什麼呢? 或是,喜歡法國麵包的你,喜歡吃可頌嗎?! 今天,我的好朋友Julie @Julie Flower 邀請了我和Tristan,一起來體驗台北五種不同的可頌!😎 我在歐洲不管是讀書或是旅遊的時候,最常吃也最隨手可得...
「croissant法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croissant法文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roissant法文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roissant法文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croissant法文 在 法文邂逅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roissant法文 在 Kiki.K-Trip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croissant法文 在 Re: [問題] 關於法語發音以及動詞Avoir - 看板Francais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croissant法文 在 苗林行Miaolin Foods,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croissant法文 在 #麵包控微分享我愛的”歐式麵包”們 - B6 留言 | Dcard 的評價
croissant法文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Croissant第三試
#冷藏後發三天的全野酵液種酸種可頌.
#初始的包覆奶油太硬如何解救在經過烘烤後會如何?
#圖解分析可頌分層氣孔解讀.
#百分百斯佩爾特全穀吐司實驗
#發文: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1/2021-croissant-100.html
我自己覺得這篇文寫完後就可以開始著手自己的酸種可頌食譜了. 這個flo_water_salt的食譜: https://www.instagram.com/p/CHFA2kgpDjd/?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非常容易上手. 發酵也沒有像前一個那樣久長( 後發三天是我自己造成的) 我下次做應該會減糖. 因為對我來說雖然比前一篇的低糖一點. 但還是甜. 我覺得可頌要能夾沙拉等的東西比較和我的口味...
一樣, 全文轉貼但看格文比較清楚:
這篇文裡的這兩個成品都是外觀不完美. 甚至是不及格. 但是實際上卻可以學到很多的實驗.
首先來談Croissant.
這次的可頌是來自 IG flo_water_salt 02.11.2020文 根據比例我的麵糰計算後如下:
1. 40% li.co.li 200 g
2. 100% Mehl550 ( 12%蛋白質) 500 g
3. 8% 奶油 40 g
4. 12%糖 60 g
5. 2% 鹽 10 g
6. 36% 牛奶 180 g
7. 12% 水 60 g
麵團總重 1050 g
包覆奶油250 g + 25 g 中筋粉( Mehl405 10% 蛋白質) 混勻如前文.
這個麵團是混完後放著室溫2~3小時. 4度冷藏基發一晚( 約10小時) 取出後直接做摺疊的. 這次我大意了. 這團麵團其實是上一篇文的前一個麵團. 我擀到最後就冰起來不想理它了. 因為奶油沒有均勻散開.
這裡也有個東西要分享. 大家可能覺得既然要包覆. 為什麼不要事先都擀很薄很大. 這樣不是比較方便? 但是. 如果你真的擀了之後會發現麵團及奶油在那種" 薄度"下會容易過軟. 而且擀薄時容易高低不平! 所以第一個折疊的步驟在我的感覺中是這幾次擀下來覺得很重要的一環!
這兩張圖就是我完成後照的. 之後就四折包起來冰. 當然~ 我也是不會浪費的. 只是很不想動它.... 周一晚上我還是拿出來擀平. 壓成4mm. 剪裁後. 放28度發酵箱. 約莫是發酵11小時拿出來烤焙( 與前文相同烤法) 跟另一個實驗成品當早餐.
來做一點解讀吧! 首先你可以看到奶油沒有均勻散開還沒刷蛋液準備入爐的外觀. 上圖可以清楚看到黃色奶油塊. 下圖可以看到分層的樣子. 通常. 如果你的麵團不夠冷. 就會容易讓奶油爆出來! 因為奶油塊會比麵團硬. 所以當你第一時間就發現奶油不夠軟產生的問題之後. 接下來的全程都要麵團夠硬才能擀製
上下兩張圖很好比對. 唯一有破裂的是左邊中間的那一道. 其實它不是擀製成如此的. 而是在整形前的拉長時麵團過硬拉開的. 這也是有拉出一個洞的原因! 我本來是要讓它朝裡面捲. 但真的很好奇. 所以這樣捲. 右下那顆是最平滑的( 沒錯. 奶油夾層中有的會均勻有的不會.右下那塊剛好是均勻的) . . 所以刷上蛋液烤出來有這樣的光滑外觀.
這是右下這個的切面也就是主圖我覺得分得不錯了.
左中的那塊你看起來很奶油分布碎裂. 但實際上對於分層來說是還好的!
上面這連三張圖你都可以去找到那個破洞. 真的~ 塗上蛋液以後非常遮瑕😅😅😅
反觀另一條是左下的這個切面. 大塊的奶油不散會造成某些地方黏住. 當然~ 你如果提早入爐也會有這種狀況. 但這堆麵包是一起發酵一起烘焙的. 所以這個沒有發酵夠的理由可以排除!
所以說~ 如果你要開店. 這種品質良莠不齊的成品是不行的. (如果你是消費者. 剛好可以一起看看好的分層. 長相)
好的分層縱切直切都應該是沒有黏結一起的. 當然如果可以有平均的圈圈會更好!
不過. 也像有些人覺得Panettone 提早入爐孔洞比較大一樣. 這裡有一個IG 上文的比較圖可以看一下.
bakeronthefly 2020.08.10文 https://www.instagram.com/p/CDt52YrJRdi/?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這篇文中的第一張圖是提前烤焙的. 你可以看到很大的孔洞. 但是~ 這樣真的是好的孔洞嗎?
你可以看下一張.... 那是一小時後烤的....
好的可頌是外脆內軟潤. 你覺得哪一個可頌會有那個感覺? 但是不仔細看... 其實會覺得好像都很好!
可頌要做得好. 真的就是要練習要去熟悉那個麵團. 技巧也在這三篇文中都詳述了....
讓我們一起挑戰吧!
另外~ 來談一下另一個外觀不好的吐司..
在這篇文中 Crossiant2021第一試 #馬鈴薯帶蓋吐司 #蛋糕捲裝飾 #淺談可頌二三事. 整形. 摺疊麵糰的一些法文德文名詞Détrempe 與 Beurrage 多少層? 裁剪麵糰的影響 所提到的馬鈴薯帶蓋吐司我本來是想要認真做的... 但是發現煮熟的馬鈴薯放2天後打成泥不會像那一篇文中的一樣...
相同添加牛奶比例. 卻有迥然不同的質地.... 上圖是這次的狀態. 比較不稠. 下圖的是當餐沒吃完當天打的質地.
於是我就想. 這種添加馬鈴薯的麵包通常也是為了能夠保濕. 既然實驗要繼續. 就改成全部都加斯佩爾特全穀粉吧!
這是一個3.4 容積比的麵團
上方是麵團打完後的狀態. 下方是發酵完成後的狀態.
其實我沒有抱很大的期望. 但以這樣的成績來說. 應該把容積比算成3~3.2 就可以滿模( 全麥的筋度不強. 烤完後開蓋會看到回縮很正常! 但是這個其實稍微過發. 沒頂到模具)
你可以看到高度. 並且. 如果是這種100% 全麥的過發應該是非常凹陷的.
我們這兩天就是吃這兩種麵包. 100%全麥的吐司非常好切成薄片. 香氣也很不凡! 這個麵包還蠻對德國人胃的! 因為老爺總是說我把土司切得太厚( 明明就是台灣一般吐司的厚度! )
所以現在變成要寫兩種吐司食譜了! 但我還是得把馬鈴薯泥的濃稠度抓好.
這個全麥土司我是等要吃才切片. 而且目前來說每次切都覺得很保濕! 我自己非常滿意! 因為當初要倒入這個麵粉時就是覺得馬鈴薯泥既然可以讓一般高筋粉那麼軟潤. 那麼放在全穀粉甚至是吸水性弱的思佩爾特麥上應該會是非常好的組合.
事實也是如此!
...............................................................以下是心情分隔線....................................
最近都是零度上下的濕冷天氣. 有時下雪有時下雨... 昨天我又去上班了....
最近發現雪不用掃自已會白天化掉. 所以我就輕敵了....
因為我穿著converse 鞋( 皮的) 出門. 沒有抓底的凹凸橡膠...
踩在隔離下水道的鐵網上. 就這樣滑了出去......
還好我一隻手提東西另一隻手是閒著的... 不過是我的右手. 左腳往前拉... 反正就是呈現一個左腳伸直右腳彎曲右手撐著後面地板的狀況.
還好~ 還爬了起來. 然後發現我雖然沒有勤練瑜珈長了一堆肥肉. 但固定拉筋還是有點效果的. 早上起來臀部也不痛雙腳沒拉傷. 就是手腕有點不行外都還好.
於是才敢告訴老爺這件事. 老爺說: 妳不是以前五度就開始戴手套?
現在怎麼這種天氣沒戴手套? ( 其實這幾年來我連乳液都懶得擦了手套算甚麼? )
然後他開始抱怨我都買沒有功能的鞋子. 於是他承諾我要買一雙鞋子給我( 於是我就有一雙鞋的扣打)
然後他還問我哪裡跌倒的可以告政府😒😒😒
不過我真的沒有太不舒服的感覺. 所以一點也不想對這個提議有所附和.
討拍賺到一雙鞋還蠻不錯的. 頓時肌肉痛感覺輕鬆多了....
出門在外前, 記得先想好怎麼安全穿著!
保持安全健康
#德疫誌
croissant法文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Croissant第二試
#甜酸種麵團培養的全野酵酸種可頌.
#licoli酸種液種天然酵母培養知識經驗實作分享
#奶油分層還能怎麼做?
#Wiggle_test名詞解釋
#發文: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1/2021-croissant-licoli-wiggle-test.html
還是要嘮叨一下. 看文比較有概念. 這樣全文轉發沒有辦法穿插影片及圖片...
自從上一篇文後我就開始收集一些酸種可頌的資料及食譜.
主要是我真的很想擀麵糰分層. 但是我的工具周末才會寄來. 所以事先準備一個麵糰等著也不錯.
還有我也很想試試我最近學到的一些酸種使用方式.
這就要談到我去年加入一個義大利麵包製作社團所學了! 這個社團主要是以一位使用酸種液種( li.co.li.)做Panettone的義大利麵包大師Oscar Pagani 為主要人物來學習的一個社團. 在我之前的想法中大家都在想如何把硬種養得很強壯. 才能做好Panettone....
於是加入了社團後我當然就尋找了關於養護液種的文來學習.
其實都是義大利文😅😅😅 我只知道義大利文的早安跟謝謝而怎麼說而已XD 所以我使用的是線上翻譯. 這更增加我的好奇心. 因為翻譯後發現這位大師對於養護li.co.li.及使用的時間點與我平常知道的很不同!
現在~ 讓我們來一一了解我所讀到的關於液種養護的一些這位大師的想法:
1. 大師的餵養都是以酸種1: 麵粉1 : 水1 來餵養的. 而且他所建議使用的麵粉強度是260W 義大利型號 0 或 00的麵粉. 也就是約11%~ 12%( 沒有以上) 蛋白質的麵粉. 這對很多目前的一些明星酸種部落客很炫麗的縮時攝影是不一樣的做法. 以他的比例及麵粉強度 在4小時內可以翻一倍 1+1
但是使用的時機是這樣! 也就是液種開始崩陷降落之前早很多的時機1 + 1/2
通常你的酸種長大的速度再最後是會比一起始時間跑得快的. 我這個液種到達1+ 1/2 的時間約是略少於3小時 28攝氏度的環境下
2. 我們一般都是拿一根筷子攪拌餵養. 他使用的方式是用攪拌機或手持攪拌機. 當然因為量少. 只要出動一根攪拌棒就可以.... 為什麼呢? 很顯而易見的. 以這種方式攪拌的麵筋可以鍵結到最好. 混合到最好. 而且也能因此打入一些空氣....雖然酵母可以進行無氧及有氧發酵.但有氧發酵可以產生6份的二氧化碳. 無氧發酵則只有兩份2氧化碳. 不用手動攪拌可以把這個沒混好的疑慮排除並且更容易判斷. 我覺得很有用也更方便! 因為這根攪拌棒子很容易就可以洗乾淨. 每次我用筷子黏住的麵糰比這樣的做法還難洗!
3. 他談到關於判別新鮮健康的液種:
健康的液種有非常均質的小氣泡. 看起來是象牙色. 吃起來在舌尖有微微的刺激感. pH 應該是4~4.5 吃起來的後味應該是像吃優格一樣的乳酸. 當你的液種長得太快( 請以4小時1+1為標準) 或太慢都不是好事( 以上述餵養方式來當基準)
上圖為撥開使用一些後. 下圖是還沒動它的表面
4. 關於酸種液種的保存.
他對於酸種的使用法是如此的. 當你以1:1:1 的做法去餵養後. 可以將需要使用的量與需要存放的量在開始發酵時分成兩份. 當到達1+1/2 高度時. 要使用的拿去用. 另一罐要存放的. 則放入冰箱中. 這個用意是為了好判斷. 因為放入冰箱裡的液種會繼續生長到兩倍. 很多人不知道液種放入冰箱的時機. 這就是保持酵母活性的最佳時機. 一周餵養2~3次就已經足夠. 如果你將液種從冰箱取出時沒有看到它有長高到1+1 的外觀. 那就要放室溫等它長到1+1( 這也是對於一般冰箱溫度無法 準確去決定的一個好辦法)
5. 關於醋酸與乳酸的含量不平衡的判斷. 並且談談解救方式
當一個酸種的醋酸含量高時. 它的麵糊顏色會比較暗呈現灰色. 並且長得比之前說的4小時翻倍還快. 味道是非常刺鼻的. 乳酸高則是顏色比上面的照片還要白一點. 味道上會有一點平常麵包完成的味道. 這要怎麼辦? 首先無論如何. 你要先把它餵養到可以翻倍的樣子. 也就是不管你從甚麼環境( 冰箱或室溫)養出來的不健康酸種. 你都要先養到它翻倍( 沒有在預定的時間裡完成是正常的) 然後做水浴! 你可以取一公升的水加上 2~4 克的糖. 將剛剛翻倍的液種放入. 此時它的麵筋還是有用的. 所以會成一點團狀) 非常酸的會先往下沉. 然後會慢慢浮上水面. 浮上水面這時就可以用小漏勺把酸種撈起( 所以記得要用廣口盆) 以酸種1: 麵粉1: 水0.8 的方式去餵養. 如果還是沒有到一般普通的標準. 則再繼續水浴.
一般酸種液種的生長通常都是28度是最好的溫度. 所以怎麼調節水浴與麵糊終溫的能力一定要具備) 也就是說夏天. 或是從冰箱取出. 你要加的水是可以調節麵糊溫度的!
6. 他說. 以它製作大型發酵產品例如Panettone 時. 因為他每天都有使用野酵液種. 所以他並沒有像硬種那樣先餵養三次. 而是直接使用.
以他的液種Panettone食譜來說. 我當然在去年的Panettone 實驗有做過. 以液種完成的第一麵團需要14~16小時. 但是以硬種的則只需要10~12小時( 第一麵團的發酵溫度大約都是25~26度) , 這是用液種混合的第一麵團放入li.co.li的樣子. 養護方式是把我的硬種分一些養成li.co.li多養一遍後就放入這個第一麵團的
你可以看到右邊的是硬種第一麵團. 左邊的是液種第一麵團, 長大的速度真的差很多.
這是成品! 右前是硬種的肉桂葡萄口味. 右後是藍莓巧克力口味. 用的是液種
這個是大型的切面比較. 大致上來說. 這些所謂大發酵麵包產品裡. 如果有泡過水的葡萄乾. 孔洞都會比較狂野一點點. 但以高度來說. 我覺得是差不多的. 孔洞上如果要有很瘋狂的大洞這個我還在研究. 雖然上次在同一個社團有個社員po出了大孔洞的照片被社員們批評得一無是處以至於關閉留言.... 但我還是覺得要有能力做出那樣的孔洞再來討論好或不好才是有資格的. 也就是跟流行也要懂得為什麼~
略金黃的是肉桂葡萄( 硬種完成)略乳白色是藍莓白巧克力(液種完成)
其實這篇文注定是會很長的~ 因為這篇文有兩個很重要的主題!
接下來要談的是我的可頌第二試
這次的食譜是來自於 IG Apiece ( apieceofbread) 他在主頁中所連結的食譜 https://www.dropbox.com/sh/vxco897g9qt9o32/AABJ7JjI6Wd24zqCidWVKQsta?dl=0&preview=grAiNZ+2019+Formulas.pdf
我使用的是那個沒有加蛋. 但是, 是在主麵團中加鮮奶油取代奶油的食譜. 這是我的比例:
甜酸種液種:
52 g 260W 麵粉
52 g 水
16 g licoli ( 酸種液種1:1餵養)
15 g 糖
28攝氏度10 小時餵養後
主麵團
1. 425 g Mehl550, 12%蛋白質
2. 25 g Roggen 997( 裸麥低礦物粉)
3. 8 g Malz ( 裸麥麥芽精粉)
4. 上述的甜酸種麵團全部 135 g
5. 水 136 g
6. 鮮奶油( 32%脂肪含量) 77g
7. 白糖 91 g
8. 鹽 10 g
麵團終溫在那個食譜的建議是28~30 攝氏度. 但我的室溫真的很低. 再怎麼努力也只能到達27.2攝氏度. 我用手揉. 手揉要均勻可以像我們做饅頭的方式. 也就是混完成團後. 休息30分鐘再來. 我大概重複兩次就可以揉成一個非常光滑的麵團.
放29度基發6~7小時. 面團其實並沒有長高. 只有高一點點這是我在食譜中沒看到的指示. 但我還是把它包一包放4度冰箱隔夜10小時冷藏發酵.
以這個食譜來說. 建議使用奶油量是至少要麵團重量的37.5% 奶油. 因為奶油分層要能與麵糰吸收奶油的能力與摺疊的層數相對應. 所以如果你想看正常一點的樣子可以移駕去它的IG 上看.
我的做法是少了食譜建議量的 12.5% 我用25%奶油! 所以是226g 奶油
但為了避免在長時間後發時( 依據食譜的後發時間是28度 16~22小時) 所有的奶油被麵糰吸收了. 所以我使用奶油量的10 % 也就是23 g 左右的中筋麵粉. 先與奶油攪打
再做成長片冷藏. 等待之後的折疊.
這個做法其實就是把一般奶油裡的一些水量先吸收. 一般奶油裡的含油量只有82~83%左右. 跟我們中式分層做法裡的油皮是一樣的做法. 但是麵粉量要少很多.
接下來就是摺疊了!
這個我想就不需要多敘述可以看上一篇: Crossiant2021第一試 #馬鈴薯帶蓋吐司 #蛋糕捲裝飾 #淺談可頌二三事. 整形. 摺疊麵糰的一些法文德文名詞Détrempe 與 Beurrage 多少層? 裁剪麵糰的影響.
但有兩個東西要分享.
第一個是應該很多人都覺得沒有問題但其實問題有點大的第一次摺疊包奶油這件事.
為什麼要這樣中間放置呢?
因為當你擀製的時候兩邊邊角是不會有尖角的. 除非你裁剪後冷凍這個麵片*當然也可以放塑膠袋去達到目的因為塑膠袋很容易有邊角.
所以你可以把奶油放中間層. 這樣把麵團接起來.
然後在折疊的兩邊用刀子割開(不用割到奶油層)釋放摺疊壓擠的力量
然後繼續再往下進行.
我之前提到的工具就是這個.
看圖說故事應該很簡單! 這就是完成我想要的0.4 公分的辦法. 有的人是用木板. 但矽膠真的比較好清洗保存. 並且不怕斷掉....
最後要來談一下所謂的Wiggle test.
Wiggle 是搖晃搖擺的意思. 這個搖擺測試是做可頌時會做的一個入爐指標.
一個麵糰發酵到何時可以入爐是好成品的關鍵. 這是這種麵包的判斷方式. 當然. 如果是像前一篇那樣的可頌. 是很難" 搖擺" 得起來的. 這一篇的勉強可以😅😅😅 請注意右上角的那顆搖動的樣子...
下圖中. 那顆比較小的是冷凍面團. 大一點的是可以入爐的麵糰.... 以膨脹大小及搖擺方式來看這個麵糰入爐的時機是一般判定的方式.
其實我對於這個面團是第一次做. 所以我的入爐時間是後發17小時後. 以我蒐集到的食譜資訊中. 酸種後發要過發不是很容易. 好像還可以再多放一點時間. 不過那時候我們要喝下午茶. 所以我就這麼下去烤了.
長大的高度大小當然與奶油的水氣也有很大關係. 通常都是前五分鐘長得最多. 所以我的烤溫是預熱225 度. 刷蛋黃跟牛奶的混合液後入爐( 17小時後發時並沒有刷) 並且在入爐後五分鐘調降為180度. 再續烤15分鐘就完成了!
以加了麵粉的奶油去分層會有一點點像中式酥皮的分層. 帶點粉的感覺.
橫切面也沒有黏起來的樣子. 分開得很好, 但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整個可頌是甜味的. 縱使冷掉後還是沒有酸味. 而且很香. 由於長久的發酵( 老實說~ 這個麵包花了3天完成😝😝😝) . 這個麵包真的很好吃!
我女兒沒有加任何的果醬等就吃得很開心.... (她是螞蟻人. 通常她會先咬一口以後決定要怎麼加果醬)
到目前為止. 我對於酸種液種的一些知識又做了一次更新. 因為這兩次使用液種完成的食物都算是成功的( 雖然沒有非常美. 但純粹是個人練習經驗累積不夠)
所以今天才會花這麼長的時間在這裡紀錄分享. 如果你對液種的餵養照護不是這樣的方式. 或許也可以試試這麼做. 說不定也會適合你. 條條大路通羅馬! 只要有良好的健康的麵包成品. 都是好的方式!
............................................以下是心情分隔線........................
耶誕期間公公的另一個弟弟跟他老婆去了自己的女兒家過耶誕.
其實, 那個女兒已經被檢測出COVID-19陽性. 她有說不要去她家. 但是兩老覺得女兒的病況非常輕微. 所以還是堅持要去....
假期結束後. 叔公進醫院了. 他的太太在家裡也非常地不舒服有可能到最後也得入院... 兩個人的症狀都非常嚴重.... 他的太太一直懊悔自己為什麼堅持要去一起過耶誕. 這兩個八十歲以上老人對於這個傳染病實在太輕忽了!
這也讓我想到很多之前因為戴口罩還有封城的規定讓很多德國人走上街頭遊行. 覺得侵犯人身自由. 他們或許也是認為這是一個被過於誇大的傳染病. 但最近由我的同學發文中知道有個比我年紀小兩歲的她的同學感染去世. 看起來其實是個比我健康陽光的男性! 真的有點怕!
我婆婆本來有個小手術得去醫院做. 現在也變成無限延期... 因為疫情在德國還在蔓延. 醫院必須有很多人力用在這個傳染病上...
這些周遭的"新聞" 對我們來說. 則是一個
啊~就在我們身邊了! 的驚恐
無論如何. 還是要繼續遵守規則家裡蹲....
所以繼續玩麵糰吧!
這一周陸續下了雪. 這樣的白天把已經收起耶誕裝飾的冷清外觀多添了美麗的顏色. 這是我家後院....
知足, 滿足很重要, 也是需要時間培養的....
#德疫誌
croissant法文 在 法文邂逅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Bonsoir à tous !
你最愛的法國麵包是什麼呢?
或是,喜歡法國麵包的你,喜歡吃可頌嗎?!
今天,我的好朋友Julie @Julie Flower 邀請了我和Tristan,一起來體驗台北五種不同的可頌!😎
我在歐洲不管是讀書或是旅遊的時候,最常吃也最隨手可得的法式點心就是可頌,也因此很多朋友都會笑稱我是「可頌吃貨」!快來看我們從「歐洲人」以及「家鄉記憶的味道」出發,分享我們最真實的個人想法吧!如果跟你想的不一樣,請不要認真看待😂
你在歐洲旅遊時會吃可頌嗎?在台灣,你會把可頌當做早餐嗎?或是也是「可頌達人」的你,要跟其他好朋友們推薦哪一家可頌「最合你胃」呢?甚至,可能你也可以跟我們分享你最愛的法式麵包!
我們等不及聽見你的內心吶喊了!
#法文邂逅
#可頌擂台
#心驚可頌
croissant法文 在 Kiki.K-Trip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喜歡美食的我就算吃得很飽,都不可以放過飯後甜點這個環節,每次到韓國,都見到好很多創新甜點,不知道大家又有沒有試過以下這三間甜點店。
第一間是由innisfree所開的GREEN CAFE,梳乎厘分別可以單點或者配飲料套餐,梳乎厘有大三件,配有藍莓果醬、楓糖漿、忌廉和草莓香蕉水果,每件梳乎厘太約有3cm厚度,軟綿綿充滿空氣感,吃下的口感非常鬆軟,淡淡蛋香。
이니스프리 그린카페 innisfree GREEN CAFE
서울특별시 중구 명동1가 65-2
수플레 핫케이크 舒芙蕾熱松餅 Souffle Hotcake
눈 내린 크림 라떼 자색고구마 雪天奶油拿鐵 紫薯 Snow Cream Latte Purple Sweet Potato
第二間是 LE BREAD LAB,全韓國有三十多間店舖,這一間最有名的食品就是這個奶油捲,一口一件,有十多種味道,我買了有五種味,分別有摩卡、香蕉、草莓、芝士、巧克力味,外皮很像熱香餅,但吃下是蛋糕的口感,中間夾著不同味道的忌廉,五種之中最美味都是草莓味,香滑原味的忌廉配上鮮甜草莓,甜而不膩,一件放入進口真的非常滿足。
르브레드랩 LE BREAD LAB
부산광역시 중구 광복동3가 12-2
오믈렛세트 奶油捲SET 6000KRW
모카 오믈렛 摩卡奶油捲
바나나 오믈렛 香蕉奶油捲
딸기 오믈렛 草莓奶油捲
치즈 오믈렛 芝士奶油捲
초코 오믈렛 巧克力奶油捲
생딸기라떼 草莓拿鐵 6800KRW
第三間是位於釜山西面的牛角包店,La Feuille Croissant (法文),這一間吸引之處就是非常精美的牛角包,全部都是現場新鮮製作,每段出爐時間都有不同味道,有原味、草莓、抹茶、吉士、巧克力等等,另外還有麵包磚和千層酥。
巧克力口味就像最近大熱的髒髒包,上面有一層巧克力漿,再曬上超多巧克力粉,一拿起巧克力漿已經溶在手上,超香濃的巧克力味 ,外層酥皮,紮實鬆脆,內裡軟熟,撕開中間還有超多巧克力忌廉,吃起上來質感軟滑有彈性。
La Feuille Croissant 라푀유 크루아상
부산광역시 부산진구 부전동 175
커스터드 크로와상 吉士牛角包 2900KRW
초코크림 크로와상 巧克力忌廉牛角包 2900KRW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食品款式及價格以各餐廳之訂為準。
☀ 步走慢遊韓國記 ♈
▌首爾 서울 ▌仁川 인천 ▌釜山 부산 ▌慶州 경주 ▌全州 전주 ▌坡州 파주 ▌機張 기장 ▌光明 광명 ▌
▌水原 수원 ▌江村 강촌 ▌大田 대전 ▌大邱 대구 ▌
++++++++++++++++++++++++++++++++++++++++++++++++++++
► Go Watch A Playlist 8天韓國拼命美食之旅 ❤ 한국 인천 서울 경주 부산 팔일 미식여행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ESA2dt8CBJOwu5PtxQzOwUOecFUJXVRj
► Go Watch A Playlist 遊走韓國 15天美食之旅 ❤ 한국 십오일 미식여행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ESA2dt8CBJMeHMSTGpBapTFs-pq_tJYX
► Go Watch A Playlist 9天1人韓國吃貨記 ❤ 구일 한국 혼자미식여행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ESA2dt8CBJMfF1VYTGo8xFnwJBh2_rNA
► Go Watch A Playlist 9天韓冬美食遊 ❤ 구일 한국 겨울미식여행✈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ESA2dt8CBJN9ulHGGOTbtq9rgvhXix08
=====================================================
★ This video was created and edited by Kiki
★ Welcome to Subscribe & Follow Kiki.K-Trip
★ E-mail : kikiktrip@gmail.com
★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KikiKTrip
「全自費 非廣告宣傳❁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본 영상은 광고가 포함되어 있지 않습니다 」
croissant法文 在 苗林行Miaolin Foods,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可頌,Croissant,在法文中指的是「彎月」之意;關於可頌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源自維也納,另一種則是來自布達佩斯。17世紀初,為了紀念鄂圖曼帝國征戰成功, ... ... <看更多>
croissant法文 在 #麵包控微分享我愛的”歐式麵包”們 - B6 留言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話說我們店都是說pain au chocolat耶pain au都是法文了巧克力也應該是法文吧? 或是chocolate croissant 我們的almond croissant中間是apricot jam 都是用冷凍可頌做的 ... ... <看更多>
croissant法文 在 Re: [問題] 關於法語發音以及動詞Avoir - 看板Francais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q3bk (q3bk)》之銘言:
: 個人其實了解語音學的一些原理原則對發音還是不大,
: 畢竟子音[p][b]、[t][d]、[k][g]有聲無聲是由聲帶控制,
: 而確定自己聲帶有沒有振動不是件容易事。
: 要分辨法語中的有聲無聲子音,[b]、[d]、[g]應該不會有
: 太大困難,至於發出[p]、[t]、[k]會說台語的話或許會有
: 些幫助:
: [p] 卑
: [t] 知
: [k] 基
: 其他國際音標符號供參考,[']表送氣:
: [p] ㄅ
: [p'] ㄆ 英文中的p 法文中prix聽起來像
: [t] ㄉ
: [t'] ㄊ 英文中的t 法文中train聽起來像
: [k] ㄍ
: [k'] ㄎ 英文中的k 法文中croissant聽起來像
關於這部份,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到,
[p]、[t]、[k] 會送氣,
都是在一個子音前面的喔! (prix、train、croissant)
^ ^ ^
我不知道法文是不是完全這樣,
但據我所知,
像俄文的發音規則,
當 [p]、[t]、[k] 是在母音前、同屬一個音節的話,
則不送氣,
像是 pa'pa 的兩個 [p]、tut 的第一個 [t]。
不然的話,
這些 [p]、[t]、[k] 都會是送氣的,
像是上面的 tut 後面的 t,或者是 taksi' 的 k。
由於學法文時,
老師沒有跟我們講過這些語音概念,
他怎麼念,
我們也跟著念...
因此,
對於哪些音會送氣,
我的印象沒有很深刻 :P
我想 除了上篇提到的 prix、train、croissant 外,
像 tic、musique 這類的例子,
那個 c 跟 q 多多少少都會有一點送氣吧。
只是,
相較於像是英文、德文這類語言,
法文裡的送氣,
應該不會那麼樣的強烈、
不會像是德文那樣 好像非發不可一樣 (像是 ist、Stadt)。
: 符號供參考,要分辨細微差異還是得多聽,像是英文和法文都
: 有的符號 [∫],英文中的sheet和法文中的chien差在法文的圓
: 唇程度不及英文。
: 一點心得,有誤不吝指證。
好像真的是這樣耶。
不過我現在念書這邊,
教英文的很多都英國來的,
他們的口音裡,
sh 感覺起來圓脣的幅度相當相當地小。
其實英文裡不只 sh 會有些微的圓脣,
字首的 r (像是 red、Wright),
隨著演變,
也都帶有圓脣了~ (不過這就談得太遠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2.167.202.172
所以我才會用 "相當相當地小",因為我也不太圓 XD
有錯字不好意思,三個月沒碰德文,今天才要開始去上德文課...
非常感謝
另外,
反過來講,
其實英文裡,
也有些音是不送氣的,
像是 spell、speak、stay、skin...
睡覺的時候才想到,
所以再補上來...
※ 編輯: stranck 來自: 222.167.202.172 (08/12 11:3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