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ViuTV的廣告部職員指,網上的廣告費按點擊率計算,每一千次收費280元。」
看來ViuTV或者是蘋果日報的朋友,都不知道什麼是點擊率CTR(Click-through rate),叫得做點擊率,數字當然一定是一個%。
文中指出「每一千次收費280元」,我會嘗試理解為:每一千次在網絡曝光的費用CPM(Cost Per 1000 impression)。
再給大家參考一下,一般在Facebook 落廣告,CPM平均HK$30-50不等。
https://bit.ly/34WVaeK
cpm平均價格 在 玩遊戲不難,做營運好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週遊戲新聞觀察-2020.08.W4
本週挑出以下五則新聞:
📺《Battle Pass付費模式設計:需要注意什麼、怎麼做才最好?》
📺《瘋狂遊戲CPO孫勁超:用好社交機制,可以給遊戲帶來50%以上收入提升》
📺《DAU達百萬,eCPM超130元,《山海經異變》是如何提高人均視頻觀看次數的?》
📺《途遊遊戲副總裁:最高日流水近200萬,如何打造微信內購小遊戲?》
📺《投稿 | 2020上半年Facebook廣告成本分析報告:冒險類游戲CPC登頂,新聞與雜誌類點擊率最高》
====
📺《Battle Pass付費模式設計:需要注意什麼、怎麼做才最好?》
http://www.gamelook.com.cn/2020/08/394850
現在越來越多手遊會套用battle pass,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能獲得一個穩定的營收來源,這對每個產品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產品都希望營收是可控可預期的,像我《皇室戰爭》和《荒野亂鬥》,其實已經不用消費了,但每當新的battle pass推出時,還是會習慣性購買。
但就如文章內所說,套用了該機制後,整個遊戲生態也會隨之改變,不論你是遊戲開發者還是代理商的營運人員,當提出建議時,文章內的要點都值得參考一番。
📺《瘋狂遊戲CPO孫勁超:用好社交機制,可以給遊戲帶來50%以上收入提升》
https://www.youxituoluo.com/525848.html
內文提到:「想要做病毒傳播,就要達到熟人間的口口相傳,但想讓遊戲長留存就必須在遊戲內建立陌生人新的社交關係,所以我們就在遊戲裡面引入了公會。」
社交機制的確非常重要,試想一下,如果你有玩超過半年以上的遊戲,目前仍支持你繼續玩的原因是什麼?遊戲劇情?角色養成?
可能都有,但更可能的是:遊戲內一堆公會成員或是朋友每天正等著你上線哈拉兩句。
以我自己來說,我覺得《皇室戰爭》的部落戰就做得不錯,在公會的基礎上搭建了部落戰,變成每天一定得要上線開戰個幾場,有些公會甚至會把沒參加部落戰的玩家踢走,透過公會成員來提高遊戲黏著度。
除此之外,這篇文章還分享了不同的社群操作,好好規劃,我相信的確會對遊戲留存甚至是營收有很大幫助。
📺《DAU達百萬,eCPM超130元,《山海經異變》是如何提高人均視頻觀看次數的?》
https://www.youxituoluo.com/525847.html
內文提到:「我們來回顧一下:第一是建立目標感,第二是增加活躍獎勵,第三是利用數值增加玩家需求,第四點是利用廣告機制增加廣告填充率,我們最終的理解,還是整個商業化一定要結合遊戲玩法來實現,只有這兩者緊密結合,才能讓玩家更願意參與到你的廣告點設計中來。」
目前整個手遊的商業模式已經是混合且多元,願意付費的玩家有許多消費管道,而不願意付費的玩家也能透過廣告變現,而這篇文章分享了幾個提高廣告變現的操作方式,值得參考。
📺《途遊遊戲副總裁:最高日流水近200萬,如何打造微信內購小遊戲?》
https://www.youxituoluo.com/525854.html
我喜歡這篇的原因是,很多內容是營運可控的,例如今天要販售一個禮包,你覺得以下兩種呈現方式哪個比較好?
👉「新手禮包,立即購買」
👉「現省400%,立即購買」
文章提到,經過他們實際的操作與確認,後者可提升銷量近20%,對受眾清楚說明其產品價值,能有效提高付費,最後文章也提到「這些套路看上去好像都有效,但我覺得用戶對產品品質的認可,和用戶本身的需求,這個才應該是放在第一位的...(後略)。」
因此,禮包的設計和呈現都是建構在產品體質之下,體質好,禮包才有1+1大於2的效果,體質差,就算整包打包便宜賣,依舊乏人問津。
📺《投稿 | 2020上半年Facebook廣告成本分析報告:冒險類游戲CPC登頂,新聞與雜誌類點擊率最高》
http://www.nadianshi.com/2020/08/272534
會選擇這篇的原因是我認為這些數據都蠻值得行銷人員在投放廣告時參考:
👉CPC排名前三高的分別是冒險類游戲、角色扮演類游戲以及旅行
👉CPC最低的兩名分別是攝影類與個性化廣告
👉CPM前三名的類目分別為冒險類游戲、文字類遊戲以及角色扮演類遊戲
👉CTR的情況則與CPC與CPM相反,遊戲類的廣告CTR普遍低於非遊戲類廣告的CTR。排名前三的是新聞與雜誌類、漫畫類以及個性化類廣告。
👉遊戲類廣告的點擊率雖然低於非遊戲類,但是整體的數據並沒有差距很大
價格部分:
👉韓國的CPC在所有國家中為第一高,達$1.63(美金)
👉按照CPM的價格由高至低,排名前五的國家是美國、韓國、澳大利亞、台灣與香港
👉美國的平均CPM為$11.91(美金),香港的平均CPM為$7.59(美金),排名前五的國家CPM價格差距超越了4美元
👉從CTR的角度來講,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為越南、美國、台灣、香港以及墨西哥,越南的CTR達到了2%的平均水平。
週一上班加油!
#文章同步部落格
cpm平均價格 在 Alfred Ch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關近日接拍的廣告,部份觀眾問題,我一次過在這裡回覆:
Q:為什麼要接拍廣告?
A:拍攝Youtube影片需要成本。過往大半年「有碗話碗」平均每月拍攝8條影片,我們比較主力拍攝的放題及自助餐,每次就需要數百至千多元的成本,加上車費,每月的直接營運成本就要數千元。另一方面,攝影器材、剪接用的電腦、軟件、插件更需要大量投資。影片中使用的正版背景音樂、字型,更需要昂貴的「授權費用」。有關音樂及字型的版權問題,世界各地也有相關新聞,這點請自行Google。這還不計算我們在拍攝及剪接上要花的人力及時間。如一個頻道沒有營利,甚至長期虧蝕,是沒辨法成長和發展的,也沒條件一直運作。我們這一年來只是以自己微薄的正職薪金去養活這個頻道。
Q:如何確保廣告片內容真實?
A:我們接拍廣告,對客戶有嚴格要求。所有稿件及影片,在拍攝前及剪接後,均不會讓客戶審閱,客戶無權要求我們更改內容。也不接受客戶來稿要求我們按劇本拍攝。單是這一點,就已經讓我們跟大部客戶談不下去,現時香港的商家,特別是有中介廣告公司的客戶,一般都不接受這種條款。但為了觀眾利益,這點我們一直堅持,情願推掉大部份的廣告。同時,我們在拍攝時,亦會要求餐廳提供真實的食材及份量,盡量貼近一般食客會享用到的服務,這已是我們所能做到的。全世界的廣告公司、媒體、代言人,也不必為商品質素是否能取悅所有受眾負上責任。這當然也括香港的Youtuber。
Q:為何廣告片沒有食評、食後感?沒有負評?
A:首先,食評不等於「嘩,好好食!」這也是這個頻道的最大特色。
詳細描述食物的背景歷史、製作方法、口感味道,才是真正的食評。偶然說一下「好與不好」,只是懶人包,讓影片更顯淺易明。在日常的非廣告影片中,我們也不會每款食物說好吃、不好吃。廣告片中沒有負評是合理的,一家餐廳,刻意找KOL來拍廣告,老闆、PR及一眾待應在旁招呼,服務會不好嗎?大廚一早收到老闆指示,全力以赴,食材份量都小心處理,食物一般都不會難吃吧!如果一早預設立場,認為拍食評一定要有負評,一定要「彈」,這才是不中肯。至於有觀眾「投訴」我沒有明確說明哪款食物好吃,這點更有趣。我刻意不說好吃,就是為免有不認識我的新觀眾及Haters,說我拍廣告還讚東西好吃。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我們的主觀個人感受,影響了觀眾對食物的判斷。客觀的中立分析及資訊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嗎?
Q:為何在標題及影片內說明是廣告?
A:我們第一天拍攝Youtube影片,就明白香港觀眾對廣告特別敏感,這在全世界來說都是十分罕見的。因此從我們數千訂閱,接拍第一條廣告開始,我們就一直有利申。試過有客戶要求不要利申,我們也堅持拒絕,情願推掉廣告。這是為了讓對廣告有「敏感」的觀眾著想,讓他們可以過瀘有關影片,不按進來。其他正常觀眾,也可以透過知道這是廣告,多了一重標準去判斷餐廳是否值得一試。這是我們現時想到可以平衡觀眾、客戶及頻道利益的最佳方法。標題說明是廣告,也會直接使觀看次數下跌,這點我們也不介意。話說回來,會利申是廣告的頻道本來就不多。如果我們不顧觀眾利益,大可不說明,觀眾也無從稽考。如果誠實會為這頻道帶來反效果,實在是一個悲劇,因為別的頻道會看到這個案例,認為隱瞞不說會更好,這也是現時香港一個常見的現象。
————————————-
最後再多說幾句:
相比很多國家 / 地區的Youtube,香港的發展是很落後的。一方面是因為語言人口問題,一方面是因為文化及商業市場發展。Youtuber的收入,一部份來自Google Adsense,就是大家看影片時會看到的插播廣告及下方Banner。這個收入,是不透明及浮動的;加上廣東話 / 粵語節目view數一般較少,以及香港的CPM(Cost-per 1,000 impression每千次廣告展示成本),遠較其他地方低,約為歐美澳洲的40%-50%,可單靠Google Adsense生存的香港Youtube Channel,屈指可數。更不用說部份香港觀眾出動第三方插件,強行關閉Youtube廣告,以類似於盜版的方式觀看Youtube節目,進一步剝削Youtuber微薄的收入。
不計Adsense,收入還可以直接來自觀眾,以類似於收費電視(如有線電視、Netflix)的方式運作。方法包括但不限於直播的贊助、直接以電子貨幣收取觀眾贊助、以及使用Youtube內建的收費功能,把部份內容設為收費影片,又或者加設會員制度。香港某大頻道幾年前也試過推出收費影片的建議,立即收到大量負評,企劃無疾而終,頻道更因此事停更。事實上,收費影片在歐美國家極為普偏,廣為大部份觀眾所接納。
第三就是自行接洽廣告,業配。這是全世界KOL的主要收入來源。香港在這方面明顯發展較慢,大部份公司的Marketing資源,仍然習慣使用傳統方式做推廣,報紙雜誌電視電台網站,Facebook廣告、Google Search Engine等等。本來會找Youtuber的公司就不多,願意付出合理價格的就更少。如我們這般加上條款去規限廣告內容,自然就只會接到更少廣告。
很榮幸不少觀眾表示喜歡我們的節目,希望我們可以拍更多影片。但一個頻道是需要資源去發展和運作的。現時來說,我們每週上載約兩條片,已經用盡了所有的工餘時間。花在資料搜集、拍攝、剪接、管理頻道的時間,每週高達數十小時,和正常一份全職工作無異。經常在各大討論區看到有網友抱怨本地Youtube節目水平低落,包括內容及製作,並舉例說那些外國Youtuber高質。事實上,歐美日本台灣甚至國內的視頻,都不是個人製作,背後有公司團隊,主持編劇導演攝影師剪片師社交媒體編輯,甚至營銷部門等等。一個頻道養活一群人,背後自然有大量商業操作。而香港現在的情況是,我們接了一個廣告,如實告訴大家這是一個廣告,還是有人留言表示不接受。
使用Adblock、不肯付錢也不接受業配,認為娛樂必須是免費,多年來,已經弄垮香港多個行業。例如唱片、電影電視、文字創作,再這樣下去,香港的文化經濟將會被對手愈拋愈遠。
ps: 這個月出廣告片,原本不打算回覆任何問題,更刻意不按心心。因為多個月前接拍廣告,已經出現過類似情況,解釋後,一點幫助也沒有。本港很多Youtuber,也曾經遇過類似情況,Haters gonna hate,引來更多不必要的麻煩。但看到有熱心觀眾對此事表示關注,最後還是決定親自回應一下。
***最後多謝各位一直支持我們的觀眾,看到有人在廣告片中留言支持,更刻意幫手回覆個別問題,我們特別感激,在心中。201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