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組合式微負壓超高通量新冠病毒檢測實驗室】
篩檢有分流、疫情好控制、專業守護南臺灣
-
全國三級防疫警戒導致相關檢疫設備詢問度高,經濟部技術處促工研院在五月中即支援剝皮寮搭建正壓採檢亭,近日工研院也與奇美醫院合作設置貨櫃組合式微負壓超高通量新冠病毒檢測實驗室,透過客製化設計,建立高效能與安全性兼具的醫療能量。
-
實驗室5大特色報你知🎙
1、以高規格進氣、排氣系統淨化。
2、潔淨度媲美手術室等級的需求。
3、符合BSL2負壓實驗室,防止病原溢散。
4、快速拆裝,適合機動部署。
5、獨立能源系統,可淨化水源供應與廢水回收系統。
-
了解更多👉 https://reurl.cc/bXYaXX
-
#經濟部技術處 #科技專案 #工研院 #奇美醫院 #高通量核酸自動化檢驗設備
bsl2實驗室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提升篩檢量能勢在必行!
自從宣佈三級警戒後,這兩週的確診數仍尚未減至三位數以下,對此昨天陳時中部長也坦言,這代表社區有潛藏感染源還沒有被篩檢出來,並且也呼籲,熱區篩檢的速度要再加快!
目前各地的篩檢站幾乎呈現爆滿情況,除此之外,從首次發布「校正回歸」後,至今每天都仍有兩三百例的案例回溯,即便唐鳳政委出手協助簡化流程,目前塞車的篩檢案例仍相當可觀,不僅導致篩檢速度減緩,更讓疫情趨勢判斷容易出現誤差;甚至,以我國目前每日篩檢量 2 萬 5 千至 3 萬件來看,其實仍遠遠不及世界各國。
因此,擴大提升篩檢量能絕對有其必要,對此,我們也提出 3 個建議,並且在這次的紓困協商中,我也都提出相關的附帶決議,希望政府能編列相關預算來協助。
🔎 檢驗技術再升級
我國疫情來得又急又重,各項抗疫資源皆在短時間內集結投入,卻也導致部分資源缺乏數據參酌,甚至恐怕將導致疫情判讀受到影響。
從指揮中心昨日公布的數據來看,快篩陽性的確診率在雙北約 75 %,熱區外更可能低於五成,這當然跟快篩在非熱區使用的盲點有關,更顯示了我國目前所用快篩試劑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除此之外,我國目前核酸檢測仍以鼻咽腔粘膜為主,且檢測所需時間較長;對比之下,海外各國經過一年的疫情後,在技術層面皆有進展,像是日本羽田機場所設立的 PCR 檢測中心,約 2 小時就可以取得高精確度的成果,除此之外,較便利的唾液檢測,也應評估是否廣泛適用。
因此,我認為衛福部應該持續針對抗原快篩在國內疫情爆發後的檢驗數據,進行平行研究,並且持續精進準確度;另外,也須持續在核酸檢測技術上進行研發,並且與國際技術接軌,以縮短檢驗所需時長,帶動整體檢驗量能提升!
🔎 加速推動快篩下放基層
其實,海外各國的快篩試劑已經普遍,然而,台灣在執行面仍有窒礙難行之處。
不論是快篩或 PCR 檢測,目前仍有部分集中於大型醫療院所中,這不僅會導致醫療負擔、動線混亂,甚至會增加感染風險;事實上,過去基層醫療透過流感快篩的經驗累積,絕對有能力來接手快篩的任務,陳時中部長 5 月 22 日也鬆口,目前確實在規劃基層接手快篩任務。
因此,為了提升篩檢量能,並且降低大型醫療機構的資源耗費,我認為指揮中心應盡快推動快篩下放基層的配套措施,除了繼續和地方政府合作,在高風險區結合基層診所醫師,來增設更多的集中篩檢站,部分地區,也可以較具規模且能夠進行風險控管的地方診所及醫療場所來做為據點。
因此,我們呼籲指揮中心應儘速盤點,並研議基層快篩流程、回報機制、試劑配送及相關衛教課程,超前部署,更要讓每個地區都做好準備!
🔎 徵集所有可用的 PCR 篩檢人力、物力
目前,抗原快篩仍會有偽陰性、偽陽性的問題,因此最終確診判斷仍須仰賴 PCR 檢測;要解決篩檢量能的問題,就必須要將 PCR 檢定的量能向上提升。
然而,這也涉及了兩個問題:人力和機器。
首先,目前檢驗報告仍僅有經認證的醫檢師可以核發,然而按資料所示,過去礙於職業環境低薪過勞,全台醫檢師執業率僅約 44 %,代表有過半數(近萬名)的合格醫檢師仍未挹注,在目前的困境下,我們真的非常需要他們的協助;除此之外,目前能夠做 PCR 篩檢的 BSL2+ 等級實驗室,也不僅於政府機關或醫療機構中,有部分的學術研究機構或民間單位也具備此條件,實務上,高階的 PCR 機器,在生科、生技的研究中也經常使用到。
這幾天,我們也陸續看到台大、中研院提供資源,一同投入篩檢行列中,非常感謝他們的貢獻,而我也要呼籲,政府務必提供足夠的協助,尤其在感控機制、疫苗施打等層面。
疫情開始至今,世界各國都面對篩檢量能吃緊的問題,唯有公私協力,讓民間業者、研究單位全都共同出力,才能迅速解決問題,陳時中部長日前也喊話,盼民間檢驗業者也能一同加入,但至今我們卻還沒看見成效。
對此,我們呼籲指揮中心,應儘速盤點可用資源並相互媒合,徵集未執業的醫檢師及符合資格的民間實驗室和機器,並研議補貼、資源挹注等相關誘因以吸引民間資源投入。
綜歸而言,篩檢量能的提升,需要的是放下歧見,由民間和政府攜手合作,才能在短期內儘速找出社區內潛藏的案例,否則,目前高居不下的確診數,將難以在短期內下降,對於圍堵感染源擴大更是不利。
最後,我也必須要再次呼籲,篩檢只是疫情控制的手段之一,三級警戒已經過了 2 個禮拜,或許大家都有點疲乏,但千萬不能輕忽疫情的影響力,務必減少外出、配戴口罩,一起來作一線醫護們最堅強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