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port Jing!
Really appreciate an in depth CD Review by a blogger!!
2012-12-30 22:23:41 来自: 史呆飞
Last Breath Of Youthful Melancholy的评论 4
第一次见黄靖是在龚志成策划的开放音乐-街头音乐系列现场,在香港艺术中心正门的几棵大树下,乐器各就各位,音乐就随即响起。他站在我几步之遥外,一身白衬衣加牛仔裤,本打算默默听音乐的他还是被龚老和几个小众传媒发现,接受采访后还被龚老拉上舞台,即兴演奏一曲,他当时唱的是Pink Floyd的《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一声声"we don't need no education"可谓颇为应景当时的国民教育问题,但我却不知道台上的白衣少年就是黄靖。
直到文艺复兴音乐节在西九龙文化中心唱响。当天到场的不乏两岸三地的大牌音乐人:黄耀明,陈珊妮,左小祖咒等等,人群里却偶然听到“我是来听看黄靖”的声音。巴奈演唱完后,一首合唱的《四季歌》就过渡到了黄靖的部分。一拨弦,一开腔,瞬间恍然大悟开放音乐节当天出骚的便是台上的黄靖。对,就是他,黄靖。
黄靖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汀艺术设计学院,主修舞台设计及指导,后修读了剧场导演硕士课程,可谓是人山人海公司学历最高的一位唱作人。他的音乐风格受蓝调、民歌及摇滚乐影响,尤以民歌歌手Nick Drake、Bob Dylan,及较近期的Kings of Convenience及 Damien Rice为甚。
几年前还在旺角、铜锣湾及尖沙咀等地做街头音乐人,后来因黄靖毛遂自荐向明哥表演三分钟,最终得到赏识,签约人山人海。近一个月来,他在文艺复兴音乐节上与巴奈老师合唱《四季歌》,出了第一张专辑《Last Breath Of Youthful Melancholy》,在艺穗会(fringe club)举办了专辑发售音乐会,又随明哥上广州,为创意生活节表演的明哥做和音。
第一张个人唱片《Last Breath Of Youthful Melancholy》终于于11月末出街。整张专辑的歌曲都是从黄靖过去7、8年时间里的音乐创作中精挑细选出来的。除了一首中文歌曲(Viva Odyssey)外,其它都是英文歌曲。“小清新”的城市民谣(urban folk)在香港向来是小众音乐,而且主流市场仍是以粤语为主。推出一张城市民谣风的英文专辑,算是对香港主流音乐市场一种极大的“去港化”的挑战,有多少风险冷暖自知。不过好在最后的成绩不菲。
黄靖的作品不是那些只会谈情说爱的快餐音乐,听过后就如过眼云烟。他笔下的歌词不乏精彩之处,处处皆有讨巧的小心思。喜爱黄靖的人能从他的歌中体会到那种极具英伦风情的“关乎青春年代的爱,迷失,幸福,和绝望”。每首歌词都堪称一则精美的故事,是好看的那种,是值得回味的那种。
黄靖多少应该对鸟以及飞翔有种情结,相关的文本在专辑中俯首皆是。比如自我追寻的《In the forest》中飞向forest的black bird,追忆过去的《Song of the broken bird》,因爱成恨的《Mrs. Nightingale(nightingale译为夜莺)》,歌颂梦想的《Icarus》中企图借助蜡翼飞离克里特岛的伊卡罗斯(Icarus),还有唱片封面的黑鸟和CD上的羽毛图案。
对于唱片的名字《Last Breath Of Youthful Melancholy》黄靖解释:“青春对悲哀有种沉溺,容易把情感无限放大。人成熟后会较年少时收敛、‘懂事’,但青春的单纯和热情也在成长时一并消逝。这是我哀悼的、不舍埋葬的。”青春是触不可及的,不安分的,疯癫的,也是充满希望和绝望的。就像那只永远也追不上的black bird, 那只die of thirst的broken bird,那个因爱成恨的变态杀手,以及为了梦想而葬身的Icarus。因为不舍,所以演绎青春的黑鸟符号才会在专辑文本中多次出现。
关于青春的故事,词人总会写的很酸。这个年代讲青春与梦想也不免有点烂俗,况且那些东西在这个年代早已经麻木的被埋葬。可谓是唱着无心,听者无意。但不知为何,黄靖的这些故事,既不酸也不俗,反而让人会心一笑。原来我们也曾不安,也曾躁动,也有那么一刻愿意为了梦想而不顾一切。这让人想起年少时读泰戈尔《飞鸟集》最喜欢的一句:“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香港发展不出台湾式的music bar gigs, 可能与香港什么都要争个最大最强的文化有关吧。再加上商业化的本土文化作祟,高额的场地租金限制了香港独立音乐人的发展。黄靖每次接受媒体访问时都会呼吁能多给音乐人生存空间,不要因为经济问题扼杀香港本土音乐。对于这一点,人山人海可谓是格外的开明和支持,给予公司艺人足够的空间发展自己的音乐,即使不是以赚钱盈利为目的大小演出。
香港需要不同距离的歌手,除了在遥望红馆舞台开骚的天王天后,也需要近距离的小排场歌手。人山人海是绝对愿意由“近”做起,At 17如是,Pixel Toy如是,黄靖也不例外。人山人海不会担心他们出身太小,而不去签约。纵使明哥等班底都不是这样的出身,却勇于开创这样的香港乐队文化,敢于提携和培养草根后辈。在黄靖的音乐道路上,明哥处处带黄靖出骚,推荐黄靖,更不吝惜借出自己的乐队给黄靖first CD launch撑场。明哥对徒儿的喜爱可见一斑。黄靖称明哥是他的伯乐,更是放话:“除了‘人山人海’,没有其他厂牌更适合我。”
有这样的开明的公司和老板,以及黄靖自身对音乐的品味和素养,我们有理由相信黄靖在之后的路会行得更远,走得更好。诚心祝福你,捱的到新天地,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broken rice中文 在 Jing W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Really appreciate an in depth CD Review by a blogger!!
2012-12-30 22:23:41 来自: 史呆飞
Last Breath Of Youthful Melancholy的评论 4
第一次见黄靖是在龚志成策划的开放音乐-街头音乐系列现场,在香港艺术中心正门的几棵大树下,乐器各就各位,音乐就随即响起。他站在我几步之遥外,一身白衬衣加牛仔裤,本打算默默听音乐的他还是被龚老和几个小众传媒发现,接受采访后还被龚老拉上舞台,即兴演奏一曲,他当时唱的是Pink Floyd的《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一声声"we don't need no education"可谓颇为应景当时的国民教育问题,但我却不知道台上的白衣少年就是黄靖。
直到文艺复兴音乐节在西九龙文化中心唱响。当天到场的不乏两岸三地的大牌音乐人:黄耀明,陈珊妮,左小祖咒等等,人群里却偶然听到“我是来听看黄靖”的声音。巴奈演唱完后,一首合唱的《四季歌》就过渡到了黄靖的部分。一拨弦,一开腔,瞬间恍然大悟开放音乐节当天出骚的便是台上的黄靖。对,就是他,黄靖。
黄靖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汀艺术设计学院,主修舞台设计及指导,后修读了剧场导演硕士课程,可谓是人山人海公司学历最高的一位唱作人。他的音乐风格受蓝调、民歌及摇滚乐影响,尤以民歌歌手Nick Drake、Bob Dylan,及较近期的Kings of Convenience及 Damien Rice为甚。
几年前还在旺角、铜锣湾及尖沙咀等地做街头音乐人,后来因黄靖毛遂自荐向明哥表演三分钟,最终得到赏识,签约人山人海。近一个月来,他在文艺复兴音乐节上与巴奈老师合唱《四季歌》,出了第一张专辑《Last Breath Of Youthful Melancholy》,在艺穗会(fringe club)举办了专辑发售音乐会,又随明哥上广州,为创意生活节表演的明哥做和音。
第一张个人唱片《Last Breath Of Youthful Melancholy》终于于11月末出街。整张专辑的歌曲都是从黄靖过去7、8年时间里的音乐创作中精挑细选出来的。除了一首中文歌曲(Viva Odyssey)外,其它都是英文歌曲。“小清新”的城市民谣(urban folk)在香港向来是小众音乐,而且主流市场仍是以粤语为主。推出一张城市民谣风的英文专辑,算是对香港主流音乐市场一种极大的“去港化”的挑战,有多少风险冷暖自知。不过好在最后的成绩不菲。
黄靖的作品不是那些只会谈情说爱的快餐音乐,听过后就如过眼云烟。他笔下的歌词不乏精彩之处,处处皆有讨巧的小心思。喜爱黄靖的人能从他的歌中体会到那种极具英伦风情的“关乎青春年代的爱,迷失,幸福,和绝望”。每首歌词都堪称一则精美的故事,是好看的那种,是值得回味的那种。
黄靖多少应该对鸟以及飞翔有种情结,相关的文本在专辑中俯首皆是。比如自我追寻的《In the forest》中飞向forest的black bird,追忆过去的《Song of the broken bird》,因爱成恨的《Mrs. Nightingale(nightingale译为夜莺)》,歌颂梦想的《Icarus》中企图借助蜡翼飞离克里特岛的伊卡罗斯(Icarus),还有唱片封面的黑鸟和CD上的羽毛图案。
对于唱片的名字《Last Breath Of Youthful Melancholy》黄靖解释:“青春对悲哀有种沉溺,容易把情感无限放大。人成熟后会较年少时收敛、‘懂事’,但青春的单纯和热情也在成长时一并消逝。这是我哀悼的、不舍埋葬的。”青春是触不可及的,不安分的,疯癫的,也是充满希望和绝望的。就像那只永远也追不上的black bird, 那只die of thirst的broken bird,那个因爱成恨的变态杀手,以及为了梦想而葬身的Icarus。因为不舍,所以演绎青春的黑鸟符号才会在专辑文本中多次出现。
关于青春的故事,词人总会写的很酸。这个年代讲青春与梦想也不免有点烂俗,况且那些东西在这个年代早已经麻木的被埋葬。可谓是唱着无心,听者无意。但不知为何,黄靖的这些故事,既不酸也不俗,反而让人会心一笑。原来我们也曾不安,也曾躁动,也有那么一刻愿意为了梦想而不顾一切。这让人想起年少时读泰戈尔《飞鸟集》最喜欢的一句:“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香港发展不出台湾式的music bar gigs, 可能与香港什么都要争个最大最强的文化有关吧。再加上商业化的本土文化作祟,高额的场地租金限制了香港独立音乐人的发展。黄靖每次接受媒体访问时都会呼吁能多给音乐人生存空间,不要因为经济问题扼杀香港本土音乐。对于这一点,人山人海可谓是格外的开明和支持,给予公司艺人足够的空间发展自己的音乐,即使不是以赚钱盈利为目的大小演出。
香港需要不同距离的歌手,除了在遥望红馆舞台开骚的天王天后,也需要近距离的小排场歌手。人山人海是绝对愿意由“近”做起,At 17如是,Pixel Toy如是,黄靖也不例外。人山人海不会担心他们出身太小,而不去签约。纵使明哥等班底都不是这样的出身,却勇于开创这样的香港乐队文化,敢于提携和培养草根后辈。在黄靖的音乐道路上,明哥处处带黄靖出骚,推荐黄靖,更不吝惜借出自己的乐队给黄靖first CD launch撑场。明哥对徒儿的喜爱可见一斑。黄靖称明哥是他的伯乐,更是放话:“除了‘人山人海’,没有其他厂牌更适合我。”
有这样的开明的公司和老板,以及黄靖自身对音乐的品味和素养,我们有理由相信黄靖在之后的路会行得更远,走得更好。诚心祝福你,捱的到新天地,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broken rice中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broken rice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broken rice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broken rice中文 在 broken rice 中文 - 查查詞典 的相關結果
broken rice中文 意思:碎米…,點擊查查權威綫上辭典詳細解釋broken rice的中文翻譯,broken rice的發音,三態,音標,用法和造句等。 ... <看更多>
broken rice中文 在 rate of broken rice - 碎米率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的相關結果
以rate of broken rice 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英文詞彙, 中文詞彙. 學術名詞 農業機械名詞, rate of broken rice, 碎米率. 學術名詞 機械工程 ... <看更多>
broken rice中文 在 越南烤箱猪排(broken rice) - 日记- 豆瓣 的相關結果
越南烤箱猪排(broken rice) 刚来墨尔本的时候,学下附近有一家越南小店,去里面经常吃broken rice。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叫broken rice,只是觉得有烤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