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約之血濃過子宮之水」,共同作戰的同袍之情,比血緣還濃厚。
『血濃於水』不是你想的那樣。
人在中國湖北武漢的馬先玲女士透過「中國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表示,她的14歲兒子病重,迫切希望早日回台,心急如焚。
「中國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指出:「以人為本是普世價值,況且我們是血濃如水的同胞」,希望趕快循武漢包機模式,把人送回台灣。
陳時中部長已經說了,馬女士兒子的藥,可以用到3/28,暫時沒有問題。(陸委會指出血友病童及生父皆為我國籍,文字內容稍做更正)
血濃於水,是中國官方很愛用來統戰的詞,擴大一點,就是絕對不能說他壞話不然就會遭到進攻的某市長愛提的「兩岸一家親」。
血濃於水,其實來自英文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進攻北京時受到大清帝國軍隊抵抗損失不少,當時到美國遵守中立政策,雖然有支艦隊在附近,卻沒有馬上出手。
不過看到英軍這樣不堪,美國艦隊指揮官Josiah Tattnall下令支援英國,打破國家的中立規範,不過當時他的理由就是: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也就是美國人跟英國人「血濃於水」,不能放著英國人被打,一起打大清帝國吧!
這樣看起來,這個詞對中國來說應該要是個恥辱的象徵才是。
不過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是水?為什麼不是酒、茶或是其他液體?
曾經有人提出不同的見解,認為「血濃於水」這句話應該來自於:
"The blood of the covenant is thicker than the water of the womb"
「盟約之血濃過子宮之水」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戰場上用血所建立的羈絆,勝過有血緣的家人。在阿拉伯世界則有「血濃於奶」的說法,意思是即便受到同個母親哺餵,戰場上一起流血建立的關係,還是強過血緣。
對於台灣人來說,我們該怎麼看待「血濃於水」呢?
無論過去我們跟中國有什麼關係,今天跟我們一起作戰的從來就不是他們,相反的,我們作戰的對象一直都是中國。
面對武漢肺炎,防疫如作戰,而事實上我們也真的是在作戰。現在台灣的人們,一同在戰場上建立緊密的共同體連結,即便我們大部分沒有親屬關係,不過一起對抗來自中國的各種瘟疫、病毒、霸凌還有武力恐嚇,我們台灣人間所形成的關係才是真正的「血濃於水」。
#TaiwanWarmPower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意思」的推薦目錄: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意思 在 利世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尋日,時運低,做 Gym 嘅時候見到電視做緊城市論壇,有梁美X。坦白講,見佢嘅嘴臉同言論,個心講咗幾句粗口。阿彌陀佛,其實莫講話個心爆粗梁X芬唔會聽到,就算兜口兜面對佢講,都唔會有意思。
二,究竟佢具體講過乜?都係來來去去個呢句,唔重覆啦。不過,歸納返呢類「任何人」,我發現佢哋嘅思維同言論,必然有兩個重點:(一)香港係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裂嘅一部份;(二)你係中國人,就要撐中國。
三,對呢種「任何人」,中國人呢個身份,係冇選擇嘅,係宿命。因為有呢個宿命,你與其對抗,更正面嘅態度係去擁抱呢個身份,以中國人為榮。
四,好明顯,香港有唔少人並唔接受呢個身份認同。佢哋會覺得係教育嘅問題,所以後生仔對中國人身份認同好薄弱。其實亦有唔少人提出,唔單止年青人,唔少中年甚至長者,都對中國人身份產生異變。我明白,對於一啲好執著「你係中國人所以要撐中國」嘅「任何人」,係好難理解呢個現象,尤其佢哋真心相信厲害了我的國嘅神話,更加覺得香港人嘅本土意識,不可思議。
五,我亦都唔會嘗試去代表所有香港人去講自己嘅心路歷程;但我好想提醒大家,要做一個乜乜人,首先要做一個人。記得中學最後幾年,讀咩中國語文及文化,有講到「人禽之辨」。同一個時代嘅朋友,可以揮揮手;然後大家重溫下新儒家唐君毅嘅「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六,唐君毅話,西方呢,認為人有理智,人是最似神,或者人識得用工具、語言文字符號等。真係就咁一句就算。嗯,其實呢,西方哲學又未至於咁膚淺嘅。中國文化呢?唐君毅就用孟子嘅「仁義禮智」做框架,並且以「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作為四個表徵。
七,惻隱,好粗略咁講,即係同理心啦。西方哲學有冇?梗有喇。阿當.史密(Adam Smith)嘅「道德情操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好大篇幅講同理心。當然,阿當.史密嘅想法,又唔係完全自創;除咗一脈相承自基督文化嘅道德觀,再加上當時得令嘅經驗主義學派(Empiricism)方法去解釋。史密同期仲有 David Hume,都有大同小異嘅觀點。
八,即係我想講,仁,並唔係咩中國特色嘅倫理道德哲學;人性,就梗係有放諸四海皆準嘅元素,夾硬要話乜乜物物係中國獨有,其實都幾易跌入某種民族主義嘅思想陷阱。「羞惡」、「辭讓」、「是非」等,亦應作如是觀。
九,有人話,中文方塊字好特殊喎,唔通對我哋文化哲學之類冇影響咩?我唔敢話冇,但係語言同文字嘅關係,邊個係主?邊個係輔呢?從語言學角度,文字係一種載體,功能主要係紀錄傳遞;但主要嘅訊息,其實係唔止文字。
十,更諷刺係,新文化運動,偏偏就係以消滅中文字作為與過去割裂嘅手段。唐君毅等新儒家人物,就希望重新建立中國人對中國文化嘅理解同仰慕;甚至講到「富有中國特色」嘅乜乜物物,都好值得去研究(唐君毅講嘅係佛學)。
十一,我戥佢哋唔抵嘅係,佢哋就好似幾千年前嘅知識份子一樣,有單純善良嘅動機,但作品偏偏畀統治者扭曲成思想控制嘅政治工具。其實唔只儒家,基本上乜野哲學同宗教都會被政治利用。所以結論係,只要見到政治結合任何意識形態,都代表一種思想被腐敗被蠶食。所以中世紀嘅宗教改革,其實亦都係政治嘅角力,更加係現代文明嘅起始。呢個題目好浩瀚,真係有緣再寫。
十二,今日中共借孔子嘅招牌行走江湖,我唔覺得出奇,畢竟太陽之下無新事,唔通中共會話自己係墨子嘅斷代傳承咩(係嘅話,我都真係要寫個服字)。
十三,所以,既然意識形態價值觀上面,所謂嘅中國文化又無乜咁特別,又有乜好自豪呢?過年會拜年好威咩?人家感恩節耶誕夠會食火雞送禮。其實,睇返都係農業社會秋收後無乜好做搵啲嘢搞下,總之大家覺得高興咪好囉,自咩豪呢?
十四,所謂生為中國人,呢個絕對係一個隨機嘅結果,又唔係出於選擇,有乜好自豪?出於選擇嘅身份,就係自豪。信教,都係選擇,所以教徒話忠於一個宗教,對自己身份自豪,我尊重。唔通你X美芬投胎前揀過,話唔做中國人就不如唔做人?
十五,其實好似X美芬呢種人話以中國人為榮,潛台詞就係:「如果某啲條件消失,所謂中國人呢個概念亦唔存在。」某啲條件消失,又可以翻譯成:「沒有共產黨,沒有新中國。」
十六,哦,明白了。咁點解唔直接啲同大家講,自己信嘅宗教叫中共?因為佢哋自己心底裡又知道一個不方便嘅真相:雖然中共作為一個俗世嘅宗教,亦都有權力結構嘅保護,但偏偏好似少咁啲嘢,硬係有啲嘢唔完整。
十七,我最欣賞嘅哲學家 Eric Hoffer 曾經講過:「一場狂熱運動裡面,可以冇上帝,但一定唔可以冇魔鬼。」中共嘅魔鬼,就係「亡我中華之心不死」嘅外國勢力。
十八,所以,表面上中共必須長期存在於一個被迫害妄想嘅狀態;就連我哋香港都要政治正確咁認清敵我矛盾。好似成日話要立廿三條保護國家安全;喂,你同邊個國家敵對呢又?
十九,「防人之心不可無。美國咪又係咁!」美國真係有同人結怨喎,中共有咩?邊個呀?假如中共話美國係敵人並宣諸於口,我恐怕會重演「光緒廿六年」嘅一幕;對歷史唔熟識嘅朋友,可以睇返「東南互保」,又或者本座兩篇舊 post
【歷史在笑】由咸豐年講起 - http://bit.ly/2mGrMXW
【只有一百年歷史的中華民族】- http://bit.ly/2mQYXrI
二十,至於自古以來香港乜乜物物,外國政府又點會幫香港人乜乜物物,都充分反映「任何人」嘅價值觀。其實,中共又點解要對香港人百般遷就?真係血濃於水?同大家分享個冷知識: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呢句諺語,起源唔係孔孟,而相傳係出自十二世紀 Alsace 詩人 Heinrich der Glïchezäre 嘅 Reynard the Fox。
廿一,同場加映。話說,我哋自細都被好多假資訊洗腦。其中一個,就係話美國太空人去到月球之後,望返地球唯一見到嘅建築物,就係萬里長城。呢啲大話,咪專係針對自卑嘅人囉。正如講到阿里騰訊華為勁到冇人有,點解世界其他地方啲人又唔係全部都用阿里騰訊華為,唔通又係封殺咩?
廿二,常言道,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呢句說話,掉返轉講,都一樣通。假如你覺得「任何人」好可惡,你又可以諗下,其實佢哋係「可憐人」;明明係有得揀做一個人,佢硬係要做一個XX人。當然,「可憐人」亦有其仆街嘅原因,即係「條路自己揀,仆街唔好喊」嘅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