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主內平安!
Mary 昨晚在中文大學醫學院接種biotech 疫苗後回家休息得非常好。
只是我們的菲傭姐姐比我還要疲倦似的。😴😅
她是上星期三接種「科興」疫苗,我讓她休息了三天。
星期天她的假期時已經出去遊玩。
可能因為她年輕,反應一直比較強烈,星期天歡度假期回來之後又出現疲倦。
最後Mary 還是自己落樓煲水....照顧自己等等。😂
謝謝弟兄姊妹們的禱告🙏🏻🙏🏻🙏🏻🌹🌹🌹
我今天全日會在家中休息。💪🏼
主恩滿溢!🌺🌸
Mary
biotech中文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部桃事件危機解除!12天無新增個案、歷時40天,今起復工;新增1例境外移入,為無症狀印尼漁工;牛津疫苗最快2月抵台、施打】
衛生福利部部立桃園醫院(後稱部桃)1月12日爆發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群聚感染事件,總計21人確診,波及4個家庭、另一家平鎮地區醫院也出現個案,傳播擴至第五層,社區擴大匡列超過4,300人,部桃也進入全面清空的封院狀況,是疫情爆發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此聚群事件歷時40天,最後一名確診者(案934)發病日期為2月7日,也已相隔12天,未再出現感染者;此外,部桃全院應採檢者都採檢完成,血清和核酸檢驗結果全數陰性,這也顯示,感染事件爆發時即為首波感染,沒有在醫院裡先潛伏、擴散開。部桃昨(18)日再進行全面消毒、今日復工,逐步恢復正常運作,危機正式解除。
■部桃今復工,暫不收確診病患
今日上午,行政院長蘇貞昌、衛福部部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以及桃園市市長鄭文燦至部桃出席「復原啟動、防疫歸隊」的部桃復工儀式。
鄭文燦說,全台940位(現為941位)確診病患,有四分之一送到桃園來,部桃更是收治病患的重中之重,尤其部桃有700張病床、一天門診量3,000人、急診300人,在這40天醫院淨空、無法正常營運的狀況下,依靠桃園其他9家責任醫院同步擴大醫療能量,讓民眾能在春節安心看病。
陳時中也表示,「指揮中心圓滿達成任務,」這段時間部桃已準備周全,專家也認為可以慢慢復工,未來將很快正常營運,現在部桃整體士氣很高。不過,部桃暫時不接收確診病患,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只要是確診個案,目前都不會送到部桃;疑似個案仍可在部桃的戶外篩檢站進行採檢,採檢後可回家等結果,除非是採檢時狀況較緊急,就會由衛生局安排先轉院就醫。
■補強資訊化疫調,將在部桃試辧接觸者足跡追蹤App
部桃群聚感染也是對台灣院內感控一次大考驗,雖然擴散規模仍在可控範圍,《報導者》日前採訪多位專家分析、檢討,認為此事件指揮中心拿捏算適度,但第一時間匡列範圍不足、對院內環境污染的警覺性不夠,則是未來應更審慎及加強之處。
#延伸閱讀:【7大解析檢視部桃院內感染關鍵時刻】https://bit.ly/3azGxBP
陳時中日前也公開坦承,此事件因為主管病歷者也被抓去隔離,無法在第一時間查證資料,往後會針對醫院病歷室採取資訊化管理,將各病房病歷資料定期統整到醫院中央電腦主機。另外,醫師在病房間互相流動的路線很多,之後也將採相關App的資訊化方式,掌控醫護人員的足跡。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進一步解釋,這次部桃群聚事件發現,第一時間需要匡列的部分接觸者難以明確追蹤足跡,其實,指揮中心資訊組去年已研發完成「社交距離App」,使用者若下載App後,一旦有人確診、且同意分享資料,使用者即可以得知自己是否與確診者接觸超過15分鐘、社交距離小於1.5公尺等等。
這類數位追蹤類似Apple和Google去年5月聯手開發的「暴露通知API(Exposure Notification API)」疫情追蹤程式 ;而包括新加坡及澳洲也自行開發「TraceTogether」、「COVIDSafe」等,但也引發對侵犯隱私的隱憂。羅一鈞則強調,「為了維護使用者權益,資料只會存放在使用者端,中央、廠商都不會搜集程資料庫,App刪除後資料也會消失。」
#延伸了解:【電子圍籬防疫監控,爭議在哪裡?】https://bit.ly/2ZrBA7I
今羅一鈞接受《報導者》採訪表示,目前該App正在由工程師重新改版,預計需花1個月,將先在爆發群聚事件的部桃醫院進行試辦,「現正對部桃內部進行宣導,預計3月可以在部桃開始試辦上線,以部桃醫護、員工為主先使用,但會採獎勵方式,不會強制下載。」
■進口疫苗最快2月底抵台,指揮中心與地方政府、醫院洽談疫苗存放
至於國人關切的疫苗問題,台灣預計購買3,000萬劑疫苗,目前已確定簽約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合作的「牛津疫苗」1,000萬劑、美國莫德納(Moderna)疫苗505萬劑、以及透過COVAX平台取得的476萬劑,而COVAX分配提供的疫苗中,有20萬劑也是牛津疫苗。下週將得知明確抵台時間,最快2月底即可望抵台,將依風險排序施打。
其餘1,000萬劑,則預計採用國產疫苗,而國內兩家廠商高端、聯亞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前者最快完成時間為6月底。
至於臨床效果達95%、由美國輝瑞(Pfizer)和德國BNT(Biotech)共同研發的「輝瑞疫苗」,台灣取得過程則一波三折。陳時中日前提及,原洽談訂購500萬劑,到最後一關談判失敗,原因在於輝瑞疫苗大中華地區代理權,授權給中國上海復星醫藥公司,因中國「外力干預」而導致未簽署成功。
昨(18)日BNT公司透過路透社表示,會承諾與台灣簽訂合約,陳時中表達感謝,並說明日前合約已走到最後一步,希望能儘速完成程序。
除了疫苗購買時程,今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疾管署署長周志浩表示,指揮中心正與地方政府洽談醫院存放疫苗的方式。「原則上比較需要低溫保存的疫苗(莫德納疫苗,須在零下20度存放),會集中在醫院;如果是常溫接種,2到8度存放的常規疫苗(AZ疫苗)就會在基層。目前已由地方政府洽詢醫院、準備進行合約,指揮中心同時也在準備資訊系統,希望屆時透過預約制度,讓民眾有序施打。」
■新增1例境外移入個案,為無症狀印尼漁工
今日也新增一例境外移入個案,為一名20多歲印尼男性漁工,於2月4日來台工作,持有登機前三日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2月17日檢疫期滿錢採檢確診,至今沒有症狀,因沒有與他人接觸,因此無匡列接觸者。
目前全台共941例確診,分別為825例境外移入、7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9人死亡,目前44人住院隔離中。(文/陳潔;攝影/余志偉 )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 #疫情 #部桃 #院內感染 #群聚 #疫苗
biotech中文 在 黃傑龍 Simon - 窮富翁 好人好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阿媽問我有疫苗應唔應該打, 為咗答佢呢個問題我做咗好多研究之後發覺無論係中文定係英文資料好充足, 不過大部份都係專業詞彙, 唔容易明白, 所以我消化左之後嘗試給她一個我的諗法,既然寫好咗都俾大家參考吓。(我強調呢個純粹我個人諗法,唔係俾大家嘅建議因為我唔係專家.) (如果唔想睇疫苗背景直接跳到結論都可以)
首先綜合一下三種疫苗有咩唔同:
1. 中國科興疫苗: 最古老的技術,亦即係最成熟的技術,用咗幾十年喺流感疫苗上邊,所以基本上知道晒佢有乜嘢副作用。 製作技術係喺馬騮腎臟大量培植新冠病毒,然後用化學物質將呢啲病毒滅活,打入你身體。 你身體對住呢啲半死的病毒,生產抗體、學識對抗新冠病毒。 疫苗生產成本高,但係運輸容易而且技術安全(因為用咗幾十年)
2. 英國阿思利康疫苗: 比較先進嘅技術,牛津大學共同研發,利用黑猩猩培植一種猩猩腺病毒細胞來做載體,然後利用生物科技技術將新冠病毒的DNA放入去呢粒猩猩腺病毒裏便病毒,形成一粒人造的沒有什麼殺傷力的冠狀病毒,打入身體之後發生嘅事就同中國科興疫苗差唔多,身體學識對付呢種病毒產生抗體然後就會識得對付新冠病毒。 生產成本好低,運輸容易。
3. 美國Pfizer輝瑞藥廠mRNA疫苗: 呢隻技術完全係全新技術, 應用左基因改造Biotech, 過去沒有任何一種這樣的疫苗曾經開發過,所以今次係第一次有用呢種技術的疫苗打入身體. 簡單來講佢直頭並不是製造一粒滅活或者人工的病毒去訓練我哋身體,佢係直接用一個人工製造的RNA訊息去通知細胞點樣生產抗體, 所以完全同第一同第二種疫苗係唔同嘅概念唔同嘅技術身體嘅反應完全唔同. 生產成本中等, 最大問題係技術太新從來冇用過,身體反應只可以斷估(不過全球有好多專家幫我哋去研究/斷估), 而且運輸成本好高因為要零下70度.
我的諗法:
當我考慮到呢隻新冠病毒對全世界、香港、以及對我個人的影響,我斷定這完全是戰爭狀態,是人類與病毒的戰爭,你死我活。既然係打仗冇理由我話唔係金鳳米我唔食,打仗嘅時候樹皮都要食,所以只要任何一種疫苗輪到我打我都一定會打。 既然係打仗冇理由製造左武器之後我話我唔需要。 咁樣三種武器有咩分別? 科興疫苗好似一粒手榴彈,傳統武器。 英國阿思利康疫苗先進啲好似戰機導彈,都係傳統武器只係先進左。 美國Pfizer就好似當年發明原子彈, 完全未有人用過呢種武器, 它的出現注定改變人類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