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尼西林】
希沙良從第一天微有乾癢感,第二天開始冒出痘痘(人中的悶痘最討厭了啊!),到第三天一早醫師見到時,已是右上嘴唇腫如香腸的狀態…
綜合問診後醫師判斷,應是上個禮拜打完疫苗之後所造成的免疫混亂,以致遭到細菌入侵…
而入侵的地方很可能是希沙良自己半昏迷間咬到的口内傷口…於是本人就又被開了抗生素,繼續過著發燒的日子…
要知道人在生病的時候發燒,算是一種保護的本能反應,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不見得是件壞事,在可控制的範圍內,也不見得一定要把溫度壓下來。
(有關發燒的迷思大家可參考衛福部的文章➡️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25&pid=1610)
這個是醫師所開的藥物──諾快寧膜衣錠,資料上寫的是青黴素類,其實也就是俗稱的盤尼西林Penicillin(盤尼西林可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是不是想到《仁醫》了啊!),但因盤尼西林同時也是一種致敏原,所以醫師在開立的時候也都一一確認了以往所有過敏的狀態。據藥品仿單,也就是隨盒所附説明書上所言(對,希沙良所有吃進肚子的東西都會想要了解),常見的副作用是膓瀉、噁心、嘔吐等(謝天謝地,這次希沙良終於沒中這些…),另外還有一些罕見的血液及淋巴系統、神經系統副作用,包括可逆性白血球減少、可逆性血小板減少等。
列出的適應症包括廣泛的格蘭氏陽性菌及格蘭氏陰性菌,舉些比較常聽聞的例子有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炭疽桿菌等感染症。這些細菌平常就存活在我們生活的周遭環境,甚至是身上、皮膚上(像是醫務人員葡萄球菌的帶菌率可能高達70%以上,且多為耐藥菌株),伺機就會入侵人體作亂。當然,對於像是幼稚園常爆發感染的流行性感冒桿菌(B型流感嗜血桿菌)也有效果,只是一般較不會開到這種等級藥物,會開到這個已經算是被列入重度感染(嗚…)。看來這情況那天應該問可不可以直接打一針的…。
有關於抗生素的使用,就是醫師開多少天,就是要吃多少天,要依循指示定時服用,就算覺得症狀已經好轉也一定要依程序吃完它,更不要想說留著以後吃或和他人的混用,這些都是造成細菌突變産生抗藥性的原因。不要以為這些都是小事,試想以後如果這些可能致病致死的病菌再也殺不死,那痛苦的就絕對是人類自己!不可不慎!
啊,這篇好多科普,難道希沙良也該走上這條路來拍拍影片麼?笑@希沙良的部屋。#台北 #某處
※文中如有任何錯誤,尚祈各位先進不吝指導,俾便改正。
-_
《希沙良的部屋》部落格➡️kisara.fc2.net
更多IG限定獨家請發落➡️bit.ly/kisaraig
-
#希沙良的部屋 #科普 #處方用藥 #青黴素 #盤尼西林 #抗生素 #藥品仿單 #副作用 #抗藥性細菌 #免疫 #發燒
#ペニシリン #抗生物質 #医薬品添付文書 #耐性菌 #熱がある #ポピュラーサイエンス #科学普及 #台湾
#Penicillin #antibiotics #packageinsert #bacteria #fever #Popularscience #taiwan #kisara #fallowme
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在 許書華醫師 陪妳寫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許醫師,要不要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新冠肺炎!?
⚠️打13價還是23價?
近期熱夯疫苗之一,我才剛發文就又有人問。
🌟先講一些要點
1.近期有些研究的確發現施打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和降低新冠肺炎感染「有相關性」。
2.肺炎鏈球菌疫苗就是用來保護免於肺炎鏈球菌感染的,不是預防冠狀病毒肺炎!那為什麼呼籲打?(繼續看下去)
就像流感一樣的道理。要預防流感,還是打流感疫苗!但為什麼我們推左流右肺,(左手臂打流感疫苗,右手臂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就是因為感染流感後,容易讓這些在呼吸道的肺炎鏈球菌有機可乘,進而引起繼發性的細菌感染。
而新冠病毒和肺炎鏈球菌間可能也有類似道理。
3.🌟重要!
所以如果你是65歲以上叔伯阿姨。或未滿65歲卻是肺炎感染高危險群,例如:
(1)多重慢性疾病:腎、心、肺、肝病、糖尿病等
(2)先天/後天免疫功能不全、免疫差
那本來就鼓勵打喔!!!!
———————————————————————
相關研究如下:
1. 2021/3發表在《傳染病雜誌》,藉由觀察醫療保健系統上的數據,比較65歲以上的年長者有打和沒打肺炎鏈球菌疫苗(13價)新冠病毒感染情況及預後。
(1)🌟發現有打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那組在感染新冠肺炎發生率、住院率、死亡率都有近三成的減少。
(2)感染新冠病毒風險與接受 23 價肺炎球菌多醣疫苗之間沒有關係
(3)相關解釋:
a.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中細菌-病毒之間交互作用,會影響到許多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
b.肺炎鏈球菌平常潛伏在鼻咽內,不會造成任何症狀,一旦感冒或免疫力降低,肺炎鏈球菌就可能從呼吸道或血液入侵,導致多種疾病甚至死亡。
🌟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相對23價有降低鼻咽腔帶菌的作用。
2. 2021 /2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發現過去 1、2 和 5 年內有接種以下疫苗者:
(1)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
B 型流感嗜血桿菌、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
水痘、
流感疫苗
或A型/B型肝炎疫苗者,
🌟有較低的新冠肺炎感染率。
(請不要一窩蜂跑來接種,我說了這只是有這樣的「發現」,並非絕對有因果關係)
(2)此外,在接種 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的黑人中,新冠肺炎感染率更是顯著低。
(3)相關解釋:疫苗廣泛活化了免疫系統的信號通路,讓你的免疫力「訓練有素」!
🌟結論是:
⚠️家有65歲以上叔伯阿姨
或未滿65但多重慢性病,免疫差等等,
本來就建議要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一般族群有沒有必要這樣打為了預防新冠肺炎或嚴重併發症,我們需要更多文獻證據。但您覺得錢不是問題、打了安心、我不反對。
參考資料:
1. Joseph A. Lewnard et al. Prevention of COVID-19 among older adults receiving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suggests interactions between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and SARS-CoV-2 in the respiratory tract. J Infect Dis. 2021 Mar 9;jiab128.
2. Colin Pawlowski et al.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immunization records highlights decreased SARS-CoV-2 rates in individuals with recent non-COVID-19 vaccinations. Sci Rep. 2021 Feb 26;11(1):4741.
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COVID-19疫苗施打需要跟其他的疫苗間隔嗎?
來函照登
============
蘇醫師您好:
不好意思百忙中打擾您,想請教因為我4/13在貴公司生產完後,於4/15有施打HPV疫苗第一劑,總共需要打三劑,但於今日6/9已施打AZ疫苗,想請教醫師應該將兩劑AZ疫苗施打完後再接種HPV第二劑(因為擔心第二劑接種時間與第一劑是否相隔過久?),還是可以安排7/9先打HPV第二劑,8/9安排AZ疫苗?(都間隔一個月),想請教醫生專業建議,不好意思麻煩您了,謝謝
============
好
先說
我們不是公司
總之
這題也是每天如雪片般的飛來
隨著COVID-19疫苗的接種會在這兩個月陸續展開
大家都應該要作好準備
很多人都會關心我還有其他的疫苗要施打那到底要如何安排呢
可以一起打嗎?
還是一句老話
畢竟
這些都是全新的東西
所以大家的經驗也是一直在累積跟不斷地做調整
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
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官方網站的臨床建議👇👇👇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epjWGimoqASwhAN8X-5Nlw
============
COVID-19 疫苗與其他疫苗的接種間隔,建議間隔至少14 天;但若為接種腺病毒載體之COVID-19 疫苗,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目前決議應與其他活性減毒疫苗間隔至少28 天。如小於上述間隔,則各該疫苗亦無需再補種。
============
那你一定要問我什麼是活性疫苗什麼是非活性疫苗
來來來看這邊👇👇👇
https://www.pids.org.tw/index.php?route=news/news_detail&news_id=113
摘自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兒童疫苗接種衛教
============
非活性疫苗只含病原的部分抗原或已經被去除活性的病原,目前上市使用的非活性疫苗包括A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疫苗、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百日咳疫苗、b型嗜血桿菌疫苗、注射小兒麻痺疫苗、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人類乳突病毒疫苗、腦膜炎球菌疫苗、狂犬病疫苗。
活性減毒疫苗含有毒性減弱的病原,目前上市使用的活性減毒疫苗包括卡介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德國麻疹、水痘、帶狀疱疹、日本腦炎嵌合疫苗、口服輪狀病毒、黃熱病。
============
美國CDC最新的臨床建議是👇👇👇
COVID-19 疫苗跟其他疫苗是不需要有間隔的
但在之前確實是建議兩個星期以上
https://www.cdc.gov/vaccines/covid-19/clinical-considerations/covid-19-vaccines-us.html
簡單說就是
問題不大
你真的很介意就隔久一點
我會建議以COVID-19 疫苗為主來考慮
如果真的要一起打其實依照目前的臨床經驗也不會有問題
畢竟新的建議是往不需要有間隔的方向在移動的
就醬
請大家端午節真的不要移動
乖乖宅在家
台灣加油❤️
好的
各位新同學
我們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導覽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192828068971573/?extid=0&d=n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關於基因醫學部落格在這裡👇👇👇
https://sofivagenomicsblog.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