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https://blog.bitsrc.io/bff-pattern-backend-for-frontend-an-introduction-e4fa965128bf
本篇文章是探討一個前後端互相合作的設計模式,Backend For Frontend 簡稱為 BFF。
文章開頭,作者舉了一個常見的應用情境,假設團隊需要基於微服務的概念去設計一套電商系統,背後服務包括了購物車,訂單,產品,顧客...等不同類型的資料。
但是很容易後端所回傳的資料格式並不能完全直接符合前端的需求,這意味前端必須要維護一套邏輯來轉換資料格式來符合其需求。
基於這種情況,作者希望將前端這些轉換格式的邏輯給抽出來並且移動一個中間層來進行處理,而這個中間層也就是所謂的 BFF。
當前端需要請求一些資料時,前端會對 BFF 去發送 API,而此時 BFF 會執行下列行為
1. 呼叫對應的 backend 服務來獲得需要的資料
2. 根據前端的需求將獲得的資料進行格式轉換
3. 將轉換後的格式回傳前端
這種架構下,能夠讓前端的程式邏輯更為簡單與乾淨
接者作者針對 BFF 的架構又探討了幾個問題,分別
The role of a BFF
1. BFF 單純就是一個前後端中間的轉換介面
2. 前端 Team 要負責維護這個 BFF 的應用程式
3. 每個 BFF 就是針對一個前端,一個 UI 去設定,同時盡可能地讓前端程式碼保持單純與專注
Will this increase latency?
由於 BFF 就是一個前後端中間的轉換層,這是否意味所有請求都會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來處理,
答案是沒錯,每個請求只要經過愈多的節點整個花費時間會增加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作者認為這個帶來的影響微乎其微,特別是當瀏覽器介面本身需要需要跟眾多沒有針對前端最佳化的服務取得資料時,BFF 帶來的影響基本上可以忽略。
此外,作者認為透過 BFF 的架構可以讓前端更容易得基於批次的概念來一口氣呼叫眾多後端服務同時於一個 reply 中取得全部所需的資料,甚至直接得更為方便呈現的資料格式。
作者提到這個特色針對 2G/3G 這種本身需要花上數秒鐘才可以建立連線的網路情況來說特別有效,減少向後建立連線的數量,反而能夠讓前端更有效率地去呈現畫面。
When to use a BFF for your applications
如同其他眾多的設計模式一樣, 使用 BFF 也是要依據團隊的使用情境與架構來判別。 假設團隊的應用程式是一個 monolithic 的架構,則 BFF 基本上幫不上什麼忙,帶來的好處微乎其微。
不過如果是基於微服務的架構的話,則 BFF 就有機會可以幫上忙。
文章中還有針對 BFF 的架構圖是以及其他相關好處,譬如
1. Separation of concerns
2. Easier to maintain and modify APIs
3. Better error handling in the frontend
4. Multiple device types can call the backend in parallel
5. Better security
6. Shared team ownership of components
有興趣的可以參考看看原文
api回傳格式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5G未來論壇制定5G MEC標準、預計2020年第三季發布首批技術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何思穎、張小玫 發表於 2020年7月29日
隨著2019年5G 開台而引爆物聯網概念商業化,其中5G MEC多接取邊緣運算(5G MEC:5G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技術將成為5G連網的邊緣運算之節點。
所謂5G MEC多接取邊緣運算,就是建基於NFV / VNF 網路虛擬化之上的邊緣節點,相對於電信基礎設備中心的雲端管理。換句話說,從電信通訊網路架構角度來看,MEC定位在Radio Access Network的邊緣,是為5G 核心網路與終端使用者的切換點;從使用者角度來看,則為5G無線通訊可切入通訊網路的入口。5G MEC專為5G電訊服務供應商、雲端服務供應商(「超大規模用戶」)、原設備製造商(OEMs)、開發人員和企業而設計。
5G MEC是以非常接近用戶的方式處理用戶的5G數據。如果將此技術應用於5G網路,則可以更順暢地使5G匯流服務(convergence service)商業化,例如:工業設備自動化、智慧醫療、互聯汽車和智慧城市。
例如:互聯汽車對於車輛高速行進中,實時正確辨識及判定是極為重要,特別針對移動物體的瞬間資訊、交通網絡及信號都十分複雜且多源,例如:紅綠燈號、行人移動影像的位置偵測、車輛行進間測速及持續移動路徑、異常物體影像偵測判斷(如事故警示三角椎)等。而仰賴MEC 作為其邊緣運算處理更能回應車聯網、自駕車等的低延遲訊號處理需求。同時,汽車廠針對其所有出售車輛的售後追蹤、預測性維護等;保險公司對客戶發生車禍意外事故的相關資訊回傳;還有監理機關對所有掛牌車輛的遠端監控,例如例行車檢及廢氣排放等。
5G未來論壇(5G Future Forum)
由各個國家的5G服務運營商於2020年1月組成的網路技術聯盟,旨在共同製定5G MEC技術標準及指南,以擴張5G MEC生態系統。成員包括南韓KT、美國Verizon、英國Vodafone、澳洲Telstra、加拿大Rogers和墨西哥America Movil。
預計將於2020年第三季發布首批技術規格,推動全球5G和多接取邊緣運算部署的協同運作。首批技術規格共有兩項:
MEC體驗管理(MEC Experience Management)技術規格定義一組意向型應用程式介面(intent-based APIs)。
MEC部署(MEC Deployment)技術規格定義一系列規格,讓超大規模用戶和服務供應商得以部署和整合全球MEC物理框架,包括設施(例如能源和散熱)、監察、運作考慮和保安。
該論壇聯合技術標準核心是定義一個用於電信運營商和位於網路終端的雲端服務用戶之間使用的應用程式介面(API)。匹配通訊語言或訊息格式是實現5G MEC技術的要件之一。該標準允許雲端服務用戶或內容產出者(content producer)更順暢將服務連接至客戶。5G MEC指南是5G MEC物理環境的通用標準,例如:機架尺寸、電源和安裝設備過程中的安全性原則。若遵循該指南可輕鬆快捷地建立5G MEC環境,即使使用該環境的運營商與提供5G MEC服務的行動運營商並不相同。
同時,5G未來論壇首批訂定的標準及指南預計在8月完成法律審查後,發布給所有運營商,並計劃論壇成員而擴展全球5G MEC生態系統。
附圖:圖、 5G未來論壇制定5G MEC標準、預計2020年第三季發布首批技術
資料來源: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6863&fbclid=IwAR0U-1aWw-1VwQUtGVBpk8f5AvH6PQ77FZSqZW-tE4k4cZLh1XYut-uFgLQ
api回傳格式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5G未來論壇制定5G MEC標準、預計2020年第三季發布首批技術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何思穎、張小玫 發表於 2020年7月29日
隨著2019年5G 開台而引爆物聯網概念商業化,其中5G MEC多接取邊緣運算(5G MEC:5G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技術將成為5G連網的邊緣運算之節點。
所謂5G MEC多接取邊緣運算,就是建基於NFV / VNF 網路虛擬化之上的邊緣節點,相對於電信基礎設備中心的雲端管理。換句話說,從電信通訊網路架構角度來看,MEC定位在Radio Access Network的邊緣,是為5G 核心網路與終端使用者的切換點;從使用者角度來看,則為5G無線通訊可切入通訊網路的入口。5G MEC專為5G電訊服務供應商、雲端服務供應商(「超大規模用戶」)、原設備製造商(OEMs)、開發人員和企業而設計。
5G MEC是以非常接近用戶的方式處理用戶的5G數據。如果將此技術應用於5G網路,則可以更順暢地使5G匯流服務(convergence service)商業化,例如:工業設備自動化、智慧醫療、互聯汽車和智慧城市。
例如:互聯汽車對於車輛高速行進中,實時正確辨識及判定是極為重要,特別針對移動物體的瞬間資訊、交通網絡及信號都十分複雜且多源,例如:紅綠燈號、行人移動影像的位置偵測、車輛行進間測速及持續移動路徑、異常物體影像偵測判斷(如事故警示三角椎)等。而仰賴MEC 作為其邊緣運算處理更能回應車聯網、自駕車等的低延遲訊號處理需求。同時,汽車廠針對其所有出售車輛的售後追蹤、預測性維護等;保險公司對客戶發生車禍意外事故的相關資訊回傳;還有監理機關對所有掛牌車輛的遠端監控,例如例行車檢及廢氣排放等。
5G未來論壇(5G Future Forum)
由各個國家的5G服務運營商於2020年1月組成的網路技術聯盟,旨在共同製定5G MEC技術標準及指南,以擴張5G MEC生態系統。成員包括南韓KT、美國Verizon、英國Vodafone、澳洲Telstra、加拿大Rogers和墨西哥America Movil。
預計將於2020年第三季發布首批技術規格,推動全球5G和多接取邊緣運算部署的協同運作。首批技術規格共有兩項:
MEC體驗管理(MEC Experience Management)技術規格定義一組意向型應用程式介面(intent-based APIs)。
MEC部署(MEC Deployment)技術規格定義一系列規格,讓超大規模用戶和服務供應商得以部署和整合全球MEC物理框架,包括設施(例如能源和散熱)、監察、運作考慮和保安。
該論壇聯合技術標準核心是定義一個用於電信運營商和位於網路終端的雲端服務用戶之間使用的應用程式介面(API)。匹配通訊語言或訊息格式是實現5G MEC技術的要件之一。該標準允許雲端服務用戶或內容產出者(content producer)更順暢將服務連接至客戶。5G MEC指南是5G MEC物理環境的通用標準,例如:機架尺寸、電源和安裝設備過程中的安全性原則。若遵循該指南可輕鬆快捷地建立5G MEC環境,即使使用該環境的運營商與提供5G MEC服務的行動運營商並不相同。
同時,5G未來論壇首批訂定的標準及指南預計在8月完成法律審查後,發布給所有運營商,並計劃論壇成員而擴展全球5G MEC生態系統。
附圖:圖、 5G未來論壇制定5G MEC標準、預計2020年第三季發布首批技術
資料來源: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
api回傳格式 在 甚麼是JSON? 使用Restful API拿回JSON格式的bitcoin價格示範 的推薦與評價

00:00 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資料格式簡介00:22 JSON有甚麼作用01:23 ... ... <看更多>
api回傳格式 在 Web API 回傳資料的方式 - Ron 2.0 的推薦與評價
這篇是要稍微記一下Web API 回傳資料的幾種方式與格式, 會想要記這一篇是因為以前碰過的Web API 專案都有統一的回傳(response) 格式, 但是最近碰到 ...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