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以為「病識感」是有顯著的幻聽或幻覺,其實大家多少都有病而不自知。
愈是向內探索心理發展過程,愈發現心靈或身體的生病其來有自,如同我常認為的:「這世界上沒有壞人,只有受傷的人」。我們很常看到(批判)的是一個人的外顯行為,但這只是果,因則是更複雜的成因,並非只是單純他想做惡或沒良心。
在我自身及與很多個案的工作上也發現,不論是親密關係或人際關係上的議題,都與內在心理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性,而這心理發展有著每個家族傳遞的慣性、信念、感受及行為模式。一套從小打樣的基模,刻印在內心深處,以自動化運作的方式,在復刻家族血脈的傳承。
如果我們很幸運地在健康環境中成長,有著較為完善的人格特質,那麼想必會很難理解一個在受虐家庭中長大的人,為什麼會帶有其人格樣貌。這時我們能做的是多一份體諒及同理,世界上並不是我們沒有經歷過的事都不會發生的,沒發生在自己身上也並不代表無法去體會他人的苦楚。自顧自的評判及建議,是最不需要的。因為那份建議或評價,是出於我們個人的人生閱歷及經驗、生長背景及感受,是我們自己對他人及世界的投射,並不完然客觀。
如果我們不幸運地是在受虐家庭中長大的人,那麼深度去理解自己的心理發展過程,是一個能自癒與自己貼近的方法。改變以往的基模模式並不簡單,那是長年累月在我們身上雕硺刻劃的,帶有一路成長的血與淚,因此增生出對自己的同理及支持是很重要的。在他人無法真實體會我們的經驗與感受時,最起碼我們得要能夠與自己站在一起,陪伴自己找到力量及勇氣,去突破長久以來的情結。
近期在研究邊緣性人格中發現,其實很多人都帶有此種傾向。先不要先入為主的為此貼上標籤,人格傾向不至於會大到成為人格疾患,但我們能從成因、背景、家庭脈絡去檢視自己的人格傾向,有助於更了解自己。之前分享過邊緣性人格特徵,今天來分享精神科醫師傑洛.柯雷斯曼(Jerold Kreisman)在「愛你、想你、恨你」一書中提到的生長環境對人格的影響。
#日間托嬰
嬰兒在出生後的頭幾個月中,開始對「自己」和提供照顧的「他者」發展出情緒與感知,開始學習有關自己的一切,奠定形成自我的基礎。同時父母也開始學習如何提供照顧,建立與嬰兒間雙向的交流。大量的證據指出,嬰幼兒若被剝奪機會而無法學習有關自己的一切,將有損情緒與感知的發展,往後在自我認同、自尊心、安全感、分離-個體化和社會關係等層面上,很可能遭遇難題,這些都與邊緣人格症狀有關。
日間托嬰對父母的影響也很大,許多研究顯示日間托嬰昃雙薪父田最主要的壓力來源。在嬰兒出生的頭幾個月中,父母若被迫無法待在家裡,通常容易產生憂鬱、罪惡感及受欺騙的感覺,並自認為不夠資格當父母。
母親尤其可能產生無力感和罪惡感,更可能為了因應這些感受而產生防衛心態:1)否認這些感受的存在;2)將好母親的形象投射在日間的褓母身上,自己則扮演起壞母親的角色,或正好相反;3)為了減輕分離的痛苦,在情緒上刻意與孩子疏離。嬰幼兒早期若長時間交付外力的照顧,日後可能導致母親與子女的關係不穩固,以及子女出現不聽話、具攻擊性、安全感低落的現象。
#受虐家庭
身體受虐的學齡前兒童,表現出來的特徵包括:壓抑、憂鬱、疏離、行為問題(過動和暴燥)、無法控制衝動、具攻擊性、和同儕相處不來。由於邊緣人格者中曾受虐待或遭到忽視的案例如此高,可以視是否受虐或遭到忽視來作為分辨邊緣人格和其它人格疾患的指標。最常見的形式是言語或心理上的虐待,肢體上的虐待居次,再來是性侵害。肢體虐待和性虐害可能在性質上雖是較為激烈的方式,但在情緒上受到虐待的兒童可能完全失去自尊。兒童情緒上的受虐有下列幾種形式:
1)貶損:不斷貶低兒童的成就,並過份強調兒童的不當行為。只要持續一段時間後,兒童真的會相信自己又壞又沒用。
2)吝於給予注意:總是心有旁鶩的父母,對兒童的發展不表興趣,而且在有需要的時候吝於給予關愛。
3)專制:採用極端的威脅來掌控兒童的行為。有些兒童發展專家將此種虐待,拿來與恐怖份子使用在人質上的洗腦方式作比較。
心理學家休.米西迪恩(Hugh Missildine)描繪受到忽視的兒童的行為模式反映了邊緣人格者成年後的兩難處境:如果在童年時受到忽視,可能會使你不斷地找尋一個又一個的伴侶,希望找到一個能彌補缺憾的伴侶,姑且不論是什麼樣的缺憾。你也許沒有能力關照自己,希望藉由婚姻結束這樣的狀況,之後卻發現自己陷入令人憂心的處境,情緒上仍沒有歸屬。除此之外,小時候受到忽視的人總是焦慮不安,因為情緒無法獲得滿足。
邊緣人格的成因也與之相關,虐待、忽視或幼年時長期與父母分離,將使得幼兒無法信任他人,自尊心與自主性受挫,並且無法正常發展出因應分離及形成自我認同的能力。長大成人後,他們可能一再重覆令人挫折的關係模式,將痛苦和懲罰視為親密的表現。當邊緣人格者長大後,可能會以自傷的行為來代替父母對他的虐待。
#缺席的父親
由於離婚率增加,大部分單親家庭以母親為首,就算法院作了共同監護權或自由探視權的判決,父親可能在離婚之後馬上再婚,展開新的家庭生活,因此從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消失。相關離婚造成影響的研究顯示,學齡前的兒童由於恐懼被人遺棄,當父母離婚時通常極為難過,出現依賴與發展退步的情形,以及對分離產生嚴重的焦慮。也有為數眾多的兒童表現出憂鬱的症狀,或在童年晚期出現反社會的行為。
當父母分居或離異時,兒童對肉體親密的需求增加。舉例來說,小孩常常在父母離異時,要求跟父親或母親一起睡,如果這個習慣持續下去,最後也變成父母自己的需求時,兒童的人格自主性和個體完整性將受到威脅,無法健全發展。此外,若父親或母親本身因離婚而感到孤獨,並因感情受創而自憐自哀,也可能會抑制子女的成長。
父親缺席症候群(absent father syndrome)造成病理後果是,因離婚或死亡而破碎的家庭中,母親通常為了彌補子女而成為最完美的家長,為孩子的生活作全面性的安排。如此一來,子女得以發展自我認同的機會自然變得有限。少了另一位家長居間緩衝,母親與子女的關係可能太過緊密,以至於無法健康地進行母子之間的分離過程。
雖然母親通常想辦法要取代缺席的父親,很多例子都顯示實際是兒女替代了缺席的丈夫。父親缺席的情況強化了母親與子女之間的共生關係,成長中的孩子會過於理想化母親,希望能永遠取悅母親。而單親家長對孩子的依賴也可能持續下去,進而阻礙孩子的成長和個體化,也種下邊緣性人格疾患的種子。
#雜念與雜唸
#有興趣深入探索自己心理運作的
#歡迎報名週三班
#目前名額剩不多
absent相反 在 區諾軒 Au Nok-h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 好想瘋狂比梁美芬
2. 我倍感安慰
【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中大學生會及中大書院學生會就梁美芬女士之謬論之聯合聲明|“One Loses One’s Respect From Others Because One Has No Respect For Oneself” - Statement from the CUHK Joint Student Unions on Ms. Leung Mei-fun Priscilla’s Farcical Comments】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
在六月二十六日的立法會會議中,作為香港中文大學校友的梁美芬女士稱「中文大學是中國人的大學」,並謂「任何違反國家利益的事都違背中大精神」。我等對梁美芬女士扭曲中大歷史、貶低中大精神之言論表示強烈遺憾。
我校之所以命名為「香港中文大學」,是因為我校以傳揚中華文化為己任,並希望提高中文於殖民地時期的地位。我校創校校長李卓敏博士曾於1978年中大第十九屆頒授學位典禮上解釋道,中文大學是指「傳揚中國文化的大學」,而當中的「中國」絕非指共產黨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後,大批難民為了逃避共產政權之魔掌由北方湧入香港,包括中大的創校先賢。他們之所以創建中大,正為了抵抗中共的文化破壞,希望為中華文化留下一點命脈,而新亞書院創辦人之一錢穆先生就曾把中大比喻為「中華文化花果飄零到香港的最後種子」。因此,中大絕非梁所指的「中國人的大學」,更非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益之大學。恰恰相反,中大是為了抗共而生。
梁美芬女士作為中大校友,甚至曾任聯合書院學生會會長及中大學生會幹事,竟對創校歷史背景一無所知,實在枉為中大人。梁擅自把中文大學與「中國人的大學」畫上等號,甚至把中大精神貶至維護國家利益,於議事堂上大言不慚,實在不知所謂,亦是對我校眾創校先賢之侮辱。「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作為中大人,我等強烈譴責梁美芬女士愚昧無知之言論;作為香港人,我等以有質素如此低劣的代議士為恥。
中大多年來致力提升學子之人文關懷及公民意識,培育出一代又一代關心香港、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中大人。每一場的民主運動,包括當下的「反送中」運動,中大人從不缺席,正正表現出中大人守護香港之決心。偏偏梁在中共政權下搖尾乞憐,處處出賣港人,其所作所為令人不齒,我等恥與為伍。
我校創校先賢正是懷着對自由的渴求、追求真理的精神,千辛萬苦創建了中大,作為中大學生,我等定必竭力捍衛我城之自由,以一己努力改革社會,不辜負前人的期許。
二零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學生會
香港中文大學善衡書院學生會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學生會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學生會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學生會幹事會
香港中文大學和聲書院學生會幹事會
In a Legislative Council meeting on 26 June, CUHK alumna Ms. Leung Mei-fun Priscilla claimed th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s a “university for Chinese people”, and “anything against national interests is also against the spirit of CUHK”. We strongly condemn Ms. Leung’s distortion of CUHK’s history as well as her disrespect for the CUHK spirit.
Our school was named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because it took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s its responsibility, with the objective of elevating the status of Chinese as a language in the colonial times. Founding Vice-Chancellor Dr. Li Choh-Ming explained this in 1978, at the 19th CUHK Congregation for the Conferment of Degrees, th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s a university that promotes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in this context has not in the slightest to do with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stablished by Chinese communists. After 1949, a large number of refugees flooded to Hong Kong in order to escape the northern communist regime, including founders of CUHK. They specifically established CUHK so as to withstand Chinese Communist cultural invasion, hoping to preserve the lifeline of the Chinese culture. New Asia College founder Dr. Chi’en Mu described CUHK as “the final seed of the Chinese culture drifted to the soil of Hong Kong”. Therefore, CUHK is nothing close to what Ms. Leung claimed to be as an institution protect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contrast, CUHK was established to fight against Chinese communism.
As an alumna of CUHK, as well as former United College Student’s Union President and former CUSU committee member, it is absolutely disgraceful how ignorant Ms. Leung is. Her false and loathsome claims were terrible insults to our founders. One loses one’s respect from others because one has no respect for oneself. As CUHKers, we strongly condemn Ms. Leung for her idiotic comments, and are shameful to have her as a Legislative Councillor.
CUHK strived to promote the spirit of humanism and social consciousness over the years, nurturing generations of CUHKers who love Hong Kong and participate in social movements, including the “No Extradition to China Movement” taking place at the moment. CUHKers have never been absent in these events, which demonstrates the courage and willingness of CUHKers to protect and contribute to their home. Despite so, it is unfortunate that the likes of Ms. Leung exist among us, wagging her tail begging for mercy from a tyrannical regime.
The founders of CUHK established our alma mater seeking for freedom and longing for truth, CUHK students should do whatever it takes to protect our freedom, so as to meet our predecessor’s expectations.
29 June 2019
The Student Union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he Student Union of Shaw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tudent Union, Chung Chi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he Student Un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Student Union of United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Student Union of Lee Woo Sing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