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後的生理學] 罹患癌症非關運氣,是免疫不好!
最近頻有新聞以「美國研究指多數癌症只是因為運氣不好」、「美專家:六成五的癌症歸咎於運氣」、「美研究:2/3罹癌是機率使然」之類標題報導,指出罹患癌症是運氣不好所致。事實上這又是一個邏輯不清&缺乏相關生理背景所下的新聞標題。考量到很多人會被這些新聞所誤導,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看這則新聞,了解一下人家的研究到底在講什麼,哪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並科普一下有關癌症相關生理^_^
@[新聞背後] 這個研究到底在講什麼?
Stella在網站上找了很多篇這個研究的新聞報導,發現這篇研究主要有三個重點:
1.研究發現幹細胞分裂時可能會產生隨機基因突變;
2.研究分析了31種成人癌症,發現其中22種癌症(占2/3)可能會由上述幹細胞分裂時所產生的隨機基因突變所引發;
3.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長,幹細胞分裂的次數會增加。而幹細胞每分裂一次,就會新生一次,每新生一次,就增加一點出錯的機會,因而增加罹患癌症的機會。
@新聞標題中存在的兩個錯誤
這個研究指的是31種癌症研究中有22種癌症(占總數2/3)可能和幹細胞分裂時出現基因突變所致,這和”六成五的癌症歸咎於運氣”是不同的。因為癌症的種類不僅有此研究中的這31種,且女性最常見的乳癌,或男性排名第二的攝護腺癌並不在內。所以用「美專家:六成五的癌症歸咎於運氣」、「美研究:2/3罹癌是機率使然」來下標題邏輯上是錯誤的。
另外,細胞突變有N個可能的結果,不見得產生的突變剛好就是引發細胞癌變;而就算巧合到突變結果是導致細胞癌變,細胞癌變也不等於罹患癌症,所以用「癌症是因為運氣不好」來下結論還患了生理學相關知識不足的錯誤。
@[防癌生理學] 認識正確的防癌觀念!
腫瘤或癌症的發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健康細胞到診斷出癌症大致上可分為三個階段:啟動階段(致癌物導致細胞突變,形成潛伏的癌細胞)、促進階(促癌物促進細胞大量繁殖)、演進階段(癌細胞繁殖到可診斷的腫瘤)。第一步驟的『啟動』階段只要幾分鍾,後面的『促進』和『演進』過程則需要數年到幾十年。在這漫長過程中有很多機會來阻止癌症的發展,另外身體免疫系統也具有偵測&殺死癌細胞的功能,故細胞突變或有癌細胞存在,不代表一定會罹患癌症。
1.避免接觸致癌物(Carcinogen)。致癌物指的是會導致正常細胞癌變的物質,下面列出常見致癌物,你會發現這些東西相當普遍,相較之下,新聞所提細胞分裂可能導致基因突變簡直是小case啊~*_*
.多環芳烴化合物(來自燃燒煤、石油、煤焦油、垃圾;廚房油煙;煙熏火烤及高溫油炸食物;重工業區,交通頻繁地方的空氣)
.亞硝胺類化合物(來自香腸、臘肉等用亞硝酸鹽醃制過的肉、魚、禽等食物中;煙草的煙、保存不好的穀類、品質差的酒;食鹽等)
.病毒,黴菌與細菌;自由基氧化傷害;輻射;長期機械性刺激等。
2.避免接觸促癌物(Promoter)。如前所提從單一個癌細胞 (啟動階段),演進成可診斷出來的腫瘤(1公分左右、細胞數目約10億個)要歷經100種以上的刺激,耗時數年到數十年。所以若沒有後續的添材加火,癌變細胞不見得會發展成癌症喔,下面是日常環境中常見的促癌物,提供給大家參考^_^。
.鹽、酒精和脂肪。
.香菸。
.過辣或過量食用肉桂、茴香、花椒等辛香食品。
.嚼檳榔(檳榔鹼):檳榔(含檳榔鹼,促癌物)+荖花(含黃樟素,致癌物質)+石灰(使檳榔某些成分釋放出游離基
3.打造健康的免疫系統。我們免疫系統對外就像戰場上的士兵一樣,能辨別敵我,對外來的病毒、細菌等病原菌發動攻擊,讓我們免於感冒、肝炎、腸炎等各式感染性疾病外;對內則具有警察的功能,能監視並清除被感染或癌化的細胞(防癌、抗癌);以及清除衰老或被自由基、病菌等所損傷的細胞,來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
當身體產生前述癌前細胞時,或在癌細胞促進和演進的繁殖過程中,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等)會癌細胞發動攻擊,清除殺死它們來避免癌症的發生。所以,免疫力若好即便體內出現少量癌變細胞也能被身體清除而不會罹患癌症喔。
總結來說,罹患癌症絕非新聞所言,是運氣不好所致。癌症不僅和飲食、環境、生活習慣等外因有關,更和免疫力高低關係密切。基因突變,或帶先天致癌基因並不代表註定會罹患癌症,充其量只能說是沒有本錢放縱而已。以開槍來比喻癌症,開槍射擊需要經過上子彈、拉開保險、舉槍、瞄準、扣下扳機等步驟;基因突變或帶有致癌基因者就好比槍中已經放上子彈,相較一般人而言,更易邁入射出子彈(引發癌症)的步驟,但儘管子彈已經上膛,若不從事後面這幾個步驟,子彈還是不會射擊出去的。所以,即便細胞突變可能致癌或先天帶有致癌基因,只要做好保養和防護,癌症並非不可預防喔 !
補充資料:相關新聞連結
.美研究:2/3罹癌是機率使然 (https://tw.news.yahoo.com/美研究-2-3罹癌是機率使然-033900408.html )
.英國專家︰良好習慣 離癌遠一點 (https://tw.news.yahoo.com/英國專家-良好習慣-離癌遠-點-221041856.html)
#Stella疾病保健主題文章 #免疫與癌症 #Stella新聞解讀 #防癌指南
stella疾病保健主題文章 在 營養師Stell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營養師讀新聞] 變天、吹風、衣服穿太少不會讓你感冒!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美國廣播公司報導,長輩們一定會要求孩子多穿衣服預防疾病,卻不知道這是不完全對的觀念,其實感冒與流感最主要藉由空氣散布,若沒有注意空氣流通,穿好衣服一樣會感冒。"(新聞連結:https://tw.news.yahoo.com/穿衣不能防感冒-160000555.html )
事實上我們常聽到老人家說"吹風"容易感冒、變天容易感冒、天涼要多穿衣服才不會感冒….事實上,會不會感冒和上述完全沒有關係,因為感冒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會感冒生病純粹是由於免疫力太低所致。所以,在感冒、流感等病毒性疾病頻傳的秋冬季節,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降低接觸病毒的機會,及增加免疫力!
一.運用正確方法,降低接觸病毒的機會!
感冒是透過飛沫與接觸呼吸道分泌物所感染的,由於病毒會存在病人呼吸道的分泌物中,並經由咳嗽、打噴嚏散播出來。且病毒在體外可存活達72小時。
這意味著不僅直接接觸到病人分泌物會感染;若某人手上沾染流感病毒的話,也會透過拿握手、數鈔票、摸碰門把或周遭物品時讓病毒殘留在物體表面,進而將病毒傳染出去喔。
所以要降低接觸病毒最好的方式不是戴口罩,而是勤洗手,避免接觸沾染有病毒的物品。另外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也有助降低病毒濃度喔。
二.透過健康飲食+健康好習慣來增加免疫力!
提升免疫力並不難,就是遵循醫生常叮嚀的那句話『多休息、多喝水、多吃營養的東西!』。另外,養成一些健康好習慣,如適度運動、適當舒壓、少碰菸、酒、咖啡因飲料等也有助增加免疫力喔。
至於所謂多吃營養的東西簡單地說就飲食要遵守「一多、二少、要優質」的原則。「一多」指的是多蔬果,建議每日攝取5~9種蔬果;「二少」指的是少吃壞油脂和精緻甜食;「要優質」則是要適當攝取優質蛋白質。
[健康小百科] 如何辨別是感冒和流感
一般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最大的差別在於一般感冒症狀較”輕微”,多半只會出現上呼吸道症狀;而流感症狀較嚴重,除上呼吸道症狀外,還會有下呼吸道症狀和其他全身性症狀。所以你可以透過感冒的症狀來初步判斷到底這是輕微、不需要看醫生的一般感冒;還是較嚴重的流感或新流感、禽流感等疾病。並在發現症狀嚴重時趕快及早看醫生喔。
註:上呼吸道症狀指的喉嚨以上的症狀,如流鼻涕、喉嚨癢等;下呼吸道指喉嚨以下的症狀,例如呼吸急促、咳嗽有血等肺部症狀,或噁心、嘔吐等胃部症狀,或腹瀉等腸道症狀。而全身性症狀指的就是如發燒、肌肉痠痛、極度疲倦等症狀。
#Stella疾病保健主題文章 #感冒預防指南 #Stella新聞解讀
stella疾病保健主題文章 在 營養師Stell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到一個胡扯的新聞標題,實在忍不住跳出來說明。這個阿嬤有糖尿病,所以喝綠豆湯(澱粉類食物)才會讓血糖飆高,和腎臟病有什麼關聯?
[正確概念] 腎臟病不需要限制澱粉類,除非有血糖過高或糖尿病問題。另外,腎臟病有很多種,並非所有的腎臟病都要限鉀、限磷、限蛋白質喔。故若確診有腎臟病問題的話,可以詢問醫生"醫生,我飲食有沒有什麼要限制的?" 或"醫生,我有沒有什麼東西不可以吃?"...如此就知道平時是否要特別注意哪些食物以避免病情擴大。
ps:我們媒體的素養實在太差了,這種"亂下標題"和"好下聳動/八卦標題"的習慣,常會讓一知半解或不懂的人亂傳錯誤保健訊息呢~*_*
https://tw.news.yahoo.com/腎臟病慎吃綠豆湯-防血糖飆高-064547246.html
#Stella新聞解讀 #Stella疾病保健主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