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早班團體課紀錄】
#寫給你們也寫給我自己😊
#今天的課程主題是本體感覺開發
人體遍佈了各式各樣的感覺接受器,負責將身體內外的各種刺激,轉換成神經衝動,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形成各式各樣的「感覺」,這些各形各色的感覺,提供了中樞神經系統不同層次的資訊,讓中樞神經系統可以依據判斷,身體應該要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感覺接受器種類繁多,像是人的五官,就有感光的視覺接受器、感應聲波的聽覺接受器,皮膚有觸壓覺、溫度覺、痛覺等接受器。這些接受器是傳遞外在環境資訊進入體內。而人體的內臟、血管、神經等等,也有感覺接受器,有些是游離的神經末梢,可以傳達內臟張力變化(例如漲漲的感覺)或疼痛,壓力感受器可以傳達血壓變化的資訊,化學感受器可以偵測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分壓,以利身體可以調節呼吸。
而「本體感覺」是跟動作訓練至關重要的一種感覺。本體感覺的英文是proprioception,這個字來自於拉丁文”proprius”,代表「自己的」,而”recipio”則是「接受」的意思。由Sherrington(1906)定義為:身體作為刺激源頭,提供感覺給自己。白話來解釋,就是身體在動作中,關節的位置會變化、肌肉的長度也會變化,而在關節、肌肉或肌腱本身中,就有負責感覺「位置」變化的接受器,也有感受「肌肉張力」改變的接受器,因此身體在動作中,創造的各種不同變化,由身體本身接收,這些不同的變化資訊,也跟其他感官接收的資訊一樣,會轉化成神經衝動,傳到中樞神經系統,以利大腦判斷處理。這些本體感覺接受器,因為負責傳達跟「動作」相關的資訊,因此又可以把它們稱為「動作覺」接受器,負責傳遞的本體感覺也可稱為動作覺(kinaesthetic sense) (Bastian, 1888)。在動作學習中,有時候我們會下意識習慣依賴視覺,而忽略了其他感覺傳遞的訊息。因此今天這堂課,我們用了微細的動作,極度緩慢的速度,讓大腦有充裕的時間,去察覺「感受」。就像去異地旅行,放慢速度,比較有機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當動作的速度,慢到可以體會前一個動作尚未消失的身體張力,順著那個張力去連接到下一個動作,會發現其實身體自有解答,像是原本舉手夾擠碰撞疼痛的肩關節,會找到不會碰撞的路徑。
【Dear如果你/妳想複習】
1. 在日常生活中嘗試找身體中間的線
2. 找到關節往各個方向動都等距的位置
3. 動得比想的還要慢一點😊
#林維萱物理治療師
#TinaLinPhysiotherapist
#TinaInMotion
#常日健康生活計畫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proprioception sense」的推薦目錄:
- 關於proprioception sense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proprioception sense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proprioception sense 在 麥特教練 x 訓練與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proprioception sense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proprioception sense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proprioception sense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proprioception sense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若生產是極限運動
那更需要「練心」
助產師們就是各位的教練
好孕工作室9月份助產師們的陪產與接生已額滿
https://www.facebook.com/1545740095717230/posts/1934314633526439/
#愛要及時
『練心』—如何提升運動員的心理素質
上週末很開心能夠聽到國峰老師在山姆伯伯的演說,主題就是『練心』,個人因為以前工作的經驗、最近正在翻譯的Conscious Coaching、目前四大證照機構每月期刊幾乎都有談到『行為改變』、PN營養證照和與許多國外講師聊到,都談到有關心理層面是影響許多事最重要的一部分。再加上這些年來看到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問題,我與內人都在探討相關原因,也因此不斷地摸索自己的內心世界。而在這次的演說中也讓我得到許多啟發與成長,或許因為主題較為抽象,所以沒有很多夥伴參與,但個人覺得相當有價值,因此分享給沒有來的朋友:
1.科學與藝術:
目前是科學化訓練當道的世代,凡事都要講求根據與數據,這的確是很好的現象。但很多時候我們卻因此將以前所有的訓練法則棄如敝屣並且急於推翻,但有時想想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其中深奧的地方在哪裡呢?就如同許多人會認為軍隊中許多不合乎人性的訓練都已過時,但當真有那麼一天時,誰跟你談人性呢?
2.看得見與看不見的movement(生理與心理):
國峰老師提到訓練的程序,應該是從心➔體能➔力量➔技術➔運動表現,這讓我想起Steve Cotter每次在培訓時都會提醒學員,Don’t let your body control your mind。在訓練的過程中身體一定會累,但大腦是可以控制我們的身體的,唯有如此才能將最大潛能發揮出來。
3.優異的心理素質來自於強大的意志力(執行力、自制力、夢想力)?
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成功的人,他的意志力一定相當強大,否則將無法支撐他走下去,但並不是只有人類如此,我們從動物身上也可看到(例如候鳥遷徙和鮭魚逆流等)。但國峰老師提到另一個思辨:意志力,並非心志訓練的一切—『動中覺察』:因為太有意志力的人常會蠻幹,認為一切只要苦練再苦練,就能夠到達目的地。但這相對來說就是顯示能力較貧乏,因此變成較沒有效率。而這就像天秤的兩端,必須取得合適的中間值。
4.鍛鍊剛強的意志來實踐夢想:
心志訓練(自找苦吃[苦中作樂:形塑內在動機]➔無[去,刪除]慾➔剛強的意志[實踐夢想]➔自找苦吃),結果產生正向循環。這裡用了論語∙公治長的『無欲則剛』來說明,也讓我知道『無』這個字是『動詞』,就是去除許多慾望。不禁讓我想起曾胡治兵語錄中的:
知足天地寬
貪得宇宙隘
豈無過人資
多欲為患害
這裡老師推薦一部紀錄片—小野二郎(壽司之神)—從如何保持熱情➔興趣所在➔再找到差異性。讓我當天中午趕快帶著孩子去吃號稱一生懸命的壽司😄,趕快順便教孩子尊重『職人』的精神。回家看了後,眼眶從頭紅到尾,這真是一部非常勵志的紀錄片,無論各行各業,只要尊重自己的工作,每天重複做,到最後就可以淬煉出『極簡的純粹』。
5.意志力就像『水塔裡的水』是有限供應的:
雖然每個人的水塔大小不一,但終究是限量的,這時『專注力』就相當重要,這樣才能夠集中火力做一件事。我之前也讀過類似的,意志力與肌肉一樣也會疲倦,所以宵夜時對鹽酥雞、臭豆腐、可樂和啤酒都很難克制😄,所以沒事(還真不容易)還是早點上床睡覺吧!我跟內人的體悟就是晚上特別容易理智線斷掉,因而罵孩子,所以我們家孩子七點半之前就要上床😄,不然拔拔麻麻就變成惡魔了。
6.毅力/恆心的鍛鍊:
國峰老師提供一個小方法,有幾個步驟:
(1).今年結束前,你最想做/變強的20件事。
(2).接著選出五件最重要的事。
(3).認真看一遍沒有選的15件事。
(4).以後盡量避免這15件事,因為它們只會讓你分心。
(5).所有時間精力都花在這5件事上面。
7.『決』心:
『決』在古代是疏通水道。把心裡的能量疏引至特定的道路上。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孟子∙盡心。國峰老師提到一個例子,一個人通常很難有決心,而這也是國家隊要集訓的目的,即使是個人項目。以我個人經驗來說,參加小團體課程的客戶,進步幅度與速度通常都比較快,因為這就是團體社交影響的力量。而這也是私人教練可以著墨的地方。
8.人工智慧能否取代人類?
老師提到在人類大智慧這本書(人工智能取代人類智能),智能(運算能力、認識世界的能力)與意識(較大概念)比較。其實這就跟許多教練所面臨到的問題一樣,現在有許多線上計算分析都比人類強,不論是各項運動或訓練,甚至裁判都需要倚靠科技了。訓練後很多資料會立即顯示出,並且會給你許多建議。然而科技無法取代人類(至少目前)的就是『溫度』,在Conscious Coaching這本書中有談論到許多。
9.動機為何?
亞里斯多德提到—思想(Though)➔欲求(Desire)➔行動(Action)。在這裡老師提到思想必須在行動之『前』。過程中若太多思考,反而會影響到動作。例如在美式足球中可以看到當對手要罰踢時,會故意喊暫停,就是要擾亂對方的思考。個人教學經驗中也得知,在訓練過程中,有時若刻意提醒動作中某項技巧,結果可能適得其反。但這裡又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假若沒有思考,就只有『模仿』了,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認為看看小視頻後就可自行訓練,這就好比我剛才看完小野二郎的紀錄片,我還是無法成為壽司師傅一樣啊😢。
10.心智的『知覺力』:
國峰老師用了Perception, Proprioception這兩個字來解釋,第二個字或許我們常聽到,就是本體感覺,但第一個字的範圍更廣,也就是知覺,是一個更大的概念,由內而外整合起來的一種分辨細微差異之能力。
(1).感覺(Sense):接受與過濾資訊。
(2).感受(Feel):關係的狀態。
(3).概念(Concept):認知與學習。
11.『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關係:
老師用了一個非常好的比喻,就如同馴馬師與野馬之間的關係。馴服野馬的方式:驚威並施vs輕聲馬語。潛意識無法被『命令』,只能被馴服。並須與它共存。將有意識的動作練到無意識的行為—例如開車時可以同時跟同車的人聊天(不鼓勵這樣的行為喔)。但另一個思辨是,開了30年的計程車司機與有1年經驗的賽車手,誰的技術較好呢?或許這又回到小野二郎所示範的『精進』—將無意識的動作再拆解後成有意識的差異性,這樣才能不斷地昇華。而這兩種意識最終能順利合作:就產生了『心流』(Flow)
心流的成因與機制:
明確的目標
即時的回饋
恰當的挑戰
集中注意力
12.自立與專注力是心流兩大基礎:
老師在這裡提到兩句話很不錯: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低吟且徐行
簡單兩句話就將自力,從身體➔經濟➔精神中最困難的一部分,在『心理』上不倚靠他人(不尋求讚賞、不害怕批評與不在意他人眼光)給說明清楚了。可是這也是最難做到的,因為有時候到底是為自己而活,還是為他人而活,真是很難分辨,唯有超脫一切才能逍遙自在啊。
13.心智/心志訓練的成效可否量化?
老師在此點到最重要的一面,現今科學訓練都講求:效率/效果。但在心智/心志訓練上若無法以數據呈現,將難以說服他人,但這也是我們存在的『價值』所在啊。
14.文學造詣:
國峰老師在中英文上的造詣相當扎實,這讓我想起以前在字神帝國補托福與GRE時的康老師。康老師可以用象形、指事、會意與形聲來教我們背英文字典。國峰老師也用了許多孔孟老莊等來解釋許多詞彙,這樣的文學底蘊讓我著實佩服,因為這樣的境界對教練這個職位是有許多幫助的。
最後,國峰老師謙遜地稱自己為轉譯者,這就讓我想起Mike Boyle常講的,他是一位Filter,只是將所有資訊篩選出有效的資訊而已。但要有這樣的功力,應該不是只有十年練一劍而已吧!夜深了,我的意志力也用完了,還有許多沒寫出來的,下次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
proprioception sense 在 麥特教練 x 訓練與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Shoulder mobility and Core Warm up』
肩關節與核心動態身—
熟悉的,也許會想,其實都在做差不多的事情,但結合一點創造力,以及針對自己想要著重的項目去做訓練。
利用地面來產生穩定 (Ground based Stability) 的動作一直都是訓練中很重要的一環,強化肩關節以及核心抗動的能力,以及藉由地面給予身體回饋,提高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有助於之後進行更高強度的動作。
1.Shoulder taps : 肩關節與核心訓練,身體抗旋轉能力。
2.Opposite Toe touch : 閉鎖鍊的肩胛上旋轉以及單手穩定,伴隨腿後和小腿的伸展。
3.Tactical Roll : 肩活動度練習、身體協調性及穩定能力
4.Bear Crawl : 動態過程,肩胛及肩關節伴隨身體抗旋轉。
5.Lateral Crawl :增加額狀面的方向,肩關節與核心穩定。
。
。
。
。
。
純粹討論:
本體感覺定義:感知身體位置的能力
1.靜態本體感覺( Proprioception ),其定義為感知身體位置的能力,功能主要是對於身體的位置察覺(position)、平衡 (balance)以及認知(cognitive)能力,他位於在肌肉的肌梭(spindle)或者肌腱中的高爾基腱器(Golgi tendon )、或者在皮膚內觸覺受器。
2.運動知覺 (Kinesthesia=Dynamic proprioception ),指軀幹受到關節的運動所引發的感覺,稱為運動感覺,主要作用在產生動作(movement)。舉凡你想擊中一顆棒球,不管是否打中球,你都讓身體進行了一次揮擊的動作。
兩者的分法主要是:
1. propioception (sense of body position, balance)
2. kinesthesia (sense of body movement)
這兩者的差異我其實也分不太清楚,似乎有說法其實兩者是一樣的,有說法覺得是不同,但可以確定的是兩者是互相產生影響的,如果有運動生理學 的高手,可以指點迷津!
有興趣可以看:
https://www.khanacademy.org/science/health-and-medicine/nervous-system-and-sensory-infor/somatosensation-2014-03-27T18:45:57.777Z/v/proprioception-kinesthesia
#CoreTraining #shouldermobility #scapula #Prehab #rehab #antiextension #antilateralflexion #antirotation #Proprioception #Kinesthe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