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情人節,有情人的讀者們是如何過這個節日的呢?情人節是從西方進來的節日,對我們的社會來說勢必會需要在地化,好適應這個社會的需要。
這篇來自BBC的文章帶我們看到日本情人節「義理」巧克力文化的發展歷程,以及近年來這項文化的變化,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到底什麼是我們需要的情人節文化?
-\-\-\-\-\-\-\-\-\-\-\-\-\-\-\-\-\-\-\-\-\-\-\-\-\-\
「義理」巧克力,本來是巧克力商家針對男性希望在情人節收到禮物的心理炮製出來的促銷炒作。
這種炒作,換一個地方,可能轉瞬即逝,或遭冷落不屑。
但是,在男權社會和大男子主義文化根深蒂固的日本,男人希望在情人節收到巧克力的心理,變成了女性應該給男人送巧克力的「義理」。
日本商家在上個世紀50年代推出的「義理」巧克力,到了80年代已經逐漸演變成一個帶有強制性的「傳統」。
日本職場女性在情人節如果不給公司男性同事送巧克力,會被視為是「失禮」。
#MeToo之風吹遍日本島的今天,日本女性對這個所謂的「傳統」發起了挑戰,稱送「義理巧克力」等同「強迫給予」,其實質是濫權和騷擾,要對給男同事送巧克力說不。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