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法+清爽後段】使用客氣六肋-湛放藍
點滴法是ㄧ種手沖愛好者必玩的手法
雖然有點難度,但入口爆發的特殊層次表現
真的非常有特色
強烈的韻味比很多濾杯、手法都綿長
客氣六肋採用的是kono類型的半肋設計
也就是做點滴最適合的肋骨
有效的限制了濾杯中水的流速,增加萃取時間
讓你濃郁的前段能正常發揮
但後半段學長採用的是快速通過粉層的手法
讓尾韻能夠清爽耐喝,平衡ㄧ下前半強勁的風味
平衡是點滴法非常重要的觀念
只有濃濃濃的點滴、沒有層次變化呀的點滴
都會不太耐喝,甚至嚇跑人,那就弱掉了
客氣六肋濾杯:https://gbf.tw/jvgih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kono 濾杯 特色」的推薦目錄:
- 關於kono 濾杯 特色 在 Vvcafe-咖啡、咖啡豆、咖啡機、咖啡館資訊分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kono 濾杯 特色 在 Vvcafe-咖啡、咖啡豆、咖啡機、咖啡館資訊分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kono 濾杯 特色 在 Vvcafe-咖啡、咖啡豆、咖啡機、咖啡館資訊分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kono 濾杯 特色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kono 濾杯 特色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kono 濾杯 特色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kono 濾杯 特色 在 [器材] 專欄:濾杯設計對風味的影響- 看板Coffee 的評價
- 關於kono 濾杯 特色 在 Kalita模仿Melitta的扇形濾杯,將單孔改為三孔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kono 濾杯 特色 在 【KONO濾杯的幾種沖法】 好久沒在線上和大家一起玩KONO... 的評價
- 關於kono 濾杯 特色 在 kono濾杯特色、扇形濾杯、濾杯差異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kono 濾杯 特色 在 kono濾杯特色、扇形濾杯、濾杯差異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kono 濾杯 特色 在 進擊的巨人濾杯!KONO 名門系列10人用手沖咖啡濾 ...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kono 濾杯 特色 在 [其它] 梯形濾杯沖泡問題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kono 濾杯 特色 在 [器材] 為什麼我不買陶瓷濾杯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kono 濾杯 特色 在 不同咖啡濾杯的味道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kono 濾杯 特色 在 Re: [問題] KONO濾杯選購- 看板Coffee | PTT美食旅遊區 的評價
kono 濾杯 特色 在 Vvcafe-咖啡、咖啡豆、咖啡機、咖啡館資訊分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學長的器材推坑標準】
大家午安,我是學長,每天每天
學長面對一堆器材和豆子思考著要寫些甚麼東西給大家看
也有很多人希望學長賣這個/寫那個
面對越來越多廠商贈送的器材/邀稿/新商品利潤的誘惑
學長想把我自己的器材選擇標準告訴大家
畢竟,vvcafe是個相對自由的FB專頁
學長是吃這行飯不會錯,但我想賣的東西
大多都是經過【任性的我自己的咖啡專業判斷】
❶ 經過實驗符合沖煮邏輯的器材
絕大部分的器材(高於95%),學長都徹底用過才會開始推坑
也就是說我文中所寫的特色、賣點、風味、有趣性、適合人群
都是經過學長自己實驗、消化、歸納後的結論
我覺得對某部分消費者是有價值的,才會販售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原因也不妨跟大家講
好東西大家用起來就是好用,不會有太多疑問,有疑問也易解
爛東西或誇張的陳述只會引來一堆購買者的詢問
學長的訊息絕對會回到手軟,這種商品我是絕對不賣的
至於有沒有極少數的商品我是沒上過手的?有
某些預購商品或募資商品,我真的拿不到的
學長就會探討商品的新穎性和資料的可靠度評估後才販售
例如:sasa的OCD十字鏢填壓器
在當時確實是很獨創/特殊的產品,也沒有太多使用風險
我才會進行預購,否則我不一定願意跟風
❷ 對於某種族群/某種沖法 有價值或差異化的器材
濾杯和手沖壺對於學長的粉絲來說,或許大多數人都有
因此在濾杯和手沖壺這種器材的挑選上,學長是很抉擇的
畢竟,推一個沒甚麼太多差異的濾杯/手沖壺給粉絲
這種效益不太大的事,我會覺得很無益
例如兩年來我推坑過的濾杯,我覺得都有其不同的意義
▶ 鑽石/切子濾杯→慢流速的菱形溝槽錐形濾杯,可反向彌補V60口感單薄的問題
▶ 三洋梯形濾杯→快流速的梯形濾杯,可反向彌補舊款kalita濾杯流速太慢的問題,果酸明亮均勻
▶ 聰明濾杯Grace→和塑膠款的聰明濾杯比更防呆也更有可玩性,又可減少部分人對塑膠材質的疑慮
▶ 花瓣濾杯→錐形濾杯中新的結構,甜度強大,算是相當新穎的概念,也可補足許多人沖煮不出甜味的問題
▶ 客氣六肋濾杯→台灣非常精湛的工藝+kono結構,美感和溝槽的完成度都很好,補足kono濾杯沒有陶瓷的遺憾
以上五種濾杯都在不同時期被學長推廣過,前後大約2年左右
一直到現在我還是覺得這五款都是值得收藏的好濾杯
而且五種的特色各有不同,杯杯都可玩出不同的風味
而其中學長經手的濾杯少說也有2.30種
為什麼不賣不寫不提,往往是因為
功能重複、設計老舊、作工簡陋、使用困難、不具實用性...等
不被挑選一定有理由,被學長挑選也一定有理由
❸ 性能/美感/特殊性 符合價值
學長選東西會考慮c/p值,但有些東西不以c/p值當唯一衡量標準
例如:風味、美感、手工...等,其價值隱含卻在暗處發光
也是精品咖啡世界裡最值得追求的:個性化與可玩性
但要販賣,總是要給各位客官一個客觀的售價
價格和價值對等很重要,商品很多,我不盲目追求
例如:有些東西是精品,但我覺得價格>價值時
我可能選擇分享/開箱但不販售,欣賞不賣不違反我的原則
又例如:有些東西可能很便宜很簡單,但其背後價值無限大
例如基礎電子秤/溫度計,有了他們沖煮的穩定度可以大大提升
即使美感一般,但可以讓更多人輕鬆上手,我還是會賣
畢竟精品咖啡推廣需要過程,要努力降低門檻讓更多人進來
至於價格
學長努力讓大家在我的專頁上購買的東西都符合市場價
但我並不致力於做市場最低價,因為這往往代表了很大的犧牲
例如:被單一商品/廠商綁死的犧牲、強迫賣一些爛東西的犧牲...等
學長就是任性,我不愛的東西你叫我怎麼賣...
以上是我大致的推坑標準,也因為這樣
任何客人跟我提的問題我都答得出來,我也不會心虛
我也歡迎你購買我的東西來問我各式問題,我會很愉快
-----以上是推坑標準,以下是反向思考-----
有些東西,學長玩不出個所以然(難用.沒特色.廣告誇張之類)
我就不會賣,當然也不會開箱(沒可寫性),甚至不會分享
那是因為...我不想讓其他人上手我覺得不好的東西
當然這個判斷標準只是我個人的主觀
說不定換個人玩就很厲害,這當然是非常非常有可能的
但反正粉絲專頁是我個人的平台,不必顧慮其他可能性
我就說
▶ 我覺得好的東西
▶ 我想像符合大眾價值的東西
▶ 我推坑我可以負責不會心虛的東西
聰明如你,就知道學長的意思啦~
感謝每個跟我買過器材/豆子的人
如果你使用上有甚麼問題,歡迎詢問
因為我希望你買到用到喝到,想到是學長推的坑
不會覺得生氣,而是覺得【這個坑跳得好】
kono 濾杯 特色 在 Vvcafe-咖啡、咖啡豆、咖啡機、咖啡館資訊分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兩天學長忙著測試
川流濾杯、咖啡王二代、最新的超強錐刀磨豆機(保密)
閒暇之餘看了一下各大手沖咖啡的社團
發現不少人對於是否要多買幾個濾杯有了不同的聲音
學長就想到以下這篇文章,回鍋給大家思考
濾杯當然是一種萃取工具
和廚具一樣,需要搭配你的廚藝,才有價值
但總有需要功力的廚具、和相對比較不吃功力的廚具
就算都是平底鍋,也可能會因為材質、厚薄、大小有差異
有些人一個中華鐵鍋就可以生出上百種好菜
有些人就是需要多種廚具,才能變出他理想的好菜
但誰對誰錯?當然沒對錯啊,能生出好菜就是對
以學長自己來做例子,我會的手法也不少了(詳見youtube)
但我還是有鍾愛的10種濾杯啊,為什麼?
因為有些厲害的味道就是要搭配某些濾杯才更有特色啊
不是光靠手法就能搞定一切的,哪有那麼厲害
(當然也不是光靠換濾杯就能搞定一切,要相輔相成)
--
【手沖咖啡-練習的程度和器材的選擇】
讓我們先舉個生活的例子
學做菜,可以選擇簡單的家常菜也可以做功夫菜
當然需要投入的心思差很多,好吃的程度也不一樣
沖煮咖啡其實也是類似的觀念
你如果選擇比較複雜的路線,像功夫菜
選料、刀工、火候、調味、擺盤,缺一不可
自然也延伸出比較多的基本功,需要大量練習
你如果選擇比較簡單的路線,像家常菜
你需要思考的可能是便利、輕鬆、快速、不膩、健康
練功的需求可能少一點,反而要多思考好用的工具
以上2種選擇沒有好壞高下之分,就是看個人的需求
天天功夫菜會搞死自己
餐餐家常菜也會膩、會想吃點特別的
回歸到手沖咖啡,其實觀念也差不多
給水大小、控水穩定、觀察粉層的狀態
就是最基本的技能,無論功夫菜或家常菜
只要你越熟練,你的菜自然會更好吃
所以這是非練不可,而且也不難練
有了基本,你就可以選擇往功夫菜或家常菜的方向走
-----如果是功夫菜,你可以選擇-----
HARIO v60→就像平底鍋,千變萬化但難上高峰
KONO系統→就像中華鐵鍋,功夫深就無可取代
花瓣濾杯→就像塔吉鍋,懂特殊手法就很好吃
-----如果是家常菜,你可以選擇-----
梯形(kalita波佐見、三洋)→就像鑄鐵鍋,跟著步驟走基本就好吃
波浪濾杯→就像舒肥機,超簡單,但要很好吃要額外調味
聰明濾杯系統→就像水波爐,參數設計好風味也不錯
好多人學手沖都是HARIO v60,這就像平底鍋家家戶戶都有
但他的特色就是易學難精,需要較多的基本功支持
你愛用就要多練功,才能更上一層樓
但如果你沒太多時間學料理,但又想要輕鬆好喝
那就應該選舒肥機、水波爐,而不是選擇平底鍋
舒肥機當然貴一點,但省事又容易成功
食材的成本才是最貴的,你煮壞多少geisha
就像多少人糟蹋了好肉好海鮮一樣
選一些難的工具又不練功,那有甚麼辦法...
這也是精品咖啡的明智未開
很多人買鍋子前都會爬爬文,看看哪個鍋子適合自己
但好像很少人會特別爬文,去了解濾杯的特性
先弄清楚鍋具,再練適度的功
才不會事倍功半,甚至打退堂鼓
如果你選了一支技術要求本就高的濾杯
那就認命練功啊,自己的鍋自己背,自己的水自己練囉
#如果有人買了舒肥機
#還拿鍋鏟拼命在裡面撈啊撈的
#你一定會覺得這個人真傻
kono 濾杯 特色 在 Kalita模仿Melitta的扇形濾杯,將單孔改為三孔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1908年,梅莉塔夫人發明了全世界第一款手沖濾杯和濾紙,改變了20世紀以後的咖啡飲用方式。 ... KONO名門濾杯最大的特色就是其溝槽僅有濾杯的一半或三分之一。 ... <看更多>
kono 濾杯 特色 在 【KONO濾杯的幾種沖法】 好久沒在線上和大家一起玩KONO... 的推薦與評價
【 KONO濾杯 的幾種沖法】 好久沒在線上和大家一起玩KONO 今天和大家聊聊點滴法、金澤做出的風味非常有 特色 身為咖啡迷的你一定要試試如果時間允許, ... ... <看更多>
kono 濾杯 特色 在 [器材] 專欄:濾杯設計對風味的影響- 看板Coffee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的專欄,我們將與大家介紹濾杯結構對沖煮的影響!
圖文好讀版:https://reurl.cc/Rb417Z
在咖啡世界裡,手沖是非常熱門的沖煮方式,也是咖啡愛好者,在家享受好咖啡最方便的
方法,從早期經典的Hario V60濾杯、Melitta 梯形濾杯,到現在各種各具特色的濾杯百
家爭鳴,更多沖煮的可能性正等著我們發掘,無疑是咖啡圈的一大福音。這篇文章,我們
將從“濾杯”這個角度,解說這項器材對沖煮的影響。
「濾杯」在沖煮過程扮演的角色
手沖咖啡屬於“滴漏式萃取”,咖啡粉承裝於濾杯中,倒入熱水,透過濾紙阻隔咖啡粉,
流出香醇的咖啡。濾杯在過程中,與水的流速、沖煮系統的溫度等變因息息相關,影響了
萃取的結果。即使沖煮的過程、手法一致,使用的濾杯不同,風味特徵也不同。
在開發、研究谷濾杯的過程中,我們深刻地認知到濾杯與沖煮的環環相扣,各項變因彼此
影響,在今天的專欄,我們將從濾杯裡的特徵出發,探討它們是如何串聯的,閱讀完這篇
文章,你將對濾杯有更深的認識,並在手沖上有新的啟發。
錐形 VS 梯形
算起輩份,Melitta開發的梯形濾杯,是量產濾杯最早的雛形,過了幾年Chemex、HarioV6
0等錐形濾杯才相繼問世。一般我們提到“形狀”時,我們會認為錐形的流速較快,風味
層次較開、酸值香氣輕盈;梯形濾杯流速慢,浸泡時間長,口感、甜感、厚實強烈。
這是因為,濾杯形狀影響了:“水”在濾杯內流動的狀態。錐形濾杯改良自梯形濾杯,更
符合流體的自然狀態,能夠帶來均勻的“匯流”。經典的Hario V60,有著60度角的斜度
,流速平衡且均勻,當今新開發的濾杯,也多以60度的區間為主。
肋骨構造與流速
濾杯內部,有著各式各樣的肋骨結構,除了美觀、獨特,最主要的功能還是提供“支撐”
,將濾杯的杯壁與濾紙隔開。當我們手沖時,濾杯與下壺的「空氣對流」,會影響「液體
流速」。下壺的熱空氣隨著肋骨間隙自然上升,使咖啡液流暢地滴入下壺,若濾杯與濾紙
完全服貼,流速會慢上許多。目前台灣有著許多優秀的濾杯,使用自己特別設計的肋骨,
每顆都反應了創作者的沖煮理念,為沖煮過程帶來不同的特性,像珈堂咖啡的主理人
可樂哥,喜歡酸值輕盈,兼具甜感的咖啡,同時注重乾淨度,因此開發的星芒濾杯,肋骨
密集通透,有著排水順暢的特性,讓沖煮者能輕鬆地賦予咖啡輕快均衡的口感。
而經典的Kono濾杯,短短的肋骨集中於底部,需搭配特別的點滴沖煮法,才能發揮設計的
特性,沖出日本咖啡強調的「甘醇感」。大家在購入濾杯時,不妨參考創作者對咖啡的喜
好,好發揮濾杯的長處。
杯底的「花嘴」,也是影響流速的一個關鍵,開口越大,流速越快。聰明的你,此時應該
已經聯想到,剛剛提到的「梯形濾杯」,外觀與風味特性的連結了吧!以Kalita濾杯為例
,底部有分一、二、三孔等變化,梯形加上較小的開孔,造成較慢的流速,浸泡時間長,
帶來強烈的甜感。
傳統的凸肋型濾杯(如Hario V60),有著不錯的排氣性,不過濾紙與濾杯的服貼程度,
往往是不可控的,每次放入濾紙、濕潤後,貼合的部分都不盡相同,成為沖煮過程中難以
改善的變因,因此我們開發了「凹肋型」的谷濾杯,透過內凹的肋骨結構,固定每次沖煮
時,排氣通道所佔的比例,有著非常高的「穩定度」,再現度非常高。此外,兩段式的溝
槽設計,上U下V的外型,產生煙囪效應,讓氣流順暢排放;流速穩定的好處是讓咖啡多了
些“浸泡式萃取”的特性,能輕易地強調Body、甜感,也讓咖啡保有很棒的透明度。
谷濾杯特性
谷濾杯的優點,在於「穩定」與「甘甜」,這源於我們早先的咖啡競賽經驗,賽場上一切
都需要抵達極致,比居家沖煮、商用營業更重視一致性,完全減去過程的變因。今年的世
界沖煮賽,巴拿馬賽區的冠軍,也是我們的好友Wilford Jr,選擇了谷濾杯來呈現自家Fi
nca Elida的競賽用咖啡豆,認為谷濾杯搭配特殊的沖煮方式,呈現咖啡香氣、複雜度時
,將咖啡豆的甜感提升至另一臺階。如果您是喜歡甜感的咖啡愛好者,不妨試試谷濾杯,
能夠帶來顯著的甜感提升。
濾杯在沖煮過程扮演的角色,除了上述提及的實務性,它還擔綱起「美」,一顆好的濾杯
,應該要連放在手上把玩,都能讓人感到開心,拿著喜歡的濾杯沖咖啡,心情也跟著好起
來。回歸手沖咖啡的本質,它是種簡單的沖煮方式,讓我們輕鬆地享受咖啡的美味。從磨
豆、注水到品飲,過程是非常療癒的。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先前的手沖課程中,有一位學員在辦公室中整理出小小一塊Coffee C
orner,會與其他工作夥伴一起在工作之餘手沖解壓,這正是咖啡的美好之處,讓我們有
了生活的出口。
謝謝大家的閱讀,希望今天的專欄,能讓大家更瞭解手沖過程裡,“濾杯”所帶來的影響
,也祝福大家能夠透過咖啡找到更多樂趣。
學和合咖啡學院:https://www.facebook.com/tchampioncoffeeacademy
減加乘咖啡官網:https://www.jims-burger.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101.13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631245816.A.C9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