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本益比(P/E Ratio)?】
👉獲利高,這支股票就可以買嗎? – 買的便宜才值得購買
在股票新聞常常看到公司「營收創新高!」或是「獲利創新高!」的新聞,但會賺錢的公司就值得購買嗎?其實不一定,因為高獲利的公司,通常價格也貴,如何買到合理價格的股票(或稱高CP值的股票),一般我們會看的就是本益比(Price-Earning Ratio, 簡稱P/E ratio 或PE)。
網頁好讀版➡️ http://bit.ly/2DNCH7A
Instagram ➡️ http://bit.ly/2DNq4JN
👉本益比如何計算呢?
本益比就是價格(Price)和每股盈餘(Earning Per Share, EPS)的組合,分別說明:
■ 價格(Price):就是股價,如果你現在要購買的話,就是你的「本」,也就是你花的錢。
■ 每股盈餘(Earning Per Share):要看的是公司賺不賺錢,賺錢通常是衡量公司的最重要指標之一,而每股盈餘則是公司每股賺了多少錢,公式為 公司淨利 / 在外流通股數,可以算作公司的「益」,也可說是你花錢買回來的利益。
本益比就是把價格和每股盈餘相除,換句話說,就是你花錢的「本」和買到公司的「益」相除的比率。
就跟CP值一樣,大家自然希望花越少的「本」錢,買到更高的公司利「益」,因此本益比越低,可以說是CP值越好。
👉 PE越低就越值得買嗎?
不一定,產業不同市場給的評價也不同,未來成長潛力越高的產業PE會較高,因為投資人對他們的高預期,以及們獲利尚未兌(EPS低)。
■ 近年來最火熱的產業之一:雲端服務產業
問到近年來最火熱的產業,就不得不提Google – GCP、Microsoft – Azure 和Amazon – AWS這三間公司的服務了。而身為最火熱的產業,自然投資人對他們的預期也是很高,我們可以來看看他們的股價、EPS和PE之間的變化。
可以看到Google在2016和2018年的EPS差不多(27.83和26.58),但股價都卻差很多(792.45和1,207.08),以EPS來看,Google這間公司為投資人所賺的錢並沒有提升,但買Google這支股票的價格卻變貴了很多!PE更是之前的1.6倍。
接著我們來看Microsoft:
Microsoft和Google 狀況差不多,2016年和2018年的獲利差不多,但股價卻是接近兩倍,再往前一些看2014年的EPS比2018年還高,但股價卻只有1/3,這個倍數的差別,就是市場對公司未來的期待所帶來的。當市場對雲端產業抱持高度樂觀時,購買該產業的股票,成本就會很高!
最後我們來看Amazon:
「你看!產業不一定準吧,Amazon的PE再往下耶!」許多朋友有這樣的疑問,但Amazon的PE其實是一個例外,由於Amazon的財務策略一直是把EPS壓得很低,前幾年甚至是負數,這幾年開始累積正的EPS後,EPS是以倍數成長,導致其PE呈現下降走勢,但以美股平均PE是在15-20之間,112的PE是非常高數字。
■ 近年來相對穩定的產業 – 金融業
看完火熱的產業,也許你會有疑問「是不是這幾年經濟比較好,每個產業都很樂觀啊?」其實不是,我們來看一個相對冷靜的產業 – 金融業。金融業我們選定三支股票,分別是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富國銀行(Wells Fargo)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首先來看美國銀行:
可以看到,EPS在2016年到2018年都是持續成長的趨勢,但在2017年股價就不動了(29.29 → 29.46),EPS成長了50%但股價卻是相對穩定,PE呈現下將的趨勢,代表市場對金融業是相對不樂觀,對於購買其股票是興致缺缺。
接著我們來看富國銀行:
富國銀行的EPS是美國銀行的兩倍,但PE反而比美國銀行更低,也可以看出來在2016-2018年呈現EPS向上提升,但PE是向下掉的反向趨勢。
最後我們來看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的PE跟上面兩家銀行趨勢類似,若非發生個別公司的重大事件,一般來說PE都是跟著產業走的。
若是聽到產業輪轉或是新聞聽到未來趨勢,都會對PE帶來影響,也可以知道投資人和市場對於未來佈局的想法,所以即使是不投資的朋友,有建議可以去看看各產業的PE了解目前市場對哪些產業看好。
👉 回到話題,所以買PE低的嗎?
答案還是不一定,即使銀行業目前PE是低的,但也不確定他未來會變更高,2014年到2018年的變化比較雲端產業可以說是沒有,若想要賺資本利得,買市場看好的雲端產業還比較好。但根據過往經驗,高PE的產業在市場趨勢向下時,會跌的比較慘,而低PE的產業則會相對保值。但這些說法並沒有決定,了解一個產業向上或向下,需要大量的分析,並抓好買入的時點,這些都需要長時間的分析,若是你對這些產業沒有看法,建議還是使用相對簡單的被動型投資作為投資方式。而若你有興趣研究產業,看看那2年就漲了2倍的雲端產業,努力是會有回報的!
最後,不管你是使用哪種投資方式,PE都是相當值得學習的,希望今天大家有學到東西,也歡迎大家與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gcp price 在 infracost/cloud-pricing-api - GitHub 的推薦與評價
GraphQL API for cloud pricing. Contains over 3M public prices from AWS, Azure and GCP. Self-updates prices via an automated weekly job. ... <看更多>
gcp price 在 GCP pricing API does not have data for compute instances ...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