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巴黎|
今天開始,巴黎市中心為避免車禍事故,某些道路行車速限30公里。從減少停車位和車道、增加自行車道、自用車分級等措施,巴黎市長致力於將巴黎打造成無車城市,現在的限速30再次讓無車不歡的人們感到憤怒。
早晨運動時,法國今日頭條是「第一線觸及客人領薪階級都要有健康通行證,不然要有48小時內的PCR檢測報告」,沒有這些就只好解約回家吃自己了。這感覺是蠻保護消費者和一般大眾的規定,畢竟大家不會想去餐廳被服務生傳染病毒。不過在「熱愛自由」的法國,還是有些人對此規定感到憤怒,本週開學復工即將迎來的,就是罷工!
和疫情相關的新聞,還有從今天開始,法國開始登記施打第三劑疫苗。遊戲規則還是和以前一樣,長者、弱者先來,而且要在第二劑施打六個月後才能打第三劑。
最後,FranceInfo新聞台做了一個2015年11月13日巴黎恐攻的紀錄片,從當晚法國急救專線和醫療人員的角度來看當晚發生了什麼。我早上一邊慢跑一邊聽這個紀錄片的節選,當晚只有五個急救專線的接線生,電話被打爆,但是打電話求救的人就算中槍,聽起來也頗為冷靜沒有尖叫哀嚎。我始終佩服這種遇事鎮靜的民族,像日本人遇到地震、海嘯一樣,也是十分鎮定。
下圖:昨天早上晨跑,跑著跑著也能遇到市集,結果昨日慢跑距離只有三公里就結束。😂😂😂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franceinfo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紀念性建築|
法國南部有個城市叫阿爾,那裡有個非常著名的攝影學校,還有每年一度的攝影節。此外它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梵谷《隆河上的星夜》這幅畫作,藝術家當時畫的地方就在阿爾。
我們好幾年前去過一次阿爾,在廢棄空間做了一個現場的Live表演。這是一個古羅馬時期就存在的城市,但是到了現代也沒有停止前進。六月底在阿爾,瑞士藝術收藏家Maja Hoffmann的Luma當代藝術基金會在此開幕。在原先法國國鐵的舊工廠由美國建築師Frank Gehry 設計了一棟造形奇異的巨型建築。
台灣朋友越洋來訊問我法國人怎麼看待這個新建築?的確許多人對它的第一個評論就是「好大」、「好醜」、「好神奇」⋯⋯的直覺性反應,不過法國經過了羅浮宮金字塔、龐畢度藝術中心等經驗後,已經知道建築是需要時間的淬煉才能評斷。Luma基金會的執行長在面對法媒時表示:「阿爾一直都是一個擁有巨型紀念性建築的地方,像古羅馬時期的競技場⋯⋯等等,這是一棟現代的紀念性建築。」
嗯,這麼說也是,一個大家不熟悉的城市如果可以有一個這樣的指標性建築吸引大家來朝聖,也可以帶動當地觀光發展。
下圖:Franceinfo © Adrian Deweerdt
franceinfo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女王蜂八卦 - 校園性騷擾 |
台灣大年初一的這一天,也是巴黎中小學上課的最後一天,明天就開始放寒假了。這天的巴黎,女王蜂群組八卦的驚天動地,後來新聞也開始大肆報導。
什麼事情讓家長們激烈反應成這樣?原來是巴黎排名第一的天主教私立中學的校長被學生控告性騷擾。根據這位14歲的學生指出,他上週因為不守學校規矩被校長約談。在校長室裡,校長偏離主題問他的性經驗,還要求他為校長口交。
這名現年71歲的校長之前是在巴黎另一所也是非常頂尖又知名的天主教私立中學任職,他去年因為該校上一任校長有問題才被聘僱來到該校。上一任校長又怎麼了呢?據悉是分化學校家長學生之間的關係,而且霸凌某些學生。
蝦密?校長霸凌學生是怎樣?不是只有學生之間才會有霸凌的事?很多法國家長都希望把小孩送到這種私立天主教的學校,這類的學校通常排名很前面,國高中會考成績優秀,有的甚至還比前幾名的公立中學強。而且私立學校老師比較少罷工、回家功課多、考試也比較多,家長有點像是把孩子丟給學校管的意思。
但是這些天主教私立學校的升學率之所以高,是因為校方會把成績不好的學生踢出去,以免影響整體成績。為了學校成績好看這麼做,我相信很多台灣家長不會覺得怎麼樣。但如果是自己的小孩不小心沒有得到極優秀的成績,而是只有優秀或很好的成績就要受到學校從上到下的排擠,那也真是太恐怖了。
大概是因為聽到太多這類型的故事,我從來沒有想過把女兒送到天主教私立中學唸書,倒是女兒看成績排名,個性愛挑戰的她就很想轉去今天出事的這所學校。
今天校長室發生的事件非常嚴重,性騷擾加戀童癖,對這個老校長來說是事業重挫、名譽掃地。不過在法院判決出來之前,我們都不宜未審先判,因為一個14歲不聽話的叛逆少年因為不守校規被校長約談,也有其他的可能性。在咪兔指控四起的歐美,大家更需要冷靜思考觀察和等候法院的判決。
下圖:截自Franceinfo網站
franceinfo 在 Franceinfo - 首頁 的推薦與評價
Selon les informations recueillies par franceinfo, l'Elysée dénonce "une agression" après la lettre envoyée par Boris Johnson à Emmanuel Macron,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