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討厭 Eat, Pray, Love ]
追這個粉專有一段時間的讀者,應該知道我一直覺得《Eat, Pray, Love》是一個被身心靈成長電影耽誤了的旅遊美食節目。在新書《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中,我選了幾篇過去曾和讀者談論過的主題,再做出更深度的延伸,其中一篇就在訴說我為什麼不喜歡這部曾經(或依然)紅透半邊天的電影。
不過要提醒一下,這裡討厭的《Eay, Pray, Love》,不是書而是電影的版本,這本書翻過一次,寫得比電影更細緻,對作者的內在風景也呈現得較完整,不過電影對我來說,就是另一回事了。
>>>
有一年,電影《Eat, Pray, Love》(中譯: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突然爆紅,茱莉亞.羅勃茲坐在長椅上,小口小口吃著冰淇淋,眼睛朝著迷人自由的遠方望過去的畫面,成為小資們的新版巴黎夢,一瞬間,大家都在談論著離開舒適圈、女孩當自強、踏上旅途尋找自我等人生命題。
那時的我正值迷惘期,這波風潮來得像場及時雨,我跟隨著眾人腳步,滿懷期待去看電影,希望能從中獲得我所缺乏的正能量。
沒想到非常失望。
電影女主Elizabeth無庸置疑是客觀標準的人生勝利組,她健康、美麗,靠熱愛的寫作賺錢,擁有一棟大房子,還有一個深愛她的丈夫,但是她不快樂、不滿足,感覺心底有什麼長久被忽視的缺失與遺憾隱隱躁動,一天深夜,她自問一句「難道就這樣了嗎?」為了回應這個問題,她暗自下定決心,要離開現在的人生,離開老公,離開婚姻,離開美國,她要到印度、峇里島與義大利去找尋自己。
這個心靈成長公式,讓我起了滿身雞皮疙瘩。
Elizabeth所謂的「人生低谷」,是身在特權階級,有車有房,另一半深愛她且負責忠心。但她不快樂,於是拋棄一切轉身離開,留下一屁股爛攤子給人收拾,似乎在「聆聽自己的聲音」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前,所有的不負責任與幼稚衝動,都可以被「做自己」的口號一筆抹銷。離婚後,出版社給了Elizabeth二十萬美金的預付旅遊基金供她上路,送她千里迢迢前往第三世界國家去回應內心的聲音,如果這叫「人生低谷」,那多數人應該是活在地質層的最底吧。
當然,外在的成功與內在的明暗並不一定成正比,但電影對Elizabeth的諸多煩惱自白與人生挫折是那麼的輕描淡寫,那麼欲蓋彌彰,那麼充滿了「我家坐的黃金馬桶讓我的屁股感到很冷」這樣的牢騷,令人不禁懷疑,Elizabeth內心真正的問題,其實不在於她白人中產階級生活的失落上,而她心靈危機的解藥,也不見得能從峇里島的靈性導師、義大利艷陽下的冰淇淋和印度的冥想道場中得到。這些事物只是點石成金的媒介,但石頭是否真能成金,還要看一個人對自己是否誠實。
Elizabeth這個角色,電影開始時是一個人,繞了地球大半圈後,還是同一個人。吃了很多盤義大利麵,邂逅了幾段愛情,咀嚼了一些人生金句,然後,以容光煥發、法喜充滿之姿返回家鄉,現在,她可以在圈子裡講述旅途中的靈性頓悟,衣櫃裡多了幾件民俗風服飾,並且不意外地順利獲得了新的愛情伴侶。放棄,追尋,再次回到雙雙對對靈性滿載的菁英生活,真實人生若真的如此簡單輕易該有多好。現實中的人,多的是尋尋覓覓依舊找不到另一半,渴望改變生活卻被責任義務羈絆,甚至還沒出發就已經丟失自己。這些失敗如此真實,卻注定永遠被排除在《Eat, Pray, Love》這樣的身心靈成長電影之外。
拿得起放得下,說到底是一種特權。
Elizabeth的成長背景不是她的原罪,這部電影真正的罪過,是一方面賣弄著不痛不癢的痛苦與創傷,一方面卻又鐵不下心拉不下臉去碰觸最真實最深刻的問題,並且讓人誤以為,原來靈魂生了病,人生出了差錯,只要去遙遠國度瑜珈冥想、到美麗異國吃喝玩樂,一切就能迎刃而解。
一個朋友到澳洲打工旅遊,回報說那裡除了大片的葡萄園外,還有好多的Spiritual Assholes。
他的房東L太太,每週上三天的瑜珈課,熱愛水晶礦物與占星術,自認是個不同常人的高敏感者,對世界萬物充滿熱情與好奇心,孜孜不倦地挖掘表象事物背後的真理。但在現實中,L太太卻時常口是心非。她會滿臉熱情問你想不想吃點起司,你若不識相地說要的話,就會在她臉上瞥見一抹被佔便宜的不悅;L太太所謂對世界的好奇,僅止於她所熟悉所理解的小宇宙,在那之外的人事物皆被她貶為邪魔歪道,而她最經典的說話起手式就是「我不是在歧視,但是......」;而L太太對現實表象的不信任,則投射到她對各種陰謀論的深信不疑,例如她逢人就說新冠肺炎疫苗,是比爾蓋茲在全人類體內植入晶片的陰謀。
Spiritual Assholes,也有人說他們是Spiritual Narcissists,但在我看來,他們並非真正自戀,而是極度不安。人們缺乏快樂,不知道如何追求,於是轉而追求快樂的樣子。於是,各種「正能量」傳銷便趁虛而入,它們緩解了徬徨無措的神經,提供了立竿見影的錯覺,只是當這些「正能量」淪為形式,一手遮天地否定失敗的存在、創造閃閃發光的虛假人設,甚至被用來作為鄙視他人的工具時,則添加了一味毒性,輕則使人認不清現實,重則傷人傷己而不自知。
人生往往正負共存,快樂不在於消滅所有負的、強調所有正的,而是在正與負之間學會妥協、接受與平衡,並在一次又一次的試錯中,披荊斬棘地走出一條忠於自我的路。
如Bob Dylan在《Rolling Thunder Revue》裡說的一句話:「人生重點不在於尋找自我,也不在於尋找任何目標,人生的目標是創造自我。」
瑜珈不是終點,旅行不是終點,《Eat, Pray, Love 》的生活方式不是終點。淋漓盡致的人生,是為了瑜珈而瑜珈,為了旅行而旅行,為了吃而吃,為了祈禱而祈禱,為了愛而愛。就像我們往往在繞了一大圈之後,發現答案其實早就在自己心裡。
節錄自《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博客來: https://bit.ly/3xYUSBa
博客來【限量簽名版】: https://bit.ly/3wTyNm8
誠品: https://bit.ly/3ryMu8N
誠品【限量簽名版】: https://bit.ly/36ZO8a5
金石堂【限量簽名版】: https://bit.ly/2UDDMdz
momo【限量簽名版】: https://bit.ly/3kLeFQy
✨ 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讀者,都可以到以下網路書店訂購,運費及所需天數會依地點而有所不同喔:)
城邦讀書花園: https://bit.ly/3y0bgRQ
誠品網路書店 https://bit.ly/3gFF1kt
博客來 https://pse.is/QKNY8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散文 #abbychao #少女A 悅知文化
「eat, pray, love 作者」的推薦目錄:
- 關於eat, pray, love 作者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eat, pray, love 作者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eat, pray, love 作者 在 偽文青。去旅行。散散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eat, pray, love 作者 在 [好雷]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Eat Pray Love) -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eat, pray, love 作者 在 以下純屬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eat, pray, love 作者 在 Cinephile 電影迷|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Eat Pray Love 的評價
eat, pray, love 作者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邊工作邊旅行,很讓人崩潰 ]
疫情發生過後,身邊很多朋友開始遠距工作,和我抱怨了很多磨合過程的痛苦。不過對我來說,我的工作一直是 WFH,所以日子並沒有因疫情產生太大的改變。有朋友問我,現在不能想出門就出門,想旅遊就旅遊,是不是很痛苦?其實這個答案也是否定的,我曾經仗著自己可以 WFH 而背著公司偷偷跑出國去,以為可以邊玩樂邊賺錢很聰明,結果事後證明,「邊工作邊旅行」可能沒有別的自由工作者說得那麼美好,至少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
我是一個天性懶惰又討厭客套社交的人,以前同學們在討論「未來的志向」時,說的是想當醫生、生物學家、AI 工程師等等回饋社會、造福人群,而我的夢想只是「可以在家工作」。
三生有幸,後來如願找到了現在這份遠距工作的網路編輯職位,收到錄取通知書那天,我馬上辭去原本的辦公室工作,揮別了和不熟同事在茶水間巧遇的痛苦尬聊、揮別了擔心拉屎聲太驚悚嚇到外面的人而練就的夾肛術、揮別了早上八點擠捷運擠到想殺人的煩躁,我頭也不回,奔回家裡,床的方向。
終於脫離了辦公室的束縛,呼吸著自由的新鮮空氣,內心深處的探險者靈魂被喚起。
現在不是流行邊工作邊旅行嗎?我腦海裡馬上浮現小說電影裡的畫面:妙齡單身女子在異國流浪,舉頭望明月,低頭寫文章,偶一轉身,或許還會在轉角遇到愛。
抱持著「一邊工作,一邊旅行」的浪漫情懷,我開始規劃我的女子小旅行,沒想到第一次上路,就讓我想要殺人。
我約了三個女生朋友,一起去越南胡志明。這團除了我之外,各個都是魯蛇,一個畢業八個月了還找不到工作,一個在職場宮鬥慘輸於是辭職旅行找自己,一個想要創業但至今沒人敢跟她說那點子其實很爛,而我則是一個時尚的編輯。就這樣,四個人踏上旅程。
我打的如意算盤如下:邊工作邊旅行,等於是邊玩邊賺錢,只要抓緊時間越早完成當日工作,剩下的時間就全是我自己的,要怎麼玩怎麼玩,公司皇帝遠根本管不了我(這篇冒著生命危險在寫)。
如果冥冥之中有「資方之神」,祂一定是聽到了我這不要臉的「薪水小偷」自白,為了向廣大社畜信徒們殺雞儆猴,祂在我的旅程中設下重重關卡,不知是一種懲罰,還是帶有一種「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深意。
第一天,我在炎熱的胡志明街汗流浹背像隻蝸牛般,到處找合適的咖啡廳工作。
連跑了幾家,不是沒有插座,就是網速超慢,要知道,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Digital Nomads 們逐電與網而活,對一個遠距工作者來說,沒插座沒快速的網路,簡直就像逼一個廚師在只有一個電磁爐的廚房裡煮出滿漢全席。最後,只好摸摸鼻子奔回旅館,在房間裡灰頭土臉完成工作,那天精心搭配的衣服與妝容,最後直接洗洗睡掉。
第二天,魯蛇朋友們睡得正香,而我為了下午能跟大家一起出去玩,早上六點就起床開始寫文章。本來一切順利照計畫進行,沒想到我們才剛出門沒多久,公司便傳來新的交辦事項,那時距離表訂下班時間還有六個小時,我沒理由不做,於是只好取消下午的行程,目送幾個朋友開開心心地遠去,獨留我一個人在旅館奮鬥。那天後來聽她們聊下午去看了什麼美景、吃了什麼美食、拍了什麼美照,我表面大方點頭微笑,內心卻只想叫她們去死。
第三天,終於到了週末,經過了前幾日邊工作邊旅遊的身心俱疲,我打算徹底地放空身心,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但是,想是這麼想,卻控制不了自己的思緒。對我這種網路編輯來說,最怕的就是題材短缺,為了手上擁有源源不絕的素材想法,我的腦袋幾乎是一刻也不得閒(就連被分手的時候,也會病態地分心想著這可以當愛情故事的素材)。
當魯蛇朋友們心無旁騖、快快樂樂地吃喝玩樂時,我卻發現自己已經悄悄開啟了「工作狂」模式,不斷留意著哪家餐廳值得報導、哪個路線適合開發、哪個偶發事件能拿來長篇大論一番,一天結束後,朋友們一個個精神飽滿、法喜充滿,我卻像個靈魂被資方之神攝走的行屍走肉,看看她們,再看看鏡子裡雙眼凹陷的自己,突然明白了誰才是真正的魯蛇。
邊工作邊旅行,真的不好玩,而且很浪費錢。
因為你無法好好的旅行,也沒辦法好好的工作,只是永無止盡地在煩惱某些事情。
在《Eat, Pray, Love》裡,身為專欄作家的 Julia Roberts 角色也沒有邊工作邊旅行,她只是盡情地在義大利吃麵,任性地在世界中心高喊愛,無憂無慮地放飛身心靈。
不過,我們不像 Julia Roberts 角色這麼好命,上路前還有出版社的預付稿費可以拿,我們只是平凡人,無論遠不遠距,一樣每天上下班打卡,一樣責任制,一樣每天一堆鳥事。所以,可以邊工作邊旅行的人別太天真,不能邊工作邊旅行的人也別羨慕,因為每個人都不過是在有限的社畜人生中,很努力很努力地擠出一點點確幸罷了。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原文刊載於 A Day Magazine
#travel #writing #旅遊 #工作
eat, pray, love 作者 在 偽文青。去旅行。散散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專欄 #莎莉絮語
早前我在社交媒體上做了一個調查,看看有多少朋友會因為與人比較,而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結果有點出乎意料,那些看似很自信、符合大眾「成功」標準的朋友,竟然也長期陷入焦慮與妒忌的情緒中。
在當下我忽然有種釋懷 —— 其實我們都一樣。
最近在看《斜槓青年實踐版》,作者對人容易覺得自己不夠好這回事,花上了很大篇幅去分析。作為社會動物,人需要依賴群體而生,而群體就存在著嚴格的階級,個人在群體中的地位基於兩個因素,一是你與他人的強弱對比,另一個則是別人對自己的認同和接納程度。而一旦發現地位受到威脅,這種心理機制就會引發焦慮、擔憂、妒忌等情緒。
那要如何擺脫呢?作者建議我們,別再把焦點放在我們無法控制的結果之上。
既然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與其看著別人跑,倒不如專注於自己腳下的每一步。
說起來當然容易,但要實踐卻不簡單,我覺得關鍵在於你有多了解自己。焦慮,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每天打開新聞、開社交媒體,就會獲取各式各樣的資訊,當你看見別人所謂「成功」的生活時,就會潛意識跟自己說:那也是我「想要」的生活。你不察覺,直到你深陷痛苦中,也許才會發現,自己一直所追求的,都是別人的願望,而並非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當然,即使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甚麼,也不代表不會被社會、家庭的期望所動搖。
所以想內心足夠強大,我決定來訓練一下心智——練習冥想。早幾年開始接觸冥想,但一直沒有動力去做,因為即使要我坐著五分鐘不動,內心也會急得猶如熱窩中的螞蟻,腦海中會不斷出現未完成的事,叫我快快睜開眼去工作。當然後來看《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Eat, Pray, Love)書時,讀到作者去印度學瑜伽的經歷就知道,那完全是自尊作怪的緣故。
要找到內心的平靜,第一步,是先要察覺它們的存在。去年因為要脫離舒適區,嘗試新的事情,內心焦慮不安。那時剛巧有朋友邀請我參加為期 21 日的冥想體驗,我急於擺脫這個情緒漩渦,於是也努力跟隨著指引去做,當然有時其實完全無法靜下心來,只逼著自己「完成」,但也有時能稍微安靜下來。
有天晚上心跳急速得難以入睡,我唯有回想那些冥想指引,深呼吸一口氣,再呼出一口氣,吸氣、呼氣,突然察覺到自己一直沒有接受「未知」,一直想跟時間比賽,所以才會如此焦慮,因為這些事情我根本無法控制。意識到這點的瞬間,心跳就開始放慢了,繃緊的身體漸漸放鬆下來。
雖然完成了那 21 日冥想體驗後我沒有繼續冥想下去,不過這次的體會也讓我非常深刻。
於是新一年的其中一個願望,就是每天都要冥想。常霖法師在個人網頁這樣寫道, 做冥想最重要是「寧可短,不可斷」。於是我決定根據個人需要尋找適合的冥想引導,有時只是五分鐘,有時則是十多分鐘,直到目前為止,從沒間斷,剛巧也是21天。現在每次做,再沒有很急想要去哪裡的感覺,終於開始能夠平靜下來,也對自己的情緒變化察覺更敏銳。
當然覺悟只是一時,轉眼又會忘記,所以需要重覆不斷的練習。下次當大家覺得很焦慮不安的時候,也不妨停一停,深呼吸,跟自己對話一下,察覺自己的情緒,或許會有新的發現也不一定。
會把許多精力都轉移到IG了
如果大家還想看我的近況,可以follow IG: walking_travel
之後再想要不要開Mewe,還是用第二種形式與大家見面吧!
eat, pray, love 作者 在 以下純屬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多年後看《Eat, Pray, Love》,發現完全是一部「毒性正能量」之作] 幾年前 ... 說原著作者Elizabeth Gilbert 要出一本新書,想想,不如把《Eat, Pray, ... ... <看更多>
eat, pray, love 作者 在 Cinephile 電影迷|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Eat Pray Love 的推薦與評價
Based on an inspiring true story, Eat Pray Love proves that there really is more than one way to let yourself go and see the world. ... <看更多>
eat, pray, love 作者 在 [好雷]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Eat Pray Love)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Eat Pray Love》
如果用一個詞定義自己的畢生追求,你會選什麼?Eat、Pray還是Love?這三個單字
指涉三種追求(飲食宗教愛情)、三種境界(物質形上情感),甚至可能是一種互涉的價
值體系──從飲食中體現愛,從宗教中透顯愛。剛粗淺瀏覽這部片的影評,大多基於付出
過高期許、影片交代不清、主角個性異常、離悖現實過多……等而貶抑此片,但這本無可
厚非,因為平常的影片只要其中一元素便可支撐全局,遑論把這三個大元素統合於一部片
會有多麼不易?所以我寧可以寬容的心態篩濾片中的吉光片羽討論,避免落於死胡同的挑
骨頭。
首先是飲食文化,這部片的敘事手法相當有趣,如果篩汰故事、情節,根本就是主角的世
界美食巡迴秀,但我們不能抽離角色的背景,而單純用生物本能看待那些食物,須知食物
的出現除了反應國情之外,甚或有參與敘事的可能。如在義大利以主角曾以pizza代表自
己的詞,並以之連結好朋友蘇菲怕胖會失去男友的恐懼,這意味食物同時負載致命吸引力
,足以讓你失去自我只為它沉浮,同時又意識到它會剝奪你的體態,進而截斷你的愛情。
不過後來的蘇菲穿爆牛仔褲消解了愛與食物的緊張感,反正愛我的人不會因為我胖瘦而動
搖,何不盡情享受食物及愛情呢?只是在主角看來這觀念只限定於有伴的人,對一位離婚
婦女而言,彌補另一半的空缺遠比胖不胖重要多了,這在她逛服飾店最後看到晚禮服的停
住眼神最為明顯。
只是她無法接受新對象,因為心中仍愛著前男友大衛,但在去過奧古斯都神廟之後,
終於釐清許多不成熟的觀念,於是寫了一封真摯動人的情書給大衛,作為最後的示愛。
因為這段我太感動了,便在看電影時謄寫一遍,現在再打一次跟大家分享。
(過去回憶)David:拜託你可以上床嘛?(Liz受不了這種感情而打地鋪睡)要是我
們承認2人的關係很遭,卻無論如何都相守下去。我們接受經常吵架,幾乎不再做愛,但
我們不想離開彼此生活,那樣我們就能共渡人生,雖然很悲慘,卻能慶幸不會分開。
(現在、筆者略動其語句)
Dear David:
記得當你說我們該休戚與共,並為此慶幸能相守一起,以此證明我多麼愛你,我花了
很長時間接受這提議,並努力促成。但前幾天有個朋友帶我去一個最神奇的地方,稱為奧
古斯都廟。由奧古斯都建造,作為他的陵墓。當蠻族入侵,這裡的一切被摧毀。奧古斯都
,羅馬的首位真正帝王,他怎能想像羅馬,這個對他而言的全世界,有一天會成為一片廢
墟?(旁白介紹此地經歷煙火囤積倉庫,到現在變成流浪漢的便溺場所)這裡是羅馬最安
靜和荒涼的地方之一,這城市幾世紀以來圍繞著這裡發展,這裡宛如一道珍貴的創傷,宛
如放不下的心碎,因為這種痛苦令人沉迷。我們都追求恆久不變,David,牽就生活在悲慘
中,因為我們害怕改變、害怕分崩離析,於是我環視這個地方,它歷經混亂,如此被改造
、焚毀、掠奪,然後再被建造起來,突然,我的疑慮隨之消除。或許我的人生並非如此混
亂,世界的原貌就是如此,真正的陷阱在於逐漸依戀這個世界。毀壞是種天賦,卻也是條
通往轉變的道路。即使在這座永恆的城市,奧古斯都廟都向我展示我們必須隨時準備面對
轉變的無限起伏。所以,我們不在一起會過得更好,因為我們害怕分開會被摧毀。
在Liz心中,enter鍵的按下結束了這封信的傳遞,同時也切斷了兩人的可能。但盡管她理
智上付出最大努力斷絕與David的牽連,她的心中仍忘懷不了過去的輝光,於是他轉往印
度,企圖從那找到解決的方法。只是顯然地,在印度只能解決神學問題,解決不了人學問
題。理查,與主角同為失婚聯盟的智慧老人,用近乎禪鋒的語言遊戲點破她的盲點:智慧
導師不在南、不在北,亦在東、亦在西,祂在印度、也在紐約,其實就住在心裡。只要清
空心中因離婚、分手餘留的種種不快、後悔、歉疚,神就可以衝進來,展示宇宙的美好奧
妙。終於,她願意誠實面對因一時衝動而交往的前男友大衛,如同理查向她說的,就讓我
們彼此相愛,然後放下。只是她躁動的內心終究不適應神性的世界,因為她會來這只是受
到David的指引,而且見到印度小女孩的傀儡姻緣後,她更明白沒有奉獻對象的宗教並不
存意義,也就是說,我會信奉神是因為我愛的人,並不是藉由神來尋找我愛的人。於是她
走向這躺旅途的起點也是終點──峇里。
首先不得不提峇里的飲食設定相當切合主角所需,在之前的旅程裡,食物只是娛樂一
部分,但在這裡她吃的最特別的就是大姊給的「藥」,不論就實質意義或象徵意義,在在
暗示這裡會有她真正需要的解答。於焉,她邂逅長相並不出眾,但心地相當善良的裴利貝
。若要我來選,裴利貝其實跟David一個樣,為了愛情一股腦沖昏頭,起初狂獻殷勤,一旦
遇到巨大爭執時也是原形畢露,(當然裴利貝生氣是有道理的,誰叫Liz真的也是太過封
閉自己)。只是Liz最後的領悟值得讓我們省思,也就是賴爺提醒她的──為愛放棄平衡
,也是大平衡的一部分,這意味宗教上的平衡其實建構於人性的愛上,雖然停留人性的愛
的層次可能會導致宗教層次的失衡,但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本來就不能捨愛情而信宗教,
那專心於宗教也只是虐待自己的空言,何不乾脆堅守一方再補全另一方呢?同時,這種體
會也救贖Liz從過去累積以降的罪惡感及憂患意識,讓她能夠無畏地接受裴利貝的感情。最
後Liz對裴利貝說:若要用一個詞形容我們,我會說「(義大利文)我們過街吧,that
means let’s cross over the street.」,這不只意味同意構築兩人情感世界,更有「
克服種種困難」的雙關意涵,由此可證Liz的感情從前夫的捨棄自我成就、David的為愛忍
受,到裴利貝已然全然通透解決,證明了一種由成熟愛情派生出各種精神價值的可能。所
以,片名雖為Eet、Pray、Love,最終仍迴流於Love裡。
--
作者 uchang24 (Sean) 看板 Mix_Match
標題 [男搭] 問個很怪的問題 關於玉珮怎麼帶才好看
時間 Sun Sep 11 20:45:07 201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33.3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15990909.A.CDF.html
※ 編輯: lses6211 (140.112.233.30), 11/15/2014 09:19:2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