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背後的秘密是自由,而自由就來自於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好好為自由努力,而不是成為生活的奴隸,才是真正地活著。
.
當你的努力不為了取悅任何人,只是單純為了分享自己的熱情,你就已經在通往自由的路上了。
.
The secret to happiness is freedom that you are doing what you truly love. Fighting for freedom is better than being a prisoner all the days of your life.
And when you come to a point where you don’t need to impress anyone, your freedom will begin.
.
11/25歐洲講座,歡迎對歐洲或自助/一個人旅行有興趣的人參加,期待你在這場講座得到一些力量❤️
👇🏻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56281241190821/?ti=icl
.
#konigssee #deutchland #germany #lake #europe #自助 #旅行 #旅遊 #自助旅行 #自助旅遊 #旅行者 #一個人旅行 #獨自旅行 #自由 #快樂 #旅行講座 #背包客 #國王湖 #歐洲 #德國 #travel #traveling #backpacking #backpack #backpacker #solotravel #green #sky #photogrAphy #travelalone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deutchland 在 陳信諭 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的你,脫魯了嗎?
裡面列舉五點德國魯爾和高雄的對照,希望高雄的城市轉型也能走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符合人民期待的路!
#情人節 想脫魯?一起來看看要怎樣讓高雄脫魯吧!
〄 五個讓高雄從 #魯蛇 變 #魯爾 的秘方——魯爾篇(下)
2015 年 11 月 1 日,五輕正式熄燈,昔日從高速公路南進港都時,窗外在暗夜中發亮吐息的鋼鐵叢林走向了終點。兩年不到,若我們再次途經此地,林立的吊臂正在拆卸製煉設備,部分廠區已經消失。然而,腳下染污的土地,卻還沒等到一紙恢復生機的確切承諾。出身高雄市府的中油新董座已經上台又下台,對於石化高值化、總部實質南遷等議題是否會無限拖延下去,關心的人潮似乎已漸漸散去⋯⋯
如果我們能再次低空飛越埃森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建築群,龐大的灰色水泥,紅褐色鋼鐵,赤色磚牆構成的工業巨獸,座落在一片廣大的綠地之間,外圍點綴著住宅,學校,運動場等設施,遙遙望去,還可遠望大企業進駐的埃森中心商業區形成的天際線。
今天,兩百年歷史的蒂森克魯伯公司、德國第二大電力商萊茵集團仍以埃森為總部,並都已經轉型成世界技術頂尖的綜合工程與能源公司。德國最大能源集團 E.ON 分拆煤電事業,專心於再生能源、智慧型電網、儲電設施等新能源服務後,也要進駐埃森設立總部。
魯爾區傳統最大的產業,便是能源與鋼鐵,這和高雄以石化和鋼鐵非常類似,但過了一百年後的魯爾,一樣的公司,不一樣的技術,還是做到了一樣的世界頂尖。
當我們看到魯爾的轉型經驗,表面上輕鬆寫意,背後卻經過無數人的努力與折衝。魯爾區人口 540 萬人,面積 4400 多平方公里,相當於台南與高雄的總和,而魯爾所在的北萊因-西發利亞邦面積則是略小於台灣,人口超過 1800 萬人,已經有一國之規模。要推動這麼龐大地域的經濟轉型,本身並非易事。
在 1950 年代末開始的漫長產業升級之路中,值得高雄學習的有幾個地方:
■ 1. 團結才能成功:
魯爾再生過程中,聯邦分配歐盟與中央資金,地方政府負責資金管理和監察,通力投入區域發展。且因魯爾本來就呈現多核心發展,因此魯爾地方聯盟(Regionalverbands Ruhr)就發揮重要統籌協調作用。在轉型過程中,聯邦和邦政府直接設立委員會進行協調,破除地方紛爭,並達到跨單位平行合作的目的。另外德國復興銀行也在轉型中給予大量融資支持,讓魯爾轉型之路一開始就有銀彈足供推動。
高雄轉型之路中,一直缺乏地方和中央合作,例如在 2008 - 2016 年間,多項建設被取消或刪減預算,而特別條例等也都在立院被當時執政黨阻攔,政治力的介入和朝令夕改是第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應有全國性的策略來帶動台灣第一大港的徹底升級。
■ 2. 建立智力共享網路:
如 1962 年開始,在波鴻、多特蒙德等地建立大學與科研機關,並整合現有大學,如 2003 年合併成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目前魯爾區有 6 所綜合大學和 10 所應用科技大學,有超過 24 萬名學生。另外邦政府確立了多個優先發展領域,包含生物醫療、IT 產業,給予經濟補貼,並特別重視中小企業發展以及和科研合作,並結合會展產業,舉辦世界尖端技術大會等會展,加強國際人才交流。
高雄雖在過去 30 年建立了較多大學,但規模較小,發展較慢,彼此缺乏整合且大多遠離市區,交流不足。應以核心產業為未來發展目標,加強大學,研究機構,和產業界的合作。
■ 3. 循序漸進的前瞻計畫:
在魯爾剛開始面臨危機時,政府已經開始規劃轉型計畫,並逐步整理出幾個全區性綱領,例如 1968 年魯爾發展綱要,1969 年區域整治規劃,1980-1984 年魯爾行動計畫,1985 年煤鋼地區的未來倡議,直到 2007 年「未來魯爾」倡議等,這些步伐上邦政府和聯邦政府都是一致支持。在 60 年代,主要以扶植傳統產業升級或減少轉型衝擊為主,70 年代以後加強教育與科研投入,引入高等服務業,近期在金融風暴的衝擊過後,魯爾檢討原有優勢,加強發展新型工業(如工業 4.0),創造完整經濟模式。
而我們高雄,雖然有大致的發展計畫,但缺乏與國土發展計畫的結合以及中央支持,也較無政策的延續性以及明確行動綱領。這是不利於長期發展的。
■ 4. 善用現有資源:
利用工業遺產發展文創產業,以及工業相關的旅遊路線,並善用整合區域文化資源(如 200 多座博物館和超過 100 座音樂廳),透過埃森和其他 52 個行政單位共組的「魯爾 2010」計畫,爭取歐盟文化首都,也順利雀屏中選。
反觀高雄空有大量工業遺產資源,但保留與否都還遲遲未定,更何況利用計畫了。另外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中,儘管也展出了台灣產業發展的歷史,但缺乏「臨場感」和文資的保留,仍令人感覺缺乏魅力與吸引觀光,以及衍生出文化產業的潛力。
■ 5. 建立人本城市:
最後,魯爾轉型過程中,一直致力提升市民居住品質,除了上面提過的工業區轉型生態公園與綠地包覆的產業園區外,交通等民生基礎建設也不可少。魯爾區因歷史因素,呈現多核心齊頭發展的大城市群,魯爾核心區,由西到東的幾個城市,杜伊斯堡,埃森,波鴻和多特蒙德,除了波鴻人口約 38 萬外,其餘三城都在 50-60 萬左右,形成少見的四核心都會區。這些都會區內都有密集的輕軌,區域鐵路等大眾運輸服務,不論在城內城際交通都極其方便。我們也應該檢討,產業轉型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升 #人的生活品質,而不是提升大企業的獲利。而要吸引更多人才進駐,宜居城市應該是基本的條件之一。
從魯爾經驗中,高雄必須認識到,徹底的產業升級並不容易,若我們從 2000 年代初一系列的基礎建設與新產業園區建立算起,將之等同於魯爾的 1960 年代,那麼,實際的計畫期程應該要盡快取得中央與地方的通力共識,規劃到 2030 年以後。而在中間的這段期間,我們必須盡快補足缺乏的高等教育,產學研發與智力共享網路,以 3~4 間大型綜合大學和國家及學術機關為首來建立南部的研究能量。
在此過程中,以現有的工業基礎出發,推動更多的研發經費投入,以及轉向中小企業為主的水平競合產業體系。這樣的龐大工程,需要全體高雄人的充分了解與支持!
#高雄 #好過日 #重工業轉骨湯
#Taiwan #Kaohsiung ##Germany #Deutchland #Ruhr
▼一秒訂閱高雄好過日▼
https://m.me/takaogooday
▼好過日IG▼
https://www.instagram.com/takaogooday/
deutchland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情人節 想脫魯?一起來看看要怎樣讓高雄脫魯吧!
〄 五個讓高雄從 #魯蛇 變 #魯爾 的秘方——魯爾篇(下)
2015 年 11 月 1 日,五輕正式熄燈,昔日從高速公路南進港都時,窗外在暗夜中發亮吐息的鋼鐵叢林走向了終點。兩年不到,若我們再次途經此地,林立的吊臂正在拆卸製煉設備,部分廠區已經消失。然而,腳下染污的土地,卻還沒等到一紙恢復生機的確切承諾。出身高雄市府的中油新董座已經上台又下台,對於石化高值化、總部實質南遷等議題是否會無限拖延下去,關心的人潮似乎已漸漸散去⋯⋯
如果我們能再次低空飛越埃森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建築群,龐大的灰色水泥,紅褐色鋼鐵,赤色磚牆構成的工業巨獸,座落在一片廣大的綠地之間,外圍點綴著住宅,學校,運動場等設施,遙遙望去,還可遠望大企業進駐的埃森中心商業區形成的天際線。
今天,兩百年歷史的蒂森克魯伯公司、德國第二大電力商萊茵集團仍以埃森為總部,並都已經轉型成世界技術頂尖的綜合工程與能源公司。德國最大能源集團 E.ON 分拆煤電事業,專心於再生能源、智慧型電網、儲電設施等新能源服務後,也要進駐埃森設立總部。
魯爾區傳統最大的產業,便是能源與鋼鐵,這和高雄以石化和鋼鐵非常類似,但過了一百年後的魯爾,一樣的公司,不一樣的技術,還是做到了一樣的世界頂尖。
當我們看到魯爾的轉型經驗,表面上輕鬆寫意,背後卻經過無數人的努力與折衝。魯爾區人口 540 萬人,面積 4400 多平方公里,相當於台南與高雄的總和,而魯爾所在的北萊因-西發利亞邦面積則是略小於台灣,人口超過 1800 萬人,已經有一國之規模。要推動這麼龐大地域的經濟轉型,本身並非易事。
在 1950 年代末開始的漫長產業升級之路中,值得高雄學習的有幾個地方:
■ 1. 團結才能成功:
魯爾再生過程中,聯邦分配歐盟與中央資金,地方政府負責資金管理和監察,通力投入區域發展。且因魯爾本來就呈現多核心發展,因此魯爾地方聯盟(Regionalverbands Ruhr)就發揮重要統籌協調作用。在轉型過程中,聯邦和邦政府直接設立委員會進行協調,破除地方紛爭,並達到跨單位平行合作的目的。另外德國復興銀行也在轉型中給予大量融資支持,讓魯爾轉型之路一開始就有銀彈足供推動。
高雄轉型之路中,一直缺乏地方和中央合作,例如在 2008 - 2016 年間,多項建設被取消或刪減預算,而特別條例等也都在立院被當時執政黨阻攔,政治力的介入和朝令夕改是第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應有全國性的策略來帶動台灣第一大港的徹底升級。
■ 2. 建立智力共享網路:
如 1962 年開始,在波鴻、多特蒙德等地建立大學與科研機關,並整合現有大學,如 2003 年合併成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目前魯爾區有 6 所綜合大學和 10 所應用科技大學,有超過 24 萬名學生。另外邦政府確立了多個優先發展領域,包含生物醫療、IT 產業,給予經濟補貼,並特別重視中小企業發展以及和科研合作,並結合會展產業,舉辦世界尖端技術大會等會展,加強國際人才交流。
高雄雖在過去 30 年建立了較多大學,但規模較小,發展較慢,彼此缺乏整合且大多遠離市區,交流不足。應以核心產業為未來發展目標,加強大學,研究機構,和產業界的合作。
■ 3. 循序漸進的前瞻計畫:
在魯爾剛開始面臨危機時,政府已經開始規劃轉型計畫,並逐步整理出幾個全區性綱領,例如 1968 年魯爾發展綱要,1969 年區域整治規劃,1980-1984 年魯爾行動計畫,1985 年煤鋼地區的未來倡議,直到 2007 年「未來魯爾」倡議等,這些步伐上邦政府和聯邦政府都是一致支持。在 60 年代,主要以扶植傳統產業升級或減少轉型衝擊為主,70 年代以後加強教育與科研投入,引入高等服務業,近期在金融風暴的衝擊過後,魯爾檢討原有優勢,加強發展新型工業(如工業 4.0),創造完整經濟模式。
而我們高雄,雖然有大致的發展計畫,但缺乏與國土發展計畫的結合以及中央支持,也較無政策的延續性以及明確行動綱領。這是不利於長期發展的。
■ 4. 善用現有資源:
利用工業遺產發展文創產業,以及工業相關的旅遊路線,並善用整合區域文化資源(如 200 多座博物館和超過 100 座音樂廳),透過埃森和其他 52 個行政單位共組的「魯爾 2010」計畫,爭取歐盟文化首都,也順利雀屏中選。
反觀高雄空有大量工業遺產資源,但保留與否都還遲遲未定,更何況利用計畫了。另外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中,儘管也展出了台灣產業發展的歷史,但缺乏「臨場感」和文資的保留,仍令人感覺缺乏魅力與吸引觀光,以及衍生出文化產業的潛力。
■ 5. 建立人本城市:
最後,魯爾轉型過程中,一直致力提升市民居住品質,除了上面提過的工業區轉型生態公園與綠地包覆的產業園區外,交通等民生基礎建設也不可少。魯爾區因歷史因素,呈現多核心齊頭發展的大城市群,魯爾核心區,由西到東的幾個城市,杜伊斯堡,埃森,波鴻和多特蒙德,除了波鴻人口約 38 萬外,其餘三城都在 50-60 萬左右,形成少見的四核心都會區。這些都會區內都有密集的輕軌,區域鐵路等大眾運輸服務,不論在城內城際交通都極其方便。我們也應該檢討,產業轉型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升 #人的生活品質,而不是提升大企業的獲利。而要吸引更多人才進駐,宜居城市應該是基本的條件之一。
從魯爾經驗中,高雄必須認識到,徹底的產業升級並不容易,若我們從 2000 年代初一系列的基礎建設與新產業園區建立算起,將之等同於魯爾的 1960 年代,那麼,實際的計畫期程應該要盡快取得中央與地方的通力共識,規劃到 2030 年以後。而在中間的這段期間,我們必須盡快補足缺乏的高等教育,產學研發與智力共享網路,以 3~4 間大型綜合大學和國家及學術機關為首來建立南部的研究能量。
在此過程中,以現有的工業基礎出發,推動更多的研發經費投入,以及轉向中小企業為主的水平競合產業體系。這樣的龐大工程,需要全體高雄人的充分了解與支持!
#高雄 #好過日 #重工業轉骨湯
#Taiwan #Kaohsiung ##Germany #Deutchland #Ruhr
▼一秒訂閱高雄好過日▼
https://m.me/takaogooday
▼好過日IG▼
https://www.instagram.com/takaogo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