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心法 】
📝選股不選市,個別股價合理就能存好股
股神巴菲特說:「如果我們發現了喜歡的公司,股票市場的點位將不會真正影響我們的決策,我們不花時間考慮宏觀經濟因素,我們僅試圖把精力集中在我們可以理解、和我們喜歡的價格上。」
巴菲特認為,只要公司的價值超過現在的股價,他就會買進,而不理會大盤指數如何,2015年,美國道瓊指數在18000點高點附近,他照樣買股票,他買進全球蕃茄醬龍頭公司亨氏食品、買進范圖爾汽車聯鎖店、買進美國精密零件鑄造公司,更加碼了富國銀行、菲利普66…等公司,到了2016年上半年,巴菲特買進蘋果、增持VISA、繼續買進菲利普66公司、2017年即便道瓊指數已經漲到2萬3千點以上,巴菲特仍舊子加碼蘋果等股票。
二、三十年來,台灣加指數大概都在4000點到10000點之間震盪,所以大家刻板印象會認為,所有股票也都會在一個區間來回震盪,所以大盤到了9000點附近,就會有多的聲音出現,認為9000點非但不能買股票,更應該要賣出股票才對,這種說法也不算錯,如果您習慣於波段操作,低買高賣賺價差,尤其是操作景氣循環股,也許這是個好方法。
台灣在2016年渡過了外銷訂單連17黑的窘況,景氣不振,的確造成股票巨幅修正,所以我存股不會存景氣循環股,若您想和我這十多年來一樣,想用簡單的存股就能累積財富,靠著長期投資穩健成長、不畏景氣好壞、具有壟斷獨佔的公司就能發財,那您就要打破這個迷失:「9000點以上不能買股票」。巴菲特說:『買對了股票,永遠不必賣出!』
其實具有護城河的生活型公司長期來看,它的股價永遠是向上的,有人說要再等到金融海嘯,台股跌到5000點才要買股票,但是要知道,百年金融海嘯不會常常發生,是一百年才有一次,更何況有些股票,即使發生金融海嘯,股價也不會過度修正,像以生產中華豆腐聞名的中華食(4205)在2008年金融海嘯是股價是15.7元,但2017年最高價來到70元以上,而且不要忘記,這些年來配了很多的股票和股息。
但相反的,即便現在大盤指數超過9000點,但是很多股票早已經在3000點的水準了,2008年金融海嘯台股加權指數跌到3955點,當時友達(2409)低點是17.8元,現在大盤指數近9500點,友達的股價只剩13元;晶電(2448)2008年最低點25.2元,現在不到24元,其實還有很多股票的股價早就跌破金融海嘯低點。存股人重中之重就要存對股票,選股重於一切,重於大盤指數。這裡我要表達的意思就是,有些公司的營收獲利不斷成長,市佔率不斷提高,護城河不斷加深、加廣,即便目前9000多點,仍然可以買進一些優質好股。
再以統一超(2912)為例,統一超在民國86年8月股票上市,股價80元左右,當時全台灣的7-11門市不過一千多家,當時台灣甚至還沒有星巴克(星巴克於87年3月28日在台北天母第一家門市開幕,統一超持有星巴克30%股權),而康是美(84年成立,統一超持股100%轉投資統一生活)也剛成立2年,統一速達黑貓宅急便(89年成立,統一超持股70%)也沒開張,更沒有網路書店博客來(統一超持股50%),菲律賓也沒有7-11門市(統一超轉投資50%)。但到了2015年底,全台的7-11門市約5000家,康是美超過370家門市、星巴克也超過360家,菲律賓7-11逼近1700家,博客來、統一速達等重要轉投資獲利也不斷提升,整個統一超母公司加上轉投資子公司的規模不斷變大,護城河不斷加深、加廣,統一超的獲利、配息也不斷向上攀升,當然股價也就跟著水漲船高,要等到統一超股價80元,豈不是要把所有星巴克、康是美、菲律賓7-11關店,7-11的門市也要關閉4000家才能回到當時股價80元的規模。
從現在往回看,過去即使台股指數超過9000點,如果有些公司仍然維持成長,在本比益比、殖利率合理的情況下,我仍然會買股票,2007年,台灣加權指數達到9700點,當時統一超股價96元,你說當時可不可以買進統一超?現在台股已經破萬點,那我可不可以存未來會成長的股票?最後做個總結,選擇對的股票就已經成功大半了,如果存錯了股票,即使大盤指數不斷上漲,也未必能嚐到甜頭。
👉備註:本文授權轉載自華倫老師
📢 立即加入凱基官方帳號 📢
⭐LINE凱基樂活投資人:https://goo.gl/SIzVsD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