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5 (六)
鈴木太太快閃補貨團來囉!
只有兩天09/25-09/26,請把握機會 >>> https://srtc.io/rl7lx9
這次補貨內容有 >>> 蘇菲最愛洗碗黑海綿、大佛也愛的白雪拭巾 以及 瀝碗盤、瀝水果、瀝雞蛋都好用的伸縮瀝水籃
📌滿990免運,未滿990酌收80元運費
📌滿2500送原田織物-免洗劑廚房油污專用布x1 (團購商品才有喔~無法跟站上非團購品項湊)
#這次沒有白色海棉反正我最愛就是黑海綿啦
#不過有隱藏版粉紅海綿我想應該也有朋友會喜歡
老話重提,雖然說過很多次,還是要再提醒一下
✓ 海綿以及抹布都是消耗品,使用一段時間以後無論狀態多好,都應該退下來丟棄或另作它途。
✓ 白雪拭巾在製作過程中添加了鹿兒島的甘藷澱粉用以增加纖維韌性,所以首次使用時請先用40度左右的溫熱水浸泡洗滌。
✓ 抹布以及海綿請勿陽光直曬。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是首次開團的說明節錄▼
2020/09/14 (一)
蘇菲目前為止 #最愛用的洗碗海綿沒有之一 + 最愛用的抹布之一
看到標題是不是覺得有點複雜! 哈,一點也不,簡單的說,就是蘇菲今天要跟大家介紹 #打從我開始洗碗以來用到目前覺得最好用的洗碗海綿>>>沒有之一,因為就是目前為止最好用,目前為止的第一名,連大爺都歐漏嘎ㄟ彈舌的洗碗海綿!
去年6月從京都回來友跟大家分享我的戰利品就是中川政七的 鹿の子編み洗碗海綿,我那時候說是目前為止最滿意的商品之一,那時候是這樣子沒有錯喔,因為跟 亀の子束子相比,這款鹿の子編み洗碗海綿外面還包一層特殊編織網布,所以不會看到內部的聚脂纖維變色,但是缺點就是外層編織容易勾傷,不過海綿本身就是消耗品,相比之下這個小缺點我可以容忍。
BUT!! 話說完沒多久我就遇到了 #日本神奇海綿,這是一款壓縮型海綿,打開包裝就變膨了,在收納上來講,壓縮包裝可以節省空間。#一般的聚脂纖維海綿用一段時間以後白海綿都會變成黃海綿,不管哪一個牌子都一樣(起碼蘇菲用到現在5-6個好牌子都是這樣無一例外),一但變成黃海綿,就成了視覺噪音,我就會把它丟掉換個新的。
然而蘇菲用的神奇海綿是黑色的(它有黑白,不過我個人喜歡用黑色的),黑色海綿最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 #永遠不會變黃,哈哈哈,是不是很實在,然後除了不會變黃以外,還有易乾/手感好/起泡力強/不易發霉,最重要是 #耐磨損不變型而且不會掉屑。
因為用黑海綿上癮,在用了半年即使狀態絕佳也到了該換的時間,加上手邊剛好沒有庫存,就換用某社團販售的韓國黑海綿...用兩天就知道錯了,價格差不多但是品質手感差很多,簡單來說,這個韓國海綿越洗越大塊越鬆越扁>>>變形,然後還邊洗邊掉屑,用沒兩個星期就被我丟掉了,還好神奇海綿補貨到,又換回喜歡的海綿了(不過這次我改用白色的神奇海綿,來測試多久變黃),洗碗是天天要做的事情,沒有好的工具怎麼能行?
#神奇海綿買起來一次屯6個是基本中的基本
= = = = = = = = = = = = = = = = = =
跟海綿相依相存一樣重要的就是抹布,不過我喜歡稱為家事布啦!
#白雪拭巾也是蘇菲用很久的商品,在開始寫粉專沒多久就跟大家介紹過。那時候的白雪拭巾是旅遊帶回來的,用了一條以後一直捨不得打開剩下的庫存使用,找了很久後來是在鈴木太太看到趁著折扣一條225的時候趕快補貨,才稍微心安^^
抹布這種東西齁,除了吸水力以外,厚度以及大小也是非常重要。一塊好的抹布,必須好洗好擰好晾乾,除了用完要攤開晾乾以外,每天使用完畢要用家事皂清潔,同時也可以定期用過碳酸鈉煮過(還原潔白),只要這樣做,抹布就不存在發臭發霉這種問題,只有用久了會破這樣...
通常同款式的抹布我會一次買個4-6條,這樣使用才不會有銜接不上的問題(畢竟好用的東西不好找,我都幫大家做過實驗了還等什麼呢?)。如果要區分使用場合,有些人會在抹布上做記號或乾脆直接使用不同顏色的抹布,這個白雪拭巾除了白色以外,還有添加了備長炭的款式,蘇菲家擦桌椅檯面用的是白雪拭巾,擦廚房瓦斯爐等油汙地方是用備長炭這款來。
白雪拭巾是奈良老舖垣谷纖維手工製作,是東大寺每年拭佛儀式指定使用的佛祖擦拭巾,同時也是可自然分解的再生纖維環保素材,然後越用越軟越吸水...巴拉巴拉優點太多,還是希望大家用用看,自己體驗最準。
抹布怎麼買?
#一次四條超基本 像蘇菲家本身還有3條白雪拭巾的庫存,我就會補白雪2+備長炭2的組合;有用過白雪的朋友,看到這個團購價應該知道庫存要屯起來,要怎麼買不用我教了吧!
✓ 2018/09/12 蘇菲寫的三種海綿比較>>> https://pse.is/GB95K
✓ 2018/09/28 蘇菲寫的擦碗巾比較>>> https://pse.is/ttd9m
✓ 2019/05/10 蘇菲家的抹布們>>> https://pse.is/w64av
= = = = = = = = = = = = = = = = = =
★Follow my Instagrams → https://www.instagram.com/umimama_sofia/
#舒適生活就是不斷的調整調整到最適合當下的樣子 #暮らしの道具 #鈴木太太 #蘇菲的購物筆記 #神奇海綿 #白雪拭巾 #家事布 #廚房道具
同時也有3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230的網紅初心者鉄道探検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カメラはGoPro HERO 9を使用しています→https://amzn.to/2PD1q7k GoPro自撮り棒 + 三脚 + セルカ棒→https://amzn.to/2PxiMCA 鉄道の基礎知識[増補改訂版]→https://amzn.to/2Po6dtx レールウェイ マップル 全国鉄道...
6 月 鹿 兒島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74 年 5 月 6日,日本以 1871 年發生的「琉球人船難事件」為由,出兵征討臺灣南部的原住民,史稱「牡丹社事件」。
究竟此事與簽訂《南岬之盟》的李仙得有何關係?
當時琉球與日本、中國的關係相當曖昧,雖然琉球在 1609 年被日本薩摩藩征服,成為薩摩藩的藩屬,但琉球仍同時是明國的藩屬,後來也仍為清國藩屬。
這種「兩屬」的情況一直沒有解決,使得日本無法直接將琉球納入版圖。
在這樣複雜的背景下,鹿兒島縣參事大山綱良便上奏提出:「我們自家的」琉球人遭到殺害,應該要對臺灣興問罪之師!
明明那個時期的琉球仍然是「獨立王國」,但大山綱良無不是要就此事件的保民義舉,來彰顯皇威,解決前述所提到的政治問題。
加上此時清廷在臺灣的勢力僅止於枋寮以北,船難的發生地點與肇事的排灣族,並不屬於清廷的管轄,因此給了日本出兵的「正當性」。
特別是此時的日本剛在明治維新後,內部有藩閥競爭問題,若能出兵臺灣,正好可以成為宣洩舊中下士族不滿的管道。
正當日本政府猶豫是否要出兵之時,李仙得出場了!他在處理羅妹號事件時,留下豐富的南臺灣資料,為日本提供許多有利的資訊。
1872 年,他透過美國駐日的引介,與主張攻臺的日本外務省卿副島種臣會見。
李仙得就自己過往的經驗,明確指出清政府未能管轄番地這塊「無主地」,若想出兵,可以利用這一點。而他自己也願意提供他所整理的地圖與資料。
聽聞此消息的日本政府大為興奮,並於該年 12 月聘請李仙得為外務省顧問。
在這段期間,李仙得一共提出三十餘條備忘錄,內容從「無主地先佔」的理論基礎、攻打、經營臺灣的戰略,乃至和總理衙門官員的應對,都做了詳細的規劃。
所以,《南岬之盟》不算數了?
事實上,在李仙得去日本以前,他曾於該年3月與卓杞篤見過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面。
當時,他便察覺到卓杞篤的權威下降,對於非直轄的其他部落(包括琉球人船難事件發生的部落),並沒有那麼強的約束力,當然也難以要求各部落遵循《南岬之盟》 。
或許是因為這樣,李仙得才會建議日軍出兵。
然而,過去李仙得總是稱瑯嶠原住民地區的地位如同一個國家,因此《南岬之盟》實為一份國與國之間簽訂的國際條約。
但是怎麼到了牡丹社事件,該地又變成無主地了呢?難道原住民就不是這塊土地的主人嗎?
在以「文明」管理「野蠻」之舉的背後,何嘗不是一種帝國主義及外來者侵略的展現?
或許這是身為現代的我們,能夠好好思考的課題。
#牡丹社事件 #琉球人船難事件 #八瑤灣事件 #南臺灣 #原住民 #排灣族 #牡丹社 #日軍 #李仙得 #南岬之盟
參考資料:
黃清琦,〈在牡丹社事件地圖史料與空間探索〉,2019。
📖延伸閱讀
【#陳慧先:日本為何出兵臺灣?美國領事李仙得與恆春大頭目卓杞篤】
https://bit.ly/3keQYQ1
【#周婉窈:臺灣史上最著名的船難事件──牡丹社事件的完整始末】
https://bit.ly/3AsiLCj
6 月 鹿 兒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鰹のタタキ】(本日動態回顧)
我非常愛吃「鰹のタタキ」,這是坂本龍馬故鄉土佐的鄉土料理。タタキ的漢字寫做叩き、或是敲き,中文多翻做鰹魚半敲燒,因為它的做法是用乾的稻草烤了表面之後再拌以蔥、蒜片、茗荷等佐料再予以拍打。有人以為用稻草烤過的料理就叫鰹のタタキ,甚至有人直接管它叫鰹魚稻草燒(カツオのワラ焼き)。
高知縣是日本鰹魚消費量最高的地方。在以前鹽和醬汁都還很缺乏的年代,土佐漁夫家的奶奶就用自己的手把鹽和醬汁的味道拍進去魚的身體裡,用這種方式讓味道融為一體。這是在調味料不足的時代衍生出的智慧。
至於表面要烤過的原因,則是因為烤過的話,原本較硬的魚皮就會變軟而容易食用,而且還可以消除魚腥味。至於會使用稻草而不用炭火和木材來烤,是由於稻草本身帶著少許的油份,因此燒起來火力很大,能夠迅速烤好鰹魚的表皮,使外層在烤過的情況下,內部還是維持生的狀態,這種狀態就非常適合拍打入味了。了而且稻草的香氣不但會沾染上鰹魚,烤過之後還可以除去多餘的水份,讓味道更加地凝縮。
鰹のタタキ還有一個起源,是土佐第一代藩主山内一豊為了防止食物中毒而禁止吃鰹魚刺身而改良的。自此之後多稱做「鰹の塩辛」,直到第12代藩主の山内豊資才正式被稱為鰹のタタキ。
不過已故日本美食家北大路魯山人非常看不起這道鄉土料理。他曾經在自己的書中寫道:「土佐的炙燒鰹魚片只不過是當地人不知大城市美味的人們胡亂當作名產來宣揚的東西罷了,在我看來,很令人不舒服而粗糙,剛烤好又生又熱的,只讓我感到一陣腥。不過土佐這般連皮快速烤過,帶皮一起食用的作法,應該是有其意義的。」
在這裡我很意外北大路魯山人沒有調查過土佐鄉土料理的相關文獻,不過在土佐出身的深夜食堂作者安倍夜郎在他的文字書裡抗議過:『佐料太多,鰹魚本來的味道會 . . . 』這種美食家式的說法我才不管呢!宴會後,鰹魚全部吃光後,用筷子夾著餐盤上浸著醬汁的青蔥、洋蔥等剩下的配料當小菜吃,一面聊天一面喝酒,這才是土佐酒鬼正確的作風。
到高知除了去坂本龍馬的故居探訪之外,最開心的就是終於吃到最正統的鰹のタタキ了。不過雖說高知市到處都有賣,但在高知縣民心中排行第一的還是這間漁師料理 明神丸 ひろめ市場店。鹽味的尤其好吃。表皮的焦香,充滿脂肪與鮮味的紅色魚身,再加上粗粒的鹽,一定要切得厚一點,再夾蔥蒜末一起大口放進嘴裡,再配一口酒,太完美了。
雖然明神丸要去高知才吃得到,不過另外一家當地名店「黑尊」在東京得銀座有分店。還有一間連鎖店祢保希(ねぼけ)則在東京很多地方都有分店,連高知著名的皿鉢料理(さわちりょうり)也有賣。
以前的江戶人愛吃「初鰹」(春天到夏天在日本近海北上的鰹魚,到秋天油脂飽滿後南下的則為「歸鰹」),愛到有「把老婆拿去當了也要吃」的說法。對此北大路魯山人也提出過他的看法:「此處引人深思的,是所謂的江戶人大約是什麼身份的人?大概不是富人,也不是貴族吧。既然還得為了吃鰹魚而典當物品,應該是身份低的人吧。對這些人來說好吃得令人雀躍,這番話必須考量到說話者的程度。」北大路魯山人的說法雖然刻薄了點,但也不無道理。以當時的物價,一尾初鰹約相當於現在的十五萬日圓,而且初進貨的必須先進貢給將軍,流通到市場上的所剩無幾,而且還有富商和高級料亭搶著買,平民老百姓想買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北大路魯山人說的,講得直接點就是:「他們說的話能聽嗎?」但是江戶有句「吃了初物,壽命就能延長七十五天」的俗語,所以對吃初物這件事江戶人真的是有非同小可的執著。不過其實遠古時代的日本人是不太吃鰹魚的,一直到了武士的時代,因為鰹魚的日文發音和勝男一樣,才開始受到大家的青睞。
此外,鰹魚在壽司世界裡,又因為很容易腐壞,會希望能在進貨當天就能賣完,因此被稱為「忙碌的壽司料」。
鰹魚會在低緯度的太平洋水域產卵,孵化後在北緯二十度以南的海域長大,再以南北螺旋狀方式迴游往東移動,然後在四月五月時從沖繩北上到鹿兒島,最後在六月到達日本的房總海域。接著,鰹魚群會繼續北上,在七月抵達日本東北海域,這裡黑潮與親潮交會,對鰹魚而言是個菜色豐富的吃到飽餐廳。在這裡吃的鰹魚會一直大吃大喝到九月變成大胖子再往南游。這時的鰹魚充滿了肥美的油脂,特別適合做成生魚片。而鰹魚又可分為以下的:
正鰹,俗名卓鯤。日文為カツオ(鰹、堅魚、堅木魚、勝魚)。英文名Striped tuna,學名,Katsuwonus pelamis。條紋在腹部,紅肉。日本主產地在宮城縣氣仙沼和千葉縣勝浦。
巴鰹,花煙,三點仔。日文名,スマ(縞鰹、須満、須万)。日文別名有すまがつお、やいとがつお(灸鰹)、ほしがつお(星鰹)、モンガツオ(モンカツオ 紋鰹)等。英文名有Kawa kawa, Eastern little tuna, Little tunny, Wavyback skipjack。學名:Euthynnus affinis。條紋在背上,斜條,魚肚上有三個小黑點,紅肉。台灣主要產於東部、東北部與南部海域。日本主產地有鹿兒島縣、三重縣、和歌山縣、神奈川縣。
叫煙仔的花鰹,日文是ソウダガツオ(宗太鰹、騒多鰹),學名為Auxis Cuvier。又分為圓舵鰹、圓花鰹。日文マルソウダ(丸宗太鰹、丸騒多鰹),英文Bullet tuna,學名Auxis rochei。產於日本房總半島以南、屋久島、琉球列島、小笠原諸島。朝鮮半島南岸・東岸與濟州島。扁花鰹或平花鰹的日文是ヒラソウダ(平騒多鰹、平宗太鰹),英文Frigate tuna,學名Auxis thazard。產於日本屋久島、琉球列島、小笠原諸島。
齒鰆,別名煙仔虎、土魠串。日本叫はがつお/歯鰹,別名為キツネガツオ(狐鰹),關東又叫「トウサン」「トウザン」。英文名:Striped bonito,學名:Sarda orientalis 條紋在背上,直條牙齒銳利,白肉。台灣四周海域均有出現,以東部、東北部及南部為多。静岡縣以西,尤以三重縣到高知縣、宮﨑縣、鹿児島為多。味道介於鰹魚和土魠之間,
最後,根據日本大學農獸醫學系博士成瀨宇平教授的研究,鰹魚是與日本酒最合的魚。鰹魚容易被細菌分解出產生魚腥味的鹼性三甲胺剛好可以被酸性日本酒的有著美味成份的胺基酸中和掉,也難怪高知人特別會喝酒了。
#鰹のタタキ
6 月 鹿 兒島 在 初心者鉄道探検隊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カメラはGoPro HERO 9を使用しています→https://amzn.to/2PD1q7k
GoPro自撮り棒 + 三脚 + セルカ棒→https://amzn.to/2PxiMCA
鉄道の基礎知識[増補改訂版]→https://amzn.to/2Po6dtx
レールウェイ マップル 全国鉄道地図帳 https://amzn.to/2PQ6rd1
ドメイン取るならお名前.com
https://px.a8.net/svt/ejp?a8mat=3BG373+3WIDUY+50+2HEVMR
ナウでヤングなレンタルサーバー!ロリポップ!
https://px.a8.net/svt/ejp?a8mat=3BICLD+BZ1UR6+348+60WN7
2021年1月4日撮影
門司駅(もじえき)
JR九州。鹿児島本線・山陽本線
1891年(明治24年)4月1日 九州鉄道(初代)の大里駅(だいりえき)として開業。
1907年(明治40年)7月1日 九州鉄道が国有化、国有鉄道(当時は帝国鉄道庁)に移管。
1942年(昭和17年)
4月1日 関門トンネルの九州側の取り付けの関係で駅が約400m鹿児島方に移設され、駅名を門司駅に改称 。九州の玄関口としてホーム4面と地下旅客通路を持つ大規模な駅に生まれ変わった。同時に現門司港駅が門司駅から門司港駅に改称される。
7月1日 関門トンネルが正式開通し山陽本線終点となる。同時に直流電化。
11月15日 関門トンネル第1線(現在の下り線)が開業(旅客営業開始)
1944年(昭和19年)8月8日 関門トンネル第2線(現在の上り線)が開業。
9月9日 関門トンネル複線使用開始。
1952年(昭和27年)3月21日 九州初の民衆駅となる駅舎完成。
1958年(昭和28年)6月28日 豪雨により関門トンネルが水没。
1961年(昭和36年)6月1日 門司港 - 久留米駅間交流電化に伴い構内内側線除き交流電化。
1962年(昭和37年)3月2日 デッドセクション移設により駅構内を全線交流電化。
1986年(昭和61年)11月1日 貨物の取扱を廃止。
1987年(昭和62年)
3月31日 貨物の取扱を戸籍上再開(実態はないまま)。
4月1日 国鉄分割民営化により、九州旅客鉄道・日本貨物鉄道が継承。
2002年(平成14年)3月13日 日本貨物鉄道の駅が北九州貨物ターミナル駅に改称。
2004年(平成16年)3月30日 橋上駅舎に改築。このころ駅北側の土地区画整理事業に合わせ、北側の1面3線を廃止(第4乗降場廃止)。
2009年(平成21年)3月1日 ICカード「SUGOCA」の利用を開始。
2019年(令和元年)3月27日 第3乗降場(5・6番のりば)下関方に関門トンネル開業77周年を記念し「関門トンネル案内板」を設置。
2019年(令和元年)度の1日平均乗車人員は6,263人で、JR九州の駅としては八幡駅に次いで第29位。
The camera uses GoPro HERO 9
Moji Station
JR Kyushu. Kagoshima Main Line / Sanyo Main Line
It opened on April 1, 1891.
The average number of passengers per day in 2019 was 6,263, which is the 29th largest JR Kyushu station after Yahata station.
相機使用GoPro HERO 9
門司站
JR九州。 鹿兒島本線/山陽本線
它於1891年4月1日開業。
2019年的每日平均乘客人數為6,263,是繼八幡站之後的第29大JR九州站。
相机使用GoPro HERO 9
门司站
JR九州。鹿儿岛本线/山阳本线
它于1891年4月1日开业。
2019年的每日平均乘客人数为6,263,是继八幡站之后的第29大JR九州站。
카메라는 GoPro HERO 9를 사용하고 있습니다
모지 역
JR 큐슈. 가고시마 본선 · 산요 본선
1891 년 4 월 1 일 개관했다.
2019 년도 1 일 평균 승차 인원은 6,263 명으로, JR 큐슈의 역으로는 야 하타 역에 이어 29 위.
6 月 鹿 兒島 在 初心者鉄道探検隊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カメラはGoPro HERO 9を使用しています→https://amzn.to/2PD1q7k
GoPro自撮り棒 + 三脚 + セルカ棒→https://amzn.to/2PxiMCA
鉄道の基礎知識[増補改訂版]→https://amzn.to/2Po6dtx
レールウェイ マップル 全国鉄道地図帳 https://amzn.to/2PQ6rd1
ドメイン取るならお名前.com
https://px.a8.net/svt/ejp?a8mat=3BG373+3WIDUY+50+2HEVMR
ナウでヤングなレンタルサーバー!ロリポップ!
https://px.a8.net/svt/ejp?a8mat=3BICLD+BZ1UR6+348+60WN7
2021年1月5日撮影
小倉駅(こくらえき)
JR九州。鹿児島本線・日豊本線
1891年(明治24年)4月1日 九州鉄道(初代)の駅として、門司 - 小倉 - 大蔵 - 黒崎駅間の開業時に開業。
1907年(明治40年)7月1日 九州鉄道が国有化、国有鉄道(当時は帝国鉄道庁)の駅となる。
1958年(昭和33年)3月1日 旅客駅が700m東方の現在地に移転。4階建て(のちに5階部分増築)民衆駅として開業。
1961年(昭和36年)6月1日 門司港 - 久留米駅間電化。
1966年(昭和41年)10月1日 小倉 - 新田原駅間電化。同時に高架化。
1975年(昭和50年)3月10日 山陽新幹線岡山駅 - 博多駅間開業。
1987年(昭和62年)4月1日 国鉄分割民営化により在来線部分を九州旅客鉄道(JR九州)、新幹線部分を西日本旅客鉄道(JR西日本)が継承。
1998年(平成10年)3月2日 小倉城口に小倉駅ビルが完成。
4月1日 北九州高速鉄道(北九州モノレール)が駅ビル内に延伸開業。
2005年(平成17年)2月25日 JR西日本改札口に自動改札機を設置。
2009年(平成21年)3月1日 JR九州でICカード「SUGOCA」の利用が可能となる。
2011年(平成23年)3月12日 九州新幹線全線開業に合わせて、南口は「小倉城口」、北口は「新幹線口」の名称に変更。
2015年(平成27年)
5月1日 在来線ホームに接近・発車メロディを導入(向谷実作曲)。
10月1日 北九州高速鉄道でICカード「mono SUGOCA」の利用が可能となる。
2016年(平成28年)9月1日 小倉城口側の駅通路側にて、大規模な改修工事の開始。
2018年度の一日平均乗車人員は35,636人(在来線のみ)。
The camera uses GoPro HERO 9
Kokura Station
JR Kyushu. Kagoshima Main Line / Nippou Main Line
It opened on April 1, 1891.
The average daily number of passengers in 2018 was 35,636 (conventional lines only).
相機使用GoPro HERO 9
小倉站
JR九州。 鹿兒島本線/日豊本線
它於1891年4月1日開業。
2018年的每日平均乘客人數為35636(僅常規線路)。
相机使用GoPro HERO 9
小仓站
JR九州。鹿儿岛本线/日豊本线
它于1891年4月1日开业。
2018年的每日平均乘客人数为35636(仅常规线路)。
카메라는 GoPro HERO 9를 사용하고 있습니다
고쿠라 역
JR 큐슈. 가고시마 본선 · 닛포 본선
1891 년 4 월 1 일 개관했다.
2018 년 하루 평균 승차 인원은 35,636 명 (재래선 만).
6 月 鹿 兒島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未知是否看準港人思念日本旅遊的商機,近日燒肉店開不停!剛於3月31日落戶佐敦的「和牛燒肉一郎」,顧名思義專食和牛,其中最吸睛的可以品嚐到全港獨家供應的「小田A4和牛」,而除了單點菜式,更設有6款放題套餐,豐儉由人。餐廳又設有「燒肉新幹線」的智能化送餐模式,滿足大家打卡需要,難怪在開業短短日子便成了當紅燒肉店!
和牛放題最吸睛
相比起單點菜式,不少人更關心放題的收費和美食選擇,因此CONY會主力介紹放題菜單。餐廳提供6款「和牛食べ放題」套餐(A至F),定價每位$348至$1,098,周末收費會高一點。最基本的兩個套餐(A及B),只包括「美國和牛」及「澳洲和牛」。如果想食獨家供應的「小田A4和牛」就要光顧C至F餐,最便宜每位$448,共有76款美食供選擇,包括燒肉、蔬菜、前菜、飯麵類主食及湯品等,但值得留意的是有部分盛合只能點一次,不能任食。
鹿兒島小田A4和牛特選盛合7種類(單點$498):只有F餐供應的「小田和牛盛合」,包括7種部位,有牛肋肉、肉眼、內側後腿肉、辣椒肉、臀肉、西冷及三筋。
舟・盛合(單點$248):所有放題套餐均可點一次,當中包括美國和牛、澳洲和牛、日本產豚肉、日本產雞肉、海鮮及野菜。
「小田和牛」
50年歷史的「小田和牛」來自日本鹿兒島縣薩摩半島南部的牛舍,以其農場莊主小田賢一先生的名字命名。小田先生特意研究出以12種不同材料複合而成的飼料餵飼牛隻,甚至更以國產杉木和柏木製成床墊給牛隻躺着休息,因此小田和牛的油花格外閃亮吸睛,同時口感柔滑濃郁。
智能化送餐
除了以美食作招徠,餐廳又設有「燒肉新幹線」的智能化送餐模式,運送部分盛合及肉類,當中最適合打卡的必數「是日寶箱」,在乾冰上盛載新鮮即切的小田和牛,充滿仙氣。另外必食和牛刺身和壽司,口感跟魚生相似,卻沒有腥味,不敢吃太生的朋友則可試經火炙的「壽喜燒壽司」,味道香甜豐富。
和牛壽司:生牛肉壽司(單點$78)、牛大腹肉壽司(單點$118)、牛中腹肉壽司(單點$98)及香蔥牛腹肉碎壽司(單點$68)
炙燒壽喜燒壽司(單點$98)
任食九州美食
除了和牛料理和燒肉,菜單中亦有加入多款來自九州的美食,例如「南蠻炸雞」、「明太子海鮮煎餅」、「福岡明太子壽司」等。還未夠喉的話,更可額外以$68(星期一至星期四)或$78(星期五至日及公眾假期)加配無限量供應的沙律、飲品、甜點及雪糕,並於自助區域自由挑選。提提大家,放題套餐限時兩小時,而且據聞近日預訂已經爆滿,最快5月才有位,有興趣的朋友記得提早預訂位置啦。
疫情影響之下,店鋪租金都略有下調,尤其唔係傳統旺區嘅地段租金就顯得更為吸引,結果就係開始有啲你估唔到嘅店鋪餐廳,進駐啲你估唔到嘅位置。例如來自日本、獨家供應日本小田A4和牛的「和牛燒肉一郎」,就冇揀港島或尖沙咀甚至旺角,轉而進駐佐敦。
。餐廳主打全港獨家供應、來自日本鹿兒島縣薩摩半島南部的「小田A4和牛」,牧場創辦人小田賢一先生以12種材料混合成牛飼料,令牛肉油花分佈如大理般均勻。
餐廳亦提供美國及澳洲和牛,亦有「「薄炙蔥花牛舌」丶「牛肋條」和「大判壽喜燒牛里脊肉」等;豚肉及雞肉選擇如「日本產豚肋肉」丶「日本產雞腿肉」及「薩摩豚香腸」等。「和牛食べ放題」亦備有多款每天新鮮空運到港的海鮮選擇,包括「海老」丶「帆立貝」丶「墨魚」丶「生蠔」及「鮑魚」以至「帝王蟹」及「伊勢海老」等。
為配合小田和牛風味,品牌製作人暨清酒侍酒師釜谷將史先生更親自搜羅多款在香港市場上甚為稀有的日本清酒,例如帶清新香氣的「賀儀屋 無濾過 味口本釀造 青ラベル」、帶柔和酸香的「山の壽 純米酒 山田錦」。亦有多款以日本清酒調配而成的Cocktail及Mocktail。
「和牛燒肉一郎」
地址:九龍佐敦佐敦道31-37號百誠大廈3樓
營業時間:中午12時至下午3時,下午6時至晚上11時
電郵:yakinikuichiro01@gmail.com
電話:(852)2736 8218。
Facebook: www.facebook.com/wagyuyakinikuichiro/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wagyuyakinikuichi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