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完180公里後要跑上武嶺,配速成了一大課題,到底要跑還是要走,聽了很多前輩的建議,總是要身體力行…
跑步時除了身體累積了長時間的疲勞外,最重要的是海拔不停的上升,空氣越來越稀薄,而長時間的運動下,腸胃運作效能也隨著時間延長而下降,無法克服腸胃問題隨後也會影響運動表現…
過程雖然痛苦,但也在學習與身體共處!轉換跑一出去跑到3分速,後面不斷的控制自己的速度才慢慢調到4、5分速,比賽應該要在更保守一些才行!
以下分享跑步訓練數據:
FXT比賽路線:新白楊-慈恩
總時:50:17
總長:10km
總爬:308m (海拔1969m)
平均配速:5:02
平均步頻:173 son
平均瓦數:262 w
平均速度:11.9 kph
平均血氧:94%
平均溫度:22度
跑步裝備
跑鞋:Hoka Carbon X2
功率:Stryd
手錶:Garmin FR 945
跑褲:2XU MCS 跑步壓縮褲
口罩:Xpure高強度運動口罩
#FXT #TriathleteTyson #KeepChallenging
#HokaTW #2XU #GarminTW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Bruce Shih Studio布魯斯鞋評,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鎖定頻道 快來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bruceshihstudio 布魯斯鞋評 Facebook 紛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bruceshihstudio 布魯斯鞋評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
5 分速 跑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要介紹的跑鞋是最新上市的「UA Flow Velociti SE」,最近外出跑了4~5次之後來分享一下腳感。
在鞋底部分, UA Flow 一體式中大底,少了橡膠外底,卻多了輕量的特色,我穿的US9.5尺寸重量大約240克,踩踏上去的腳感屬紮實中帶有柔軟,跑起來非常輕盈服貼。儘管沒有橡膠外底,但抓地力表現不俗,在過彎時不會有顧忌,加速時步伐都能敏捷應對。
這次的「UA Flow Velociti SE」我覺得跟上一代,今年三月發行的UA Flow Velociti Wind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新技術的針織鞋面,極佳的彈性可以讓腳趾有更多伸展的空間,透氣度也有所提升。另外一個明顯的差異就是採取更為貼合腳型的全針織襪套式鞋舌設計,這部分避免了一般鞋舌經過長距離奔跑後位移導致刮傷的問題,且因為針織材質柔軟彈性佳,以及搭配鞋周圍增加緩衝,我個人是蠻喜歡的,整雙鞋服貼輕巧穿起來沒什麼負擔。
幾次的測試中,從6分速的輕鬆跑,到4分多速的加速跑、節奏跑,都能感受到不錯的抓地穩定度以及溫和忠實的回饋腳感。距離從短的5公里到長的15公里都試跑過,基本上沒什麼負擔。
當然這不是一雙碳板鞋,不會有火箭般強力推進的效果,不過對於我這樣的中階跑者來說,平日訓練的輕鬆跑,累積跑量的短距離速度跑都算不錯的搭檔。同時我也會也推薦給入門跑者,真實的腳感是初階跑者非常需要的,如果一開始就穿厚底鞋可能會完全回不去了。
還有我非常喜歡三個顏色中這雙淺配色款,貼合的鞋型搭上配色總是會拉長跑者的身型,我覺得「UA Flow Velociti SE」有達到我「先求帥、再求快」的目的。😄
#UAFLOW
#VELOCITI_SE
#主宰速度
#UNDERARMOURTW Under Armour
5 分速 跑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期待已久, #vaporflynext2 終於到手,今朝晨運即刻試下。
只係試咗10km,初步感覺同上一代有幾點改良。雖然睇個 specs 冇乜分別,同樣係最輕嘅 6.6oz 重量、40-32mm heel to toe 8mm offset、全掌碳纖維板搭配 Zoom X 泡綿中底、鞋底結構一模一樣,但係穿著感都幾唔同。
首先係成塊鞋面用新嘅針織 mesh 代替 Vaporweave,無咗跣水功能但透氣度同貼腳度大幅提升。加上鞋舌同後踭加咗 pads,解決咗上一代腳面舒適度不足嘅問題。用咗 Alphafly 同樣嘅防跣鞋帶,冇咁易甩。
外觀上同上一代最大分別,係前端加咗一塊膠邊,應該係補償面料柔軟,令對鞋挺身返啲,但對腳感影響不大。
中掌稍為加闊,加強咗穩定性,同時舒適咗。唔知係咪已經著慣咗黑科技,感覺第二代推進力冇咁進取,唔會有推住去嘅感覺,跑咗幾公里5分速,唔會對速度提升有好大幫助,尾段試吓加快,heel to toe 嘅 transition 比上一代流暢自然,碳板發揮推進作用,整體來講,喺不同配速上都做得更親民。
不過始終係一對「快鞋」,鞋底亦厚,建議大家都係留返比賽或者做時間時著用,平日訓練同慢跑,應該著返啲薄底少少嘅跑鞋訓練腳感同平衡力。
5 分速 跑鞋 在 Bruce Shih Studio布魯斯鞋評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鎖定頻道 快來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bruceshihstudio
布魯斯鞋評 Facebook 紛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bruceshihstudio
布魯斯鞋評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bruceshihstudio/
合作邀約:bruceshihstudio@gmail.com
Curry Brand 在成立之時,第一件事情不是發售商品,而是先幫助社會,為青少年運動員付出。目標是在 2025 年完成 20 個安全的運動場所,預估能幫助 10 萬名青少年。現在 Curry Brand 除了公益計畫之外,Curry Flow 8 也已問世,沒有外底的元素也卻是令人印象深刻。
正因為沒有外底,所以中底的配置更顯得重要。正常籃球鞋就是以熟悉的橡膠供應外底所需的抓地效果,而中底則是提供腳感回饋與緩震,兩部份各自分工達到球鞋性能所需。不過這次 Curry Flow 8 則是需要全新的 UA Flow 中底科技來完成這兩件事,如果不是斜槓青年或是資優生的話,要顧及兩個科目實在不容易。
而 UA Flow 真的讓整個中底的腳感有很明顯的提升,保留一貫優秀的貼地感並提升了整體的回彈感。快速且輕彈的腳感讓這次的 Curry Flow 8 能顧及原本就喜歡 Curry 系列的球友之外,也讓其他覺得過往款式中底太硬的球友有嘗試的機會。
#CurryBrand #ChangeTheGameForGood #CurryFlow8 #Curry8 #非凡腳感無可比擬
0:00 前導引言
1:02 抓地力、外底耐磨度
4:22 中底性能
7:46 穩定性
10:43 尺寸
12:50 總結
Under Armour Curry 7 鞋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ABnmzR1PUc
Under Armour Curry 6 鞋評:https://youtu.be/kflbRuEWC-E
Under Armour Curry 6 介紹:https://youtu.be/vdhuPc7ukSk
Under Armour Heat Seeker 鞋評:https://www.youtube.com/edit?o=U&video_id=48oTBi2h2Yo
Under Armour Heat Seeker 開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9vNHLmbLI&t=26s
Under Armour Curry 5 鞋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n1MZ0yb-FE&t=11s
Under Armour Curry 5 開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YA_5oVaSIE&t=2s
Under Armour Curry 4 鞋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CnAYDVIA00&t=28s
BGM:Summer Bea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pfSJSCidSc/hqdefault.jpg)
5 分速 跑鞋 在 Gladys Fit Lif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是不是用同一雙鞋跑步、重訓、打羽球、爬山、逛街?別再一雙鞋走天下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無論你是不是專業運動員,你還是需要一雙適合自己運動的好鞋。與你分享如何找到適合不同類型運動的鞋子(更不需花大錢買一雙不適合自己的鞋子)
一雙好鞋,可以讓腳舒服不受罪,還可以提升運動效率!
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吧!
//加入我的FB群組
歡迎加入FB Gladys Fit Life!一週2次的20分鐘LIVE運動!
https://www.gladysfitlife.com/joincommunity
//觀看你有興趣的影片
如何選最適合的運動內衣 https://youtu.be/cqjJciHl0MY
快速鍛鍊後側肌群 - 腿後、背、臀 https://youtu.be/ocNbVZgQvpk
媽媽聰明減壓5撇步 https://youtu.be/f2n8wdDgFx4
在家也能運動 20分鐘大飆汗 https://youtu.be/li8tTxWKj10
舒緩腰痠背痛 https://youtu.be/4L2qXzOSMwY
放鬆肩頸 改善圓肩 https://youtu.be/7OS5bjZ3nQY
練翹臀用彈力帶(初階) https://youtu.be/Hy3qe2O5DQo
練翹臀用彈力帶(進階)https://youtu.be/ofuj6oGjMbE
// Let's CONNECT!
http://www.instagram.com/glad.lim
http://www.facebook.com/GladysLim.page
// My Website 我的網站
https://www.gladysfitlife.com/
// 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 Subscribe to My 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gladysfitlife
#如何挑選運動鞋 #運動鞋該如何挑選 #運動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or1kmrbg1k/hqdefault.jpg)
5 分速 跑鞋 在 Mark Sir 教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渣馬已過,熱愛跑步的人不甘停步,思考如何跑得更好。我偶而跑長跑,有時為了選跑鞋傷腦筋,有沒有其他可能性?突然靈光一閃,腦海閃出「赤腳跑」三字。2009年,被喻為赤腳跑界聖經《天生就會跑》(Born To Run)面世。作者前往墨西哥尋訪隱世部落,模仿族人赤足時用前腳掌着地的跑法,傷患不治而癒。香港亦有赤腳跑手模仿,同樣發揮神效,奈何現代人穿慣鞋子,要回到過去學習原始人的步法,是否每個人都適合呢?學者就勸大家停一停、諗一諗,咪亂試。
盧松昌去年初開始赤腳練跑,其跑姿特色是前掌落地及步伐平移,雙腳移動幅度比一般人跑步小。
沒有跑鞋前,眾人皆赤腳跑步,更跑得甚遠。追本溯源,古希臘在馬拉松戰役擊敗波斯軍隊,菲迪皮德斯跑回雅典報捷,這42.195公里便是經典一例。另一把炮例子,就是埃塞俄比亞選手阿比比,1960年赤腳贏得奧運男子馬拉松冠軍。往後也有歐美選手赤腳訓練,但成績不能超越阿比比,風潮沉寂一時。2001年熱愛跑步美國記者Christopher McDougall,遍尋名醫治腳部各種傷患不果,卻不甘放棄跑步,毅然前往墨西哥的山谷,尋訪史上最強的長跑族群塔拉烏馬拉人,觀察他們赤腳跑步的習慣,2009年把自己經歷寫成《天生就會跑》,世界各地跑手爭相模仿。
在香港,赤腳跑文化未算普及,16年前參與香港長跑賽事的盧松昌,受《天生就會跑》一書影響,去年1月起赤腳練跑,並於facebook成立「香港赤足跑步」群組分享心得,群組現時有352人。
盧松昌於去年5月3日的國際赤足日,假尖沙嘴海濱舉辦赤腳跑活動。《天生就會跑》一書,令赤腳跑近年再掀熱潮。郭健龍於今年渣打馬拉松,赤腳跑完半馬,他說喜愛雙腳被雨水沾濕更舒服。
赤足戰半馬 「雙腳更涼爽」
「赤腳跑不是標奇立異,從前我曾患腳底筋膜炎,用很多方法治療都不斷尾,後來嘗試赤足跑,一至兩星期後筋膜炎消失了。」聽畢六十多歲的盧松昌的一席話,覺得不可思議,更厲害的是,他的最長赤腳跑距離達30公里,心想他腳底會否十分骯髒,或滿腳水泡,但竟然毫無傷痕,「我從來沒起過水泡,每逢腳底痕癢或刺痛便停跑。」而所跑的速度及成績跟穿鞋無異,無鞋一身輕,告別腳患驅使他對傳統跑鞋說再見。他說赤腳跑的秘訣在於步伐輕盈:前掌不用落力着地,要無聲。他認為大部份跑手對跑鞋過份依賴,保護雙腳不是靠對鞋,而是靠日積月累鍛煉的筋腱, 「跑鞋過份保護腳踭,弱化腳部肌腱,所產生的撞擊力由膝頭傳上盆骨及腰,日積月累會不自覺受傷。」他主要赤腳跑平地,如遇山路或石路,他會穿自製的橡膠鞋保護腳底。
有十多年本地長跑賽經驗的郭健龍,曾受左腳筋膜炎及左膝痛困擾,去年5月參加盧松昌舉辦的赤腳跑活動後,踏上赤腳跑訓練之路,「初初只試一至兩公里,覺得雙腳不焗汗,加上傷患沒復發,便逐漸加長訓練距離。」他於剛舉行的渣打馬拉松赤腳跑畢21公里半馬賽事,雨中作賽沒令他舉步維艱或跣倒,反而覺得雙腳更涼爽,沾滿雨水及塵埃的雙腳他視作等閒,「預咗,返屋企洗乾淨咪得囉。」但他提醒,赤足訓練需要循序漸進,不能一步登天。
學者:跑姿不當令傷患轉移
現代跑鞋於七十年代面世後,有些人因穿鞋受傷,令他們有意慾赤腳跑,看看能否減低傷患。美國足科醫學會(American Podiatric Medical Association)指出,現時還未有足夠證據顯示,跑步受傷和穿鞋有關。浸大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表示,穿鞋跑及赤腳跑的最大分別在於跑姿,「穿鞋跑主要是腳踭着地,對膝關節負荷較大,赤腳跑是前腳掌着地,可改善部份人的膝關節痛症,但傷患可轉移至足部,例如引致足底筋膜炎等。」赤腳練跑,能否幫助跑手治療腳患,他認為每個人跑姿不同,成效是因人而異,「原始人赤腳周圍跑,但現代人走路穿鞋,跑手需花一段時間適應姿勢。」此外,他指香港多石屎路,赤腳跑容易令雙腳磨損及起水泡,加上道路骯髒,有機會受細菌感染。雷雄德舉例指,2011年男生馮允謙赤足跑全馬,為內地山區學童籌款,結果跑到生水泡見血。雷雄德提醒跑手如要轉換跑姿,應先諮詢專家意見。
赤腳跑姿示範
Step 1
身體挺直,彷彿有條直線在半空牽引着,踮起腳尖,髖關節用力,帶動腿部及身體向前傾。
Step 2
前腳掌輕力着地,再輕力平移另一隻腳向前。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gpj4j8F8n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