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大洗牌﹕旺角油麻地重建現況報告】
市建局的角色設定就是以法定機構身份𢯎盡著數,發展可以免補地價,又有收回土地條例特權收地,以往仲會食街賺發展面積等。最新旺角油麻地重建研究正提交發展局審視(註1),預期會攤大手板要求放寬發展地積比 / 發展密度以及免費取得附近官地等新優待。
市建局準備在旺角和油麻地兩區範圍食大茶飯的前夕,值得一齊檢視重建對旺角、油麻地兩帶來的主要改變。透過整理屋宇署批出拆樓紙(拆卸工程同意書)的樓宇,一共整合了2005至2019年間樓宇重建後的現況:
=================
●發現一:15年60個重建地盤用途大不同
油旺中15年來有60個重建地盤的發展紀錄(註),當中11個為市建局項目,49個為私人重建,重建地盤佔地合共約340,000平方呎,。重建前後比較,寓所/商業處所(旺角區內住宅大廈類型),佔整體重建地盤面積的比例由71.8%,減少至62.1%,與此同時,酒店的佔地盤面積則由0.9%上升至19.1%。
市建局及私人重建後用途分佈 (地盤數目)
| 用途 | 市建局 | 私人 |
| 住宅 | 9 | 10 |
| 酒店 | 1 | 20 |
| 商鋪 | 1 | 4 |
| 租住* | -- | 7 |
| 商廈 | -- | 5 |
| 工廈 | -- | 3 |
------------------------------
| 小計 | 11 | 49 |
=================
●發現二:住宅用地酒店化
其中一個最明顯的趨勢,可以留意到許多油旺重建地盤都變成了酒店,佔油旺重建地盤數目裡面三分之一(21間),單是油麻地12個重建地盤佔9個都是酒店。
雖然旺角予人印象是人多車多的商業中心,但係規劃格局來說,商業用途 (Commercial) 規劃其實主要集中彌敦道兩面延申一條街範圍,其他地方大部分都是高密度住宅 (R(A)) 規劃,變化不單只侵蝕了市區住宅土地資源,不少新酒店都夾雜進高密度住宅用地裡,大量來港旅客的需求對旺角、油麻地基層社區環境帶來龐大壓力。
=================
●發現三:加劇「貴細擠」
另一個趨勢可以看到重建過程將較廉價的平民房屋拆毀,改為投資需求(租值)帶動的次級(subpar)私樓房屋,例如區內的尚璽、逸新、珀軒、奧朗‧御峰(市建局項目)、利奧坊等,近期落成的重建項目均有納米單位(260呎以下),而當中恆基地產發展的利奧坊曉岸及凱岸兩期,便合共興建 694個納米單位。
重建過程不少都有公帑、法律(強拍條例)、公共政策支持,但結果是舊樓劏房變成貴價納米樓,夏寶龍說2049年香港無劏房,按現時重建趨勢,2047年劏房居民可能要搬進納米樓住,「貴細擠」可能會更嚴重。
投資需求對重建的影響,同時體現在7棟重建後發展商沒有出售*,保留整棟大廈出租的重建發展,這類重建部分是服務式住宅如﹕31 Argyle、碧薈,亦有以一般代理招租的,如中旅社持有的中旅閣,市區有價值的土地慢慢被財團以收租物業的形式持有。
=================
●發現四:蛋糕商場層層疊
區內重建亦帶來一種特別的建築風格,不少重建住宅樓盤均會有三層的「蛋糕商場」底座,加上平台花園及會所又高一兩層,務求將最低層的單位比鄰近的舊樓天台更高,確保住客在單位內不會看到附近街道環境,又將社區的公共空間,圍起作私人後花園。某程度反映重建發展商或是住宅的矛盾心理,本身因為地區交通及生活方便,即是單位坐落的環境才會使單位有價值,同時間又厭惡最接近的街道景觀,形同在舊區裡面建立與外隔絕的瞭望台。
另一種在旺角重建出現的特別情情況,就是將唐樓大修成整棟商鋪。例子有市建局上海街618號項目將唐樓改裝成商場,豉油街Adidas鋪位,中國移動西洋菜南街鋪位等。這類重建好可能是因為商業區高昂的店鋪租金 / 商業活動需求,引來將商用樓面面積向上擴散空間重組的細規模重建。
旺角與油麻地的重建歷史,似乎反映商業/地產主導,種種酒店化、納米樓化、蛋糕商場化的發展脈絡,市建局將公佈的「油旺」大規模重建,亦好可能會延續甚至加速基層生活空間被壓縮、小店地區文化被邊緣化的漫長過程。
香港如果有一日可以變得更公義,重建帶來的社區區隔和社會不平等的問題,會是必須處理的一座山。而市建局在重建過程亦必須由今日的逐利者,改為推行公共政策的執行者。
重建項目地圖
https://bit.ly/2VSoUYW
-
💪 研究有價 月捐撐起土地研究工作: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TTMつよし【国際政治ニュースch】白メガ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メンバーシップはじめました。良かったらチェックだけでもしてみてください😊https://bit.ly/33QNyHG 海外ニュース紹介の別chも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海外ニュースチャンネル↓ https://bit.ly/2VaUA6b ■チャンネル登録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2047年香港 在 陶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黃金冒險號
2021香港投胎誌:中國權力政治的「老二問題」
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周年,蘋果日報和壹週刊解體,雖然員工效法鐵達尼號的船員和小提琴手,隨船悲壯沉沒,香港人包括BNO持有人,紛紛申請移民。本人四份一世紀前在香港明報的專欄,由「泰晤士河畔」開始,改以中國一艘難民船Golden Adventure 「 黃金冒險號」為題,我無意預示許多年後香港許多人的前景,只是點出中國人世代喜歡逃離家園的流離宿命。
印刷媒體的專欄時代正在消失,但文字的記錄和評論不會。「黃金冒險號」將會先在陶傑Facebook 每日復刊。
復刊第一題,先論今日香港急轉直下的局勢,以「香港2021沉淪誌」為題,以後有機會,我會再深入研討「黎智英問題和蘋果的香港宿命」。
報紙專欄的一大缺點,是限制了字數。社交媒體網站這方面卻很靈活,以後專欄每天見面,可長可短,力求以一貫追求的精煉為原則。
今日第一件事,自然是香港特區的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終於被中方下令辭職,由強勢的武裝勢力代表李家超頂上。
此一退一進,顯示了「張建宗問題」體現的中國現代官場的「老二現象」 。何謂「老二現象」?就是當一名領袖正趨向強人姿態之時,必定汲取歷代教訓:強幹弱枝,或弱幹強枝,努力避免萬曆皇帝要倚仗張居正做宰相的「大權旁落」之險。
蔣介石身為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前為李宗仁,後為陳誠。李宗仁戰略有方,政治無能,陳誠則行政有忠,打仗無略。蔣介石最後寧願用只會唯唯諾諾的嚴家淦做副總統,拱護行政院長的兒子蔣經國接任,也不能讓副總統成為真正的「後備胎」。
李登輝做總統時,也寧起用「不作聲的人」李元簇做副總統,然後是世家子連戰。這兩個都是超級的庸才。因為李登輝從來沒有想過卸任後會將政權留給國民黨。
這就是中國人政治中的「老二專科」。至於毛澤東時代的劉少奇和林彪,「老二問題」惡化為另一種殘酷的戲劇,則是另話。
香港特區時代,商人董建華顯然不太懂得政治歷史,接受了「公務員之首」的陳方安生做政務司司長。結果陳太強勢,被中方斥退,財政司司長曾蔭權頂上。
曾蔭權做特首,因其「香港仔」性格,不必顧慮「自己友」的許仕仁為政務司司長——可見當時的港澳事務小組曾慶紅和港澳辦主任廖暉,於人事任命,對曾蔭權還有「高度自治權」。曾、許、唐是一個典型的「香港仔內閣」,「自己人玩埋一堆」,還一度容許做傳媒出身的「政治玩家」鄭經翰做沒有官職的「香港基辛格」——所以「曾蔭權七年」,今日香港人回憶,雖然也有各種抗議示威,原來是一段最「甜蜜」的時光。
但中方留一手,行政會議召集人一定要有梁振英來監督看守。就保留了後着。
其後唐英年果然以大熱門身份競選——香港一直到這一步,除了「普選時間表」這一着,中方認為泛民想奪權,仍緊抓着手裏不放,本來「港人治港」的型格已經相當有規模。曾蔭權、唐英年、曾俊華,已經形成一條為香港和國際投資者接受的「港人治港」的模式。若以此軌跡走下去,2047年之後的香港問題,會逐漸迎刃而解。
2012年,是決定香港命運改變的一年。中共召開十八大,習近平做了總書記。這一年三月發生了薄熙來王立軍事變,正逢香港特首換屆,唐英年卻又因僭建等問題沒有上報,大熱倒台,梁振英搶閘上位成功。
從此香港這列火車轉換了軌道,向另一個方向奔馳。
而梁振英做特首,對於政務司司長人選,用了曾許留下來、只懂執行決策、缺乏大腦理性、並聲稱「退休後要回英國」的林鄭做了政務司司長。此舉是看準了林鄭不是一個適宜接替做第一號人物的人選。
這是導致香港命運在另一個方向走上不歸路的致命因素。
豈知梁振英機關算盡,卻只做一屆,林鄭跟了梁振英五年,政務司司長人選之道,由梁振英處學到的一手,就是選用張建宗做政務司司長,除了政務事無巨細、都由自己Hands on,也是欺中方無法啃得下張建忠這種後備車胎。
林鄭月娥四年,香港居然搞成這個樣子,連中方看見也吃驚。將一切罪惡推給黎智英和反對派,當然只是政治的托詞。中國心中非常清楚:香港的失敗,敗在上下兩條線——推動和代表民心的黎智英和泛民,只是在野的那條下線,屬於「外因」;真正掌控行政財政大權的林鄭的管治是為「內因」。外因環境無論如何惡劣,總要透過內因起作用,這就是「AO黨」即刻推出來祭旗的原因。
因此李家超鄧炳強的任命,肯定林鄭無權置喙。這是中方「受夠了」特區政府高層的失敗管事之後,作出的一次「掃枱式」的換人。至於所謂「中方」,是那一個系統部門,是另一個問題,但一定反映了最高人物全面接收香港權力的鐵腕方向。
然而紀律部隊做了「公務員之首」,不止是什麼「文職武用」的香港秘密警察政府問題,而是武警專科出身的人,是不是足以統領整個香港特區政府管治的問題。
因此曾經做過文官、紀律部隊之首、民選議員的葉劉淑儀,馬上的反應,就是「香港仍要解決教育、土地和經濟等問題,相信李家超升任政務司司長後,需要擴闊其經驗和視野。」可見李家超任命在「中環」引起的心理震盪。
這個問題不妨問一問任何大陸移民:今日中共政治局常委,無一人是軍人或掌管政法系統者。不論中共總書記是何人,若中國國務院總理不是溫家寶,而是政法系統的周永康;或不是李克強,而是孟建柱。你認為又是否正常合理?
2047年香港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藝術也許無用,但在特殊的時期他是一種替代法】https://bit.ly/34P2mJT
公共悼念活動被禁止,集會場地被封鎖,如想繼續面對記憶深處的集體哀痛,還可以做些什麼?怎樣做?帶著這些疑問,我們訪問了五位香港藝術家。
#程展緯 :在 #維園 漫步,他看到大葉桉樹的落葉長得就像燭光,於是,他把維園這些落葉收集了來,夾進跑馬地一個漂書架的書裏。他說:「當人打開書本,就見到一隻燭火。」
#黃國才 :收集在維園真實燃燒過的蠟燭,做一個叫《 #燭光有罪 》的作品。「每一支曾經點燃過的蠟燭,都是一個雕塑。如果從歷史的角度看,這就是社會記事的一個證據。我的這個作品有雙重意思,其一當然是哀悼八九年的 #六四民運 ,而同一時間也是哀悼香港失去了哀悼的權利。」
#黃宇軒 :曾策劃「倒數機」的幕牆動畫,在環球貿易廣場外投射,倒數距2047年大限的時間。
#三木 :在剛過去的6月3日晚上,藝術家三木在 #銅鑼灣 街頭舉起一個牌子,牌子上寫著:「不要去維園點燃燭光」。而6月4日當晚,三木在維園閘前舉起吉他,背貼同一句話。
#盧樂謙 :他曾經在活動上扮演過六四最知名的一個符號── #TankMan 。當時,全身塗上黃色的他,提着兩個膠袋,默默站在一架假的坦克面前,在熱鬧的銅鑼灣街頭。
藝術可能無用,但是在大家覺得全部辦法都難以實行的時候,藝術某程度就是給我們更多選擇的替代方法......
#延伸閱讀
燭光長燃32年,香港人的六四維園之👉🏻:https://bit.ly/2STHYEU
#相關閱讀:
【端傳媒「六四週年」系列專題】https://bit.ly/3pfgaqq
【#何俊仁:這代人的責任,就是維持 #六四 事件的集體記憶】 https://bit.ly/3uLU00a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香港 #藝術 #六四週年 #六四三十二 #港區國安法
2047年香港 在 TTMつよし【国際政治ニュースch】白メガ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メンバーシップはじめました。良かったらチェックだけでもしてみてください😊https://bit.ly/33QNyHG
海外ニュース紹介の別chも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海外ニュースチャンネル↓
https://bit.ly/2VaUA6b
■チャンネル登録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
https://bit.ly/2y19xkI
■Twitter ↓
http://twitter.com/@ttmtsuyoshi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ttmtsuyoshi/
■過去動画一覧↓
https://bit.ly/2zMHALh
■問合せ先(仕事以外) ↓
hetravelingmarketer@gmail.com
効果音素材:ポケットサウンド – https://pocket-se.info/
効果音素材:「 BGM : MusMus 」)
How far can I go?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ファンレター・プレゼントの宛先はこちら
〒153-0042
東京都目黒区青葉台3-6-28 住友不動産青葉台タワー2F
株式会社Kiii TTMつよし 宛
※冷蔵・冷凍が必要な、なま物の受付はできません。
■お仕事のご依頼等 ttmtsuyoshi@kiii.co.jp
■Kiii HP https://kiii.co.jp/
■Kiii YouTubeチャンネル https://www.youtube.com/c/KiiiJAPAN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songs by Joakim Karud https://soundcloud.com/joakimkarud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2047年香港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個夏天,對剛升讀中五的Angela和中六的阿傑來說,對很多很多的學生來說,充滿着淚水和汗水。
Angela和阿傑來自大埔不同的中學,原本素未謀面,在暑假前因為反對修訂《逃犯條例》而在網上平台認識。在6月之前,他們都形容自己是比較「港豬」地去看這事,但6月9日大批市民上街遊行似乎喚醒了他們:「大家都係社會一份子,為社會做啲事,唔係好正常咩?香港嘅未來係我哋年輕人㗎。」
沒溫習的暑假
但付出就始終是犧牲了學習時間,阿傑承認成績難免受影響:「只剩半年左右就要考DSE,成個暑假都好似無充分準備。但當社會出咗問題嘅時候,唔通我哋仲可以安然無恙咁對住份紙,去寫一啲老師認為啱嘅答案?」Angela就表示自己會盡力分配好時間:「我知道老師同校長都好心痛見到香港搞成咁,呢個係我喺佢哋身上見到嘅,佢哋都有提醒我注意學習,要平衡一下,我會同佢哋講我會盡力,即係我會盡力去平衡。」
家人支持成動力
亦有不少人質疑學生的責任是專注學業,不應該走入政治漩渦,Angela和阿傑也不反對,只是希望外界進一步思考:「我覺得政府要去反省,是咩令我哋行到呢一步。」而面對旁人的冷言冷語,他們就慶幸有思想開明的家人,Angela說:「我爸爸之前係唔會用Facebook,佢之後都叫我哋幫佢下載,畀佢跟貼一啲消息,然後喺屋企都會討論,氣氛好咗好多。可以咁樣講,好感恩嘅係,我因為呢件事同屋企人嘅關係近咗,佢哋唔會鬧我,反而係支持我,去同我討論每一個問題係點樣,同我哋解釋,我覺得咁樣好好。」
期望香港保留核心價值
暑假結束,但局勢未有降溫跡象。即使是開學之後,圍繞學校的不止於學生自發組成的「人鏈」。有學校疑似打壓罷課、有立法會議員動員「監察」罷課、有警員聲稱「跣親」飛撲推跌罷課學生,今年的校園註定不平靜。「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五十年不變。」這五十年,轉眼間已過了接近一半,今年分別16、17歲的Angela和阿傑期望到2047年,香港,仍然是他們喜愛的香港。
今集《港。故》用6分鐘左右,讓大家聽聽兩個年青人在這場風暴中的心聲。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2047年香港 在 hketvide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提到本港競爭力,人們總會以新加坡作比較,但近年香港與獅城的優勢差距縮窄......(更多內容﹕http://www.hket.com/eti/article/ea4a2ad4-7540-433f-b777-13c7fc7143e2-067484)
【經濟日報】更多分析請訂閱hket.com,現提供14天免費試用 http://www.hket.com/iet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