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郎每日讀報 #娛樂產業國際要聞揀1加2條
│一旦串流取代有線電視頻道成為運動賽事轉播重心,有線電視的末日就不遠了│
• 2020東京奧運正式告一段落,也開始可以檢視支付最多權利金的 NBCUniversal 今年的轉播成績:NBCuniversal 的黃金時段轉播平均收看人數為1510萬觀眾,較前一屆里約奧運的2580萬人劇烈下滑了非常多。收視人數下降的其中一個理由是2016年的觀眾沒有那麼多串流平台上的節目可以看。2016年只有 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 和 Hulu,而且節目數量都還有限。2021年這些平台的節目不僅大爆發,而且還有同樣塞滿節目的 Disney+、Apple TV+、HBO Max 和 Discovery+ 加入搶觀眾的大戰。根據媒體的統計光6、7兩個月就有47檔新串流節目在美國上架。正是這些節目正在從奧運場地上公然拉走觀眾。
• 然而如果從網路觀看的人數來看,NBCUniversal 今年的轉播還是大有斬獲。和2016年相比,從 NBCUniversal 網站、App 以及串流平台 Peacock 上收看奧運的人數較里約奧運多出了22%。NBCUniversal 把今年的體操和田徑比賽放上 Peacock 平台上供免費會員觀賞,另外還有男子籃球比賽則是限付費會員觀賞。這個實驗性的做法創造了 Peacock 主管口中「上線一年來最活躍的兩週」。更重要的是奧運也成為 Peacock 上線一年來吸引最多新用戶的節目:奧運吸引新訂戶的數量比 Peacock 重金從 Netflix 手上搶來的《The Office 辦公室風雲》多了151%。原本要在去年此時舉辦的奧運理應扮演去年 Peacock 的開台大秀,如今在疫情干擾而延誤一年之後,仍然完成了它的使命。
• Peacok 不是唯一一家押寶運動賽事轉播的串流服務。由於 Netflix 目前沒有運動賽事節目,未來也還沒有打算要有,因此各家平台都陸續把運動賽事當成推翻 Netflix 王朝的重要武器:Peacock 除了奧運之外還有 WWE 摔角賽事;Disney 的 ESPN+ 有各種運動以及 UFC 終極格鬥賽事;Paramount+ 則有 NCAA 美國大學男籃和高爾夫大師錦標賽。除了用來攻擊 Netflix 之外,這些運動賽事轉播的串流化也有自保的動機。因為付費有線電視的訂戶正在快速下滑,他們必須搶在有線電視全面敗亡之前在串流的領土上建立自己的灘頭堡(在此同時還要小心拿捏以免有線電視收入下滑得比串流收入增長還快)。
• 一些調查數據顯示觀眾其實已經準備好了接受全面串流化的發展。今年首度成為全歐洲範圍的奧運轉播者的 Discovery 集團(透過旗下的 Eurosport 頻道)將絕大多數賽事都送上 Discovery+ 串流平台,而根據一份針對英國用戶的調查顯示有73%的受訪者非常樂意在串流上看比賽。這不是英國或歐洲才有的單一現象,Grabyo 今年的運動影音趨勢報告也顯示,14個受調查國家的觀眾之中也有79%説他們願意只看串流平台上的運動賽事。
• 等於 Netflix 用他們家拿手的戲劇節目將全世界的觀眾訓練成願意在串流上觀看一切,而如今這群觀眾已經準備好在串流上繼續收看其他平台才有的運動賽事轉播。而且不只觀眾準備好了,各串流平台也陸續將運動賽事納入自家串流策略的一部份。就等槍聲一響,運動版的串流大戰立刻要開打。
• Disney 的執行長 Bob Chapek 今年5月才在 JPMorgan 的研討會中表示他們已經做好了隨時可以將運動賽事的轉播重心由 ESPN 轉向直接面對消費者的 ESPN+,並且強調只要時機來臨,他們絕對不會猶豫(拋棄 ESPN 現有的有線電視訂戶收入),按下開關立刻切換過去。JPMorgan 則在六月的一份報告中預測 2023年秋天會是 Disney 做出這個重大決定的最可能時刻,因為屆時 NFL 美式足球聯盟正好要更新轉播合約,同時 ESPN+ 也有機會簽下其他賽事轉播合約。他們預估現在受限節目太少而月費只有6美元的 ESPN+ 未來一旦成為真正的轉播重心,將有機會以15~25美元的月租費建立1500~2500萬訂戶的規模。
• 往前回推兩年,沒有任何串流平台將運動賽事放在競爭策略的顯著位置上。兩年後整個影視產業已經被串流拆解重組。S&P 標準普爾的分析師 Naveen Sarma 大膽預測不管三年後、五年後或是十年後發生,一旦 Disney 決定按下開關將讓串流服務 ESPN+ 完全取代有線電視頻道 ESPN 的機能,影響所及有線電視最重要的商業模式——「頻道搭售」將面臨徹底瓦解。屆時,有線電視的末日就不遠了。
◇ 新聞來源:
Sports Rights’ Streaming Wave May Finally End Pay-TV Bundle(https://flip.it/uENzBE)
Sports Fans Are Ready To ‘Cut The Cord’ If Streaming Services Can Step Up(https://flip.it/k.7.wR)
Viewing To The Tokyo Olympics Follows A Familiar Pattern(https://flip.it/ono6n1)
───────────────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
│勞工團體展開遊說要求美國 FTC 聯邦貿易委員會阻止 Amazon 併購 MGM│
◇ 新聞來源:Amazon’s MGM Takeover: Labor Coalition Lobbies FTC to Halt Deal (https://flip.it/bSb4N-)
│因應 Delta 病毒株疫情艾美獎緊急將9月的頒獎典禮從室內改成室外│
◇ 新聞來源:Emmy Awards Ceremony in LA Moving Outdoors Due to COVID Concerns(https://flip.it/vpB5Z1)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23趨勢報告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放眼未來10年全球數位汽車趨勢 聯網、電動車市場成長可期
【CTIMES/SmartAuto 陳念舜 報導】 2021年01月19日 星期二
進入2021年初不久,即使COVID-19疫情尚未完全平息,但各國製造業連續遭受從2019年美中貿易戰與2020疫情所苦,早已迫不及待想從谷底反彈。加上美國大選落幕,新任總統拜登勢必推動節能減碳政策以刺激經濟,新一輪產業成長契機可望由新能源車帶動。
目前全球汽車產業現正處於轉型的十字路口,其中聯網汽車、電動車市場未來10年成長強勁,唯一可慮的是自駕車的進展相對保守,共享移動市場的動能受疫情衝擊,也有放緩跡象。
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最新發布《全球數位汽車趨勢報告》(Digital Auto Report 2020: Navigating through a post-pandemic world)調查顯示,綜觀未來全球各區域市場汽車數量的變化,截至2020年歐盟雖仍是全球汽車總保有量(total vehicle parc,在當地登記的汽車數量)最大市場,達到3.02億輛,卻預估會以每年減少0.5%趨勢微幅下滑。
到了2035年降至2.81億輛,將被中國大陸的3.5億輛,每年預估成長3.9%;美國3.32億輛,每年預估成長1.1%超越。此驅動美、中汽車總量成長的動能,包含:疫情爆發後對經濟流動性的需求、企業傾向建構高行駛年里程數的新車隊,以及老車的汰舊換新。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汽車暨零組件產業服務會計師林一帆進一步指出,目前全球汽車產業現正處於轉型的十字路口,車輛和其延伸出的消費者體驗,正急速由實體轉向數位,並透過「C.A.S.E.」:互聯(connected)、自駕(autonomous)、共享(shared)、電動(electric))4項科技的形式進行。其中聯網汽車、電動車市場未來10年成長強勁,唯一可慮的是自駕車的進展相對保守,共享移動市場的動能受疫情衝擊,也有放緩跡象。
關於各項科技導入汽車產業的進度,則以聯網汽車滲透率攀升最快,主因包括5G科技推動車聯網的加速應用,消費者也更期待車聯網帶來更多便利性,政策的推波助瀾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由於歐盟和美國法規要求,2020年兩大地區銷售的新車即有超過85%具備基本聯網能力,反觀大陸2020年銷售新車的聯網比例僅有44%。該報告預期,歐盟的整體聯網汽車保有量,將於2025年跨越50%里程碑;美國可望再快一些,最早於2023年突破;大陸最遲可望於2029年,超過50%門檻。
電動車係因應歐盟自2020年開始實施嚴格碳排限制政策,並透過徵收高額燃油稅以扶植電動車市場,再加上大陸工信部主導推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使歐盟及大陸成為引領電動車轉型浪潮的兩大市場。
本報告更預估,純電動車於此兩大地區的新車銷售佔比,可望於2025年分別上升至17%、19%;更將在2035年時快速攀升至67%、55%,比例將遠高於電動車補助政策相對保守的美國,後者2025年純電動車新車銷售佔比僅有5%、2035年亦僅有14%。
自駕車市場依該報告統計,2020年將有45%全球新車至少具備L2(部分自動),或更高的自駕等級,預估到了2030年將成長至79%。而根據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SAE)預估,截至2030年歐盟新車銷售將會有20%具備L3(有條件自動化)以上自駕等級、美國市場為11%、大陸市場11%,顯示自動駕駛仍無法大規模導入。
好消息是消費者引頸期待的L5等級(完全自動)自駕車將在2030年代初期出現,據調查顯示,約75%的德國、大陸、美國消費者都願意多支付20%的溢價,來取得自動駕駛的服務。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汽車暨零組件產業服務會計師徐建業分析,當車輛開發的風向逐漸吹往智慧應用及電動車,臺灣受益於資通訊產業的優勢,也在汽車電子零組件建立起自身獨特的利基,成為國際汽車製造供應鏈關鍵的一份子。根據經濟部資料,臺灣2019年的汽車產業總產值已達6,061億台幣,其中有近4成(2,477億台幣)即來自汽車電子產值的貢獻。
徐建業指出,臺灣在全球電動車市場建立一席之地,尤其在相關零組件的生產上更是如此。本土對電動車的需求,預期也將增加。近期更有企業與國內外汽車大廠結盟共同投入電動車平台的開發,顯示臺灣廠商看重電動車產業未來的發展,建議企業應重新思考投資策略與商業模式,加速轉型布局與結盟的腳步,掌握全球汽車產業的新趨勢。
附圖:
目前全球汽車產業現正處於轉型的十字路口,其中聯網汽車、電動車市場未來10年成長強勁,唯一可慮的是自駕車的進展相對保守,共享移動市場的動能受疫情衝擊,也有放緩跡象。
資料來源:https://ctimes.com.tw/DispNews/tw/2101192106YM.shtml
2023趨勢報告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電動車商機火熱 資誠:美中兩大市場15年內超車歐盟
鉅亨網記者郭幸宜 台北2021/01/18 15:18
電動車商機火熱,根據資誠最新報告,包括物聯網、電動車市場未來 10 年內成長態勢強勁,而未來 15 年內美中兩大市場在需求驅動下,電動車總量將超越歐盟。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全球數位汽車趨勢報告》調查顯示,聯網汽車、電動車市場未來 10 年的成長強勁,不過目前自駕車的進展相對保守,共享移動市場的動能因疫情衝擊也有放緩跡象。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汽車暨零組件產業服務會計師林一帆指出,全球汽車產業目前正位於轉型的十字路口,車輛和其延伸出的消費者體驗,正急速由實體轉向數位,並透過「C.A.S.E.」:互聯 (connected)、自駕 (autonomous)、共享 (shared)、電動 (electric)) 四項科技的形式進行。
觀察各市場表現截至 2035 年止,歐盟的汽車總保有量將呈微幅下滑走勢,總保有量則將降至 2.81 億輛,且可能被中國的 3.5 億輛、美國的 3.32 億輛超車,驅動美、中汽車總量成長的動能,包括疫情爆發後對經濟流動性的需求、企業傾向建構高行駛年里程數的新車隊,以及老車的汰舊換新。
關於各項科技導入汽車產業的進度,則以聯網汽車滲透率攀升最快,主因包括 5G 科技推動車聯網的加速應用,消費者也更期待車聯網帶來更多便利性,政策的推波助瀾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資誠表示,由於歐盟和美國的法規要求,去年在這兩大地區銷售的新車即有超過 85% 具備基本聯網能力,反觀中國去年銷售新車的聯網比例僅有 44%。
本報告預期,歐盟的整體聯網汽車保有量將於 2025 年跨越 50% 的里程碑,美國可望再快一些、最早於 2023 年超過 50%。中國大陸的聯網汽車保有量,最遲可望於 2029 年越過 50% 的門檻。
資誠表示,歐盟自去年起實施嚴格碳排限制政策,並透過徵收高額燃油稅以扶植電動車市場,再加上中國大陸工信部主導推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2021-2035 年)》,使歐盟及中國大陸成為引領電動車轉型浪潮的兩大市場。
本報告預估,純電動車於歐盟、中國大陸這兩大地區的新車銷售佔比,可望於 2025 年分別上升至 17%、19%,更將在 2035 年時快速攀升至 67%、55%,比例遠高於電動車補助政策相對保守的美國,美國 2025 年純電動車新車銷售佔比僅有 5%、2035 年亦僅有 14%。
資料來源: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61381
2023趨勢報告 在 崛起的文化:2023 年文化潮流趋势报告 的推薦與評價
采用前瞻调研框架,深度解读不断变迁的文化潮流趋势。敬请阅读Meta Foresight《崛起的文化:2023 年文化潮流趋势报告》,未来趋势尽在掌握。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