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的普世價值是民主,台灣已經成為實踐民主的典範國家。
新時代新使命是推動 #淨零碳排 的永續行動,國際都在踩油門,台灣不能是慢速車!
我們來看看幾個國際趨勢:
國際已有百餘個國家宣示將於2050年達到 #碳中和減碳承諾,而台灣目前的目標僅僅是2050年碳排放縮減至2005的一半。
綠能產業的領頭羊歐盟國家,已作成決議2023年即將開徵 #碳關稅,鎖定能源密集國家的出口商品課徵。
2050達成碳中和是美國新任總統拜登的競選政見,上任後他也宣示重回巴黎氣候協定,派任氣候內閣。鄰近韓國亦在總統府層級成立碳中和委員會,主責減碳永續的國家戰略。
因應減碳成效將成為新的貿易壁壘,國際企業爭相佈局力推碳中和的生產策略,影響更擴及全球供應鏈。台灣企業當然必須跟進,目前我們看到台積電已經做出正面回應,鴻海集團也宣示履行碳中和目標。
這些國際趨勢都告訴我們,淨零碳排不單單只是 #環保課題,也是攸關 #經貿競爭 的產業議題,更是 #外交合作 的重要工具,應當提升至 #國安戰略 層級。
身為 #立法院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 的成員,思瑤與跨黨派立委同仁一起合作,推動《 #氣候變遷行動法》,支持各項減碳永續及產業轉型的政策及預算。
#教育更是聯合國永續行動成敗的重中之重!
身為教育文化委員,思瑤將投入更多心力,逐一檢視台灣已推行30年的環境教育,將之更與時俱進,更與國際接軌。
教育部於去年推出《新環境教育發展目標》,在校園硬體部分不分國高教都希望建構綠色校園,軟體部分國教端扣合108新課綱的素養內涵,融入課程與生活;高教端則主力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讓學研能量導入社會創新,為台灣的氣候變遷及能源轉型做出貢獻。
但這些作為是否足夠?因應嚴峻的氣候危機及能源挑戰,台灣孩子是否能夠從教育中深刻了解、關注各類環境議題,乃至於積極行動?
相較於國際經驗,我擔心台灣的教育系統仍欠缺更全觀、更多元、更創新的環境教育思維及做法,這都將是思瑤未來努力的目標,讓台灣迎頭趕上。
舉例而言,如 #班班有冷氣 上路,我就不斷倡議要求,不能為了冷氣裝快裝滿,而忽略校園節能配套,造成校園內的熱島效應,忽視綠化環境的重要。而裝設冷氣系統也需要因地/校制宜,從教育中下手提出更彈性的氣候因應策略,融入課程與學習本身一起共創。
新會期即將開議,又有滿滿的任務要執行💪💪💪
追求永續,人人都是行動家。Take Action👌👌👌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23環境議題 在 台視新聞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TV焦點】藍也「抗中保台」! 朱立倫帶頭「抗中火保台中」
#33編:台中人怎麼看?
---
台中市長盧秀燕昨(25日)祭出重懲,宣布自明年起廢止台中火力發電廠2號機與3號機的操作許可證及生煤使用許可證。對此,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的全國競選總部主委朱立倫,今(26日)上午也到台中,與國民黨9席立委候選人成立「抗中火保台中」大聯盟。
#朱立倫 #台中 #火力發電
---
【訂閱 #台視新聞 關心環境議題 】
2023環境議題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參訪北美館2018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
今(五)上午參訪北美館舉辦的2018台北雙年展-主題是「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並感謝臺北市立美術館林平館長及蔣副館長等同仁,協助導覽導,讓我收穫很多!
台北市立美術館歷經九個多月閉館整修後,開館之作帶來2018年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展現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視野。長期關注在地社群與環境議題的藝術家吳瑪悧,與V-A-C基金會藝術總監范切斯科.馬納克達(Francesco Manacorda)為本次策展人,有別過往以視覺藝術家為主的參展陣容,邀請了社會運動者、環保團體、廣播人等等參展,也規劃生態實驗室(eco-lab),透過走讀活動與工作坊,讓觀眾用不同的感知方式「參與」,而不只是觀賞一場雙年展。
藝術家吳瑪悧以「後自然」、「後人類」、「後殖民」與「後博物館」等四個關鍵詞詮釋本次雙年展,似與一般大眾相隔甚遠,但從實質展覽內容、陳列方式來看,卻是促使大眾運用感知能力來參與作品、發展作品的重大嘗試,要藉此鬆動自然、藝術、人類、歷史與社會等領域的界線,甚至是「美術館」這個場所的定位與功能,企圖發展出新意的可能。
在林平館長非常、非常專業的導覽之下,我也一同了解這個雙年展的意義與表意。探究人與自然所產生的互相緊密關聯的生態系統結構,並為社會實驗提供平臺,促成全新跨學科討論的可能性,藉以建立持久、社區取向以及由下而上的協同作用。而臺北市立美術館作為展覽的場地,將成為雙年展的中樞神經系統,透過展覽的實驗性操作讓美術館成為跨學科討論的平臺,藉以向外擴展,在博物館的範圍之外引發更多的迴響。由於一般展覽局限於展期,往往發展迅速,難以發揮持續且長期的影響力,相較於此,美術館則能緩慢而有機地發展,細緻地回應周遭環境,並延續它的生命週期。
過去的4年,我也與本府文化局、北美館以及都發局團隊共同推動「臺北藝術園區--臺北市立美術館擴建案」的計畫,北美館成立至今已經35歲了,面對展覽、典藏等空間不足之困境,這個計畫為因應全球藝術的創新發展,以及世界潮流的演變,本府也計畫將在北美館旁打造跨世代、新藝術之首都藝文綠帶之藝術園區,提升既有首都美術館之功能,並為未來臺灣藝術發展奠定扎實與健全基礎,全案計畫目前正在辦理先期規劃中,預計2022年完工,2023年正式營運。
感謝今(5)日林平館長以及北美館同仁今日的專業導覽,也感謝過去四年的團隊合作,我在這也祝福2018年台北雙年展能圓滿順利地展出,也期望臺北藝術園區的計畫能夠順利的推動,為台北帶來更多更好藝術氣息。
2018台北雙年展相關資訊請詳見以下網址:
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